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東??h安峰初級中學 王洪周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能和主觀能動性,有利于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為其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這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將能力培養(yǎng)任務貫穿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等教學的全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開放的氛圍中深度學習,提高學習質(zhì)量。
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快速,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學生需要具備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學生需要具備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應對考試和未來的工作。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是一種學習能力,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歷史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提高其文化素養(yǎng)。
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管理者開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初中歷史教學作為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首先,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涉及大量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內(nèi)容。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難以真正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因此,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多媒體展示、小組討論、歷史游戲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歷史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中。
其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歷史教學中,學生需要通過閱讀教材、查找資料、獨立思考等方式來獲取歷史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讓其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首先,教師為學生提供課程相關資料,如歷史文獻、圖片、視頻等,讓學生自主閱讀、理解和思考。一是歷史文獻:歷史文獻是了解歷史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可以向?qū)W生提供一些有代表性的歷史文獻,如《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經(jīng)典小說,以及《資治通鑒》《史記》等史書,這些文獻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歷史背景、人物關系、事件經(jīng)過等,增強歷史感。二是圖片:圖片是歷史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教師向?qū)W生提供古代戰(zhàn)爭場面、古代宮廷生活、古代科技發(fā)明等歷史圖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產(chǎn)生更強的歷史代入感。三是視頻:教師向?qū)W生提供具有代表性的歷史視頻,如紀錄片等,使抽象的教學內(nèi)容具象化。四是其他資料:教師還可以向?qū)W生提供歷史地圖、歷史場景還原、歷史文物展示等其他資料,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文本內(nèi)容。
其次,教師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獲取信息,自主探究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響。一是查閱書籍:學生通過歷史書籍了解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響,如《世界歷史》《中國歷史》等相關書籍。二是網(wǎng)絡資源: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引擎查找相關歷史事件資料,了解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響,如百度百科、谷歌學術(shù)等網(wǎng)站。三是博物館參觀:學生可以去當?shù)氐牟┪镳^參觀,了解歷史事件的具體背景。四是實地考察:學生去歷史事件發(fā)生地實地考察,了解歷史事件的真實情況,如去長城、秦始皇兵馬俑等歷史遺址。五是聽取專家講座:學生參加歷史專家講座,如歷史學領域的學術(shù)研討會,聽專家對歷史事件進行深入分析和解讀。
最后,教師設計預習單,并引導學生線上討論預習情況,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學會傾聽并尊重他人的意見。設計預習單時,教師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習目標。明確預習目的和重點,讓學生知道預習的主要內(nèi)容。二是資料收集。教師提供相關的資料和資源,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內(nèi)容。三是思考探究。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課程內(nèi)容。四是總結(jié)歸納。教師引導學生總結(jié)歸納預習內(nèi)容,以便更好地掌握課程知識。
在引導學生線上討論預習情況時,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提供討論話題。教師為學生準備一些討論話題,讓學生在課前討論,如圍繞文藝復興的話題,“文藝復興是如何發(fā)生的?”“文藝復興對歐洲文化的影響有哪些?”“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shù)和文學有哪些特點?”圍繞中世紀歐洲的話題,“中世紀歐洲的社會結(jié)構(gòu)是什么?”“中世紀歐洲的宗教權(quán)威有多大?”“中世紀歐洲的戰(zhàn)爭和貿(mào)易是如何進行的?”圍繞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話題,討論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背景、過程、結(jié)果等。通過以上話題,引導學生思考歷史事件背景、過程和影響,幫助其更好地理解歷史。二是提供學習資源。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如視頻、文章等,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看法。三是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預習中的個性和共性問題,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學情。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教學方式深入剖析歷史事件的內(nèi)涵和意義,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一是講解:教師在講解歷史事件之前,可以為學生布置各類問題,讓學生提前思考,并在課堂上與同學分享答案,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事件的內(nèi)涵和意義;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探究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響,讓學生從多個角度來理解歷史事件,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歷史事件的實際應用,讓學生將歷史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更好地理解歷史背景。二是帶入歷史情境: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方式,模擬歷史事件發(fā)生過程,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過程和影響。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歷史遺跡,如博物館、歷史遺址等,讓學生通過實地考察的方式,了解歷史文化遺產(chǎn)和歷史背景;引導學生閱讀歷史文獻,如史書、傳記、文學作品等,讓學生通過閱讀的方式了解歷史人物的思想、行為和成就;引導學生觀看歷史電影和紀錄片,使其通過影像的方式了解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生動描述;組織歷史游戲,如歷史拼圖、角色扮演游戲等,讓學生在互動實踐中加深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理解。三是案例分析:教師選取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作為案例,讓學生分析案例中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內(nèi)涵和意義,如二戰(zhàn)期間的著名戰(zhàn)役、諾曼底登陸、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等;有我國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zhàn)爭等;西方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如亞歷山大大帝、拿破侖、華盛頓等;印度獨立運動領袖甘地、南非反種族隔離運動領袖曼德拉等;世界歷史上的重要發(fā)明,如印刷術(shù)、火藥、電燈等。四是小組討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對歷史事件的看法,更好地理解歷史學科理論思想。
其次,引入信息教育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感受,提高學習效果。一是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如PPT、幻燈片等輔助教學方式,通過圖像、聲音、視頻等多種形式呈現(xiàn)歷史知識,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二是網(wǎng)絡教學: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搜索引擎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歷史事件的背景、過程和影響,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信息的能力;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如在線博物館、歷史文獻庫等,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歷史學習體驗。三是虛擬實驗:教師可以利用虛擬實驗室技術(shù)進行歷史事件的實驗模擬,讓學生親身體驗歷史事件的發(fā)生過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主觀能動性。四是在線學習平臺:教師可以建立在線學習平臺,提供歷史學習資源、在線測試、討論區(qū)等功能,讓學生隨時隨地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五是移動學習:教師可以利用移動學習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為學生提供歷史學習應用,讓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進行歷史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自主學習意識。
最后,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提問,探討更深入的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一是建立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通過微笑、鼓勵的眼神和語言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的寬松與自由。二是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教師采取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以及引人入勝的歷史事件來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讓學生愿意在課堂上積極提問。三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歷史課堂上,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四是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五是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教師提供不同的學習資源,如歷史書籍、歷史電影、歷史紀錄片等,讓學生從多個角度了解歷史。
首先,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料,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和實踐來鞏固所學知識。一是提供歷史知識思維導圖或框架圖,幫助學生梳理歷史知識點,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二是提供歷史資料和文獻,如歷史書籍、歷史紀錄片、歷史新聞等,讓學生通過閱讀或觀看來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三是提供歷史練習題和試卷,讓學生進行自我測試,鞏固所學知識。四是提供歷史學習網(wǎng)站和應用程序,如中國歷史博物館、歷史知識競賽等,讓學生通過線上學習和實踐來提高歷史學習能力。五是提供歷史學習資源和工具,如歷史地圖、歷史時間表、歷史圖表等,讓學生通過視覺化和可視化的方式來加深對歷史知識的印象。
其次,鼓勵學生通過自測、練習、模擬考試等方式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找出不足并及時改正。一是提供自測材料: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歷史知識的測試題、選擇題、填空題等自測材料,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進度進行自測。二是鼓勵自我評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讓學生分析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出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學生列出所學的重要歷史事件、人物、概念等,并回憶發(fā)生的時間和背景,有助于了解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需要加強記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思考自己是如何學習歷史的,如是否注重閱讀、聽講、觀看視頻等,也可以分析自己的學習策略是否有效,有哪些需要改進。檢查自己是否完成了教師布置的作業(yè),是否認真回答了歷史問題,從而了解自己在歷史學習方面的表現(xiàn)。學生可以向教師或家長請教,了解自己在歷史學習方面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并制定相應的改進計劃。三是提供反饋和建議: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自測情況和自我評價,給予他們及時反饋,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改進學習方法。四是組織小組自測: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自測,讓學生互相檢查彼此的測試結(jié)果,分享學習經(jīng)驗,提高學習效果。
最后,為學生提供一些拓展閱讀材料,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一是歷史紀錄片:學生可以通過觀看歷史紀錄片來深入了解歷史事件和人物。教師推薦給學生一些相關的紀錄片,鼓勵學生在課后觀看,如《中國通史》,旨在見證整個中華文明的演進,這部紀錄片不僅包括通史全貌,還包括多樣的歷史主題,從王陵到國寶,從皇權(quán)統(tǒng)治到市民生活,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歷史,增強民族認同感,為學生走向更廣闊的世界打下基礎。二是歷史游戲:歷史游戲是一種有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事件和人物。教師可以推薦一些歷史游戲,鼓勵學生在課后嘗試實踐。三是歷史繪本:歷史繪本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教師可以推薦歷史繪本,并鼓勵學生在課后閱讀。四是歷史論文:學生可以通過撰寫歷史論文來掌握歷史知識。教師鼓勵學生在課后選擇一些感興趣的歷史事件或人物,撰寫一篇歷史論文。五是歷史博物館:學生可以前往當?shù)氐臍v史博物館參觀,了解歷史文物和歷史背景,如參觀古代文物展,了解古代文明的發(fā)展和演變;參觀歷史事件展覽,了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通過歷史博物館中的模型、圖表、圖片等展示方式,學生可以更直觀地了解歷史事件和人物,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參觀歷史博物館,學生能夠了解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和傳承,增強對歷史文化的認同,同時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提高歷史思維能力。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課前預習引導、課上組織討論、課后復習鞏固等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歷史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中,提高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獲得身心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