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君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教育在幼兒教育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坝H自然”科學教育不僅能夠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興趣和科學態(tài)度,還能促進幼兒的整體發(fā)展。但是,幼兒園的科學教育離不開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參與對幼兒的科學教育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接下來,我們將就如何指導家長配合幼兒園開展“親自然”科學教育問題進行探討,旨在提高家長對科學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家長配合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意識,為今后幼兒園和家長開展科學教育合作提供參考與借鑒。
設計“親自然”科學教育活動,
培養(yǎng)幼兒科學思維
教師指導家長配合幼兒園開展“親自然”科學教育,首先需要幫助家長正確認識科學教育的內(nèi)涵和作用,讓家長明白科學教育是培養(yǎng)幼兒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途徑。其次,教師要通過各種形式幫助家長掌握科學教育的方法,比如通過示范活動讓家長了解如何組織幼兒進行科學探究、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教師也要積極提供適合幼兒的科學教育資源,幫助家長創(chuàng)設良好的科學教育環(huán)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指導與配合,教師幫助家長掌握了科學教育理念和方法,并與其共同營造了一個富有科學氛圍、適合主動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這對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興趣和創(chuàng)新思維大有裨益。
同時,教師可以設計“觀察螞蟻”的活動,指導家長利用周邊資源,開展親自然的科學教育。具體可以選擇幼兒身邊可以看到螞蟻的地方,如公園、后院等,帶他們?nèi)ツ抢镉^察螞蟻,并準備好觀察工具,如放大鏡、小記事本等。在觀察過程中,家長可以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螞蟻的外觀特征和螞蟻搬運食物、排列隊伍等行為,鼓勵幼兒記錄下自己的觀察結果。觀察結束后,家長可以讓幼兒分享觀察到的內(nèi)容,并適當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幼兒思考。這種貼近生活的親自然科學活動,不僅豐富了幼兒對自然界生物的了解,也鍛煉了他們的觀察能力、記錄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這種形式的指導,教師可以幫助家長構建對科學教育概念的認知,以達到增強幼兒科學興趣、培養(yǎng)幼兒科學思維的目的。
加強“親自然”科學技能訓練,
提供應用機會
教師指導家長配合幼兒園開展“親自然”科學教育,可以通過家長會、工作坊等方式進行,幫助家長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開展科學技能訓練的重要性。教師可以組織一些科學探究活動,讓家長親身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家長的科學思維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指導家長在生活中為幼兒提供科學技能訓練的機會,如鼓勵幼兒在烹飪、園藝等過程中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教師要幫助家長營造濃厚的科學氛圍,如通過訂閱科普刊物、觀看科普視頻等方式,增強幼兒的科學興趣。通過家園交流與互相配合,家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為幼兒提供科學技能訓練的應用機會,幫助幼兒增長科學知識、提升科學素養(yǎng)。
教師還可以指導家長開展種植蔬菜的活動來實施“親自然”科學教育。具體可以讓幼兒與家長一起準備種植的工具和材料,如花盆、土壤、種子等,然后讓家長帶領幼兒參與整個種植過程。在種植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家長引導幼兒觀察種子的形狀、大小,比較不同種子的差異,觀察記錄整個生長過程,并鼓勵幼兒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這樣的活動不僅能讓幼兒學習到種植知識,幫助幼兒發(fā)展可操作性的、全方位的技能,還能鍛煉幼兒觀察、比較、提問等科學技能。通過這樣貼近生活的科學活動設計,教師可以更好地指導家長,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機會開展“親自然”科學教育。
培養(yǎng)“親自然”科學教育情感,營造和諧共生環(huán)境
教師指導家長配合幼兒園開展“親自然”科學教育時,要向家長傳達“親自然”科學教育的核心理念,即:培養(yǎng)幼兒愛護大自然、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共生的品質。在具體指導上,教師可以建議家長經(jīng)常帶幼兒走進大自然,如去郊外踏青,去公園觀察昆蟲、夜觀星星、聆聽鳥鳴等,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教師也可以提供一些適合幼兒的科普讀物和視頻,啟發(fā)幼兒主動學習并探索身邊的自然現(xiàn)象。通過提供具體的指導,教師可以幫助家長將科學教育的理念外化為行動,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建立熱愛自然、尊重環(huán)境的情感態(tài)度。這不僅有利于幼兒科學教育情感的培養(yǎng),還能讓幼兒積極參與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實踐中。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指導家長以身作則,和幼兒一起養(yǎng)成環(huán)保習慣,并從生活細節(jié)做起,如教導幼兒及時關燈、及時關閉水龍頭、不亂扔垃圾、使用可重復利用的餐具等,讓幼兒認識到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教師還可以指導家長帶幼兒參與環(huán)?;顒?,如參加社區(qū)植樹活動、清理小區(qū)周邊垃圾、為街邊鳥站添置食物等。教師也可以組織一些簡單、易操作的環(huán)保手工活動,供家長與幼兒在家共同完成。這些活動不僅增加了幼兒參與環(huán)保活動的機會,也使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更易被幼兒理解。
塑造“親自然”科學學習品質,促進學習品質發(fā)展
首先,教師需要向家長闡釋科學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學習品質,如好奇心、主動探索精神、合作態(tài)度、耐心態(tài)度、理性思維等。在具體指導上,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幼兒創(chuàng)設探究機會,并提供豐富的感官刺激和探索性玩具,啟發(fā)幼兒主動觀察、思考問題。同時,教師要指導家長正確看待幼兒在科學探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失敗,給予幼兒鼓勵和支持,幫助幼兒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毅力。此外,教師還要建議家長給予幼兒充分的思考時間,不要急于提供結論,培養(yǎng)幼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家園的緊密配合,幼兒可以在充滿探究樂趣的環(huán)境中,自然養(yǎng)成創(chuàng)造、堅持、專注、探究等科學學習的態(tài)度和品質,為其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家長設計“種豆芽”的活動來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學習品質。具體來說,可以讓幼兒與家長一起準備種豆芽需要的材料,如豆類、濕紙巾、塑料袋等。在觀察記錄豆芽生長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醒家長鼓勵幼兒多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想法;在確定觀察時間點時,培養(yǎng)幼兒的耐心與堅持不懈的科學態(tài)度;在與幼兒討論觀察結果時,培養(yǎng)幼兒理性分析問題的能力。如果豆芽出現(xiàn)問題,還可以培養(yǎng)幼兒不輕易放棄的探究精神。這種貼近生活的科學活動,不僅簡單易操作,而且可以在互動中幫助幼兒無意識地內(nèi)化科學學習的基本品質,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指導家長配合幼兒園開展“親自然”科學教育,是落實家園互動教育觀念、提高環(huán)保教育效果的重要舉措。通過家長與幼兒園的通力合作,可以為幼兒營造一個貼近生活、富有科學氛圍的探索環(huán)境。由此可見,家長的積極參與是幼兒園“親自然”科學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證。只有當教師指導和家長理解、配合達成高度統(tǒng)一,家園才能形成合力,共同為幼兒構建一個適合主動探究、充滿科學樂趣的學習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