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牙
2024年2月,小提琴大師查哈·布朗(Zakhar Bron)攜手中國小提琴家吳正瑜,在西班牙馬德里索尼音樂廳舉行了一場雙小提琴音樂會。音樂會由西班牙索菲亞王后音樂學院(Reina Sofía School of Music)主辦,音樂會西語標題“Recital de violín. Zakhar Bron y Zhengyu Wu”中的“Recital”一詞本意是指獨奏會,而雙小提琴獨奏會則比較罕見。
音樂會的開場曲是莫扎特《D大調(diào)雙鋼琴奏鳴曲》(K. 448)第一樂章的雙小提琴與鋼琴改編版。這是一個奏鳴曲式的快板樂章,音樂生動活潑、俏皮靈動,布朗的第一小提琴與吳正瑜的第二小提琴相互競奏,充滿戲劇性。
緊接著是普羅科菲耶夫的《雙小提琴奏鳴曲》(Op. 56)。全曲共四個樂章,第一樂章和第三樂章為慢樂章,第二樂章和第四樂章為快樂章。布朗與吳正瑜在聲部關(guān)系、音色塑造、技術(shù)處理、情感詮釋等方面配合得嚴絲合縫,兩把小提琴彼此照應(yīng)、互為補充,在合作中相互對抗,在沖突中求得協(xié)調(diào)。
隨后,吳正瑜演奏了伊薩伊的《D小調(diào)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Op. 27,No. 3)和圣-桑(Saint-Sa?ns)的《A小調(diào)引子與回旋曲》(Op. 28),布朗演奏了塞西莉·夏米娜德(Cécile Chaminade)為小提琴和鋼琴而作的《西班牙小夜曲》(Sérénade Espagnole,Op. 150)和拉威爾的《茨岡》。
音樂會最后是列翁·阿托夫米揚(Levon Atovmyan)改編的肖斯塔科維奇《為兩把小提琴和鋼琴而作的五首作品》,其中包括《前奏曲》《加沃特舞曲》《哀歌》《華爾茲》和《波爾卡》,每一首都有著動人的旋律,又各具特色。俄羅斯民族的熱情本性、信手拿捏的提琴技術(shù)、布朗大師自由到位的音樂處理、吳正瑜如影隨形的呼應(yīng)烘托,使得曲終之時掌聲、喝彩聲經(jīng)久不息。
查哈·布朗師從伊戈爾·奧伊斯特拉赫(Igor Oistrakh),曾在比利時伊麗莎白女王國際音樂(小提琴)比賽(Queen Elisabeth Competition)和波蘭維尼亞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International Henryk Wieniawski Violin Competion)中獲獎。他先后任教于瑞士蘇黎世藝術(shù)大學(Zürcher Hochschule der Künste)、德國科隆音樂與舞蹈學院(Hochschule für M u s i k u n d T a n z K?ln)、德國呂貝克音樂學院(Musikhochschule Lübeck)等頂尖學府,并曾被授予“德意志聯(lián)邦十字勛章”和“西班牙智者阿方索十世勛章”。
查哈·布朗的教學風格獨樹一幟,在他的教導下,瓦汀·列賓(Vadim Repin)十七歲便贏得了比利時伊麗莎白女王國際音樂(小提琴)比賽頭獎。除此之外,馬克西姆·文格洛夫(Maxim Vengerov)、(木堅)本大進(Daishin Kashimoto)、木島真優(yōu)(Mayu Kishima)、神尾真由子(Mayuko Kamio)等也都出自他的門下。如今,年逾古稀的他不僅保持著良好的演奏狀態(tài),同時仍致力于教學,不斷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小提琴家。
吳正瑜便出自查哈·布朗門下。她2009年被上海愛樂樂團聘為小提琴首席,次年通過BBC愛樂樂團小提琴首席考試,目前受聘于上海音樂學院。吳正瑜說,從按指力度到揉弦幅度,再到奧伊斯特拉赫的現(xiàn)代握弓法以及如何開弓且沒有痕跡地換弓……恩師查哈·布朗用細致入微的教學重新打磨了她的小提琴技術(shù)。
“我選擇在音樂會上演奏伊薩伊的《D小調(diào)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是為了向老師致敬。這首只有六頁譜子的樂曲,布朗老師教了我八節(jié)課,有一次,三行樂譜老師便講解了整整一個小時,細致到每一個音。”吳正瑜感慨道,“這樣的課讓我一輩子受用,無法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