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針對等雙季稻區(qū)早稻中熟品種少、加工專用型品種缺乏等問題,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株洲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共同選育了兩系雜交早粘中熟組合柒兩優(yōu)785,該品種在2020年通過省審定,2021年通過江西省引種。柒兩優(yōu)785具備株型適度、生長態(tài)勢強勁、豐產性能良好、抗倒伏能力強等優(yōu)點,其屬于粘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適合早稻機插、拋秧等輕簡栽培方式。2021—2023年在地區(qū)開展多點高產高效示范推廣,集成了集中育秧、測土配方施肥、適度密植、綠色防控、機插機收等配套技術,連續(xù)多年實現超高產示范成效。相關研究表明,直鏈淀粉含量高的水稻品種,適合用于制作米粉[1]。該品種適合作為米粉專用稻,其加工性能比較優(yōu)勢明顯,顯著縮短了倉儲時間,提高了商品價值,產業(yè)化示范良好,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對于廣大農民群眾而言,研發(fā)米粉專用稻,有利于擴大早稻種植面積,提高其種植早稻的積極性。
1柒兩優(yōu)785品種特性和品質
2018年,柒兩優(yōu)785品種參與省早稻中熟組區(qū)域試驗,每 產量為 531.5kg ,相較對照增產 6.5% ;2019年繼續(xù)開展試驗,每
產量為529.2kg ,比對照增產 6.9% 。兩年區(qū)域試驗每
產量為 530.4kg ,比對照增產 6.7% ,在2019年開展的生產試驗中,每
產量為 496.3kg ,比對照增產6.3% 。
在省,柒兩優(yōu)785作為中熟早稻進行栽培時,其全生育期為112.9d,相較于對照株兩優(yōu)819長
。柒兩優(yōu)785株高 83.5cm ,每
有效穗數達20.5萬穗,每穗總粒數為129.3粒,結實率達80.0% ,千粒質量為 28.7g 。經測定,柒兩優(yōu)785的葉瘟抗性為5.7級、穗瘟抗性為6.7級、穗瘟損失率為4.0級、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為5.1、白葉枯病抗性為6.0級。此外,經檢測,柒兩優(yōu)785的糙米率為 81.0% 精米率為 69.7% 、整精米率為 52.6% 、粒長為 6.9mm 、長寬比值為3.1、堊白粒率為 52% 、堊白度為 13.3% 透明度為1級、堿消值為6.2級、膠稠度為40mm 、直鏈淀粉含量為 21.8%
柒兩優(yōu)785直鏈淀粉含量為 21.8% ,膠稠度為40mm ,這表明該品種的米粉加工性能具備顯著優(yōu)勢,相比普通早稻米粉品種中早39,柒兩優(yōu)785品種的稻谷倉儲時間節(jié)省 60% 以上,大幅降低了成本。對柒兩優(yōu)785品種制成的米粉的加工特性進行分析,發(fā)現柒兩優(yōu)785在米粉加工工藝和成品外觀等方面均具有明顯的比較優(yōu)勢。將稻谷加工成米粉進行銷售,相較于普通稻米,稻谷的價值提升 50% 以上,利用率和商品價值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3]
2柒兩優(yōu)785栽培技術要點
2.1適時早播,培育多藥壯秧
適時播種是水稻栽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方面能保證水稻提早成熟,另一方面則能達到“雙季奪高產”的目標[4。省雙季稻區(qū)種植時間通常在每年3月15—20日。播前需要進行統(tǒng)一浸種催芽處理,并使用強氯精消毒,采用流水生產線播種,每 大田用種量 2.5kg ,可選擇旱育秧或水秧2種育秧方法。在稻區(qū)設置地膜低拱架,蓋膜時間一般為
。
2.2 合理種植
在4月中上旬組織統(tǒng)一機插或人工移栽,移栽時每株秧苗帶2個分糵,秧齡以30\~35d為宜。栽插密度按照 規(guī)格進行移栽,每苑栽種2\~3粒谷,每
適宜栽植13萬
萬株基本苗。
2.3前期促早發(fā),及時科學施肥
前期對試驗基地土壤肥力狀況進行調查,依據土壤肥力水平,設定合理的肥力水平目標,確保營養(yǎng)均衡。在肥水管理方面,應注重早追肥、促早發(fā),依照重底肥、早追肥、補穗肥、氮磷鉀配合施用的原則,普通手插移栽田一般每 施用 45% 復合肥
35kg 作基肥;移栽后6\~7d,每 施用尿素15kg 氯化鉀 12kg ;倒3葉露尖時,每
施45% 復合肥
;在幼穗分化后期,視情況補施磷鉀肥或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機插栽培田的施肥方案:一般每
施用 45% 復合肥 40kg 作基肥;移栽后5\~7d,每
追施尿素 10kg 氯化鉀7.5kg ;倒3葉露尖時,每
施 45% 復合肥
。示范基地的施肥方案如表1所示。
2.4 水分管理
柒兩優(yōu)785的穗型中等,其中期水分管理直接影響穗數和穗粒數。因此,在水分管理階段,應實現以下3個自標:以控分蘗、促壯稈、爭大穗。在返青發(fā)蒐后,便可在種植區(qū)域內淺水勤灌,一般控制淺水層的深度在 ,有利于調控土壤和水分的溫度,促進有效養(yǎng)分快速釋放。當達到預定苗數時,應及時排水擱田,以抑制無效分蘗,促進壯稈,防止倒伏。
在天氣晴朗時,可以開展曬田工作,以避免種植中出現無效分蘗的情況,并促進分蘗成穗,積累干物質。若總苗數不滿足要求,應適當曬田,以免土壤開裂和根系受損,影響最終的分蘗成穗效果。進入孕穗至抽穗期,應進行淺水灌溉,可以起到促抽穗、揚花授粉的目的。在正式收獲前5\~7d,可以斷水曬田,為后續(xù)的機械化收割做準備。此時應注意不能過早斷水,以免造成早衰。整個生育期應遵循淺水分蘗、間歇好氣灌溉、夠苗曬田、有水抽穗、干濕壯籽的原則進行水分管理[5]
2.5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采取統(tǒng)防統(tǒng)治、綠色防控、無人機飛防等綜合防治措施。結合當地環(huán)境氣候條件、病蟲害預報情況,可以采取田間放置性信息素誘捕器等綠色防控措施,輔以高效、對口的生物藥劑,重點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白背飛虱和紋枯病等病蟲害。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選擇在卵孵高峰期進行,每 用 34% 乙多·甲氧蟲懸浮劑1000倍液 30mL 或10% 阿維·甲蟲胖懸浮劑800倍液 50mL 均勻噴霧2\~3次;防治白背飛虱,每
用 50% 吡蚜酮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 30g 均勻噴霧1\~2次;防治紋枯病,每
用 20% 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30g 均勻噴霧1次。施藥后均保持淺水層
,以提高防治效果。
3高產高效示范與產業(yè)化應用
3.1高產示范項目
兩系雜交早稻新組合柒兩優(yōu)785的高產示范研究項目,由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作為基本選育單位,分別在雙峰縣洪山殿鎮(zhèn)洲上村、三塘鋪鎮(zhèn)松江村建立了樣板示范基地。樣板示范基地集中連片面積均為 左右,周邊輻射區(qū)面積在
以上。該項目研究以“測王配方施肥、集中育秧、機插機收、綠色防控”等主推技術為支撐,采用“科研單位 + 基層農技推廣部門 + 種糧大戶 + 加工企業(yè)\"的組織協(xié)作模式和“主推品種 + 主推技術 + 主體培訓\"相結合的科技服務方式
為確保項目落地實施,建立了聯動機制。一是組織工作專班,成立了技術團隊,負責制訂技術方案、協(xié)調并全程指導項目實施;二是明確標志,在示范基地設立了大型示范標志牌,標注示范面積、示范品種、攻關目標、技術內容、實施單位、技術團隊等內容,在各試驗區(qū)田邊設立小型標志牌,標注試驗內容,并組織了周邊市縣種糧大戶現場觀摩;三是強化宣傳;四是落實配套經費。在技術方案中,項目做到了“5個統(tǒng)一”,即統(tǒng)一播種、統(tǒng)一集中育秧、統(tǒng)一移栽、統(tǒng)一實行病蟲害綠色防控管理、統(tǒng)一科學管水。
基于此,在兩系雜交早稻新組合柒兩優(yōu)785的高產示范項目中,相關人員能夠及時延伸產業(yè)鏈條,推動產業(yè)融合發(fā)展,協(xié)調企業(yè)收購種植大戶生產的稻谷,并開展米粉深加工,實現產業(yè)提質增效。
3.2 示范與應用
項目分別在雙峰縣洪山殿鎮(zhèn)洲上村、三塘鋪鎮(zhèn)松江村建立了柒兩優(yōu)785樣板示范基地(見表2)。其中,在雙峰縣三塘鋪鎮(zhèn)的柒兩優(yōu)785樣板示范基地,2021年每 產量為 567.7kg ;在雙峰縣洪山殿鎮(zhèn)的柒兩優(yōu)785樣板示范基地,2022年每
產量為 618.3kg,2023 年每
產量為 618.1kg 。同時,結合在雙峰青樹坪米粉廠的試驗,將柒兩優(yōu)785應用于米粉產品制作,發(fā)現其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該品種不僅可以實現高產,還可以保障產品的質量。最為關鍵的是縮短了稻谷儲存時間,僅需要110d便能達到普通米粉稻品種1a的米粉出粉率和品質,因此,柒兩優(yōu)785相關產品具有較大的市場發(fā)展?jié)摿Α?/p>
在雙峰縣三塘鋪鎮(zhèn)松江村建立的柒兩優(yōu)785樣板示范基地,于2021年3月20日播種,4月18日—19日移栽,示范品種群體穗粒結構平衡,生長態(tài)勢良好,籽粒飽滿,且無明顯病蟲害。2021年7月15日,采用機收方式進行實割測產,120畝示范基地每 產量為 567.7kg ,與該品種區(qū)試產量比較,增產稻谷 37.3kg 。在雙峰縣洪山殿鎮(zhèn)洲上村建立的柒兩優(yōu)785樣板示范基地,于2022年3月26日播種,4月22日移栽,6月16日始穗,7月20日成熟。該示范基地的稻谷生長整齊、長勢良好,后期落色好,葉青籽黃,無明顯病蟲害,結實率高。2022年7月22日,對柒兩優(yōu)785的1024畝示范基地進行了測產驗收,示范基地每
產量為 618.3kg ,與該品種區(qū)試產量比較,增產稻谷 87.9kg 。2023年7月19日,對柒兩優(yōu)785的1041畝示范基地進行了測產驗收,示范片每
產量為 618.1kg ,與該品種區(qū)試產量比較,增產稻谷 87.7kg 。
4結束語
2021一2023年,省農業(yè)科學院、省農業(yè)農村廳、市農業(yè)農村局多次組織相關專家,對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在雙峰縣實施的兩系雜交早稻新組合“柒兩優(yōu)785”的高產高效栽培示范區(qū)進行了現場考察和測產驗收。2021年、2022年、2023年高產示范基地每 產量分別為
618.1kg ,取得了雙季早稻高產示范成效。這表明,早稻品種中研發(fā)雜交稻對稻田種植和區(qū)域經濟增長具有顯著效益,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關注。項目實施期間,通過與超級雜交稻\"三一\"工程、雙季超級雜交稻3000斤攻關,以及市水稻產業(yè)提升工程等項目的聯動實施,有力促進了項目順利開展。根據示范基地所屬區(qū)域水稻產業(yè)提升和引領區(qū)域農業(yè)綠色發(fā)展需求,項目以推廣雜交早稻新育成品種柒兩優(yōu)785為核心,以“測土配方施肥、集中育秧、機插機收、綠色防控”等主推技術為支撐,采用“科研單位 + 基層農技推廣部門 + 種糧大戶 + 加工企業(yè)\"的組織協(xié)作模式,以及“主推品種 + 主推技術 + 主體培訓\"相結合的科技服務方式,樣板基地示范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項目還深人探究了柒兩優(yōu)785作為米粉稻的性能與優(yōu)勢,通過稻谷生產環(huán)節(jié)與米粉加工企業(yè)的無縫對接,延伸深加工環(huán)節(jié),實現了生產鏈、加工鏈、價值鏈的“三鏈\"融合,建立了一套高效的水稻產業(yè)化示范推廣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學華,李合松,青先國.米粉稻品質特性及加工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04(S1):304-307.
[2]唐彬,劉俊龍,秦儉,等.優(yōu)質雜交水稻新品種品香優(yōu)五山絲苗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24(8):185-187.
[3]趙二生,張波,向松,等.弱感光優(yōu)質香型雜交稻新組合峰軟優(yōu)天弘絲苗的選育及制種栽培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24(10):179-182.
[4]趙二生,張波,向松,等.優(yōu)質抗病雜交稻新組合峰軟優(yōu)天弘油占的選育和栽培制種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24(8):179-181.
[5]陳惠清,謝旺有,王智卿,等.優(yōu)質抗病雜交稻新品種野香優(yōu)711的選育與應用[J].福建稻麥科技,2024,4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