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寂靜的春天》是美國作家蕾切爾·卡遜的代表作。作者以生動而嚴肅的筆觸,從陸地到海洋,再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過度使用化學藥物給我們的環(huán)境所造成的巨大的、難以逆轉的傷害。她一針見血地指出,造成環(huán)境問題的深層原因是人類的傲慢和無知,因此,她呼吁人們要重新端正對自然的態(tài)度,思考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道路問題。
作者簡介
蕾切爾·卡遜(1907年—1964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科普作家。她從小愛好文學,熱愛大自然,1929年畢業(yè)于賓夕法尼亞女子學院,1932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動物學碩士學位。她曾在馬里蘭大學教授動物學,1936年受聘至美國漁業(yè)管理局工作,后成為世界環(huán)境保護運動的開創(chuàng)者。她所作的《寂靜的春天》一書被認為是環(huán)境保護主義的奠基石,另著有《在海風下》《環(huán)繞我們的海洋》《海的邊緣》等。
經典語句
1.“控制自然”這個詞是一個妄自尊大的想象的產物,是當生物學和哲學還處于低級幼稚階段時的產物,當時人們設想中的“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為人們的方便有利而存在。
2.我們體內也存在著一個生態(tài)世界。在這個看不見的世界里,極微小的病因會造成嚴重的后果,而且,結果通常看似與原因無關,而是出現(xiàn)在遠離最初的傷害發(fā)生的部位。
3.一些自稱為我們“人類未來的設計師”的人,曾興奮地預期總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改變人類細胞的原生質。但是現(xiàn)在,我們由于疏忽就可以輕易做到這一點,因為許多化學物質,如放射線,一樣可以導致基因的變化。諸如選擇殺蟲藥這樣一些表面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竟能決定人們的未來。想想這一點,真是對人類極大的諷刺。
4.難道只要生活在比環(huán)境惡化的允許限度稍好一點點以擺脫困境就是我們的理想嗎?為什么我們要容忍帶毒的食物?為什么我們要容忍一個家庭處于枯燥的環(huán)境中?為什么我們要與不完全敵對的“東西”去打仗?為什么我們一面懷著對防止精神錯亂的關心,而一面又容忍馬達的噪音?誰愿意生活在一個只是不那么悲慘的世界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