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論提倡:“把學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幼兒園的種養(yǎng)區(qū)為幼兒接觸、觀察、探究自然提供了可能,尤其是能夠引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過去一人一盆植物、幾只烏龜、幾條金魚的自然角模式早已不能滿足幼兒的探究需求,只因這種單純觀察、記錄的學習方式難以實現(xiàn)深度學習。因此,我們請幼兒深入種養(yǎng)區(qū),在日常生活中親歷蔬菜的播種、成長、收獲全過程,在觀察、探索、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生成對比種植、捉蟲飼養(yǎng)、制作殺蟲劑等活動。生活化的種植模式讓幼兒有了更多親近自然、觀察發(fā)現(xiàn)、深度探究的機會,泥土、植物、風霜、雨露等都成了我班幼兒重要的學習資源——幼兒每天都在這里開展游戲,為發(fā)現(xiàn)的問題尋找答案,在有意義的自然活動中豐富經(jīng)驗。
本文以大班“‘種’志成城”主題活動為例,對生活教育的內(nèi)涵進行闡述,深入探析如何充分利用種養(yǎng)區(qū),并根據(jù)自然規(guī)律和幼兒生活中的問題與興趣生成富有意義的自然活動。
追隨自然,在日常種植中挖掘價值
在幼兒親歷種植實踐的過程中,他們期待、疑惑甚至焦慮,但與此同時他們收獲了更多關(guān)于植物生長、生存的秘密,體驗到了生命的神奇。在此過程中,幼兒帶著希望慢慢等待,帶著情感慢慢認識。
案例一:“睡著了”的蠶豆
在家長們的幫助下,青菜、白菜、豌豆、蠶豆、蘿卜的種子都“住”進了我們的豐收園。一周、兩周……孩子們沉浸在種子陸續(xù)發(fā)芽的快樂之中,可唯獨蠶豆毫無動靜?!笆遣皇切Q豆種子壞了不能發(fā)芽?”“是不是我們埋得太深了?”“把種子種進花盆里再搬到田里可以嗎?”“是不是晚上外面太冷,種子被凍死了?”之后的一周時間里,孩子們重新選種、選擇播種方式、收集育苗盒……直到初次播種的第四周,他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豐收園里的蠶豆慢慢冒出了小芽,自此,我總能看到孩子們圍在它們周圍,在日記本上記錄下自己的發(fā)現(xiàn):園子里的蠶豆過了三十天,終于發(fā)芽了!葉子張開了;今天長了兩小片葉子;顏色比昨天綠了一點兒……在孩子們的眼里任何一點小變化都是驚喜。而重新種在育苗盒里的蠶豆用了不到兩周就陸續(xù)發(fā)芽了,但卻長得比種植園里的蠶豆慢。孩子們研究后發(fā)現(xiàn),蠶豆從播種到發(fā)芽需要10~30天,室外氣溫低,發(fā)芽慢;室外陽光充足,蠶豆會長得更好。原來植物的生長和溫度、陽光都有關(guān)系。
種植活動不僅是一個實踐過程,還是一個富有價值的生命教育課堂。當幼兒們發(fā)現(xiàn)“蠶豆久久不發(fā)芽”的問題時,教師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和幼兒一起想辦法、再種植。在照料、觀察中,幼兒帶著期待和驚喜,見證室內(nèi)外蠶豆的生長歷程。有的問題可以通過實驗尋找答案,有的問題可以通過網(wǎng)絡得到解答,但更有價值的是在悄無聲息的生命變換中,幼兒獲得了最深刻的情感體驗和關(guān)于不同植物生存、生長、死亡等直接經(jīng)驗。
追隨問題,在自主探究中深入學習
幼兒對自然界有一種源于本能的喜愛和好奇,他們常常會冒著各種“小風險”到田地里滾一滾,用手抓一把泥土揚一揚,抑或盯著一棵菜老半天,冒出一個又一個“突發(fā)意外”的問題。當幼兒們發(fā)現(xiàn)感興趣的事物或?qū)δ骋皇挛锾岢鲆蓡枙r,我常常與他們一同探究,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順應他們的需要并提供適當?shù)闹С?,讓他們離答案更近一步。
案例二:智取吃菜賊
一個冬日的午后,孩子們照常去菜地巡視。只見一群孩子蹲在幾棵大青菜旁,邊觀察邊嘰嘰喳喳地討論著什么。壯壯喊道:“老師,老師,快來看,我們的青菜上有好多洞洞?!焙⒆觽兗娂婇_始猜測:“肯定是蟲子吃的?!薄拔乙郧耙娺^菜葉上的青蟲,扭來扭去的。”澄澄用手輕輕地翻看菜葉:“可是我沒看到蟲子呀!”“蟲子住在泥土里,肯定等周圍沒人了才出來。”“可能是白天它們要睡覺,晚上才出來吃葉子?!薄⒆觽兡阋谎晕乙徽Z地討論著,都想解開“洞洞”的秘密,最后大家一致決定要將“偷菜兇手”捉拿歸案。
根據(jù)孩子們的建議,我們設立了觀察組、捉蟲組、照相組、記錄組,請他們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加入不同的小組。收集資料后經(jīng)過現(xiàn)場勘察,“小偵探”們抓到了螞蟻、小黑蟲等叫不出名字的小蟲子?;氐浇淌液?,孩子們分組將自己捉到的蟲子照片進行分享、記錄,并通過自然角飼養(yǎng)實驗、與爸爸媽媽們一起查詢資料、尋求種植“高手”幫助等方法,最終確定“嫌疑人”是甜菜夜蛾或者菜青蟲,并決定通過養(yǎng)大抓住的小蟲子來確定最終的兇手。
案例三:制作殺蟲劑
“有什么辦法能保護我們的青菜呢?”“打殺蟲劑!”好幾個孩子異口同聲地回答。這時一個小小的聲音出現(xiàn)了——小宇說:“可是小兔子吃了打殺蟲劑的葉子會死掉的?!比绾斡铆h(huán)保的方式保護青菜呢?這成了我們的又一個問題。通過觀看科普視頻,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孩子們了解了各種保護青菜的方法。
隔天孩子們帶來了大蒜、香煙、肥皂、火柴等各種各樣的材料,“我昨天和爸爸媽媽查了資料,用草木灰可以殺蟲?!薄拔?guī)Я艘恢銦焷?,用香煙里面的葉子泡了水噴菜,蟲子就不吃了,而且泡的時間越長越有用?!薄按笏鈸v爛了泡水也可以保護青菜?!薄捌【埔部梢??!薄鞍涯强们嗖烁綦x,其他的青菜就不會生病了?!?/p>
孩子們分享著自己的好方法,自行選擇感興趣的材料分成了肥皂水組、煙絲組、大蒜組、火柴組,又制作了殺蟲劑并對青菜進行噴灑。此外,孩子們還找來了先前拍攝的照片,分成小組再次回到田地里認真對比、觀察、記錄殺蟲效果,篩選出真正有用的殺蟲劑材料——大蒜和香煙。
當幼兒發(fā)現(xiàn)“青菜被吃”后,他們迫切地想要抓住“兇手”。這時教師及時抓住機會,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材料、多種途徑來破解謎題。在此次活動中,教師傾聽幼兒的對話,觀察幼兒的反應,敏感地捕捉他們的需要,并及時運用恰當?shù)姆绞街С炙麄兊奶骄?,實現(xiàn)“發(fā)現(xiàn)—分析—推理—應用—創(chuàng)造—遷移”的深入學習。在幼兒們追隨問題進行推理的過程中,他們的思維能力、生活經(jīng)驗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同時,在表達、傾聽、支持的過程中,師幼開展了一場精彩的思維碰撞,而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想法,支持他們的實驗,進一步推動活動深入開展??梢?,由幼兒興趣出發(fā)的探究活動往往會得到意料之外的驚喜。
追隨興趣,拓展種植外經(jīng)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種植養(yǎng)殖活動中,許多探究活動均源于幼兒的好奇和興趣,而其中又藏著巨大的教育價值,這時候就需要我們把握機會。
案例四:香煙的秘密
孩子們從家里帶來了幾支香煙,為保證安全,在老師的幫助下,孩子們提出分別用熱水和冷水浸泡的方法。說干就干,我們在兩個紙杯中分別倒入冷水和熱水,觀察煙絲泡發(fā)后兩杯水顏色的不同。雨成說:“將煙絲放進熱水里,一下子就變成冰紅茶的顏色了,很深;煙絲放進冷水里,水是淡黃色的?!贝裘葐枺骸盁熃z為什么能殺蟲?”“孩子們將問題寫下來貼在問答墻上,后續(xù)又針對這一問題通過視頻、自然角煙絲殺蟲實驗、查閱圖書等方式進行解答。在探索的過程中,孩子們了解到了香煙的危害,并開展了分享活動,孩子們紛紛表示:“原來煙絲里面的尼古丁是有毒的。”“抽煙的人的肺很嚇人,都是黑色的?!薄俺闊熑甑姆尉拖駶娏四粯印!薄肮植坏媚軞⑾x,那爺爺和爸爸抽了香煙,會不會也像蟲子一樣死掉???”“我再也不能讓爸爸抽煙了?!薄?/p>
隨之而來的是一場場轟轟烈烈的“禁煙”活動——張貼禁煙標志、抽煙罰款、香煙小警察等活動在家庭中陸續(xù)開展起來。幼兒園里時常能聽到孩子們分享自己的“戰(zhàn)績”,也能看到媽媽們在班級群里分享禁煙的精彩瞬間?!艾F(xiàn)在爸爸在家都不抽煙了!”“我爺爺也是!”……
“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痹谥谱鳉⑾x劑的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幼兒對香煙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爭先恐后地提問,利用多種方式尋找答案,進而產(chǎn)生關(guān)注家人身體的愿望。這次“禁煙”活動得到了家長們的大力支持,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幼兒園里的活動總是充滿了小意外——在開展種植活動時幼兒常常會把重點“拉跑”,但這個意外究竟是一次活動的失敗還是另一個活動價值的顯現(xiàn),那就要看教師的教育敏感性了。經(jīng)驗的獲得絕不是源于單一的活動,生活中的每一個時刻都可能蘊含著教育的意義。
幼兒一次次的意外發(fā)現(xiàn)引發(fā)了各種有趣的活動,在與一草一木、一花一蟲的接觸過程中,我們展開了一次次的探索,真正實現(xiàn)了“教學做合一”——幼兒在探索中感受著大自然的饋贈;在種植活動中經(jīng)歷著不同植物的生長周期;在捉蟲、推理“兇手”的過程中體會著發(fā)現(xiàn)的興奮、蟲子逃走的失落、思考推理的樂趣;制作殺蟲劑活動更是一個了解科學知識、關(guān)愛家人健康的探究過程。
在種植地與自然角的聯(lián)動中,在與大自然互動的每時每刻,我們都期待著“意外”的到來。在與“意外”的碰撞中,在順應和生發(fā)中,每一個人都收獲了新經(jīng)驗,開展了一次酣暢淋漓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