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凱琳
生命是風(fēng)中飄曳的蒲草,植根于故鄉(xiāng),于原初的記憶,凝望遠(yuǎn)方。而當(dāng)孩童們的視野隨成長日益遠(yuǎn)闊,腳下的方寸天地似乎不再值得依偎,天邊雁,過耳風(fēng),都讓他們想要追尋。當(dāng)他們終于遠(yuǎn)走,跨越遠(yuǎn)洋,來到當(dāng)時渴盼的目的地,即便滿心歡喜,也總有寒夜讓在外的游子們又留戀起那個可以安眠的懷抱。故鄉(xiāng)與遠(yuǎn)方,是生命中遙遠(yuǎn)又交織的兩極,而這片土地正是千千萬萬背上行囊遠(yuǎn)行的游子的故鄉(xiāng)—江門。
第一次踏進這片土地是在某一年的暑假,我漫步在江門的老街,仿佛回到了那個繁華的年代。街道兩旁,騎樓林立,古色古香的建筑訴說著曾經(jīng)的輝煌。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青石板上,泛起一片金黃。街頭巷尾,不時傳來陣陣僑鄉(xiāng)特色的方言,讓人感受到一種別樣的親切。
攜帶著課題調(diào)研的任務(wù),我在本就熾熱的天氣,循著訪談對象的地址,穿過了一個又一個村鎮(zhèn)。在江門的街頭巷尾,時常能遇到一些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家,他們坐在門前的石椅或是木凳上,悠閑地曬著太陽,臉上洋溢著滿足和幸福,眼神中透露著對這片土地的深深眷戀,對那段異國他鄉(xiāng)的經(jīng)歷感慨無限。
“那您在外邊事業(yè)發(fā)展得這么好,怎么想到再回來呢?”我看著訪談稿向老人問起。
或許是落日的余暉打在了他的臉龐上,老人微微愣住,沉默片刻,更顯憔悴與滄桑,幾次試圖張嘴的話語最終都被沉默所代替,最后只得深深地嘆了口氣,“故鄉(xiāng)嘛,年輕時候再多的嘗試,老了也必須回來?!毖援?,他的眼里滿含著不舍、惆悵與遺憾。我雖不解老人為何會流露出那樣的神情,卻也不好再多問。
訪談結(jié)束后,我行走在返回旅店的田間小路上,熾熱的陽光把河水給舔瘦了,向陽山坡的花草被烤得彎了腰。本是異鄉(xiāng)人的我們,在這片土地上卻絲毫不感到陌生與隔閡,反倒有一種血脈相融的親切,也印證了史鐵生先生那句:“人的故鄉(xiāng),并不止于一塊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種遼闊無比的心情,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p>
許是這血脈里的傳統(tǒng),無論過去還是此刻,這片土地所孕育的孩子們總愛在成長后外出離鄉(xiāng),卻終究會在某天回到這里落地生根。調(diào)研實踐的日子里,我們還與當(dāng)?shù)氐逆?zhèn)政府合作開展了一個多月的支教活動,來參與課堂的大多是鎮(zhèn)上的孩子們,每日接送他們的大多是他們的爺爺奶奶,孩子們的父母大多是在外務(wù)工,偶爾才會回到這里,多數(shù)時間都是孩子們和老一輩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這個城鎮(zhèn)里為數(shù)不多的青年人也大多是像我們這樣的異鄉(xiāng)人,帶著各種目的來到這片土地,停留數(shù)日便會離開。
“那這不就是老齡化空城了嗎?”隊伍成員疑惑道。這個疑問也困擾了我許久,但不同的是這片土地的孩子無論年輕時如何努力地掙脫向外求,卻都會在年老時不遺余力地回到這片土地,而孩子們告訴了我答案。
某天夜里下課后,我短暫地離開了辦公室卻意外扣上了門,手機和背包全落在了辦公室里,眼下到了飯點,也只好在門口等著同行的伙伴回來幫忙開門。百無聊賴之際,我在鎮(zhèn)上的馬路上溜達,突然一個學(xué)生從店鋪里沖了出來:“老師,你還沒回去休息呢?”我驚訝后看清了沖出來的是支教班上的學(xué)生麗晴:“是啊,剛從辦公室出來,結(jié)果門不小心合上了?!?/p>
“這樣啊,那老師你吃飯了沒?”“還沒呢,手機什么的還留在辦公室里?!蔽覠o奈地笑道。學(xué)生聽后一揚眉毛:“那老師你直接來我們家的面店吃飯吧?!闭f著便指了指她剛沖出來的店鋪,“我剛還和我外婆說了老師你今天上的課呢,你給我外婆也講講唄。”還沒等我回復(fù),她便拉著我的手臂進了店鋪。
意外出門卻成了第一次給支教學(xué)生的“家訪”,這多少讓毫無準(zhǔn)備的我有些緊張和局促。麗晴的外婆從后廚走了出來,她慈祥樂呵的模樣一下子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她笑瞇著眼說道:“這孩子從你們來上課起每天就開心得不得了,每天回家都還要給我也講一遍,這地方也好久沒這么熱鬧了,快坐快坐,面剛煮好呢?!痹趯W(xué)生和外婆的熱情招待下,我難得有了和當(dāng)?shù)厝藗冊陲堊郎狭奶靸旱臋C會。
臨走前,麗晴拉著我的手問:“老師,你們什么時候還會回來呢?明年夏天還會來嗎?”回來嗎?我并不清楚,或許一開始我的預(yù)想不過是一個短暫的過客罷了,只是隨著時間越長,我好像也成了這片土地的子女?!皯?yīng)該吧,有機會的話老師一定會回來的?!蔽一氐?。“肯定會的。大家都說了到了這片土地的人,無論多遠(yuǎn),都還會再次回到這里的。”
時光飛逝,轉(zhuǎn)眼一個月過去了。在那些個霞光滿天的早晨我終究是收拾起了行囊準(zhǔn)備離開,突然一通電話打了過來,猜想著是隊長的催促,一接起電話聽到的卻是同行伙伴激動的聲音:“喂?小林,你一定想不到誰來了?!蔽艺苫笾骸罢l啊,這一大清早的,老師來了嗎?”“不是,是麗晴!她外婆開著三輪車帶她來旅店送我們了。”
我沖到同伴的房間,看到了紅腫著雙眼的麗晴和她的外婆,外婆手里還提著一袋特產(chǎn)。外婆說道:“麗晴這孩子重感情,從昨天結(jié)課后就哭到了現(xiàn)在,聽你們是今天中午才走,就吵著要我?guī)齺磉@兒。剛好,我還做了點兒這邊的特產(chǎn),你們可以帶回去之后分著吃,好吃以后再回來嘗嘗?!蓖馄乓琅f是那副笑瞇著雙眼的神情。從鎮(zhèn)上到這旅店的路程,我們平時坐車就得半小時左右,更別提一大清早開著三輪車趕來,看著麗晴外婆的雙眼,我好像也真的成了這片土地的孩子,成了那個長大后不得不離開家鄉(xiāng)的孩子,卻又會在多年后的某一天不期而返。
不知從何時起,離開這片土地的我竟也有了背井離鄉(xiāng)般的不舍與愧疚,或許是在那些個霞光滿天的早晨,在那些個小雨淅瀝的黃昏,在那些個萬籟俱寂的深夜,內(nèi)心如大雪初霽般醒人。每當(dāng)我們愧疚猶豫離開時,這片土地和土地所孕育的人們仿佛用那雙寬厚的手輕輕拍撫著我們以作支持,而我也終于在行程的最后明白了采訪的華僑老人眼里為何會流露不舍、惆悵與遺憾,也懂得了為什么離開的人們終將會回來。
故鄉(xiāng)是星河入夢的純真依戀,遠(yuǎn)方是四海入目的壯闊征途,于生命這場路途中,人們在眺望與回首中成長。而當(dāng)人們疲于奔波,仰頭遇見的仍是兒時的天空,星辰里仍寫滿故鄉(xiāng)的往事,人們向著它會心一笑,故鄉(xiāng)以夜風(fēng)擁抱,緩解周身勞累。
返程的路上看著窗外飛速后移的景物,我想這一切或許真的如學(xué)生所說的那樣:“來到這片土地的人,無論多遠(yuǎn),都還會再次回到這里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