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興
在校園體育的日常足球課程教學中,由于多方面因素,難免出現大班教學的現象?!读x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要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運動能力,而大班教學在一定程度給教師的教學活動與組織增添不少難度,對教學質量和學生運動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產生一定影響。筆者針對足球大班教學,對如何提高足球練習密度和強度的方法進行思考,并提供實踐方法和建議。
一、“STEPS”法則的定義和價值
在足球教學中,大班教學是一種常態(tài),也是挑戰(zhàn)。筆者在探索大班教學的路徑和經驗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破解難題的策略其實也藏在問題之中。如小場地的情況下安排教學比賽就顯得不切實際,解決之道還是在于對空間的合理利用。基于這些問題,筆者采用英國青訓理念“STEPS”法則,通過5個維度的調控,有效促進大班教學中練習密度和強度的提高。
(一)“STEPS”法則定義
“STEPS”法則來源于英格蘭足球協會,包含空間(Space)、任務(Task)、設備(Equipment)、人員(People)和速度(Speed)等5個方面[1]。在英國的足球訓練理念中,常通過調整和變化這5個方面使訓練更具有創(chuàng)新性、可變性、包容性和挑戰(zhàn)性。結合大班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對提高練習密度和強度的需求,對“STEPS”法則進行了定義。
空間(Space):調整場地空間大小、跑動距離的遠近和運球繞障礙物之間距離,場區(qū)劃分與限制等空間條件,促進練習密度和練習強度的提高。
任務(Task):教師通過設置目標,改變得分規(guī)則,來提高學生練習中身心投入程度,促進練習強度的提高。
器材(Equipment):通過調整球或球門的大小、數量、分隊背心顏色和標志盤數量等訓練要求,使練習更為緊湊、變化更多。
人員(People):通過不同人數組合的分組來增加或降低對抗、逼搶和跑位等練習強度。
速度(Speed):通過速度變化,引入競爭,提高練習節(jié)奏;加速、減速、常速和變速等,使強度發(fā)生變化[1]。
(二)“STEPS”法則對提高練習密度和強度的價值
在大班教學中,常面臨的問題有場地空間制約、任務分配難度大、個體關注度不足、團隊合作困難以及時間管理等問題。利用“STEPS”法則的5要素優(yōu)化教學內容設計,盡可能減少大班教學人數過多對場地、課堂管理和學生參與度等各方面的不利影響。通過合理的組織與安排、巧妙變化的練習內容與要求、及時發(fā)現和關注不足來引導學生參與學練活動,以提高練習效率,促進練習過程的實效,提高學生參與練習的強度,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1.空間管理
大班教學中最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如何為每一名學生創(chuàng)造足夠的練習空間。通過“STEPS”法則中空間(Space)變化來調整場區(qū)大小、跑動距離和練習區(qū)域的布局,優(yōu)化場地資源的利用,能使學生在有限的空間中高效地參與練習,從而提高練習強度和效果。如,在長度過短的場地中設計標志物,通過折返次數達到長距離跑動要求,既可以規(guī)范練習的秩序,又可以提高學生運動量。
2.練習分配與個體關注
由于班級學生的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水平差異,通過“STEPS”法則中的空間(Space)變化對課堂練習內容做有針對性調控。如在對抗練習中,小空間強度大,但失誤率較高,練習中斷次數也會更多。因此,根據學生水平設置符合其技能發(fā)展的場區(qū)大小尤為重要。任務(Task)變化時,根據練習目的分配相應任務,使練習設計事半功倍。如學習腳背正面運球時,要求單次單程運球過程中必須觸球滿15次。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保證了觸球次數,同時高頻次的觸球也起到了提高練習強度的效果。器材(Equipment)變化時,如2名學生1組的一人拋球一人墊球練習,可以改為三人兩球,練習者完成一個方向的墊球后轉身跑向另一側繼續(xù)練習,循環(huán)跑位,增加跑動距離和練習轉換效率,提高練習密度和強度。人員(People)變化時,如1VS1、2VS1、4VS4、5VS3等,也可通過對抗與不對抗、防守與不防守、不同等的對抗控制練習對抗強度。速度(Speed)變化時,如高速插上、慢跑回位等,這些有針對性的練習分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fā)學習興趣,同時保持練習的密度。
3.團隊合作
大班教學中,由于學生過多,不便于教師在課上合理分組,相互間的交流和互動受到限制,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可能面臨挑戰(zhàn)。缺乏有效的團隊合作可能使一些足球戰(zhàn)術和策略的學習難以深入,降低整體訓練的強度。通過人員(People)這一“STEPS”法則要素,教師可以巧妙地進行分組和組合,如水平高低、同質分組和異質分組,都可以較好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動。有效的團隊合作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足球戰(zhàn)術和策略,提高整體訓練的強度。
4.時間管理
大班教學由于人數較多,有時候某些環(huán)節(jié)的時間過長,造成另一些環(huán)節(jié)時間不得不縮短。因此,時間分配是一個不太好掌控的方面。通過速度(Speed)要素可以優(yōu)化練習中的時間分配。引入變速要素和競爭元素,使練習過程變得更為緊湊,提高課堂環(huán)節(jié)推進的流暢性,從而提高練習的密度和效果。
二、促進大班足球教學質量提升的原則
為了提升校園足球大班教學的質量,降低大班額對教學活動中對練習密度和強度的影響。筆者認為,在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活動組織的過程中要考慮到以下基本原則。
(一)優(yōu)化課前教學設計
1.合理設計教學內容。避免學生不能較好地掌握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課堂練習中出現頻繁失誤,增加撿球次數,導致練習密度不夠,影響練習參與度和訓練強度。
2.任務多樣性。制訂多樣化的練習任務,確保能夠持續(x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持練習的專注和較高參與度,提高學生主動性,讓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通過內因提高練習效率,使學練過程中的密度和強度自然提升。
3.便于實操??紤]班級人數較多等因素,練習方式要簡單易行,便于學生快速理解練習方法,以最快速度進入有效的練習中去,盡可能避免將時間花在煩瑣的解釋過程中,從而降低練習密度。
(二)優(yōu)化課堂組織形式
1.精講多練。減少集體講解時間,盡可能做到多組同時練習,保證有效學練時間,增加學生觸球的機會和時間。
2.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如視頻分析、慢動作演示、跑位路線動態(tài)圖和練習過程拍攝回放等,以更為直觀的形式代替?zhèn)鹘y的字面解釋,在課程中嵌入技術元素,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和改進自己的技能,同時提高教師對學生表現的觀察和反饋能力,進而提高效率。
3.合理分層分組。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水平差異,使每個小組水平更加均衡,避免頻繁失誤使練習中斷過多和停止過長。多進行分組輪換,減少學生練習等待時間。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中設置1~2名組織能力較強、技術水平較好的學生進行任務分工和責任承擔,提升小組學練氛圍,提高練習質量[3]。
4.個性化關注和指導。盡可能提高對每位學生的個體關注度,通過觀察和反饋,及時糾正學生的技術問題,提高練習的實效。
5.語言激勵和引入競爭。激烈的競爭可以促進強度的提升,鼓勵學生提高練習速率和頻次等,通過設置相互間的競爭來提高學生參與練習的投入程度。
6.紀律嚴明。嚴格課堂紀律,要求做到令行禁止,保障教學進程和教學秩序,避免無序踢球,造成時間浪費。同時,也避免造成意外傷害和運動損傷。
三、通過“STEPS”法則多維度調控練習密度和強度的實施方法
在大班教學中,一般面臨的是人數過多、器材不足和場地不夠等三大問題,利用“STEPS”法則對3個問題進行調和,加上任務和速度的調控變化,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練習密度和強度。
(一)一個常量、多個變量的搭配實施
在大班教學中如果器材數量有限,為了減少學生輪換和等待時間,可以通過人數組合、空間大小、任務和速度等變量提高器材不足造成的練習密度不高。例如,移動中傳接地滾球練習中,如果球的數量不夠,可以將2學生1組改為3名學生1組,練習時需要給完成1次傳球的學生設置一個跑位任務,使得3人1球情況下做到循環(huán)練習,可以解決無球學生等待輪換造成的練習密度太低的問題。其次,在設置跑動任務的基礎上可以調整空間,如將原來的傳球距離拉大,以提高跑動距離?;蚴窃黾铀俣茸兞?,例如引入競爭,2組同時開始,最快完成為勝。在空間、任務、人數和速度多個變量的搭配實施中調整練習強度[2]。
(二)多個常量、一個變量的搭配實施
在大班教學中如果空間有所限制,為了使所有的學生均能高度參與,可以設定固定人數組合、固定空間大小和固定任務的練習,通過變化器材提高練習密度與強度。如移動中的傳接地滾球練習,可以2名學生1組,在場地內用標志盤擺放若干小門,要求在移動中完成傳接球穿過小門得分的方式來實施,在場上的移動方式可以是任意的,避免定向移動傳接球解決因場地空間不足需要輪換練習而造成的練習密度太低的問題。其次,在空間、人數和任務不變的基礎上可以調整器材,如縮小門的距離、減少門的個數等,從而提升練習強度。
四、應用與分析
(一)案例應用
教學內容為腳背正面運控球,授課人數40人,場地20m×40m。在場地上用標志盤擺出四條跑道,10名學生1組,分為4組,每組成一路縱隊排在跑道起始線位置。第一個練習,教師每吹一聲哨,每組第1名學生出發(fā)用腳背正面運球完成運控球跑動并從場地外側回到隊伍后方,練習中要求用最快的速度運球。第二個練習(圖1),組織方式不變,運球過程中要求學生至少完成20次觸球。第三個練習(圖2),在第2個練習的基礎上設置1~2組學生從場地側面出發(fā)橫穿場地,要求所有學生在運球過程中抬頭觀察,合理控制運球節(jié)奏,縱向與橫向隊員不能發(fā)生碰撞。第四個練習(圖3),在第3個練習的基礎上再安排1組學生對角跑動,斜穿場地,要求所有學生在運球過程中抬頭觀察,合理控制運球節(jié)奏,縱向、斜向與橫向學生均不能發(fā)生碰撞。評價方式為運控球練習中是否能將球控在合理范圍內,不能與另一個方向學生發(fā)生碰撞。
圖1 運球觸球練習? ? ? ? ? 圖2 橫插運球練習
(二)案例分析
空間(Space):在這個案例中,由于場地空間有限,結合運球練習的需求,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保證每名學生都有一段較長的運球空間,并且解決由于人數過多而造成的混亂,從而提高練習效率,保證練習的密度。為了充分利用20m×40m的有限空間,筆者對場地進行劃分,確保學生在有序的環(huán)境中進行運球練習。不同的練習中,通過引入縱向、橫向和斜向的運動要素,使場地空間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練習的多樣性和挑戰(zhàn)性。
任務(Task):在練習中設置不同的任務目標,驅動學生提高運球速度,任務包括最快速度運球和完成20次觸球等。通過這些要求保證練習的密度,提高練習的強度。同時,縱向和橫向運球避免碰撞的要求一方面創(chuàng)造了運控球過程的足球情境,又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和難度,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保持高專注度、高參與度和高投入度。練習過程逐漸升級,使學生逐步挑戰(zhàn)自己,增加練習的強度。
器材(Equipment):在案例中,使用標志盤劃定跑道,可以較快速度地劃分場地,盡快地組織練習。同時,跑道的作用為每名學生提供運球方向的指引,使大班教學更為有序,提高效率。紅色標志盤作為限制線,為循環(huán)輪轉時學生的回位起到警示作用,提高大班教學的安全性、時效性,為促進練習密度和強度提供基礎保障。
人員(People):在案例中,將學生分為4組,使同一時間內參與練習的學生數量增加,從而提高練習的密度。在不同練習中,引入縱向移動、橫向移動和斜向移動的學生分工,方便隊伍的調動和組織,使練習開展更為高效。
速度(Speed):在案例中,要求學生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運球跑動的任務,這一要求激發(fā)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快速的跑動確保了運球跑練習的強度,每名學生速度的提升也使整組循環(huán)的間歇變短,有助于提高練習密度。
五、結語
在校園足球大班教學中,空間受限、任務分配難度大、個體關注度不足等問題都會影響足球練習的密度和強度。課堂中,教師如果僅通過語言督促學生加快節(jié)奏、頻率以提高學練強度,效果可能比較局限。因此,通過引入“STEPS”法則,以空間、任務、器材、人員和速度為調控要點,對練習內容進行多維度調控的方法可以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和嘗試的思路。當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要遵循教學設計的合理性、有效性。促進大班足球教學在有限條件下實現更高效的練習,不斷完善和提升大班足球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賈志亮,楊大軒,何思悅.PREMIER SKILLS“學轉英超”培訓特點與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0):222-223.
[2]鄭笑納.運用STEPS法則創(chuàng)編幼兒園中班足球游戲的實踐研究[C].中國班迪協會,澳門體能協會,廣東省體能協會.第九屆中國體能訓練科學大會論文集,2023:7.
[3]林榕.小場地大班額環(huán)境下提升足球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21,38(4):109-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