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和學習中,如果孩子經(jīng)常因為達不到目的而灰心喪氣,家長該如何應對?如何能幫孩子更有信心地面對挑戰(zhàn)和應對困境呢?
近年來,尋找和投喂松鼠成為北京天壇公園的網(wǎng)紅項目,也成為小朋友歡呼雀躍去天壇公園的驅動力之一??蛇@找松鼠就像是拆“盲盒”一樣,不一定得到的就是自己想要的結果。當孩子因為沒遇到松鼠而灰心喪氣時,有智慧的老爸會怎么做呢?
女兒剛上學時,我有時會帶她去天壇遛彎,做些戶外運動。她第一次看到松鼠時,非常興奮,并要求我們下次帶上核桃,一起來喂松鼠。但隨后的幾次經(jīng)歷并不順利,要么是我們特意帶上食物,怎么也找不到松鼠;要么是我們忘記帶食物,無意間卻與松鼠偶遇了。幾次下來,女兒總覺得自己運氣不好,半天都不高興。
當時我本想拿出手機,因為網(wǎng)上流傳著很多尋找小松鼠的攻略,我想根據(jù)攻略,應該能盡快幫女兒找到松鼠。但我又靈機一動,想著不如把這件事當成一個教育契機,鼓勵她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遇到問題就灰心喪氣,抱怨自己運氣差。我想這比直接帶她找到松鼠更重要。
于是,我告訴孩子雖然遇到松鼠確實需要運氣,但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和總結,摸索出一些規(guī)律,讓這種好運到來的概率更大一些。從那天后,我們一連四五天都去天壇探索。后來,我引導女兒總結出一些規(guī)律:要去游客較少的地方,要有較多的松樹,附近最好有水源,等。借助這些規(guī)律,我們果真尋覓到一處松鼠喜歡出沒的地方。女兒近距離地觀察到了松鼠怎么吃核桃、藏核桃,非常有成就感!
博士老爸的科學解讀
伴隨孩子自主意識的增長和自尊心的增強,渴望達到心中的目標和期望是一種非常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但由于孩子的知識、能力、方法等還十分有限,遇到困難在所難免。當孩子不能正確歸因,又缺少成功體驗時,往往容易灰心喪氣。
這時候家長不要越俎代庖,直接替孩子達成目標,而更應該幫孩子建立強大的內控感和信心,學會面對困境,學習解決問題的辦法。
成功拆解松鼠“盲盒”,別總說是運氣—引導孩子合理歸因
引導孩子進行合理歸因,建立積極的歸因模式,將失敗歸因于努力不夠,將成功歸因于能力強,這樣才能讓孩子更有動力去努力,并很好地堅持下來。
當我和女兒在天壇沒有找到松鼠時,我讓她意識到這是因為她沒有觀察到松鼠的生活習性和出沒規(guī)律導致的,而當我們認真觀察和總結規(guī)律之后,果然就遇到松鼠了,這些都是她努力的結果。再舉個例子,當孩子考試考得不好的時候,我們要引導孩子認識到這是因為他沒有做好復習計劃,下次要好好改進;當孩子考得好的時候,我們要讓孩子認識到是他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要繼續(xù)總結方法。
相反,如果一味地將失敗歸因于內部的、穩(wěn)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是最大的問題, 比如“找不到松鼠是我運氣不好”“考試失敗歸因為學習能力差”等會讓孩子產(chǎn)生無助感,逐漸就喪失了信心。
成功是成功之母—建立成功的體驗
成功的體驗能幫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內控感。內控感好的孩子會更加相信他對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的掌控能力,更有信心面對挑戰(zhàn)、壓力和挫折。而一些負面的經(jīng)歷可能會削弱孩子對自身掌控能力的信心。因此,家長不要急于直接給孩子解決眼前的問題,而是要努力幫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外部支持, 幫助孩子體驗到成功。
在女兒幾次沒有看到松鼠而氣餒時,我管住了自己直接在手機上查“秘籍”的沖動。找“秘籍”、查“攻略”可以很快地讓孩子高興起來,但卻不能讓孩子親歷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找到松鼠的過程。后者對于孩子增強信心、學會如何解決問題才是更重要的。
化整為零—凡事要循序漸進
化整為零是我們解決復雜問題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將一個大而復雜的目標轉化為一系列小而可實現(xiàn)的子目標,并通過逐個擊破這些子目標來實現(xiàn)孩子的最終目標。
這種策略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管理時間和精力,還可以幫助他保持動力,增強信心。比如觀察和總結松鼠出沒的規(guī)律可能不是一天就可以搞定的,需要若干天的觀察,變換時間、地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