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墻面創(chuàng)設在每個主題實施的過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創(chuàng)設主題墻時都喜歡借鑒網(wǎng)絡或是同行的好經(jīng)驗,而借鑒后的主題墻卻變得驚人的相似。那如何解放教師的雙手和大腦,將主題墻的創(chuàng)設發(fā)揮出最大化的教育價值呢?我認為應該把創(chuàng)設主題墻的權利交給幼兒,讓幼兒成為墻面的主人,而教師只需做好觀察者、引導者、支持者就好,即讓幼兒在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學習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表現(xiàn)美。下面以大班主題活動“我們在春天里”為例,帶你一起走進幼兒的春天,感受不一樣的墻面之美!
小拆除,大學問
老師:“什么是主題墻?”
昊昊:“就是我們教室門口貼了作品的那面墻。”
軒軒:“就是讓弟弟妹妹們看了知道我們開展了哪些活動的墻。”
……
老師:“既然主題墻是記錄你們的活動的,那這次“我們在春天里”的主題墻創(chuàng)設就交給你們了。一切由你們說了算!”
幼兒一呼百應!
“老師,我們應該先拆掉舊的主題墻!”軒軒迫不及待地說。
在拆除環(huán)節(jié),隨處可見幼兒已獲得的“學問”:其一,幼兒做事認真有方法,能巧用資源——墻面的釘子用瓶子裝起;其二,拆下的材料可再利用——送去班級資源庫,這表明幼兒有了收集資源的意識;其三,不可再利用的作品是課程實施的痕跡,也是幼兒學習的過程——將作品收拾整齊放置室內,這表明幼兒具備良好的收納習慣。教師包辦的拆除任務交給幼兒之后,收到了極大的教育效果。
舊的主題墻拆除后,為了讓幼兒對創(chuàng)設主題墻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帶領他們欣賞了其他班級的主題墻。通過欣賞,幼兒對主題墻材料的運用、色彩的搭配、張貼的方式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小創(chuàng)設,大收獲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每位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蔽艺J為,放手讓幼兒自主創(chuàng)設主題墻,其中有關美的教育無處不在。
鏡頭一:繪畫作品展示之美
暢想春天可以干什么?幼兒畫出了自己心中的愿望——他們想把一幅幅美麗的作品放置在主題墻上。幼兒第一次嘗試,我當然要做幼兒最有力的支持者。
老師:“你們的作品展示要注意什么呢?”
小鈺:“美?!?/p>
老師:“那怎樣才能讓你們的作品更美呢?”
小舜:“剪個圓形?!?/p>
芷萱:“剪個愛心才好看 ?!?/p>
幼兒自主動手,將畫好的作品剪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并粘貼在主題墻上,不但有藝術性,而且還有思想性。
鏡頭二:調整作品呈現(xiàn)之美
剪好的作品怎么張貼呢?首次張貼,幼兒拿著膠水、雙面膠等材料,隨意地將作品粘貼在主題墻上。
首次張貼時,幼兒張貼的作品不夠美,教師沒有直接說明,而是組織幼兒自己欣賞主題墻,并拍成照片組織幼兒討論這樣粘貼是否合理。有的幼兒覺得隨意粘貼好看,那種感覺就像是在大草原上放風箏、郊游、吃美食,很美好;有的幼兒覺得這樣隨意粘貼不妥當,因為以后的作品就無法粘貼了。幼兒通過舉手投票、猜拳投票、站隊投票等方式最終決定:將隨意粘貼的作品進行調整。
第一次調整:整齊粘貼
幼兒將作品整齊粘貼在墻面左側,再次欣賞時,他們覺得整齊粘貼也不好看,怎么辦呢?一時間大家沒了主意。軒軒說:“我們不是喜歡大草原嗎?那就散著粘貼吧!”依依聽了說:“往下放放更好看,我們試試看吧!”
第二次調整:放置在下面
幼兒們重新調整作品,將作品散發(fā)放置在主題墻最下面??窗桑€是散著好看,幼兒自由地議論著。梓睿看了墻面后說:“好像少點草,有草才像大草原呢!”有人便提議去美工區(qū)做小草,美麗的大草原就這樣出現(xiàn)了!大家對這次的粘貼都表示很滿意。
梳理完幼兒對春天的已有經(jīng)驗后,我們建議家長利用周末時間和幼兒共同尋找春天。之后,幼兒紛紛把尋找到的春天用不同形式表現(xiàn)了出來:彩泥捏成的花、彩紙剪成的各種小動物、廢舊資源做成的大樹等。他們拿著這些作品互相討論著:“鳥兒是飛在天上的,要掛在上面?!薄棒~在水里游,要放下面。”“還有小鴨子,也應該放下面?!薄盎ㄩ_在草地上才漂亮?!薄變哼呌懻撨叿磸驼遄米髌返恼迟N位置,同時他們也能關注到作品與墻面顏色搭配等一系列問題——由此幼兒的審美能力得到了發(fā)展,同時其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鏡頭三:與墻面互動之樂
歌曲《春天在哪里》再次把幼兒帶入了美好的春天里,春天還在哪里呢?他們制作圖譜在表演區(qū)表演活動,并將圖譜貼到主題墻中——幼兒把自己看到的春天編進了歌曲里,一有時間就站在圖譜前,你唱給我聽,我唱給你聽。幼兒與同伴的互動、與墻面的互動在不經(jīng)意間產(chǎn)生,同時他們也在歌唱中體驗到了快樂,啟迪了美智。
鏡頭四:制作背景裝飾,感受春天之美
創(chuàng)設主題墻一段時間后,孩子們的作品豐富了許多,這時他們又發(fā)現(xiàn)了新問題:
曼玲:“主題墻有點亂?!?/p>
老師:“那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解決這一問題?”
晗晗:“貼到紙板上,像我們美工區(qū)的作品一樣。”
亦瑜:“我們可以裝飾一下紙板邊框,這樣才更美?!?/p>
說干就干,幼兒們積極動手,邊框的裝飾形式多種多樣:各種線條出現(xiàn)了,各種花兒盛開了……喜歡畫畫的軒軒竟然畫出了活靈活現(xiàn)的十二生肖圖案,引得大家拍手稱贊!
幼兒們拿著紙板在墻上選擇合適的位置粘貼,晶晶提議:“粘貼成房子的樣子更好看!”于是大家齊力粘貼——扶板子、撕膠帶、端小椅,分工明確、配合有序。有幼兒還找來彩紙折成三角形做屋頂,房子粘貼好后,晗晗在房子屋頂上畫上了窗戶,琪琪則在屋頂上畫了許多花朵。
陽陽:“屋頂上怎么會有窗戶呢?”
晗晗:“這是閣樓啊,閣樓上面就有窗戶?!?/p>
樂樂:“屋頂上為什么有花呢?”
琪琪:“這是空中花園??!”
幼兒彼此間的互動就此展開,每一處看似不起眼的小設計都有幼兒獨特的想法,不僅背景更美了,幼兒還經(jīng)歷了“操作—討論—調整”的過程,他們與墻面的互動越發(fā)地主動了。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的策劃能力、設計能力、動手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同時他們還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此時,幼兒就是主導者,而教師就是欣賞者、支持者。
鏡頭五:漫步春天,體驗大自然之美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春天是生機勃勃、充滿著神秘變化的季節(jié),也是幼兒易熟悉、易感知的季節(jié)。而春游則是幼兒們非常喜歡的自然課堂,因為春游總能讓他們對大自然有最直接的感受。春天的美景在幼兒的筆下熠熠生輝,放風箏活動總會讓大家流連忘返、耐人尋味……瞧,幼兒活動的身影、制作的風箏都走進了我們墻面,好一幅春天的畫卷!
小收整、大用處
隨著作品的增多,墻面早已無法呈現(xiàn),我沒提醒幼兒該怎么辦,幼兒自主提議將之前的作品做成一本書掛在墻邊,這樣其他小朋友還可以繼續(xù)欣賞???!有平鋪的、有情境呈現(xiàn)的、有懸吊的、有匯集成冊的、有陳列在地面上的,呈現(xiàn)形式多樣且合理,幼兒的想法真令人贊嘆!
在“我們在春天里”主題墻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關注、追隨幼兒的興趣點,激發(fā)并支持幼兒創(chuàng)設的積極性,從材料的收集與選擇到作品位置的粘貼與調整,從內容的呈現(xiàn)到與墻面的活動,從背景的設置到邊框的裝飾等,都是幼兒通過討論、調整后自主完成的。在一次次調整的過程中,幼兒和墻面進行了有效的對話,即墻面成為幼兒發(fā)展的另一種“支架”。同時,教師學會了放手——做幼兒的支持者,尊重幼兒,理解幼兒,耐心等待,傾聽幼兒的聲音,觀察幼兒的行為,及時捕捉幼兒們的“哇”時刻,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兒的閃光點,陪伴幼兒共同成長。
或許這次幼兒自主創(chuàng)設的主題墻在成人眼中沒那么美,但在幼兒的眼里卻是最美的主題墻。
環(huán)境的作用無聲勝有聲,“墻有景,情為徑”,只要教師會觀察、懂陪伴,持續(xù)跟進,就能讓每一面墻都被賦予生命!讓我們傾聽幼兒的聲音,走進幼兒的世界,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與墻面對話,讓成長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