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冰(聊城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 聊城 252000)
運動對人類身體素質的提高、生命的豐富和身體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要達到學生身體素質的健康目標,就必須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綜合評價。唯有如此,才能科學合理地確定體質與健康的評估指標,才能更好地利用各個方面的作用,增強體質,提高身體素質。而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是年輕活力的象征,也是將社會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進行運用的先鋒團體,是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對這一人群進行體質健康方面的調查,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了解高校學生的身體特征、身體狀況入手,針對高校學生的身體狀況,制定有針對性的體育鍛煉計劃,為推進我國高校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奠定基礎,為建設“健康中國”提供科學依據。
健康中國是2017 年10 月18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發(fā)展戰(zhàn)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2019 年7 月,國務院發(fā)布了《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并制定了《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明確了“健康中國”戰(zhàn)略目標任務?!缎l(wèi)生中國》是由國家統(tǒng)計局、國家統(tǒng)計局、上海華夏社科院共同發(fā)起的,旨在對“衛(wèi)生中國”進行評估。2022 年“兩會”民意調研報告顯示,“健康中國”位列全球最受關注領域的第9 名。
要理解身體的體質健康,就必須理解其根本意義。身體,就是一個人的身體素質。人體素質涉及到人體結構、生理功能、身體素質,以及通過基因而體現的各種要素。體質保健主要是指機體機能正常。從最近幾年的有關研究結果可以發(fā)現,目前中國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都有一定的差異:(1)身體素質指標呈逐年下滑趨勢;(2)動物的生長周期延長;(3)兒童的生長速率呈下降趨勢;(4)體質發(fā)育不平衡。為了提高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中國已經出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舉措。《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 年修訂)》的出臺為高校學生全面掌握自身身體素質及發(fā)展情況提供了科學依據,有利于增強其健身意識,形成終生運動觀念;提出了實用的健身目的,制定了實用的健身方案。作為祖國的棟梁之才,我們要對自己進行嚴格的自我約束,從平時的運動開始,為今后的身心發(fā)展和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身體形態(tài)是一項外在的表征,它主要由身長、腿長、胳膊長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來體現。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身體從原來的修長型逐漸朝著適度發(fā)展,但也有明顯的兩極分化,一個是肥胖,一個是消瘦。近年來,我國高校學生中的體重超標與肥胖人數呈逐年增多趨勢,這一現象已成為高校面臨的重大衛(wèi)生問題。由于智能手機的出現,學生外出旅行的次數越來越少。大多數高校學生在宿舍和教室中休息學習,很少有學生到體育館等體育場所進行體育鍛煉,這就造成了大多數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在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發(fā)展的今天,學生們出現了俗稱的“軟肋癥”,與過去的街頭游戲相比,他們的身體素質明顯下降,行動遲緩,體力下降。
在廣州閉幕的奧林匹克科學大會上,一個名為《中國大學生健康與生活行為調查報告研究》的專題報告,引起了國內外體育教育專家的關注。根據該研究,中國高校有65.68%的人感覺缺乏鍛煉,7.57%的人不吃飯,15.44%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營養(yǎng)均衡。體育教育專家指出,當今大學生存在種種不健康行為的部分原因,就是他們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識,這反映出我國早期健康教育的缺失。大學生活反沒了章法,記者采訪了解到,上大學之前,大部分的大學生都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但是上了大學之后,他們的人生就變得雜亂無章了。很多人熬夜,飲食不規(guī)律,上網時間過長。
當前,我國普通高等學校的體育教學體制還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體育教師僅僅給學生講解一些基本的體育知識。另外,現在的高校中,所設置的體育課程相對較少,很多課程仍然是十幾年前的教學內容,所以這些主題都跟不上潮流。由于不能針對當代大學生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導致學生的可選范圍較窄。此外,我國大學體育教學體制尚不完善,因此我們可以從國外先進的教學和管理制度中學習。體育教育以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為重點,讓體育運動“回歸校園,推動學校的健身”,改變了人們對運動的觀念,建立真正的大學體育文化。為此,作者提出了體育與教育之間的關系,并提出了體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對策。
目前,我國高校在開展體育教學時,存在著許多問題,如: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單一、體育活動單調等問題。為使學生們獲得較高的文化分,他們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學習上,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科學研究上,而忽略了對學生體質的培養(yǎng),有些學校還沒有開設體育課,也沒有對學生進行定期的體格檢查;學生對自身的體能狀態(tài)不能得到及時的反映,而學校對其體能狀態(tài)的重視程度也不夠。另外,由于目前我國高校的體育教育制度還不夠健全,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受到學校因素的影響。
目前,在我國高校中,因校方和老師對有關的教育規(guī)定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和執(zhí)行,致使在高等院校中,學生的課堂紀律較差,出席率較低。由于學生們沒有形成一個好的生活方式,并且他們對于運動的重視程度也不高,導致了他們的缺席和翹課。學生花在玩游戲、睡眠上的時間較多,還可能會出現吸煙、喝酒、飲食不規(guī)律等情況。時間一長,就會導致學生們的身體素質下降。雖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身體的健康,但他們卻缺少一種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意識。缺乏整體的衛(wèi)生知識,在衛(wèi)生保健知識上有一些盲點。以上幾個方面都會對身體的正常代謝以及身體的健康水平產生很大的影響。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注重體育教育,能使大學生的體育意識、體育思想和體育理念得到切實的提升,從而增強了他們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大學生要實現終身體育目標,就必須在大學里找到自己的立足點和歸宿。大學應將終生體育觀念貫穿于大學校園文化之中,充分發(fā)揮其對學校文化的繼承與培育作用。在對體育理念的傳承和弘揚上,要利用融媒介的理念,把現代化的資訊科技和傳統(tǒng)的媒介有機地融合起來,積極地讓大學生了解到體育活動和身體健康之間的聯系;其次,要加強對社團的組織與治理。體育社團活動對提高大學生體育文化、體育精神、體育理念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應注重運動社團在運動社團品牌建設、形象塑造及活動中的宣傳與普及;最后,政府相關主管機關要以“體育強國”和“全民體育”的發(fā)展為中心,加強“體育健身”與“體質健康”的有機結合,以新媒體等平臺為主體,營造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
要想繼續(xù)完善教學制度,就必須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是提升職業(yè)技術學院大學生身體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也要以這個為依據,培養(yǎng)大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體育活動習慣。要加速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的體育教育改革,必須充實體育課的內容,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只要學生們對運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就會積極地參與到運動之中,把消極的運動轉化為一種積極的運動,最終達到身體素質健康教育的目標。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培養(yǎng)模式,即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積極創(chuàng)建良好的社會風氣,積極推動學校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進而樹立科學的健康觀念,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健康觀念的樹立不是單方面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多方面的協(xié)同,在這個過程中,社會輿論發(fā)揮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所以,各有關方面應該加大對這方面的關注,使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創(chuàng)造一種對體育事業(yè)充滿激情的社會環(huán)境,并深入到大學生中去,使他們了解到加強運動的意義,了解到身體的重要性;能夠更好地處理好以后的學業(yè)和體育的關系,讓自己擁有一個強壯的身體。由于高校學生人數的增加,現有的運動場地已無法完全適應高校學生的需求,而且運動場面積過小,學生參加運動時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上述的情況讓同學們對運動的熱情大打折扣。為此,學校應該加大在體育設備上的投資力度,擴建并改進運動場,為學生提供最優(yōu)的運動環(huán)境,讓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
要確保自己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就必須要有好的運動和生活方式,在課余時間里主動進行運動。在日常生活中,要盡量不要熬夜,注意早睡早起,合理飲食,老師要加強教育,讓同學們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有更深的了解,增強他們對身體素質和運動的重要性的了解,參加各種各樣的身體活動。在強化運動訓練的同時,不但可以使大學生的體質得到改善,而且還可以使他們的意志得到磨練,從而使他們的承受壓力的能力得到提升;能更好地調整自己,能用一種更為樂觀和輕松的態(tài)度來對待自己所遇到的困難。提高身體素質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要使大學生形成一種長期的運動習慣,做到理性和科學的運動,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健康中國的框架下,要提高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應從以下幾個層面入手:強化大學生的健康觀念教育;通過開展課余鍛煉,創(chuàng)新實施個性化體質健康教育,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指引下,對高校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性和個性化的體質增強活動,從而推動了高校學生體質的全面提升。綜合提升體育教學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的作用,使其成為促進高校學生體質提升的關鍵,進而切實緩解長期困擾著高校的學生體質問題。在制定促進體質健康的途徑和策略的同時,還應從人才培養(yǎng)、文化宣傳、衛(wèi)生導向等角度出發(fā),建立起多維、立體化、多樣化的體質健康教育體系,促進青少年的整體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