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杰
“阿輝,回來啦?今年賺怎樣?”
“老樣子,青青菜菜(閩南語,過得去、馬馬虎虎的意思)啦!”
在外打工漂泊一年,我趕在年前回到了老家漳州。舟車勞頓,不免十分疲憊,但走在路上,我還是興奮而熟練地操著鄉(xiāng)音和村里相識的人打招呼。
熟悉的房子越來越近,我心中卻生出幾分怯意。今年是自己在外打拼的第二個年頭,可辛苦一年下來,許下的豪言壯語好像并沒有實現(xiàn)幾分。年還是年,心情是年年不同。小時候最開心的是過年,長大了卻反而不敢面對熱鬧的年。不過,“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盡管心緒復(fù)雜,我也并沒有放慢回家的步伐。
跨入家門,家里早已備好了飯菜。母親接過我手里的大包小包,父親則來和我商量過年要辦的年俗
炸五香、做甜?、煮鹽水鴨、炸肉段,上街買各種各樣的海鮮塞進(jìn)冰箱,再零零散散買好各種瓜果食品,年貨算是置辦好了。
在廚房做炸物時,小侄女眼巴巴地在一旁看著,我便挑了塊稍微放涼的五香遞給她?!罢媸丘捸垺!蔽胰炭〔唤?。一旁的母親笑道:“你小時候不也是這樣,我炸一塊,你吃一塊!”我不好意思了:“都說是小時候了!”
年貨辦好,接下來便是最重要的拜天公和游神跳火。每年正月初八深夜至初九凌晨,是閩南習(xí)俗里祭拜“天公”的日子,家家戶戶都會供奉祭品祭拜天公,祈福保佑家人平安、福星高照,我家中自然也不例外。
夜里,我和父親將大木桌抬到門口,擺上各類瓜果、雞鴨魚肉、糖果點心,還有必不可少的綁了紅紙的大菠蘿和甘蔗段,母親則在準(zhǔn)備鞭炮和金銀紙。鄰居們也都將東西擺了出來,往街上一望,燈火通明,琳瑯滿目。
說完禱詞,需將金銀紙燒掉,“寄”給天公。我蹲在路邊,盯著金銀紙在通紅的火焰里翻騰直至消失,思緒飛揚。幾天前,閑時和母親聊過在外面打工闖蕩的辛苦和迷茫。母親不懂什么大道理,只認(rèn)真地說:“阿輝,沒關(guān)系,勤勞的后生,天公都是會保佑的。”火焰逐漸變小,我站起身來,是啊,天公會保護我的。
到了正月十五,村里就會游神跳火,青壯年們都會參加。傍晚時分,我們將村廟中的神明塑像請出來,安放在特制的神轎上,鞭炮齊鳴,鳴鑼開道,和手持香火隨行的村民一起,按照預(yù)定路線在村里巡游。游神的隊伍會經(jīng)過家家戶戶的門口,將神明的祝福送到村里的每一個角落。
夜里,走遍村莊的游神隊伍回到祠堂廣場,廣場上里里外外圍著村民們,眾人用雜木作燃料,搭起一個柴堆。伴隨著煙花與鑼鼓聲,村長點燃柴堆,抬?(閩南語里,??是神明的意思,抬?跳火即抬轎子、闖火堆)跳火開始了。
年輕后生們抬著神轎,從柴禾的熊熊火焰上跨跳過去。神明接受火焰洗禮,感受村莊的繁盛與信眾的貢拜,從火堆跳過去的人也會得到神明的祝福,保一年身體健康,百病不侵。
小時候總是很佩服跳火的哥哥叔伯們,火堆多燙呀,神轎看起來也很重。沒想到轉(zhuǎn)眼幾年,我也能獨當(dāng)一面了。
“阿輝!”父親母親在歡騰的人群中向我打招呼,我沖他們笑了笑。神轎一座一座地穿過火堆,馬上就到我這支隊伍了。連空氣都是熱的,將我的皮膚烘得暖洋洋。
我抓牢肩上的轎柄,隨著隊伍沖進(jìn)火堆,大步跨了過去,心里想起一句應(yīng)時的閩語祝福:“抬?跳火,來年好運!”
責(zé)任編輯: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