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焙螢榻逃??有目的地培養(yǎng)人的活動。教知識和育人,主要是德育教育。
教育,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家庭教育分為權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權威型家長給孩子壓抑的感覺,說一不二,甚至簡單粗暴,非打即罵。如此,使得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小時候孩子不敢反抗,青春期叛逆時孩子會翻天覆地,要么惹事,要么沉默。你根本無法與孩子很好地溝通,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膽小、懦弱、自卑。
放任型家長一切都順著孩子,無論何事都認為孩子是對的,縱容、寵溺,最后一發(fā)不可收。如此,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驕奢淫逸、蠻橫無理。
民主型家長給孩子以身心放松,可接近,可傾聽,可以與父母做知心朋友。但是,要把握好度。在心理上是朋友,在學習上是同伴,在生活上是父母,在為人處世上是老師。
一個孩子的身心健康,跟原生家庭是否幸福有著密切的關系。一個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身心健康和品德永遠是最重要的!請家長們一定不要讓學習好壞成為衡量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
孩子不用管,全憑德行感。只要父母給孩子做好榜樣,孩子能錯到哪里?父母不要死死地揪著孩子,管好自己,提升自己就好。
學校教育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在《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一書中提出,不要學生為五分而奮斗,要為他們由于他們獲得知識而感到精神愉快。他體會到了小學生在學習中的痛苦,也體會了一名小學生因老師評分不公平而感到委屈。他提出:理解孩子和熱愛孩子。他堅決反對用不及格的分數作為教師手中的鞭子來驅趕學生往前走。他還在開學前對所有孩子進行家訪,對孩子們生活的家庭進行充分了解,按照孩子的性格進行個性化教育。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他的“三塊糖”的故事很讓我們振奮。兩個學生在操場上打架,陶行知制止以后叫到辦公室,并沒有批評,而是給了孩子三塊糖,說:“你按時來到辦公室,而我卻遲到了,我獎勵你第一塊糖。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獎勵你第二塊糖。我調查過了,你是因為那個男生不守游戲規(guī)則,欺負女生,你才打抱不平。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作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一塊糖。”如果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夠如此,相信孩子們個個都是德才兼?zhèn)涞娜瞬牛?/p>
陶行知老先生主張生活即教育。那么,無論是家庭生活還是學校生活,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提升教育敏感度。在孩子的行為品德上下功夫。如此一來,我們的孩子還能惹是生非嗎?德行提升了,還能不好好學習嗎?
我們都生存在社會中,人構成了社會,而社會也歷練了人。如果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扎下德行的根基,有足夠的定力抵御外界的誘惑;如果人人都正心、修身、齊家,且不談“治國平天下”之宏偉目標,我們還會擔心社會不和諧嗎?
教育在家長心中,教育在老師心中,教育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只要我們本著以人為本的觀念,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孩子,用愛去溫暖孩子,用心去觀察孩子,在生活中捕捉教育的切入點,以身作則,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成長為祖國的棟梁!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愿我們的家庭成員都和睦相處,愿我們的孩子都健康成長,愿我們的孩子都能成長為參天大樹!愿家庭和諧,社會和諧,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