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仙
(資溪縣泰伯小學,江西 撫州 335300)
整本書閱讀相較于單一文本閱讀或群文閱讀,內(nèi)容更為豐富,結(jié)構(gòu)也更為復雜。整本書閱讀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展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往往將自己置于課堂活動的中心位置,學生的主體性不能很好地得到發(fā)揮。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受到影響,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良好的閱讀能力。
首先,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通過閱讀,學生能夠開闊視野,了解世界,提高綜合素養(yǎng)。
其次,閱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寫作水平,促進思維發(fā)展。
再次,通過閱讀,學生能夠發(fā)展自己的批判性思維,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閱讀還能激發(fā)學生對文學的興趣,培養(yǎng)審美情趣,豐富精神世界。
總體而言,小學閱讀教學對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不僅關(guān)乎學科學習,更關(guān)系到個體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若想讓學生得到收獲,就要明確閱讀的目的,為學生指引正確的閱讀方向。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小學生由于年齡和閱歷的限制,認知能力較弱,整本書閱讀無疑是有挑戰(zhàn)性的。對此,教師就可以運用問題情境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為他們指明閱讀方向。
例如,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守株待兔》《陶罐和鐵罐》等課文,都是妙趣橫生的寓言故事,每一則寓言都有獨立的情節(jié),蘊含了豐富的哲理。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教師正好可以利用他們對課文產(chǎn)生的興趣,鼓勵他們進行整本書閱讀,引導他們閱讀《伊索寓言》。這樣就為學生指明了閱讀方向。學生通過閱讀《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能夠獲得很多人生的哲理。
為增強整本書閱讀的效果,教師可以嘗試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在具體的實踐中,教師可以整本書中一個故事為例,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在指導學生閱讀《陶罐和鐵罐》這一寓言故事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上“缶”這一漢字,并同步展示“缶”的圖片,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教師再展示陶罐與鐵罐的圖片引出本課主題,并向?qū)W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認識圖片中的物品嗎?”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很容易就回答“是罐子”。此時教師應(yīng)繼續(xù)發(fā)問:“圖片中的罐子,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它們分別是陶罐與鐵罐。故事中的鐵罐總是想讓陶罐去碰撞它,鐵罐這樣做好不好?那陶罐是怎樣做的呢?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陶罐與鐵罐的故事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問題情境中閱讀《陶罐與鐵罐》這則寓言故事,通過鐵罐與陶罐之間的對話內(nèi)容,可以讀出陶罐與鐵罐的不同性格,可以讀出陶罐的謙虛以及鐵罐的傲慢,可以讀出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教師必須認識到,整本書閱讀與單篇文本閱讀是大不相同的。整本書閱讀時,其閱讀對象在結(jié)構(gòu)與內(nèi)容上都比較復雜,閱讀難度較大,非趣味橫生的課堂導入不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趣味性的閱讀導入非常重要,它能為構(gòu)建高效的閱讀課堂奠定基礎(chǔ)。
例如,在《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的整本書閱讀活動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通過放歡快的音樂以及展示騎鵝旅行的故事圖片來進行導入。接著,教師向?qū)W生提出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同學們,在生活中總會有一些挫折困擾著我們,如果遇到了挫折,你們怎么辦?是勇敢面對還是消極逃避?我們的主人公尼爾斯被精靈變成小人后,在旅途中他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他應(yīng)該……”這樣,學生就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入文本情境,跟著主人公一起去冒險。為提高閱讀效率,教師可以提示學生跟著尼爾斯變小后騎在家鵝馬丁的身上與北方的野鵝飛往遠方,運用自己的智慧與狡猾的狐貍作斗爭,不懼怕困難智取烏鴉山上的盜賊以及最后變回了小男孩的故事發(fā)展順序進行閱讀。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加深對整本書的理解,在閱讀中獲得更多的感悟,最終有效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全身心投入整本書閱讀活動??紤]到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效率、基礎(chǔ)能力等因素,教師要根據(jù)閱讀內(nèi)容進行合理分組,確保每個小組都具有一定的層次性,都有一個綜合素質(zhì)較強的小組長,他能夠組織小組閱讀活動,能夠帶動閱讀能力較弱、閱讀習慣不佳的小組成員。為增強小組合作閱讀的效果,教師可適當制訂競爭規(guī)則,以調(diào)動各個小組的閱讀積極性。教師也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插入角色扮演環(huán)節(jié),指導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話劇表演。這樣既能讓學生主動投入閱讀活動之中,又能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從而為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這一文本的故事角色有老屋、小花貓、老母雞、小蜘蛛。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閱讀活動前,可先在白板上出示一張破舊老屋的圖片并向?qū)W生提問:“同學們,你們印象中的房屋都是什么樣子的?圖片中的房屋你們能用哪些詞句來形容呢?”學生很快就能說出“破舊的”“搖搖欲墜”“馬上就要倒塌”等詞句。此時教師就可以進行引導:“今天我們的故事中也有一座這樣的老屋,它覺得自己存在的時間過于長久,是該……”這樣,教師讓小組成員帶著問題閱讀文章,就能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在小組合作閱讀活動的角色扮演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指導小組長分配活動任務(wù),明確誰負責旁白,誰擔當老屋、小花貓等角色。與此同時,小組長還要組織成員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交流彼此的看法。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撰寫閱讀筆記的重要性,并教給他們做閱讀筆記的方法:在預(yù)習階段,快速瀏覽文本,了解主題和結(jié)構(gòu),標記關(guān)鍵詞,為后續(xù)深入理解做準備;精讀時要專注于每個段落,抓住主旨,標記重要信息,并記錄個人的思考和問題;在總結(jié)階段,回顧文本,整合筆記,強調(diào)重要概念,形成簡明扼要的總結(jié),便于后續(xù)溫習。教師要花時間檢查學生的閱讀筆記,以便發(fā)現(xiàn)他們閱讀過程中的問題,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
例如,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的神話故事單元,教師要讓學生在比較中外神話故事異同的同時,從神話故事中悟出生活的哲理。完成該單元教學任務(wù)后,教師可鼓勵學生閱讀袁珂先生的《中國神話故事》,并借機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好的閱讀習慣包括明確目標、規(guī)劃時間、選擇適宜材料和不斷堅持。首先,設(shè)定明確的閱讀目標,明白為何要閱讀以激發(fā)興趣。其次,制訂合理的閱讀計劃,設(shè)定規(guī)律的閱讀時間,將閱讀納入日常生活中,明確每天、每周的閱讀時長,確保有足夠的時間專注于閱讀。再次,選擇適宜的閱讀材料,力求涵蓋不同主題、體裁,并具備一定的難度梯度,以豐富閱讀體驗、開闊閱讀視野、鍛煉閱讀能力。最后,不斷堅持,逐漸增加閱讀量,與他人分享閱讀體會,促進思想交流,最終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總之,這些方法相互配合,有助于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進而提高他們的閱讀素養(yǎng)。
角色扮演是一種非常有趣且有效的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yīng)用。小學生模仿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都比較強,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帶領(lǐng)他們進行整本書閱讀,能使其身臨其境地把握故事情節(jié)、人物心理,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將角色扮演應(yīng)用到整本書閱讀活動中,可以促進學生的情感投入,促進他們對文本的深度理解。學生可以選擇一個書中角色,嘗試站在該角色的視角,感受故事情節(jié),并通過模仿角色的語言和思維方式,深入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情感和沖突,從而增進對人物復雜性的理解。此外,角色扮演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閱讀過程更具趣味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相互間分享對不同角色的理解,還能促進交流和思考。一句話,將角色扮演應(yīng)用于整本書閱讀,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書中人物的印象,還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主題和情節(jié)的理解,使閱讀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豐富多彩。
例如,《安徒生童話》中每個故事都有獨特的背景、人物、情節(jié)以及思想主題,教師要對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熟悉這些故事中每個角色的性格特點及其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和思想感情表達中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將故事中的角色分配給學生時,應(yīng)該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特點和能力,讓他們都有機會嘗試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接著,教師就可以組織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揣摩人物、把握情節(jié)。這樣,學生就能深入文本,得到更多閱讀體會。在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讓他們分享各自的體驗和感受,以及對文本的理解。
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不斷發(fā)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還要在課外與家長共同推進整本書閱讀。教師一定要明白,學生家長亦可成為整本書閱讀教學的主體之一,能發(fā)揮相應(yīng)的作用。為此,教師一定要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使家長成為整本書閱讀的引導者、監(jiān)督者、參與者。
首先,教師應(yīng)該向家長解釋整本書閱讀活動的目的和意義,以便家長能夠理解并支持這一活動。其次,教師可以與家長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提供一些閱讀方法和技巧,幫助家長引導孩子進行有效閱讀。最后,教師還可以邀請家長參加閱讀培訓活動,教給家長一些基本的指導孩子閱讀的方法,讓家長和孩子在共同閱讀中收獲喜悅。此外,教師還應(yīng)了解學生在家的閱讀情況,并及時為家長提供一些個性化的指導和建議。有了教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整本書閱讀活動就可以得到有效推進,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校園開放日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我喜歡閱讀”活動,讓家長與學生共同進行整本書閱讀。這樣做既可以讓家長認識到閱讀對孩子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性,使之成為孩子閱讀的引導者、監(jiān)督者,又可以讓家長掌握基本的閱讀指導方法,使之能夠在孩子閱讀時給予指導。
綜上所述,整本書閱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通過閱讀整本書,學生可以提高自己對語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拓展詞匯量,培養(yǎng)正確的語法和修辭意識。此外,整本書閱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不同文學體裁和風格的認識,激發(fā)他們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學生在整本書閱讀活動中深入了解故事情節(jié)、人物塑造和思想主題,能夠鍛煉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傮w而言,整本書的閱讀有助于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語文能力,為其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