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白字詞句之間是有邏輯關系的,即語言邏輯。寫文章需要字斟句酌,推敲琢磨。
2.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明白其特點是假托某物含蓄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思或志向。
本單元習作,旨在通過寫景狀物的寫作實踐,提升學生文從字順的能力?!拔膹淖猪槨笔菚姹磉_的基本要求,指寫出來的文章語氣貫通,語意曉暢。針對這樣的要求,要做到:
一、用詞恰當,思路清晰
寫作時,若用詞不當,句子之間缺乏應有的關聯(lián),句子就成了病句。如“去年,也就是2023年,我在去年度過了無數(shù)個快樂的事情,讓我無比快樂”,這個句子,作者本意是要突出“快樂”,卻表述混亂,用詞不當。改為“去年,我經歷了無數(shù)快樂的事情,這些事情讓我的2023年無比快樂”就流暢多了。
二、托物言志,關聯(lián)恰當
托物言志,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對物的描寫和敘述,表現(xiàn)作者的志向和情感。要想讓“物”能表現(xiàn)“志”,需要找準“物”和“志”之間的關聯(lián)點。本單元課文《紫藤蘿瀑布》,描寫十多年前的“紫藤蘿”伶仃、稀疏,而且花架也曾被拆掉,而如今,“紫藤蘿”開得如此繁盛;“我”的弟弟遭遇了命運的“砍伐”,“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等無法釋懷的問題一度壓在“我”的心上,而今看了“紫藤蘿”,“我”豁然領悟,“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樣,“紫藤蘿”和“人”相似的命運就是關聯(lián)點。
三、細細描繪,情在其中
托物言志,要對物進行細細描繪。在描寫“物”的過程中,想要表達的志向或情思就呼之欲出了?!兑豢眯√覙洹分?,“雨還在下著,我的小桃樹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掙扎起來,一樹的桃花,一片,一片,濕得深重,像一只天鵝,羽毛漸漸剝脫,變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這段話細細地描寫了雨中小桃樹的狼狽、可憐,但它沒有完全屈服于風雨,很好地表達了“我”閱歷人間滄桑后,依然不會沉淪的志向。
四、寫完之后,朗讀修改
文章不厭百回改。魯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說來》中說:“我做完之后,總要看兩遍,自己覺得拗口的,就增刪幾個字,一定要它讀得順口?!蔽覀円部梢韵癜ⅰね袪査固┮粯?,堅持通過朗讀來修改自己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