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尚菊
【摘要】目的:對老年腦梗死患者進行全科護理干預,分析其對患者的影響。方法:研究對象選取我院2021年7月—2023年1月收治的腦梗死患者,其樣本數(shù)量為88例,按照抽簽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人數(shù)均44例。兩組分別采用常規(guī)護理以及全科護理,觀察其生活能力、神經(jīng)功能、焦慮、抑郁情緒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比較焦慮抑郁、護理滿意度指標,兩組差異大(P<0.05)。結論:對老年腦梗死患者采用全科護理后有利于緩解老年腦梗死患者焦慮以及抑郁的情緒,提高其臨床護理效果以及對護理的滿意度。
【關鍵詞】老年腦梗死;全科護理;心理狀態(tài)
The effect of general nursing on senil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e
CHENG Shangju
Huining County Hanjiaji Town Health Center,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 Baiyin, Gansu 730718,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gene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88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21 to January 2023,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lottery method, with 44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living ability,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xiety, depress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indexes of anxiety, depress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alleviat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mprove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Senile cerebral infarction;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Mental state
腦梗死是一種突發(fā)性腦疾病,主要是指腦供血障礙、腦部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部腦組織壞死或軟化,該疾病好發(fā)于中老年群體,且發(fā)病較為迅速,臨床癥狀復雜,臨床上常表現(xiàn)為神經(jīng)、運動以及語言等障礙,隨著年齡的增長,患者的身體機能也隨之下降,該疾病的發(fā)生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命健康[1-2]。為此采用安全有效的護理方法對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至關重要,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未達到預期目的[3]。全科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以多個方面為一體,以患者為中心,確?;颊呱眢w健康的護理方法[4]。為探究該方法對老年腦梗死患者的影響,本研究將選取我院2021年7月—2023年1月收治的88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結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21年7月—2023年1月的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取88例,按照抽簽法將其分成兩組,每組人數(shù)均44例。觀察組,男27例,女17例,年齡62~79歲,平均年齡(70.26±4.17)歲,病程5~13h,平均病程(8.97±2.66)h,其中梗死部位包括基底節(jié)14例、腦室11例、腦干10例、丘腦9例;對照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9.85±4.51)歲,病程3~14h,平均病程(8.45±2.42)h,其中梗死部位包括基底節(jié)15例、腦室13例、腦干11例、丘腦5例。文中提出的數(shù)據(jù)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5]中的診斷標準;②年齡≥60歲;③患者以及家屬簽署書面協(xié)議。排除標準:①合并患有高血壓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②患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③無法正常溝通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嚴格按照醫(yī)囑進行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全科護理,具體操作如下:(1)針對患者的病情發(fā)展的不同,對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措施,對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進行詳細的記錄,了解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情況,并對其進行預防。(2)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密切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多與患者進行溝通,普及疾病的相關知識,了解患者內(nèi)心想法,最大限度滿足其需求,聯(lián)合家屬多陪伴患者,使患者感受到關心。(3)對患者飲食進行干預,飲食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多食用清淡、易消化、高營養(yǎng)以及低糖、低脂的食物,禁止患者食用辛辣刺激、堅硬的食物,護理人員指出患者不良的飲食習慣并對其進行糾正。(4)根據(jù)患者的身體情況,嚴格按照其醫(yī)囑以及原則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向患者講解藥物的功效以及不良反應,每日叮囑患者服用藥物以及藥物服用劑量,培養(yǎng)良好的用藥習慣。
1.3 觀察指標
(1)護理效果:采用巴塞爾指數(shù)[6](Barthel index,Barthel)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分,其中含有10個維度,滿分為100分,分數(shù)與日常生活能力成正相關。采用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7](NIHSS)評分對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進行評分,總分為42分,分數(shù)與神經(jīng)功能呈負相關。(2)心理狀態(tài):采用焦慮評分量表(SAS)對患者進行評分,其中含有20個條目,總分為80分,分界值為5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越焦慮。采用抑郁評分量表(SDS)進行評分,其中含有20個條目,總分為80分,分界值為53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越焦慮。(3)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調(diào)查表問卷(Cronbachα系數(shù)為0.935,信度0.851、效度0.872),問卷包含4個維度,總分為100分,其中非常滿意為≥85分,滿意為50~84分,不滿意為<49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護理效果
護理前組間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護理效果評分較好(P<0.05),見表1。
2.2 心理狀態(tài)
護理前組間焦慮以及抑郁評分比較(P>0.05),護理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較(P<0.05),見表2。
2.3 護理滿意度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P<0.05),見表3。
腦梗死是腦卒中一種常見的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的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腦部健康,造成腦缺血,導致患者出現(xiàn)頭痛、頭暈失眠、以及嘔吐惡心,嚴重者會造成神經(jīng)功能的損害,并引起殘疾、癱瘓等并發(fā)癥,極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全科護理屬于綜合性護理模式,可以根據(jù)患者自身個體差異,調(diào)整相應的護理計劃,以此培養(yǎng)患者健康的護理習慣,促進患者盡快康復[8]。
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其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較高,神經(jīng)功能評分、焦慮以及抑郁評分較低(P<0.05)。研究結果表明采用全科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神經(jīng)功能,緩解其情緒變化,分析其原因為,該疾病發(fā)生的較為突然,極易導致患者產(chǎn)生負面情緒,降低耐心,對預后結果造成不利影響。本研究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對藥物以及疾病相關知識進行宣講,增加患者對疾病的掌握,積極配合護理工作,注意患者的負面情緒的發(fā)生,了解患者需求并盡量滿足,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針對患者的病情的個體差異,對患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指導患者及時進行藥物服用,最大限度發(fā)揮藥物療效,改善其臨床護理效果。本研究中通過對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內(nèi)心想法,拉近醫(yī)患關系,對突發(fā)情況進行預防,避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以此增加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較高(P<0.05)。
綜上所述,對老年腦梗死患者采用全科護理后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慮以及抑郁情緒,提高其臨床護理效果以及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臨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邊麗,張秀梅,李妍,等.急性腦梗死患者溶栓后END發(fā)生風險預測模型的構建及急救優(yōu)化方案的預防效果[J]. 中國實驗診斷學,2023,27(6):631-637.
[2] 顏業(yè)龍,蔣勵,葉貴文.基于關節(jié)活動度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探討青龍擺尾針法不同針刺間隔時間對腦梗死后肩手綜合征的療效[J].針灸臨床雜志,2023,39(2):48-53.
[3] 雷倩.預見性護理干預對長期臥床老年腦梗死患者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的效果觀察[J].血栓與止血學,2021, 27(6):1038-1039.
[4] 張瑩英,林艷.臨床護理干預在老年慢阻肺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貴州醫(yī)藥,2023,47(1):141-142.
[5]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18,51(9):666-682.
[6] 周青青,施加加,倪波業(yè).擴展Barthel指數(shù)與功能獨立性量表在評定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動功能等級中的對比分析[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21, 43(7):602-606.
[7] 吳慧華,金哲宇.腦梗死患者血清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變化與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基層醫(yī)藥,2020,27(4): 412-416.
[8] 蔡小勤.早期康復護理聯(lián)合全科護理干預對改善腦梗死偏癱患者肢體功能與活動能力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工程,2021,28(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