閔睿
張玄素,原名張樸,字玄素,唐蒲州虞鄉(xiāng)(今山西永濟(jì))人。隋朝末年,授景城戶曹。為夏王竇建德所執(zhí),授治書侍御史和黃門侍郎。秦王李世民平定竇建德后,授予景城都督錄事參軍。唐太宗即位后,授侍御史,遷給事中,直言進(jìn)諫,極言得失。遷太子少詹事,輔佐皇太子李承乾,多次勸諫。貞觀十四年(640年)拜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左庶子,悉心教導(dǎo)。太子被廢后,坐罪免職。貞觀十八年(644年)歷遷潮、鄧二州刺史。唐高宗即位,年老致仕,加授銀青光祿大夫。麟德元年(664年)卒于家中。以清廉、敢言著稱。
隋朝末年,張玄素任景城縣(今屬河北省滄州市)戶曹,掌管捕盜捉賊,維護(hù)治安。剛上任不久,就有百姓狀告惡霸梁某用惡劣手段竊取了他家的耕牛。梁一貫倚仗權(quán)勢凌虐百姓,侵奪民財。張玄素調(diào)查獲取梁的罪證后,立即將其逮捕歸案。有人勸告張玄素說,梁某舅父是朝中重臣,應(yīng)立刻將其釋放,不要引火燒身,自尋禍。但張玄素說:“寧丟官,也要伸張正義。”堅持讓梁某伏了法,認(rèn)了罪。當(dāng)?shù)匕傩毡甲呦喔?,一片歡騰。
張玄素在任期間,生活非常儉樸。一日,一位老嫗送青瓜給張玄素。老嫗衣衫襤褸,但青瓜青翠欲滴。張玄素問老嫗:“難道你不知道我從不收人饋贈嗎?”老嫗言:“您為百姓伸張正義,我十分佩服。今天送青瓜并非有所求而行賄,只是一點(diǎn)心意,請您一定收下?!睆埿卮鬄楦袆?,回贈老嫗一匹帛。有個財主聽說此事,認(rèn)為普通青瓜可以從張玄素處換回一匹帛,如果送些財禮是不是可以換取更大好處,連忙備了厚禮前往張玄素處。張玄素得知這個財主的來意后,將他轟了出去。
在景城期間,張玄素勤儉奉公,執(zhí)法公允,受到百姓高度尊敬和擁戴。竇建德攻陷景城縣后,將隋朝官員都綁赴刑場問斬,張玄素也在其中。臨刑前,城中千余人哭求代張玄素一死,并對竇建德說:“此人是個清官廉吏,今天要是殺了他,就沒有天理了?!备]建德聽后,命人給他松綁,并任命他為治書侍御史。但張玄素以隋臣自居,卻封不受。后聽說隋煬帝被殺,才勉強(qiáng)接受竇建德委任,為黃門侍郎。
唐滅竇建德,張玄素歸唐,被授為景城都督錄事參軍。唐太宗李世民久聞張玄素聲名,即位后親自召見,向他征詢?yōu)檎?。張玄素認(rèn)為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皇帝專權(quán),無視國法。便建議唐太宗要“廣任賢良,高居深視”,使各官吏奉職守法,并要安撫百姓,小心謹(jǐn)慎,成為一個堯舜也無法相比的君主。唐太宗非常欣賞張玄素的這番言論,于是提升他為侍御史,不久又遷給事中。
貞觀四年(630年),唐太宗下詔修洛陽宮乾陽殿,建洛陽為東都,并準(zhǔn)備駕幸洛陽。張玄素聞訊極力反對,認(rèn)為修建宮殿勞民傷財,還會破壞節(jié)儉的社會風(fēng)氣,向唐太宗上書諫奏“五不可”:一是不可以武力制勝,只有勤儉治國,才能長治久安;二是不可喜好奢靡之風(fēng);三是不可浪費(fèi)錢財;四是不可消耗人力物力;五是不可將好容易凝聚起的民心和簡樸作風(fēng)葬送。他以隋朝為例:建造洛陽宮,從豫章(今南昌)伐木,運(yùn)送一根木材就需要浪費(fèi)數(shù)十萬勞力,其他的費(fèi)用就可想而知了。隋煬帝由于貪圖享樂,奢侈浪費(fèi),最終導(dǎo)致亡國?,F(xiàn)在百廢待興,如果大興土木很不合適。否則就會“阿房成,秦人散;章華就,楚眾離;乾陽畢,隋解體”。況且經(jīng)過多年戰(zhàn)亂,現(xiàn)在國力還遠(yuǎn)遠(yuǎn)不如隋朝,如果再度大修宮殿,重走隋朝老路,恐怕陛下的罪過比隋煬帝還要大呢!
唐太宗看過奏章后非常生氣,對張玄素說:“卿說我不如隋煬帝,那比桀紂如何?”張玄素毫無懼色地回答:“如果宮殿建成了,那天下不過重歸于亂。這時候再和隋煬帝、桀紂相比,也沒什么意義了,都是亡國之君罷了?!薄耙郧捌蕉尻枺匣氏铝畎阉宄瘜m殿全部燒毀,陛下當(dāng)時還要把磚瓦木材賜給貧民使用。現(xiàn)在才過了五六年,陛下您的態(tài)度怎么就變了呢?”事后,唐太宗對房玄齡說:“洛陽地理位置極佳,處于天下之中。朕在洛陽修建宮殿,本意是為了方便百姓。現(xiàn)在玄素說得很有道理,應(yīng)馬上停止這種差使。以后因事到洛陽,即使露宿也沒關(guān)系?!彪S即下詔罷停修建洛陽宮的勞役,并賞賜張玄素彩帛二百匹。素以剛直諫諍而著稱的魏征都贊嘆:“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哉?!?/p>
因張玄素的耿直、敢諫,唐太宗對他更加信任和器重,遷他為東宮少詹事、右庶子,輔佐太子李承乾。李承乾是唐太宗嫡長子,從小備受寵愛,生活奢華鋪張。唐太宗曾下詔:皇太子出行所用庫府器用,有司不得加以限制。有了唐太宗的詔令,李承乾更加揮霍無度。張玄素多次勸諫李承乾,“唯有親君子,遠(yuǎn)小人,廢除浮華,恪守恭儉,才能使陛下滿意,才能讓天下人信服”。但李承乾都不予理睬,甚至暗中雇傭殺手要行刺張玄素。
張玄素毫不畏懼,仍勸諫不止。可是李承乾不知悔改,惡行日盛。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侍衛(wèi)紇干承基告發(fā)李承乾謀反,李承乾被廢黜為庶人,東宮屬官皆獲罪被廢。唐太宗念張玄素忠直敢言,并未降罪,只是將他除籍為民。
貞觀十八年(644年),張玄素被朝廷重新起任為潮州(今廣東潮安)刺史,是唐朝謫官入潮第一人。
唐朝時期的潮州一直被人們視為蠻荒之地,“惡溪瘴毒聚,雷電常兇兇”。在潮州任刺史期間,“玄素不鄙夷遠(yuǎn)民間,聞命即就道,履任撫摩困窮,興建學(xué)校,悉心以勤民事”,關(guān)心人民的疾苦憂患,盡心竭力為潮州百姓辦實事。
張玄素在潮州興建學(xué)校,是目前存世文獻(xiàn)中“潮人由是知學(xué)”的第一人,對潮州地區(qū)德、禮等人倫教化方面起到啟蒙的作用。一百多年后,才有韓愈在潮州興辦學(xué)校,對潮州文化教育的大力推動,并將其發(fā)揚(yáng)光大。
張玄素直言敢諫、忠誠清廉,為國家為人民,為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獻(xiàn)言獻(xiàn)策,甚至在進(jìn)諫太子時險些被殺,是難得的諫諍之臣?!杜f唐書》給予張玄素極高的評價,稱其“言為身文,感義忘身。不有忠膽,安輕逆鱗?蘇、韋果俊,伽、素忠純”,為“感義忘身”的“忠純”之臣。歷史學(xué)家高度評價:“(孫)伏伽上疏于(唐)高祖,玄素進(jìn)言于太宗,從疏賤以干至尊,懷切直以明正理,可謂至難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