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舒巷城的小說《港島大街的背后》講述了主人公林江倫理身份變化的故事。林江從棄兒轉變?yōu)轲B(yǎng)子的身份變化,表明其所遭遇的倫理變故是小說的關鍵,這也是他在成長過程中備受困擾的原因。在林江的成長過程中,他逐漸從一個頑童逐漸成為一個理想青年。在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后,林江選擇與自己達成和解,在其生母和養(yǎng)母之間作出了正確的情感選擇。林江完成了對母親愛的呼喚和超越,對養(yǎng)父林成富的多重情感也得以釋懷,最終打破身份限制,實現(xiàn)了自我的成長超越。
【關鍵詞】《港島大街的背后》;倫理身份;情感選擇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19-002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9.007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州華商學院青年學術課題“當代電影中的底層敘事與倫理價值研究”(項目編號:2023HSQX067)。
一、從作為棄兒到養(yǎng)子的倫理身世
作為《港島大街的背后》的主人公,林江身份的變化是小說展開敘事的關鍵。小說絕大多數(shù)篇幅集中于對林江身世的追溯,描寫林江作為棄兒到作為養(yǎng)子的成長歷程。首先,林江作為棄兒被自己親生父母所遺棄,可謂是被動地接受命運的安排。林江生母阿群,嫁了一個“行船仔”,在香港安頓下來,原本可以安心過日子,不料林江生父卻毫無征兆地消失,從此沒有了音訊。從此,阿群沒有了生活的依靠,面對各方面的壓力,萬般無奈之下,她做出了一個不得已的決定:把林江遺棄在一個校役家里,不辭而別,去過自己的生活了??梢娏纸赴⑷菏遣回撠熑魏蜆O度自私的。同樣林江的生父,是一個海員,但是他卻沒有承擔起自己應該擔負的家庭責任和撫養(yǎng)孩子的義務,一走便再沒有回來,拋棄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讓妻子和孩子處在一種艱難的處境中,這并不是一個男人該有的擔當和責任。也許林江生父久出不歸是有其他意外的原因,他作為海員,出海可能會遇到一些危險而無法回來,甚至可能已經(jīng)發(fā)生了不測。不管是何種情況的發(fā)生,林江棄兒的身份就這樣在生母的無奈拋棄和生父的不知所蹤中形成。
林江作為一個棄兒,他的身世是可憐的。但林江被何通一家收養(yǎng),至少還算是幸運的。雖然他不再和親生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他遇到了生命中把他視若珍寶的養(yǎng)母梁玉銀。生母阿群當年不辭而別后,好人何通出于同情,當然也考慮到自己現(xiàn)在還沒有子女,所以決定將可憐的林江接回家中撫養(yǎng)。何通將林江帶回家中后,給原本孤寂的家中增添了不少的熱鬧,可是好景不長,何通因病去世,生活的壓力和照顧養(yǎng)子所有的責任都落在了梁玉銀一個人的肩上。林江的到來改變了梁玉銀的生活,帶給她的幸福也是不言而喻的。作為母親,梁玉銀和林江的生母不同。梁玉銀陪伴林江的成長,點點滴滴,日久生情,她對林江的情感逐年加深,她也離不開這個養(yǎng)子。她對林江有了母子感情,是無論如何不會拋棄林江的。后來梁玉銀遇到了林成富,她帶著林江改嫁過去,和林成富組建一個新的家庭。林江的生活再次發(fā)生巨大的變化,此時林江完成了從棄兒到養(yǎng)子倫理身份的轉變。林江有了明確的社會身份,這個社會身份就是其倫理身份,其社會身份具有倫理特點,所以要求林江在生活中的一切行為都應該是在倫理道德規(guī)范之內(nèi)的社會行為。
當梁玉銀走進林成富的生活后,林成富立刻就覺得梁玉銀是一個賢妻良母,他愛上了這個女人,愛屋及烏。一開始,養(yǎng)父對于林江是接受的,雖然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但是看在梁玉銀的面子上面,林成富對林江還是很好的。后來,林成富經(jīng)營的鞋店倒閉了,他的心情變得很壞,開始喝悶酒和賭博,甚至在自己輸錢后還會將滿肚子的氣發(fā)在林江身上,認為自己這幾年的倒霉正是“油瓶仔”林江所帶來的。梁玉銀為了讓林成富放下偏見,將林江的身世告訴林成富。林成富知道林江的真實身份后,開始變得很平靜。但是在林成富看來,林江終究不是自己的親兒子,始終無法像對待自己親兒子那樣對待林江。還曾冷靜地和梁玉銀抱怨,世間沒有一個養(yǎng)子會對自己養(yǎng)父母心懷感恩的。梁玉銀也曾多次擔心養(yǎng)子會離開自己或者對養(yǎng)子有著較高的期待,聽到林成富的勸慰后,心里面也釋懷了,不再對林江抱有幻想,也不再擔心林江將來是否會離開自己身邊?!吧矸輳膩碓瓷险f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與生俱來的,如血緣所決定的血親的身份。一種是后天獲取的,如丈夫和妻子的身份。” ①林江的養(yǎng)子身份就說明了林江與養(yǎng)父養(yǎng)母并沒有血緣關系,林成富對待林江從一開始的接納到后來的排斥,以及到后來的怨恨,這倒也不意外,沒有血緣關系的身份,必定會影響到養(yǎng)父子之間的相處,也成為這對養(yǎng)父子之間最大的隔閡。林江的養(yǎng)子身份是其后天建立的,這種身份關系對林江的倫理選擇起著道德約束的作用,如果林江將來拋棄養(yǎng)母和弟弟,他的內(nèi)心也會深陷無法解決的倫理困境中。林江從棄兒到養(yǎng)子倫理身份的變化,都在提醒林江必須遵守與之倫理身份相適應的道德規(guī)范,做出符合自己倫理身份的道德選擇。
二、從頑童到理想青年的成長蛻變
命運坎坷的林江,經(jīng)歷了棄兒到養(yǎng)子的倫理身份的轉變。有了自己的身份,不管是家庭中的身份還是社會中的身份,這些都是林江的倫理身份。因此林江在生活中則必須用倫理道德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珍惜自己獲得的倫理身份,并且警示和教誨自己在生活中的一切行為,力求符合道德規(guī)范,力求超越自我,實現(xiàn)自我人生的成長蛻變。當然林江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對林江的人生成長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弟弟小松到來之前,林江是幸福的。林江可以獨享養(yǎng)母梁玉銀的愛,甚至一開始,其養(yǎng)父林成富對自己也是不錯的。可是,這一切都在弟弟小松到來后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林江發(fā)現(xiàn)母親不再像以前那么關心自己,甚至自己也不理解為什么母親不再管他,林江感受到了孤獨。林江會因為看到隔壁哨牙婆管教兒子蝦頭,心中有著別樣的羨慕,也經(jīng)?;貞浧鹱约汉湍赣H在夏日晚上共處的溫馨時光。林江本是一個乖巧的孩子,但隔壁蝦頭總笑話他是“油瓶仔”,林江氣不過,和蝦頭打架出氣,這樣的結果就是遭到養(yǎng)父的責罵,以及母親冷淡的回應。林江覺得自己母親不再管他,也許是因為弟弟小松的到來,分擔了母親的精力,也許是母親也要照顧自己丈夫的感受。所以,在林江的心里,除了怨恨自己的母親外,小松和養(yǎng)父林成富很自然就成為自己的嫉妒和怨恨的對象。
林江雖然因為“油瓶仔”這個稱呼,經(jīng)常和鄰居孩子打架,但他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他喜歡聽張七皮講古,喜歡張七皮講古時傳神的語調(diào),也喜歡他栩栩如生地講述《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張七皮收攤后,林江還會很虛心地向他請教如何將講古講得繪聲繪色。在林江的成長過程中,他的性格發(fā)生變化正是這種喜歡“聽古”的愛好改變了他。作為一個賣藝維生的藝人,張七皮經(jīng)常耐心且率真地回答林江的問題。甚至張七皮的言行舉止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林江的性格養(yǎng)成。比如在一個中秋夜晚上,林江和張七皮一路回家,看到張七皮主動到莫基仔家送月餅,此時的張七皮在林江眼中,不僅擁有講古的本領,而且他的淳樸、善良深深打動了林江。林江不再像之前那樣的頑皮,和鄰居家孩子打架,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固執(zhí)地找尋母親對自己的關注和關心。此時的林江的心態(tài)和性格開始發(fā)生變化,他從頑童開始蛻變?yōu)橛袨榍嗄辍?/p>
林江性格發(fā)生變化的關鍵之處是受到作家張凡的影響。林江和張凡的結識也是從《水滸傳》開始,在此之前林江對張凡并沒有什么好感,原因竟然是因為三婆說“……人家是斯斯文文的” ②?!八刮摹边@兩個字戳到了林江的內(nèi)心,因為自己曾經(jīng)打架鬧事,讓母親不省心,還給三婆留下了自己就是個野孩子的印象,所以三婆所說的“斯文”正好與自己形成鮮明的對比。林江聽到三婆說張凡“斯文”,自然而然內(nèi)心對張凡是抵觸的,甚至還有嘲譏的意味。之后,林江和張凡聊了很多關于《水滸傳》的內(nèi)容,被張凡表揚,林江是非常開心的,如馬輝鴻在《理想的憧憬——論舒巷城〈太陽下山了〉的成長主題》中講到,“林江喜悅,有兩個原因,其一,他對《水滸傳》的喜愛得到了張凡的認同,其二、他從張凡口中知悉,他看過一本全世界都知道的書(即水滸傳)。” ③張凡為林江開啟了了解世界的大門,引領林江積極樂觀且充滿激情地面對生活。林江自從和張凡接觸后,才開始明白什么是“斯文”,在林江心中,默默地把張凡當作自己學習的榜樣,成為未來自己想要當作家的領路人?!皩α纸瓉碚f,張凡的出現(xiàn)就是成長的‘召喚。林江與張凡的關系不僅以閱讀文學作品開始,而且慢慢由閱讀發(fā)展至寫作,最終林江決意以作家作為終生職業(yè)。” ④在林江的成長歷程中,張凡對其影響可謂是至關重要的,張凡的身體力行影響著林江心態(tài)的轉變,他不再嬌嗔錯怪自己的母親和弟弟。張凡的出現(xiàn)改變了林江對世界的認知和看法,當然林江對自己將來的人生也有了更加明確的職業(yè)規(guī)劃。
林江作為一個旁觀者,目睹了張凡和其舊同事唐仲廉關于寫作理想的爭辯。張凡堅持原則,做一個有擔當?shù)淖骷摇埛膊辉赶裉浦倭菢?,為了物質(zhì)而拋棄自己的寫作理想。這一點在林江看來也深受感動,林江明白張凡是一個堅持自己寫作理想的正直作家,他也希望自己像張凡一樣,做一個有理想的作家。張凡對林江的影響是直接的也是潛移默化的,張凡的出現(xiàn),點燃了林江對書本的熱情,同時也激發(fā)了林江想要寫作的欲望,當然也教會了林江將來是要做一個正直的有理想的作家,不可以隨波逐流。林江在張七皮和張凡的影響下,從一個街頭頑童逐漸蛻變成一個有理想的有為青年。“不管成年林江是否成了作家,作為隱含作者的他都是一個穩(wěn)定而豐富的抒情主體。少年林江的成長故事同時也是一個抒情主體的生成過程:經(jīng)由張七皮、張凡、莫基仔等的影響和觸動,他的視野、表達和情感都得到了提升?!?⑤林江人生從頑童到理想青年的成長蛻變,離不開生活環(huán)境對其潛移默化的影響,當然生活中林江遇到的良師益友,他們對林江提供的幫助、關心和提攜等更是對其人生蛻變產(chǎn)生了莫大的推動作用。
三、在養(yǎng)母與生母之間的情感選擇
對于林江來說,當他知道自己身份真相后如何進行倫理選擇才是他真正成長的標志。這一部分小說并未有過多交代,但從小說結尾來看,林江的情感選擇符合一個有理想青年應該有的判斷,畢竟對于林江來說,已經(jīng)不再是過去的頑童,其人格養(yǎng)成也逐漸符合讀者的預期。
“倫理選擇在文學倫理學批評的術語中,倫理選擇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倫理選擇指的是人的道德選擇,即通過選擇達到道德成熟和完善;另一方面?zhèn)惱磉x擇指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道德選項的選擇,選擇不同則結果不同,因此不同選擇有不同的倫理價值?!?⑥一個人的倫理身份背后隱藏的是倫理責任。林江對自己倫理身份確認和認可后需要做出倫理選擇。倫理選擇是一個人選擇善惡是非觀念做一個有道德人的必經(jīng)途徑,這也是人具有了倫理觀念后必然的一種進化。對于林江來說,對養(yǎng)母的情感必然會成為其進行倫理選擇的影響因素。
首先,梁玉銀對于林江的母子感情是珍惜的,這一點從多個方面可以證明。盡管林江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但梁玉銀對林江的關心是細膩的。當林江被迫輟學時,母親也是竭盡全力去勸說林江,和林江進行解釋,因為經(jīng)濟負擔太重,無力供養(yǎng)林江繼續(xù)升學。實際上,林成富鞋店倒閉之后,雖然經(jīng)濟負擔較大,但林江輟學主要是因為林江作為養(yǎng)子的身份?!傲河胥y是不能把這一切向林江直白說出來的,那樣做,會使他更加難過。” ⑦如果林江是林成富親生的兒子,或許他們夫婦會想其他辦法繼續(xù)讓林江念書。因為林江成績原本不錯,如果繼續(xù)念書,興許有所作為。當然經(jīng)濟上有壓力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能因此而否定梁玉銀對林江的養(yǎng)育之恩,畢竟梁玉銀還是很關心林江的。
林江生母阿群在林江三歲時候曾出現(xiàn)過,阿群突然出現(xiàn)在梁玉銀的面前,這一刻讓梁玉銀著實害怕,因為梁玉銀害怕阿群帶走自己含辛茹苦帶大的林江。三年的養(yǎng)育和陪伴使得梁玉銀已經(jīng)離不開林江而且已經(jīng)認定林江就是自己的孩子,“你不配做他的母親,你不能把他帶走” ⑧。這一句堅定的話出自梁玉銀之口,說明梁玉銀在極力保護幼小的林江。因為她明白作為一個母親,孩子離開身邊的痛苦。這種擔心折磨著梁玉銀,直到小松的到來,“那種由于過分敏感而形成的負擔才慢慢卸下來” ⑨。即使是小松的出現(xiàn)緩解了梁玉銀的心情,但梁玉銀始終對林江也是充滿憐愛和疼惜的。當林江遭受養(yǎng)父林成富的漫罵時,母親也是極力維護,盡量不讓林江受到傷害。
母親梁玉銀是一個善良賢淑的女人,作為養(yǎng)母,對待養(yǎng)子林江是一種愛的超越。正如袁勇麟所說,梁玉銀是一個性格豐滿的女人?!吧頌榕?,她既有偏窄的私心又有寬容的母性:在困難的生活面前,她也曾經(jīng)想過放棄林江,但又于心不忍。更重要的是,在年月漸長的日子里,她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對這個非親生的孩子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于是她毅然決定撫養(yǎng)林江成人?!?⑩由此可見,梁玉銀克服各種困難,沒有放棄林江,給予林江成長的關愛,這種感情對于林江而言是珍貴的。養(yǎng)育之情催生養(yǎng)育之恩,林江對梁玉銀是有恩情的。尤其在其林成富因為車禍離開了母親和小松之后,林江的這種養(yǎng)育之恩更表露無遺。其養(yǎng)父去世是林江不愿意看到的,此刻的林江忘記了養(yǎng)父與自己的種種不愉快,沒有記恨養(yǎng)父,后悔詛咒林成富,也曾經(jīng)將詛咒化為祝福,這就是愛的力量。當然這也是林江成長為理想青年后的理性超越,同時也是林江確認自己倫理身份后做出的正確的倫理選擇。
母親終于將林江的真實身世告訴了他,但林江聽到真相后的反應卻沒有更多的驚訝,林江更多發(fā)現(xiàn)的是最近一段時間的母親蒼老了許多,回想自己的成長,母親的養(yǎng)育和陪伴讓自己安心很多。此時的林江已經(jīng)做出了倫理選擇,與倫理道德規(guī)范一致的選擇?!拔以趺礃右膊粫x開你和小松……媽,只有你才是我真正的母親!” ?這句發(fā)自內(nèi)心的話,讓母親不再擔憂林江會離開自己。林江和母親說了自己將來想成為一名作家,成為一名正直不屈的作家。林江已經(jīng)蛻變?yōu)橐粋€理想青年,成長蛻變后的林江,實現(xiàn)了自己人生的超越,超越之后便意味著責任:贍養(yǎng)母親,照顧弟弟。一個人的外貌也許有美丑之分,人性也是如此,人性會決定一個人的美丑,一個人只要心地善良,就能完成倫理身份的超越。
綜上所述,主人公林江從一個棄兒變成養(yǎng)子,這種倫理身份的轉變讓林江在成長歷程中飽受非議和傷害,但這種身份的轉變也正是他在社會生活中所需要的標識。倫理身份的轉變也在提醒林江需要承擔其倫理身份所賦予的責任與義務。林江從頑童轉變?yōu)槔硐肭嗄辏瞧渥约簩惱砩矸莸拇_認和維護。所以林江在道德規(guī)范中逐漸完成了對母親愛的呼喚和超越,對養(yǎng)父林成富的多重情感也得以釋懷,其倫理身份和其倫理規(guī)范一致,所以最終林江打破身份限制,實現(xiàn)了自我的成長超越。
注釋:
①⑥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63頁,第267頁。
②⑦⑧⑨?舒巷城:《港島大街的背后》,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50頁,第24頁,第19頁,第20頁,第171頁。
③④馬輝洪:《理想的憧憬——論舒巷城〈太陽下山了〉的成長主題》,《現(xiàn)代中文學刊》2012年第2期,第56頁。
⑤王宇平:《抒情與越軌——重讀舒巷城小說〈太陽下山了〉》,《華文文學》2016年第2期,第118頁。
⑩袁勇麟:《香港文學本土性的一個典型——重讀舒巷城〈太陽下山了〉》,《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8年第3期,第30頁。
作者簡介:
薛芳,女,廣州華商學院文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文藝理論與影視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