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詩卉 伍鋒 樊民
摘要? 目的:評價痰瘀同治方穩(wěn)定和消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為中醫(yī)藥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選取 2021年6月—2022年12月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心內科收治的動脈粥樣硬化病人120例。采用分層區(qū)組隨機化方法,使用封閉信封法分為對照組、試驗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安慰劑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試驗組給予阿托伐他汀20 mg/d,痰瘀同治方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兩組療程均為12個月。比較兩組臨床療效、中醫(yī)證候評分、冠狀動脈血管內超聲、頸動脈及股動脈超聲等指標。結果:治療后9、12個月,試驗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治療后12個月股動脈斑塊長徑、厚徑出現明顯下降,治療后9、12個月頸動脈斑塊長徑、厚徑出現明顯下降,治療后3個月開始三酰甘油、總膽固醇水平出現明顯下降,治療后9個月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出現明顯下降,治療后6個月開始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出現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兩組治療前后心肌損傷標志物、肝功能、腎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痰瘀同治方聯合西藥穩(wěn)定和消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療效優(yōu)于單純西藥治療,能明顯改善痰瘀互結癥狀,縮小頸動脈、股動脈斑塊的長徑和厚徑,且安全性較好。
關鍵詞?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痰瘀同治方;中醫(yī)證候;血脂;心肌損傷標志物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11.001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anyu Tongzhi Prescription in Stabilizing and Subsiding Atherosclerotic Plaque
HONG Shihui, WU Feng, FAN Mi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FAN Min, E-mail: 13564528699@qq.com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anyu Tongzhi prescription in stabilizing and subsiding atherosclerotic plaque.Methods: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sis were selected.Stratified block randomization method and closed envelope method were used to divide the patients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torvastatin 20 mg/d,placebo 4 capsules,3 times a day,orally.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atorvastatin 20 mg/d,Tanyu Tongzhi prescription 4 capsules,3 times a day,orally.The treatment course of both groups was 12 months.The clinical efficac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score,coronary ultrasound,carotid and femoral ultrasound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At 9 and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effec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length and thickness of femoral artery plaqu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length and thickness of carotid artery plaqu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9 and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levels of triglyceride and total cholestero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and the levels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9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level of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or P<0.01).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yocardial injury markers,liver function and renal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0.05).Conclusion:Tanyu Tongzhi prescrip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show better effect on stabilizing and and subsiding atherosclerotic plaque than western medicine alone,the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phlegm-stasis interjunction,reduce the length and thickness of carotid artery and femoral artery plaque,with better safety.
Keywords? atherosclerosis; plaque; Tanyu Tongzhi prescrip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blood lipid; myocardial injury markers
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疾病,主要涉及動脈血管壁的炎癥反應、膽固醇沉積和斑塊形成[1]。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心血管疾?。òü谛牟 ⒛X卒中和周圍動脈疾?。┑闹饕蛑唬?],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統計數據,全球每年有超過1 70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冠心病和腦卒中是最常見的死因[3]。
基金項目? 上海市衛(wèi)健委基金項目(No.202040306,20214Y0179)
通訊作者? 樊民,E-mail:13564528699@qq.com
引用信息? 洪詩卉,伍鋒,樊民.痰瘀同治方穩(wěn)定和消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4,22(11):1921-1928.
我國心血管病負擔日漸加重,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緩。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將中藥納入動脈粥樣硬化的綜合治療方案中探索其臨床療效和作用機制。然而,臨床實踐中對于中藥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證據仍然相對不足[4]。因此,有必要進行更多的臨床研究,以進一步評估中藥在治療動脈粥樣硬化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為中醫(yī)藥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提供更可靠的臨床證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根據TWINS研究中亞太人群給予阿托伐他汀干預,參考頸動脈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發(fā)生進展的年平均風險約為10%,采用中醫(yī)證候評分作為評估指標,隨訪研究時間為12個月,本研究為均等(1∶1)優(yōu)效性設計,主要療效指標為定量變量,估算公式為n=2(Zα/2+Zβ)2×σ2(μt-μc-Δ)2,其中統計優(yōu)效性界值Δ=0,設定Ⅰ類錯誤單側概率α=0.025,Ⅱ類錯誤β=0.1,k=1,Zα=1.96,Zβ=1.28,再考慮20%的脫落率,計算得出每組需要納入60例受試者,兩組共計120例。選取 2021年6月—2022年12月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心內科收治的動脈粥樣硬化病人120例。本研究經上海市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 2021-025)。
1.2? 納入標準
1)年齡18~75歲,性別不限。2)符合《冠心病痰瘀互結證臨床診斷標準(T/CACM1060—2018)》。3)冠狀動脈血管內超聲(IVUS)評估冠狀動脈病變狹窄30%~70%,無須行血管重建的病人。4)血管彩超顯示股動脈或者頸動脈斑塊形成:頸動脈血管彩超顯示頸總動脈離分叉1 cm處內-中膜厚度(IMT)≥1.3 mm,頸動脈可見軟斑塊,且管腔狹窄<70%;股動脈血管彩超顯示股深動脈分叉以上1 cm處IMT≥1.0 mm,可見軟斑塊,且管腔狹窄<70%。5)滿足以上3)和4)至少1項即可。6)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人占比≥10%。7)自愿參加,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妊娠、哺乳期婦女或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的育齡期婦女[5];2)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或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大于或等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者;3)嚴重腎功能不全者[血肌酐(Cr)>177 μmol/L];4)血紅蛋白<90 g/L或血小板計數<100×109/L或白細胞計數<3.0×109/L者;5)最近3個月內,患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急性冠脈綜合征及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者;6)正在參與其他臨床藥物研究項目或結束不足1個月者;7)篩選前5年內有惡性腫瘤病史者;8)有活動性感染者;9)有精神性疾病者;10)研究者認為不適合參加試驗者。
1.4? 試驗設計及隨機化和盲法
本研究為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平行分組的單中心研究,采用分層區(qū)組隨機化方法,使用封閉信封法將符合納入標準的參與者隨機分配到對照組、試驗組,確保隨機化的過程隨機、無偏。對照組、試驗組各60例病人。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抗動脈粥樣硬化標準治療:阿托伐他汀20 mg/d,安慰劑(模擬丸劑,由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藥劑科提供)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試驗組予抗動脈粥樣硬化標準治療:阿托伐他汀20 mg/d,痰瘀同治方(丸劑,由瓜蔞、薤白、三七、丹參、川芎、半夏、陳皮、茯苓、黨參、甘草組成,由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藥劑科提供)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兩組療程均為12個月,包括篩選期(篩選前3個月)和雙盲治療期。其他原服藥物原則上用法用量不予增減;禁止再加用其他治療冠心病的中成藥物。
1.6?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主要指標、次要指標及安全性指標。主要指標采用中醫(yī)證候評分及療效指數,療效指數=(治療前中醫(yī)證候評分-治療后中醫(yī)證候評分)/治療前中醫(yī)證候評分×100%。療效指數≥90%為治愈,療效指數在70%~<90%為顯效,療效指數在30%~<70%為有效,療效指數<30%為無效。次要指標包括冠狀動脈血管內超聲、頸動脈超聲、股動脈超聲檢測的動脈斑塊大?。ò▌用}斑塊的長徑、厚徑)及血脂、心肌損傷標志物(肌鈣蛋白T、肌紅蛋白、B型鈉尿肽前體、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安全性指標包括一般體格檢查、實驗室安全性檢查、肝腎功能等。
1.7?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頻數分析是通過交叉表和餅圖來展示數據在不同類別上的分布情況。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以中位數和四分位數[M(P25,P75)]表示,采用非參數檢驗。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或Fisher′s確切概率法。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通過R Studio繪制組間分析的柱狀圖和組內分析的箱線圖。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研究期間,對照組脫失1例,違背方案用藥剔除1例,完成58例;試驗組中違背方案用藥剔除1例(自行停用本試驗研究用藥),完成59例。兩組完成試驗病人共計117例。
2.2? 主要指標
2.2.1? 兩組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
重復測量數據的方差分析顯示,時間、組間及交互效應明顯,即兩組的治療效應對于中醫(yī)證候評分改善是不同的,具有不同的變化趨勢。試驗組治療后6、9、12個月時中醫(yī)證候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2。
2.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9、12個月,試驗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即治療9個月后病人治療有效率開始明顯改善。詳見圖1。
2.2.3? 痰瘀互結癥狀分布情況
為了進一步明確痰瘀同治方對痰瘀互結證改善的具體癥狀,將數據統計得到對照組和試驗組的癥狀-隨訪時間頻數分布表。將以上數據進行統計,采用R Studio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得到兩組痰瘀互結癥狀(舌胖且邊有齒痕、苔膩、脈濡或滑、肢體困重、大便黏滯、脘腹痞滿、舌質色紫或暗、舌有瘀斑瘀點、口唇或齒齦色暗、舌下脈絡粗脹、脈澀)隨時間變化的熱圖(見圖2),可見兩組組內隨著時間的推移色塊以紅色居多逐漸演變?yōu)橐运{色居多,這表明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痰瘀互結癥狀分布的人數逐漸減少,即治療可以改善痰瘀互結癥狀。而兩組間比較可發(fā)現,試驗組較對照組改善的速度更快,更早出現人數下降,表明聯合應用痰瘀同治方后病人痰瘀互結癥狀更早緩解和改善。
2.2.4? 兩組痰濕證候評分比較
在中醫(yī)證候評分表中,將痰瘀互結癥狀主要分為痰濕證和血瘀證,痰濕證主要表現為舌胖且邊有齒痕、苔膩、苔滑,血瘀證主要表現為胸痛位置固定、舌質色紫或暗等,為進一步明確痰瘀同治方對痰濕證與血瘀證的差異,分別統計痰濕證與血瘀證的總分,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試驗組治療后3、6、9、12個月痰濕證候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明在痰瘀同治方治療3個月后痰濕證候評分明顯下降,痰濕證癥狀明顯改善。 為了能夠減小誤差,將各訪視期得到痰濕證候總分與治療前的差值進行比較,并獲取柱狀圖及箱線圖,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后3、6、9、12個月痰濕證候評分差值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服用痰瘀同治方3個月后痰濕證癥狀即可明顯改善。詳見圖3~圖5。
2.2.5? 兩組血瘀證候評分比較
試驗組治療后6、9、12個月血瘀證候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明在痰瘀同治方治療6個月后血瘀證候評分明顯下降,血瘀證癥狀明顯改善。分析血瘀證候總分與治療前差值的柱狀圖及箱線圖顯示,試驗組治療后3、6、9、12個月血瘀證候評分差值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明服用痰瘀同治方3個月后血瘀證癥狀即可明顯改善。詳見圖6~圖8。
2.2.6? 痰濕證與血瘀證候評分比較
為了進一步得出痰瘀同治方改善痰濕證與血瘀證是否有不同,比較兩個證型評分的差值結果表明痰瘀同治方對改善痰濕證和血瘀證的趨勢不同。改善痰濕證癥狀更明顯。詳見圖9。
2.3? 次要指標
2.3.1? 兩組血管內超聲檢查結果比較
納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人共計15例,其中對照組8例,試驗組7例,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12個月后進行血管內超聲檢查,得到冠狀動脈左前降支狹窄程度及最小管腔面積。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后冠狀動脈左前降支狹窄程度及最小管腔面積均無明顯改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2? 兩組頸動脈斑塊大小比較
試驗組治療后9、12個月頸動脈斑塊長徑、厚徑小于對照組(P<0.05或P<0.01),表明在痰瘀同治方治療后9個月頸動脈斑塊長徑、厚徑出現明顯變小。詳見圖10、圖11。
2.3.3 ?兩組股動脈斑塊大小比較
試驗組治療后12個月股動脈斑塊長徑、厚徑小于對照組(P<0.05或P<0.01),表明在痰瘀同治方治療后12個月頸動脈斑塊長徑、厚徑明顯變小。詳見圖12、圖13。
2.3.4?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
試驗組治療后3、6、9、12個月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后9、12個月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后6、9、12個月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圖14。
2.3.5? 兩組心肌損傷標志物比較
治療期間兩組肌鈣蛋白T、肌紅蛋白、B型鈉尿肽前體、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 安全性指標
治療期間,兩組ALT、AST、γ-谷氨酰轉移酶(γ-GT)、血清堿性硝酸酶(ALP)、肌酐、尿酸、尿素水平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痰瘀同治方治療無肝損傷作用,安全性較好。
3? 討? 論
文獻檢索發(fā)現當前已有大量的研究采用痰瘀同治法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并且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成為治療動脈粥樣硬化重要的突破口。目前的研究以痰瘀同治為原則指導的方藥眾多。如國醫(yī)大師沈寶藩常用藥物牛膝、郁金、丹參、天麻、浙貝母、鉤藤、陳皮、膽南星、遠志、赤芍[6],目前臨床使用較多的成藥和方劑包括丹蔞片[7]、養(yǎng)心通絡顆粒[8]、枳實薤白桂枝湯加減、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白玉參景脈通湯、溫膽湯加減、自擬丹曲方、二陳湯加減、穩(wěn)斑湯、銀丹心腦通軟膠囊、化瘀祛痰湯等[9]。大量研究均表明其具有明顯優(yōu)勢,其中瓜蔞薤白半夏湯與枳實薤白桂枝湯加減在改善臨床總有效率、心絞痛與心電圖療效以及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但受現有研究的局限性,還需開展大量設計合理的隨機對照試驗予以證實[10]。
本課題組以痰瘀同治理論為依據開發(fā)并研制了痰瘀同治方,并制成院內協定方。該方源自《金匱要略》的栝樓薤白半夏湯,效法丹蔞片核心理論改良后確定其成分為瓜蔞、薤白、三七。瓜蔞理氣寬胸、祛痰散結,薤白溫通滑利、通陽散結,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是為陽氣通、痰濁消、血瘀化、氣結散,最終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消退,血脈流暢,胸痹改善。前期的動物實驗證實痰瘀同治方不但有明確的調脂作用,調節(jié)內皮素(ET)/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血管緊張素Ⅱ(AngⅡ)水平,對血管內皮細胞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通過調控巨噬細胞M1型向M2型極化改善載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動脈損傷[11];可通過降低血清抵抗素水平,抑制抵抗素對細胞外信號調節(jié)激酶(ERK)信號通路的激活,減緩血管平滑肌細胞(VSMC)的增殖效應,從而明顯抑制VSMC增殖[12]。臨床研究表明,痰瘀同治方可降低痰瘀互結型冠心病病人的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頸動脈內中膜厚度[13];聯合瑞舒伐他汀可能通過下調C反應蛋白(CRP)、核因子κB(NF-κB)等炎性因子水平有效調節(jié)血脂水平,干預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發(fā)生發(fā)展[14];還可明顯降低斑塊負荷、改善冠狀動脈微循環(huán)[15];小樣本臨床研究也證實其具有穩(wěn)定并逆轉病人頸動脈斑塊的作用[16]。
本研究通過嚴格設計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的臨床研究,參照《冠心病痰瘀互結證臨床診斷標準(T/CACM1060—2018)》列出的中醫(yī)證候評分表為主要觀察指標,經過統計分析顯示,痰瘀同治方治療后6個月中醫(yī)證候評分出現明顯下降,痰瘀互結癥狀明顯改善,治療后9個月臨床有效率明顯增加。痰瘀同治方能夠明顯改善舌胖邊有齒痕、苔膩、脈濡或滑等癥狀。治療后3個月痰濕證候評分即出現明顯下降,治療后6個月血瘀證候評分即出現明顯下降,表明相比血瘀證,痰瘀同治方改善痰濕證癥狀更明顯。本研究不僅將中醫(yī)證候評分作為觀察指標,并將該指標進一步計算得出了臨床有效率,多層次地了解痰瘀同治方的治療效果,還將痰瘀互結證癥狀劃分為痰濕證和血瘀證,統計分析痰瘀同治方的治療效果,也得到了新的結果、新的認識,豐富了痰瘀同治理論的實踐。
喬鑫[17]在觀察化痰通絡湯輔助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效果時將中醫(yī)癥狀積分作為主要療效指標,其中醫(yī)癥狀積分參照《中醫(yī)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包括頭暈目眩、胸悶、手足肢麻等6項,每項最高分均為6分,分數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結果表明化痰通絡湯可降低中醫(yī)證候評分,提高有效率。趙若楠等[18]在觀察消溶穩(wěn)斑方對氣虛痰瘀阻滯型頸動脈粥樣硬化不穩(wěn)定斑塊的影響和作用時也將中醫(yī)證候評分作為主要療效指標,結果表明,消溶穩(wěn)斑方能夠明顯改善胸悶,胸痛,心悸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不寐,四肢麻木,紫暗舌或舌上有瘀點瘀斑、胖大舌伴有齒痕、舌下脈絡曲張,苔膩等癥狀,且能明顯提高有效率。杜文婷等[19]評價復方軟脈煎對頸動脈粥樣硬化病人中醫(yī)證候(腰膝酸軟、發(fā)脫齒搖、健忘、耳鳴、耳聾、精神呆鈍、足痿無力)的影響,于治療后3、6個月根據中醫(yī)證候積分表評分,結果表明,復方軟脈煎能夠有效改善腰膝酸軟、發(fā)脫齒搖、健忘、耳鳴、耳聾、精神呆鈍、足痿無力等癥狀。
總之,以痰瘀同治為理論指導的中藥能夠明顯改善痰瘀互結癥狀,其中包括胸悶、胸痛、心悸頭暈、頭痛、舌胖邊有齒痕、苔膩、脈濡或滑、肢體困重等癥狀,大多數研究未說明治療起效時間,研究因隨訪次數多、隨訪時間長,可明確痰瘀同治方起效時間。
本研究表明,痰瘀同治方治療后9、12個月頸動脈斑塊長徑、厚徑明顯下降。表明痰瘀同治方作用于全身多處大血管處,改善動脈粥樣硬化。兩組血管內超聲檢測的冠狀動脈斑塊大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行血管內超聲病人人數較少有關。血管內超聲為創(chuàng)傷性檢查,無特殊指征無須進行檢查,另該檢查完成一次后,多數病人無須在1年之內行第2次血管內超聲檢查。為了能夠進一步明確痰瘀同治方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可增加樣本數量、延長觀察時間進一步研究。
目前有較多研究觀察中藥對頸動脈、股動脈斑塊的影響,馬娉娉等[20]研究表明,益腎逐瘀解毒法治療維持性血液透析(MHD)伴營養(yǎng)不良-炎癥-動脈粥樣硬化(MIA)綜合征病人,能夠明顯降低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和縮小雙側頸動脈斑塊面積。吳麗敏等[21]研究發(fā)現,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能明顯降低脾虛血瘀型病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Crouse積分和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李詩雨[22]研究表明,益氣通脈降脂方能夠明顯降低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頸動脈斑塊面積及肱-踝脈搏傳導速度。曹力元[23]研究表明,豁痰解毒化斑湯治療穩(wěn)定型心絞痛合并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病人(痰瘀互結型),能明顯降低下肢股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最大斑塊面積及Crouse積分、踝肱指數(ABI)。
總之,以痰瘀同治為理論指導的中藥能夠明顯改善頸動脈、股動脈的內膜中層厚度、斑塊面積、Crouse積分等。本研究中僅將斑塊的長徑、厚徑作為觀察指標,后續(xù)應多方面、多層次地描述動脈斑塊的大小、性質、位置等,更好地反映研究藥物的療效及作用機制,為痰瘀同治方的臨床使用提供更全面的依據。
中醫(yī)藥對于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具有潛在的前景。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和臨床實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醫(yī)藥在動脈粥樣硬化治療中的作用機制,并為開發(fā)更有效的治療策略提供借鑒。綜上所述,在他汀類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痰瘀同治方能夠使動脈粥樣硬化穩(wěn)定和消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具有降脂、抗炎等作用,有著較好的臨床療效,安全性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趙豪,鄧歡,黎彪,等.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治療研究進展[J].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24,19(1):187-192.
[2]? HANSSON G K,HERMANSSON A.The immune system in atherosclerosis[J].Nature Immunology,2011,12(3):204-212.
[3]? LIBBY P.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atherosclerosis[J].Nature,2021,592:524-533.
[4]? 尹俊鋒,逄濤,婁華.阿托伐他汀鈣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24,40(4):492-496.
[5]? 孫菁,袁耀宗,張振玉,等.復方碳酸氫鈉栓治療功能性便秘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J].胃腸病學,2008,13(9):548-551.
[6]? 向興剛,劉晶晶,房江山,等.基于數據挖掘的國醫(yī)大師沈寶藩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方藥規(guī)律研究[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3,43(6):1092-1097.
[7]? 李增.丹蔞片治療穩(wěn)定型心絞痛痰瘀互結證療效評價與網絡藥理學機制研究[D].沈陽: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23.
[8]? 張宏偉.養(yǎng)心通絡顆粒對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痰瘀互結證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D].烏魯木齊:新疆醫(yī)科大學,2023.
[9]? 吳瓊,王志剛,婁序笙,等.痰瘀同治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療效及炎癥因子影響的網狀Meta分析[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22,17(7):1273-1282.
[10]? 劉思鴻.基于群體協同算法的中藥復方優(yōu)化方法研究及應用[D].北京: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22.
[11]? 楊夢琦.冠脈通顆粒治療穩(wěn)定性心絞痛痰瘀互結證的臨床研究及對ApoE-/-小鼠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D].濟南: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23.
[12]? 朱敬軒,陳文娜,宋囡,等.丹蔞片對ApoE-/-小鼠肝臟脂質沉積自噬及脂質代謝的調節(jié)作用[J].時珍國醫(yī)國藥,2023,34(2):269-272.
[13]? 蘇彬.丹蔞片對冠心病痰瘀互結證患者心電圖及血清sPLA2、LP-PLA2、ox-LDL水平的影響[J].光明中醫(yī),2021,36(11):1748-1750.
[14]? 司春嬰,王賀,孫文博,等.基于Akt/ERK探討丹蔞片對主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遷移和凋亡的影響[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代化,2020,22(6):1883-1890.
[15]? 王賀,羅明華,沈曉君,等.丹蔞片通過PI3K/Akt信號通路抗動脈粥樣硬化機制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代化,2015,17(6):1194-1197.
[16]? 譚亞芳,潘詩婷,祁建勇,等.丹蔞片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2,20(15):2743-2746.
[17]? 喬鑫.化痰通絡湯輔治頸動脈粥樣硬化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23,39(12):2379-2382.
[18]? 趙若楠,榮卓,邵靜.消溶穩(wěn)斑方治療氣虛痰瘀阻滯型頸動脈粥樣硬化不穩(wěn)定斑塊的臨床療效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23,34(11):2701-2706.
[19]? 杜文婷,顧耘,王臻楠.中藥復方軟脈煎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中醫(yī)證候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3,21(21):36-39.
[20]? 馬娉娉,王斌,厲兆春.益腎逐瘀解毒法治療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yǎng)不良-炎癥-動脈粥樣硬化綜合征臨床觀察[J].山東中醫(yī)雜志,2024,43(3):271-276.
[21]? 吳麗敏,賀曉鳴,陳衛(wèi)建,等.中西醫(yī)結合治法對“脾虛血瘀”型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逆轉作用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22,33(5):1175-1177.
[22]? 李詩雨.益氣通脈降脂方抗動脈粥樣硬化及降脂作用的基礎與臨床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22.
[23]? 曹力元.豁痰解毒化斑湯干預穩(wěn)定型心絞痛合并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痰瘀互結型)臨床研究[D].長春:長春中醫(yī)藥大學,2023.
(收稿日期:2024-03-26)
(本文編輯郭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