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秋紅 張仁榜
【摘 要】本文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以少先隊活動課程為途徑,精心選擇地方紅色德育資源,科學設計少先隊紅色活動課程,不斷推進結構科學合理、目標銜接明確的紅色文化教育體系的建設發(fā)展。
【關鍵詞】地方德育資源 少先隊活動課程 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教育是中小學生政治思想啟蒙和人生觀樹立的重要途徑,需要立得早、立得準、立得實、立得住,所以,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是做好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作為少先隊工作者,我們應當關注少先隊政治啟蒙與價值觀培育的主責主業(yè),注重紅色文化教育的實施,把少先隊活動課視為對少先隊員進行紅色教育的平臺,進一步提高少先隊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感染力。通過數(shù)據(jù)調(diào)查表明,目前基層學校少先隊員和輔導員對紅色文化具有基本認知,對少先隊活動課程傳承紅色文化的必要性持肯定態(tài)度,但在實際情況中存在少先隊活動課程落實不到位,紅色教育資源開發(fā)不充分,課程內(nèi)容開發(fā)缺乏體系等問題。
閩東作為革命老區(qū),有非常豐富的紅色資源,資源形式多樣、功能獨特,是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不竭源泉。當?shù)厣傧汝犦o導員要利用好這些資源,在少先隊活動中融入紅色元素、紅色基因,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少先隊紅色活動課程,讓紅色文化精神引航少先隊活動。
一、立足地方德育資源,開發(fā)形式多樣的紅色活動課程
1.以紅色榜樣課程,點亮使命擔當。
心有榜樣,行有力量。使命呼喚擔當,榜樣引領時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青少年有上進心、模仿意識強,生動、具體、典型的形象能激起他們思想、感情上的波瀾,他們心中的榜樣會成為支撐他們成長的精神力量。但在新時代背景下,少先隊紅色教育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zhàn):新媒體時代由于網(wǎng)絡、多媒體的發(fā)達,大量的娛樂圈明星成為青少年心中的偶像,曾經(jīng)的英雄榜樣可能不再在學生心中占據(jù)重要位置;國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網(wǎng)絡、媒體發(fā)表不當言論,蠶食般地侵蝕我國青少年兒童思想,造成部分少先隊員對紅色文化有所疏離。面對這一現(xiàn)象,輔導員當以紅色榜樣為精神引航,為少先隊員鋪設一條紅色成長之路。
輔導員可組織少先隊員一起深入了解本地域內(nèi)具有代表性的紅色人物事跡,通過收集資料、調(diào)查尋訪、參考文獻等方式篩選適合青少年兒童年齡特點的內(nèi)容,結合《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綱要(2021年版)》,按照不同學段設計課程內(nèi)容,把紅色文化資源優(yōu)勢轉(zhuǎn)化為品牌優(yōu)勢,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紅色榜樣課程。以閩東為例,這片神圣的土地上從革命戰(zhàn)爭年代到新中國時期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英雄人物,他們的故事在這片紅色土地上不斷傳頌。例如,孤膽英雄戴炳輝、戍邊英雄陳祥榕等,其中更不乏青少年的同齡人,如被譽為“閩東王二小”的雷石祥、唱著山歌上刑場的雷七妹、紅色少年張高謙、少年“雷公”阮英平等。輔導員可引導少先隊員學習這些英雄事跡、講好英雄故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英雄的崇敬,結合寧德市用好地方資源加強德育常態(tài)化工作部署,通過少先隊活動課研討、展示等形式形成師生共同參與的生動局面,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紅色精品課,讓學生在紅色榜樣的指引下獲得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2.用紅色主題課程,擦亮人生底色。
就廣義層面而言,少先隊所開展的主題活動項目,在實質(zhì)上都屬于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義的紅色主題活動。主題活動的生命力在于多樣化的活動組織形式,但目前來看,有些學校的少先隊活動組織偏向形式化,停留在“走過場”“一陣風”的現(xiàn)狀。一些少先隊輔導員除了承擔教育教學任務,還承擔了來自各方面的工作,例如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進校園內(nèi)容多、名目繁雜。輔導員要學會有效統(tǒng)整校內(nèi)外德、智、體、美、勞資源,讓德育活動、特色社團、研學實踐、家校聯(lián)動等與少先隊活動有機融合,打造高效的紅色主題活動課程。同時,在主題課程的設計中,輔導員要避免主題未能體現(xiàn)文化價值,難以在文化導向中發(fā)揮教育功能的問題。
在“紅領巾心向黨”“紅領巾相約中國夢”“爭做新時代好隊員”等課程大主題的基礎上,結合地方德育資源,開發(fā)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主題課程是實施少先隊活動課程育人的有效途徑。如寧德市正在推行的“習爺爺在寧德的故事”進校園學習實踐活動中,輔導員應敏銳地意識到其中蘊含的深厚紅色內(nèi)涵,將該項主題活動做實、做深,增強主題活動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培養(yǎng)人的實踐功能,實現(xiàn)少先隊活動教育的巨大價值;要充分調(diào)動少先隊員的主動性,共同商討主題課程的設計,用青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如“跟隨習爺爺?shù)淖阚E尋訪美麗家鄉(xiāng)”“習爺爺?shù)墓适挛襾碇v”“童說‘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等,開展好主題實踐活動,進一步詮釋、剖析、挖掘紅色文化內(nèi)涵及意義??傊?,本土紅色主題活動的開發(fā)需要輔導員將區(qū)域內(nèi)紅色文化資源引入課程,讓少先隊員在組織開展主題活動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培養(yǎng)責任意識,獲得價值信念的培育。
3.讓紅色研學課程,照亮成長之路。
少先隊活動課程是以實踐教育為基本形式的一門課程,注重采用全景式、體驗式、沉浸式的實踐方式,提倡利用社會資源,整合教育資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無疑是紅色教育傳播滲透的有效場所。輔導員可依托現(xiàn)有的紅色教育基地、場館,拓展校外資源,巧借校外陣地,圍繞“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的理念,研發(fā)紅色研學課程,進行“沉浸式”主題實踐教學,達到“研學并舉,知行合一”的目標,讓紅色場館成為紅色課堂。
以霞浦縣為例,“四下基層”教育基地、孫麗美先進事跡展示館、東山村幸福之路展示館、霞浦縣博物館、松港下村黨史教育基地、閩東特委獨立團舊址、海上游擊隊遺址等,可納入課程體系的紅色場館、紅色景點可謂較多。輔導員可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需要、按照實際出行情況,打造一條紅色研學路線,通過整合區(qū)域紅色教育等實踐資源,為隊員就近開展實踐活動提供便利。少先隊員通過聆聽革命故事、瞻仰歷史文物、完成學科研學等方式,穿越時空感受歷史事件、感受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此提升了紅色教育的代入感、時代感、獲得感。在設計課程內(nèi)容時,輔導員要注意和隊員共同設計學習任務單,讓隊員帶著問題去學習,有助于提高隊員參觀的專注度;精心設計各類活動,增強隊員的體驗感;構建活動小隊,提高隊員之間的分工協(xié)作,讓行走和開放的課堂安全有序。
二、構建紅色活動課程評價機制,以獎章激勵檢驗育人效果
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離不開完善的評價機制。少先隊活動課程評價要重視情境表現(xiàn)、過程表現(xiàn)、能力表現(xiàn),通過自我評價、輔導員評價、組織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少先隊活動中,輔導員可將實踐活動與紅領巾爭章有機結合,在活動開展前公布爭章要求。隊員們通過提交爭章申請、展示爭章過程、發(fā)表爭章感悟等步驟完成爭章活動,在此基礎上進行考章、頒章,并記錄在隊員檔案中,以此激勵隊員參與實踐。這樣一來,輔導員和隊員們就能夠比較直接地歸納實踐行動的成效,意識到行動形成的正面作用以及存在的不足,從而進一步優(yōu)化課程設計。此外,紅色研學課程也關注少先隊員意志品質(zhì)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養(yǎng)成,因此輔導員要重視隊員們的反饋信息,要傾向于過程取向的評價,讓隊員的優(yōu)秀品質(zhì)得到肯定,情感得到充分發(fā)展,進而引導其逐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作者單位:福建省霞浦縣第四小學)
參考文獻
[1]張龍欽,祁燕蘋.分析閩東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J].智庫時代,2018(09):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