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藍博士
結婚20年,我總結出婚姻的一條規(guī)律:有些人的婚姻生活會經過這幾個階段——甜蜜、平淡、倦怠、嫌棄、崩潰……走到這里,就出現(xiàn)了分岔路,要么選擇破罐子破摔,一路湊合下去;要么痛下決心改變,闖出一條新路。是放棄嗎,再來一次循環(huán)?是繼續(xù)嗎,麻木地熬下去?我們是否還有其他的選擇?
3年前,我的婚姻走到了分岔路口。開始時我們很甜蜜。他26歲,我22歲。他,成熟穩(wěn)重,很有男子氣概;我,單純可愛,對他欣賞和崇拜。戀愛一年后,我們結了婚,很快有了孩子。真正開始過日子后,柴米油鹽的瑣事就像一張粗糲的砂紙,我們之間的摩擦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兩人的激情一點點被磨滅……在我的眼里,他的男子氣概成了“大男子主義”,他的成熟穩(wěn)重成了認死理、不懂變通,尤其是一起創(chuàng)業(yè)后。骨子里,我是一個有野心、不服輸?shù)娜?,只要開始做事,就不能比其他人差,就算那個人是我的丈夫。當時,我挑起了市場開發(fā)的重擔,每天開車跑幾百公里,在各個城市進行地毯式推廣,一個客戶一個客戶地談下來。到最后,幾乎所有區(qū)域的市場都被我們公司的業(yè)務所覆蓋。幾乎所有人都夸我能干,我得意到不行,卻被丈夫潑了涼水,他說:“我們的產品有優(yōu)勢,這個機會隨便給誰都能成功。”他一句話抹殺了我所有的努力。
我第一次聽到他這么說時,氣得跳了起來,“你最清楚我是怎么努力的,怎么可以這樣說!”
后來,我才知道,他不希望我太能干,他認為我的能力強,就意味著他不行。而我卻是一個特別渴望得到別人認可的人。我們的內在都比較匱乏,一個靠貶低別人,一個靠別人認可,來獲得內心的安全感。他越對我視而不見,我越要證明自己;而他越打壓我、故意無視我,我就越努力。
在這種“畸形”的循環(huán)下,我愈加要強,證明自己什么都可以,什么都能干——掙錢、照顧小孩、修水龍頭、換車輪,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我就是個全能型女人。我這么努力、這么辛苦,就是希望他能看到我的優(yōu)點。結果,我越優(yōu)秀,他越沒有安全感,越打壓我。他打壓我,我就嘲諷他。他買東西圖便宜,我就嘲諷他是撿垃圾的;我買東西追求品質,他就說我是冤大頭。我嫌棄他做決定思前想后,沒效率,我就自己拍板決定,一來二去,公司和家里的事都是我說了算。他嫌我太強勢,說我像2000W的燈泡,照得他睜不開眼睛。
我倆意見不合,做出的決定總是朝令夕改,客戶不滿意,員工也紛紛開始站隊,我倆從公司吵到家里。他有時候感嘆:“年輕的時候,你多單純可愛啊,現(xiàn)在怎么就變成這樣……”
我一聽,頓時火冒三丈,反唇相譏道:“我不單純,能被你騙?”
我想過離婚,但是做生意這么多年,我見過各種各樣的男男女女,聽過各種各樣的故事,對人性有很清晰的認知。他雖然不認可我,各種打壓我,但他對女兒特別好,沒有其他花花腸子。和他離婚, 并不是一件理智的選擇。
20年的婚姻,從甜蜜到折磨,我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讓我和他走到了這一步。為了維持我的婚姻,我選擇了改變,嘗試了各種辦法:旅行、心理咨詢……
轉折發(fā)生在我學習心理學之后。以前,我認為我所有的不幸全是他導致的,是他毀了我的生活。但經過幾次心理咨詢課程后,我漸漸了解到他對我有各種批評指責,我對他也有許多怨言。在這段婚姻里,他沒有安全感,他曾說:“你那么年輕漂亮,會不會跟別人跑了?”我越能干,他越害怕,越要打壓我,然后我更不服氣,更要證明自己。于是,我們的婚姻關系陷入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
要想避免親密關系陷入惡性循環(huán),就要消除導致這個循環(huán)怪圈的根源。后來,我通過深入學習才發(fā)現(xiàn),我要強、要認可的心理,來自我的童年。因為我家沒有男孩,爸爸又不經常在家,鄰居常常欺負我們:偷我家的東西,故意把垃圾丟在我家門口,教唆其他孩子打我和妹妹……面對這些,我特別憤怒,但卻無力又無助,沒辦法保護媽媽和妹妹。那時,我承擔了很多那個年紀不該承擔的勞動,犁地、耕田、挑水……很多時候,爸爸看到我這么辛苦,就很心疼我,便會在家里多留幾天,我就能輕松幾天。
這就是我從小形成的生活模式:不斷付出——別人認可我——保護我——我輕松生活。如果我不斷付出,但沒有被看見、被認可,我就會感覺自己被欺負了,內心會受傷。在婚姻中,我延續(xù)了這種模式,我將自己變成了斗士——跑業(yè)務、談判、開會、培訓……并不是我多么喜歡干這些事,而是為了被丈夫認可。我把小時候對爸爸的感情投射到了丈夫身上,就像小時候爸爸是我唯一的希望一樣。我的潛意識里覺得離開丈夫,就意味著我將再次嘗受被欺負的痛苦。原來,放不下童年創(chuàng)傷的我,成人后,又把童年的經歷重新經歷了一遍。不僅是我,丈夫也一樣,童年的經歷讓他極度沒有安全感、極度害怕被拋棄。在他的潛意識里,只有比他弱、依靠他的人,才不會拋棄他。所以,他很害怕我比他強。知道真相后,我流淚了,原來不是我不夠好,也不是丈夫故意想折磨我。我們就像兩個沒有長大的孩子,互相在對方身上尋找童年缺失的東西。
后來,我通過學習自我接納,開始研究自己、了解自己。我每天打卡自己認為做得好的事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每天,女兒回家就能看到開心的我,家里充滿了煙火氣……當我對自己的肯定越來越多時,就不再向丈夫要認可、要肯定了。我內在的力量越來越強大穩(wěn)定,安全感大大提升,情緒也不再輕易受丈夫的影響。然后,我練習靜觀,學習轉化自己的情緒。
當我內在的力量提升后,丈夫再抱怨指責我的時候,我就帶著好奇,搬個小板凳坐在他面前,平靜地說:“你說吧?!?/p>
他開始傾訴:“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哪有你這樣做媽媽的……”
他一直說,我就一直聽。要去聽一個人當面說你的不好,需要很強大的內心,那是比罵回去更大的定力。很多次,我聽到一半就火了,要么跑了,要么懟回去。然后,我會做“心的覺醒”練習,不斷地告訴自己:“他說的不是事實的真相,他現(xiàn)在只是一個孩子,在發(fā)泄不滿的情緒……”
接著,我再做“給予和接受關懷”的練習,讓自己能夠面對丈夫對我提出的意見。大概幾百次的練習后,我終于能夠平心靜氣地傾聽他說對我的不滿了。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最初他是在抱怨指責我,但到后面就是訴苦了:“現(xiàn)在公司經營好難,現(xiàn)在的市場沒有以前好做,形勢太嚴峻……”
原來,他焦慮,是因為沒有安全感,還找不到人訴說,所以才一直悶在心里。當我了解原因后,就慢慢能夠理解他了。而當我變得情緒穩(wěn)定,能看見他、接納他時,他的防御就越來越少。他開始看到我的需要:我忙的時候,他就做好飯送進來;出差時,他會記得給我和女兒買禮物;我的父母生病了,他跑前跑后忙碌著。他不會說甜言蜜語,卻會從生活的點滴中去關心我。當我和他的關系越變越好后,公司的經營也越來越順利,我們的內耗越來越少。
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對自己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其實我并不喜歡跑市場、見客戶,過觥籌交錯的生活,我喜歡旅行、拍照、繪畫、做美食。于是,我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慢慢退出企業(yè)經營。余生,我要把時間和精力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做出這個決定后,我如釋重負。
回顧我們的婚姻之路,在矛盾期和平淡期停滯了很多年。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以為這段婚姻沒救了,沒想到其實是我需要在婚姻中提升自我了:提升我的安全感、轉化情緒的能力、放下過去的能力……當我的這些能力提升之后,我和丈夫的婚姻也自然轉入了共同創(chuàng)建幸福的階段。結婚20年,我才明白:好的婚姻,需要學會“創(chuàng)建幸?!?。怎么創(chuàng)建幸福?就是放下過去的創(chuàng)傷,改變舊模式,建立新模式。每一次想發(fā)泄情緒的時候,多問問自己:你是在破壞親密關系,還是在創(chuàng)建親密關系?多數(shù)人認為只有春花爛漫才是愛,遇到冰雪覆蓋的低溫期他們就想要離開。其實,在冬天,低溫殺死了害蟲和病菌,為來年萬物生長積蓄力量。度過嚴冬,迎來的就是溫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