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摘 要:現(xiàn)代教育背景下,要求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角度進行人才培養(yǎng),在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其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就是對每一課單獨教學,單元之間的系統(tǒng)性和關聯(lián)性缺失,使學生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識脈絡,大單元教學更加注重單元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將不同教學內容整合在一起,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诖耍恼率紫葘Υ髥卧w教學及其特征進行簡要分析,其次分析了高中政治教學現(xiàn)狀,以及大單元整體教學應用于高中政治教學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相應的教學途徑,以期能夠為后續(xù)相關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單元;整體視角;高中政治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政治教學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更好地滿足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要求。在當前的教學實踐當中,由于不同單元之間關聯(lián)性較差,導致學生無法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性把握,降低了其學習效率和效果?;诖髥卧母咧姓谓虒W,將各單元聯(lián)系在一起,尋找相似的主題,幫助學生構建起完整的知識脈絡,強化對知識的系統(tǒng)化學習,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學生政治水平和素養(yǎng)的提高很有幫助。
一、大單元教學及其特征分析
(一)大單元教學概述
所謂大單元整體教學,主要就是立足于教材大單元,對不同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優(yōu)化整合,屬于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通過該教學方法,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同時也能凸顯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構建起完整的知識脈絡,提高學習效果。實踐教學中,教師需要從教學整體出發(fā),統(tǒng)籌規(guī)劃,將小組討論、自主學習、課堂講解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制訂出清晰、完整的教學方案,打破以往的教材編序,通過適當增減內容,對模塊化教學進行構建,既能高效利用教材知識,同時也能有效利用課外教學資源,大大提高了教學有效性。
(二)大單元教學特征分析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大單元教學模式進行應用,符合新時代發(fā)展要求,同時也與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學習特征相符合,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方向性,高中政治教學需要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教師在對教學目標進行制訂的過程中,也要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由此可見,大單元整體教學具有十分明確的方向性。第二,時代性,大單元教學屬于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既能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加以滿足,同時也有利于新課標落實,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所列舉的案例都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通過正確引導,能夠讓學生以樂觀、理性的態(tài)度去分析和思考,這充分凸顯了該教學模式的時代性特征。第三,整體性,大單元教學能夠立足于整個單元,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將碎片化知識統(tǒng)籌在一起,對教學目標進行制定,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整體把握。第四,綜合性,在大單元教學模式之下,將不同單元內容進行綜合設計,根據不同知識點的重要程度、順序等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具系統(tǒng)性和綜合性[1]。
二、高中政治教學現(xiàn)狀分析
首先,在當前的高中政治教學中,很多教師過度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忽略了不同知識點背后所蘊含的價值和內涵,同時也缺乏對學生的價值引導,為完成學業(yè)目標,學生也會選擇重點知識內容進行學習,缺少自己的思考與理解,久而久之,也對課堂教學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弱化了政治教學本身的作用和價值,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使學生產生不良情緒,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發(fā)展。
其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加以轉變,在傳統(tǒng)的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經常會被動地接受知識,具有明顯的機械性和形式化特征,可想而知,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新時期背景下,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自主探究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就當前實際發(fā)展現(xiàn)狀來看,很多教師缺乏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也不能及時解決,師生之間互動性較差,長此以往,也會弱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高中政治教學質量的提高[2]。
最后,課堂教學缺乏系統(tǒng)性,這也是高中政治教學當中的常見問題,不同單元之間互動性和關聯(lián)性較差,學生在學習新內容的同時,很容易遺忘學過的知識,且教師也未能及時引導學生對舊知識進行回顧,整體教學效果較差。鑒于上述情況,教師可嘗試對大單元整體教學模式進行應用,使不同單元內容能夠有機地聯(lián)合在一起,制定系統(tǒng)化的教學目標,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識脈絡,提高學習系統(tǒng)性[3]。
三、大單元整體教學法應用于高中政治教學的必要性
在傳統(tǒng)的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學設計都是以單元為基礎,導致教學內容過于碎片化,不僅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和理解,同時也不利于其建立起完整的知識脈絡,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立足于單元的教學設計,課堂大部分時間都是由教師講解理論,學生被動聽講,整個學習過程十分枯燥,既影響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同時也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種種弊端的存在,大單元整體教學應運而生,一方面,它提高了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體內容闡述如下:
首先,大單元整體教學符合新課標教學要求,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是教師要重點關注和研究的課題,大單元教學不僅能夠促進教學改革,同時也能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去學習,逐步實現(xiàn)深度學習目標。其次,大單元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從課前預習,一直到課后,都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進行培育,幫助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再次,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教學質量提供了良好保障,在大單元教學模式下,教師在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要能夠對現(xiàn)代化教育理論有深刻把握,明確學生能力和素質培養(yǎng)目標,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大單元教學活動。最后,突出教學難點和重點,對于高中政治教學而言,不同單元有著不同的側重點,都是通過小課時來加以呈現(xiàn),立足于大單元整體,教師需要將重難點突出,設計出與之相關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提高學習效果[4]。
四、大單元整體教學法應用于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對單元進行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
大單元教學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實踐應用,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首先就是要對各單元進行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所謂單元規(guī)劃,主要就是構建學習單元,其選擇空間十分廣泛,一方面,教師可以圍繞某個專題進行規(guī)劃,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某次活動進行規(guī)劃。要想落實好這項工作,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教學內容、教材要求等進行全面分析,對各單元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尋找。在當前的高中政治教材當中,為學生提供了很多自然單元,每個單元當中都會有不同的學習內容和資源,教師需要打破常規(guī)教材編序,對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整合,重新確定教學主題,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單元規(guī)劃必須要把握整體性,尋找不同單元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也要對大小單元以及各子單元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進行分析,通過這種方式,確定單元主題,并圍繞該主題設計相關教學活動,立足整體,幫助學生構建起完整的知識脈絡,提高教學系統(tǒng)性。第二,單元規(guī)劃要做好銜接,相比于中小學階段的政治教學,高中階段的政治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因此,教學內容的選擇也要符合其學習特征,教師在對單元進行規(guī)劃的過程中,需要做好銜接工作。例如,初中政治為學生提供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學習主題,目的在于優(yōu)化學生的感知和體驗,高中政治雖然為學生提供了同樣的學習主題,但關鍵在于啟發(fā)學生思維,提升其科學素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政治認同感。第三,單元規(guī)劃要注重學科性,簡而言之,就是在對單元進行規(guī)劃時,要以相關課程標準為依據,根據單元主題,對能力、知識、品格等進行規(guī)劃,圍繞這一主題,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加以把握,確保所選擇的學習內容和單元主題符合學生需求,提高其學習積極性[5]。
(二)對單元教學情境進行優(yōu)化設計
在新課程標準當中明確指出,學科內容需要與相應的問題情境進行巧妙融合,要能夠對學生真實的價值、品格、能力、觀念等進行反映。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在高中政治大單元教學當中,教師需要根據某一話題創(chuàng)設相應教學情境,以此來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使新舊知識之間能夠建立聯(lián)系,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學習能力,實踐過程中,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結構化單元教學情境,要求教學內容具備較強的邏輯性和結構性,使學生能夠建立起完整的知識脈絡。第二,創(chuàng)設具體化單元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更好地對知識點進行把握,因此,教師在對單元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還要加強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例如,近年來,我國十分關注環(huán)保問題,由此也就衍生出了“垃圾分類”的話題,這一話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同時也是學生比較熟悉和了解的話題,通過在課堂上對這一話題進行探究,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高中政治教材中,還有很多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距離較遠,學生難免會感到生疏和無所適從。例如,在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相關內容進行教學時,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不夠熟悉,因此,教師便可以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創(chuàng)設相應的話題情境,具體如“飯圈文化”,圍繞這一主題創(chuàng)設單元教學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第三,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矛盾化單元教學情境,充滿矛盾和沖突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話題討論,實踐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辯論賽的方式進行探究,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獲得思維上的啟發(fā)[6]。
(三)對教學實施辦法進行創(chuàng)新
大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實踐應用,為師生提供了很多教學實施辦法,具體如問題討論法、小組學習法、項目討論法等,無論是選擇哪一種教學方法,其共同目標都是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同時也要提高其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問題討論法主要就是由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對相關話題進行設置,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隨著現(xiàn)代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也要對網絡技術進行高效利用,對教學相關內容進行搜索,優(yōu)先選擇那些與學生日常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話題,最后再結合實際情況對話題進行改編,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同時,也可以通過視頻、文字、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對討論話題進行確定的過程中,需要滿足以下要求:第一,話題設計需要與學生的過往經驗和現(xiàn)有知識基礎進行聯(lián)系;第二,話題設計要與所學內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能脫離主題,第三,要具有完整性[7]。
例如,在教學“文化傳承與文化創(chuàng)新”相關內容的過程中,一般情況下,前三個課時主要是對教材內容進行學習,后兩個課時用來復習和討論。在對教材內容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讓學生了解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合理地對待本國文化和外來文化,最后還要讓學生了解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方法。在對大單元教學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嘗試應用討論式教學法,以加深學生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同時還要將真實案例引入課堂,具體如中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對比,類似的話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討論熱情,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合理地對待外來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將不同課時內容融入進去,以確保大單元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在該教學模式的引導下,還能同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8]。
(四)著重把握課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教師在對大單元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還要著重把握不同課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這樣才能確保教學實效性,以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學中,基本上都是立足于課程本身進行教學設計,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而教師在對大單元教學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將課程安排順序打亂,對不同課程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分析,以此為基礎,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突出教學整體性,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加深入全面地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例如,在“政治與法治”這一部分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對不同課程內容進行分析,把握不同單元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根據不同課時的教學重點,設計教學方案,同時參考不同課程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課程之間的遞進關系,從而能夠循序漸進地對知識進行學習。在完成上述目標之后,教師還要根據具體的教學要求,制訂立體化教學方案,其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充分發(fā)揮大單元整體教學價值。總之,在大單元教學的引導之下,既能讓教學思路更加清晰,同時也能將教學重點突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
(五)注重大單元教學總結與反思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大單元教學模式,不僅要注重課堂教學效果,同時還要在課后進行總結和反思,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在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教學當中存在的不足,及時改正,以最大限度發(fā)揮出大單元教學的重要作用和價值,且通過這種方式,也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為后續(xù)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在針對“全面依法治國”這一單元開展大單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錄制的方式,將整個教學過程錄制下來,并在課后對所錄制資料進行分析和整理,通過觀看視頻,能夠對教學過程進行復盤,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進行思考。例如,在引導學生對本單元知識進行學習時,很多教師仍然會要求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背誦,未能關注到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也未能立足于單元整體開展教學工作,即便學生能夠將相關知識背誦下來,在后續(xù)應用環(huán)節(jié)也會出現(xiàn)問題,難以形成系統(tǒng)化思維,不利于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提高。針對上述情況,教師需要在后續(xù)的教學實踐當中,立足于整體,并可以嘗試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對單元知識結構進行羅列,根據思維導圖呈現(xiàn)出來的內容,重新制訂教學計劃,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以提高政治教學效率。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妥善做好教學評價工作,既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同時也要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更多地傾聽他人的建議和想法,這樣更加有助于學生進步和提升。與此同時,在教學評價當中,還要重點突出人文色彩,既要給予學生中肯的建議和評價,同時要委婉地指出學生的問題和不足,通過教師的激勵性語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信,使其能夠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繼續(xù)深入探究和學習,提高高中政治教學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章首先對大單元教學及其特征進行簡要分析,其次,分析了高中政治教學現(xiàn)狀,再次,對大單元整體教學法應用于高中政治教學的必要性進行探究,最后提出相應的教學途徑??傊?,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立足于大單元整體視角,不僅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同時也能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育,突出了教學重難點,對于高中政治教學質量的提高很有幫助。因此,在具體實踐當中,第一,要對單元進行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第二,需要優(yōu)化設計單元教學情境;第三,要對教學實施辦法進行創(chuàng)新;第四,要著重把握課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第五,還要做好大單元教學總結和反思,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改正。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fā)揮出大單元教學的重要作用和價值,促進學生政治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周永近.整體主義視域下的高中地理大單元教學透視[J].中華活頁文選(高中版),2023(14):129-131.
[2]劉世剛,唐姣,徐佳才.化“史”為“育”:思政一體化視域下歷史資源在思政課教學中的運用:“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課例分析[J].亞太教育,2022(1):121-123.
[3]鄭煒燕.基于大單元設計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與學科閱讀融合路徑探索:以“人民當家作主”為例[J].名師在線(中英文),2022(17):3.
[4]孫世文.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政治大單元教學實施策略探析[J].課堂內外(高中教研),2023(4):114-116.
[5]龍浩瑋.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大單元教學策略分析[J].前衛(wèi),2023(26):119-121.
[6]張春貴.大單元整體學習下的情境創(chuàng)設分析:以高中語文單元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2(2):86-88.
[7]蔣燕秋.深度學習視域下:高中政治大單元教學引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新樣態(tài)[J].中華活頁文選:高中版,2022(21):114-116.
[8]付維亞.基于大單元教學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課學科思維導圖實踐探索:以統(tǒng)編版經濟與社會為例[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