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真 趙迪宏 羅建云 梁佩貞 李君 司徒淳羽
CAP 主要是指在醫(yī)院外感染的肺實質感染性炎癥,患者多以咳嗽、發(fā)熱、胸痛和咳痰等癥狀為主。CAP主要是因自身免疫防御機制低下, 為病原體提供了入侵機會, 寄生于機體呼吸道持續(xù)繁殖, 引發(fā)一系列炎癥反應[1]。為此, CAP 患者多以兒童群體和老年群體為主。目前, 在CAP 治療中通常以經(jīng)驗性抗生素干預為主, 但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會增加病原體耐藥性, 且隨著我國老齡化形勢的加劇以及各種新病原體的出現(xiàn),抗生素的使用或將增加疾病治療難度[2]。有研究者表示[3], 蘇黃止咳膠囊可幫助CAP 患者調控炎性指標,提升治療效果, 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同時還能夠降低不良反應風險。為了進一步了解蘇黃止咳膠囊在CAP治療中的效果, 本研究采取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以2023 年4~8 月住院接診的80 例風熱犯肺型CAP 患者為觀察對象, 對其用藥效果進行觀察, 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采取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 選取江門市人民醫(yī)院2023 年4~8 月住院的80 例風熱犯肺型CAP 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40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shù) 性別(男/女) 平均年齡(歲) 平均病程(d)對照組 40 24/16 45.52±2.10 7.21±1.74觀察組 40 25/15 46.17±2.75 7.35±1.82 χ2/t 0.053 0.188 0.352 P>0.05 >0.05 >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符合2016 年出臺的指南標準;②滿足《社區(qū)獲得性肺炎中醫(yī)診療指南(2018 修訂版)》中關于風熱犯肺型證型標準;③患者年齡在2~90 歲;④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患者合并有臟器功能障礙性疾?。虎诨颊邔儆谥匕Y肺炎;③患者處于特殊時期, 包括哺乳期、妊娠期等;④患者對本次用藥有過敏史;⑤患者精神異常, 無法配合本次研究。
1.3 方法 兩組患者根據(jù)診斷和實驗室檢查結果為其提供止咳化痰、抗感染、解痙平喘等對癥用藥。
對照組在對癥治療基礎上根據(jù)指南為患者提供常規(guī)西醫(yī)用藥治療, 具體為:取4.5 g 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100 ml 生理鹽水混合, 靜脈滴注, 3 次/d,可根據(jù)病原學檢測結果調整用藥方案;取4 ml 鹽酸氨溴索注射液與100 ml 生理鹽水混合, 靜脈滴注, 2 次/d。連續(xù)治療7 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患者蘇黃止咳膠囊治療, 3 次/d, 1.35 g(3 粒)/次。連續(xù)治療7 d。在用藥期間, 囑咐患者盡量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加強防寒保暖, 出入做好防護, 飲食清淡。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證候積分 分別在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根據(jù)指導原則中評價表進行詢問評分, 具體為:主癥3 項, 次癥3 項, 總分為0~27 分, 評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1.4.2 炎癥指標 分別在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晨起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靜脈血4 ml, 由檢驗室統(tǒng)一完成血樣處理后, 運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完成炎癥指標測定, 包括WBC、NE、CRP、PCT 水平。
1.4.3 治療效果 療效評價參照《風溫肺熱病的診斷依據(jù)、證候分類、療效評定標準》中證候積分變化進行療效判斷。①治愈:患者用藥干預后臨床癥狀、肺部濕啰音趨于消失或者已經(jīng)消失, 證候積分與治療前比較下降>95%。②患者用藥干預后臨床癥狀、肺部濕啰音均有明顯的好轉, 證候評分與治療前比較下降70%~95%。③有效:患者用藥干預后臨床癥狀、肺部濕啰音均有所改善, 證候積分與治療前比較下降比例在30%~69%。④無效:患者用藥干預后臨床癥狀、肺部濕啰音無變化, 證候積分評分與治療前比較下降比例<30%??傆行?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4 安全性 對兩組患者用藥期間過敏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進行跟蹤了解。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主癥、次癥積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主癥、次癥積分及總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比較( ±s,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主癥 次癥 總分對照組 40 治療前 12.31±2.36 6.28±1.22 18.59±3.69治療后 8.48±2.81a 4.76±1.07a 13.24±2.63a觀察組 40 治療前 12.28±2.12 6.31±1.25 18.59±3.87治療后 6.42±1.38ab 3.08±0.84ab 9.50±1.48ab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WBC、NE、CRP、PCT 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WBC、NE、CRP、PCT均較治療前改善,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WBC(×109/L) NE(%) CRP(mg/L) PCT(ng/ml)對照組 40 治療前 12.90±1.06 79.08±5.98 16.39±2.48 1.81±0.76治療后 6.86±0.57a 67.86±5.57a 9.47±1.85a 0.34±0.06a觀察組 40 治療前 12.91±1.15 77.82±6.25 16.84±2.51 1.96±0.91治療后 4.81±0.94ab 63.18±5.22ab 7.52±1.11ab 0.17±0.05ab
2.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0%, 高于對照組的82.5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4 兩組患者用藥安全性比較 兩組患者在用藥期間均未出現(xiàn)過敏等不良反應。
CAP 是一種高發(fā)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 在病原體肺炎中的發(fā)病率達到了80%, 且多以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等感染為主[4]。絕大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全身毒血癥樣癥狀, 起病往往較急。若不及時進行治療, 可危及患者生命。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 CAP 是導致人類死亡的第六大因素, 且死亡病例多為老年重癥患者[5]。目前,CAP 患者主要以居家用藥治療為主, 故采取何種簡單方便、效果顯著的治療方案幫助患者盡快改善癥狀是探索的重點。
根據(jù)本研究結果來看,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7.50%, 高于對照組的82.5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提示蘇黃止咳膠囊可有效提升CAP 患者的總體治療效果。中醫(yī)認為本病應當歸屬于“肺熱病”, 首見于《黃帝內經(jīng)》, 此后《內經(jīng)·素問》也有相關記載, 認為本病為伏邪溫病, 主要與風熱外邪入侵機體、正氣不足有關, 即外邪入侵機體后, 機體因陽氣耗損或者正氣不足, 致使抵御外邪功能下降, 邪氣趁虛而入, 聚集機體[6]。這與西醫(yī)免疫抵抗機制的觀點一致[7]。本病多見于春季, 氣候轉暖多風時節(jié), 病邪以風熱為主, 而肺臟處于胸中, 外邪經(jīng)由口鼻、腠理侵入機體后聚集于此, 肺臟嬌嫩, 不耐寒熱, 最容易出現(xiàn)病癥。風熱犯肺后聚集于肺臟, 熱邪旺盛, 正邪相爭, 正氣不足, 致使陰津無法固守, 加重陰陽失調, 出現(xiàn)咳痰、咳嗽等癥狀[8]。為此, 中醫(yī)認為針對本病治療當從病因病機出發(fā), 以達到扶正透邪、宣肺散熱的功效。蘇黃止咳膠囊是一種中藥制劑,成分以紫蘇葉、麻黃、炒紫蘇子、地龍、前胡、五味子、蜜枇杷葉、炒牛蒡子和蟬蛻等為主, 方中紫蘇葉、炒紫蘇子聯(lián)合麻黃具有化痰平喘、宣肺散邪的作用;前胡聯(lián)合地龍具有清熱平喘、疏通筋脈的功效;五味子具有收斂肺氣的效用;蜜枇杷葉具有降氣化痰的作用;炒牛蒡子具有祛痰止咳的作用;蟬蛻則能夠疏散風邪。諸藥聯(lián)用共奏止咳化痰、宣肺散熱、扶正透邪的效用, 達到標本兼治的功效, 療效顯著[9]。同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證候積分變化, 觀察組總分(9.50±1.48)分低于同組治療前和同期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進一步提示蘇黃止咳膠囊可幫助患者快速改善臨床癥狀, 這主要是由于蘇黃止咳膠囊能夠作用于疾病的病因病機, 幫助機體提升正氣, 增強對病邪的抵抗能力, 同時促進肺臟功能恢復[10]。同時根據(jù)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成果來看[11], 蘇黃止咳膠囊中麻黃含有豐富的麻黃揮發(fā)油, 其能夠幫助松弛氣管平滑肌, 控制過敏遞質釋放, 發(fā)揮平喘作用;紫蘇葉能夠實現(xiàn)對各種病原菌繁殖的抑制, 避免疾病惡化;地龍中含有豐富琥珀酸能夠促使氣道得以重塑, 達到快速緩解喘息、咳嗽癥狀的效果[12]。這表明蘇黃止咳膠囊中的中藥成分可作用于機體病變部位,促進肺臟、氣道恢復, 故而更利于患者疾病癥狀的改善。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炎癥指標WBC、NE、CRP、PCT 水平均低于同組治療前和同期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表明蘇黃止咳膠囊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癥反應。WBC、NE、CRP、PCT 水平的升高是機體炎癥反應的重要體現(xiàn), 當機體感染病原體時WBC 會迅速聚集對其進行抵抗, 表現(xiàn)出異常升高特點, 而隨著病原菌減少WBC 也將逐步下降。現(xiàn)代藥理學發(fā)現(xiàn)[13], 蟬蛻作用于機體時能夠促使炎癥介質釋放得到抑制, 改善WBC 高表達情況。在機體出現(xiàn)炎癥反應時NE 能夠迅速聚集于炎癥部位, 對周圍組織水腫問題和血管通透性進行調控, 抵抗病原體微生物的侵入?,F(xiàn)代藥理學發(fā)現(xiàn), 五味子能夠促使人體抵抗力得到提升, 增強對炎癥反應的抑制效果, 提升病原體微生物的殺滅速度[14]。CRP 是組織損傷或者炎癥反應后迅速升高的高敏感度驗證評價指標, 蘇黃止咳膠囊中蜜枇杷葉具有抗感染功效, 可促使機體炎癥反應得到迅速緩解[15]。PCT 作為反映機體炎癥狀態(tài)的重要指標, 其升高意味著機體處于炎癥應激狀態(tài)下。而蘇黃止咳膠囊中紫蘇子本身就表現(xiàn)出較強的抗菌功效, 針對白色念珠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均有較強的抑制功效[16], 可有效緩解肺部炎癥, 調控PCT 表達。結合上述理論,證明蘇黃止咳膠囊作用于風熱犯肺型CPA 患者中可促使機體炎癥狀態(tài)得到快速調控, 避免肺部的損傷。
綜上所述, 風熱犯肺型CAP 患者應用蘇黃止咳膠囊治療, 能夠迅速改善患者的證候積分, 調控機體炎癥狀態(tài), 提高治療效果, 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