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喜迎龍年,“紅紅”編輯部策劃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技展。所有展品都是小編們精心挑選的,名稱里都帶有“龍”字。快和眾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蛟龍”深潛海底
作為我國的“深海探路先鋒”,“蛟龍?zhí)枴遍L8.2米、寬3米、高3.4米,可以搭載3名人員,是世界上同類型載人潛水器中下潛深度最大的一款。它的最大下潛深度可達7000米以上,能觸及全球99.8%的海底。
自2009年以來,“蛟龍?zhí)枴币呀?jīng)在全球多片海域完成數(shù)百次成功下潛,多次參與我國的深??茖W考察,完成海洋資源調(diào)查、生物資源采集、海底樣本采集等任務。它是我國在海洋強國建設過程中的“大國重器”。
“紅粉”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參觀由“紅紅”編輯部策劃的龍年科技展!進入展廳后,你們首先看到的是我國首臺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作業(yè)型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zhí)枴陛d人潛水器。
“鯤龍”上天入海
AG600水陸兩棲飛機(簡稱“AG600”)是我國首款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于2017年首飛成功。它全長37米,最大起飛重量為53.5噸,飛行速度可達500千米/時,最大航程為4500千米。
AG600能夠執(zhí)行森林滅火、水上救援等多項特種任務,具有機動性強、搜索范圍廣、安全性高、裝載量大等特點。它可以在20秒內(nèi)汲滿12噸水,單次投水救火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還能夠在水源與火場之間多次往返投水救火;它在進行水上救援時,可一次性救援50名遇險人員。
龍能潛入海底,也能翱翔于藍天。接下來,我要介紹一款在陸地和水面都能夠進行起降,代號為“鯤龍”的飛機——AG600水陸兩棲飛機。
“威龍”守衛(wèi)藍天
殲-20隱形戰(zhàn)斗機(簡稱“殲-20”)是我國自主研制的一款單座雙發(fā)重型隱形戰(zhàn)斗機,于2011年首飛成功,2017年開始正式列裝部隊。殲-20的機身長21.2米,高4.69米,翼展13.01米,最大飛行速度達到2馬赫(2倍音速),它的機動性、攻擊力、穩(wěn)定性和隱身能力都很強。
殲-20的出現(xiàn),標志著我國的戰(zhàn)斗機進入了世界最先進水平的行列。該飛機進一步提升我國空軍的綜合作戰(zhàn)能力,有助于空軍更好地肩負起維護國家主權(quán)、安全和領土的神圣使命,守衛(wèi)祖國的藍天。
“紅粉”們快看過來,威武的外觀加上硬朗的線條,這款飛機就是被稱為中國人的“爭氣機”,代號為“威龍”的殲-20隱形戰(zhàn)斗機。
“翔龍”洞若觀火
“翔龍”無人機(簡稱“翔龍”)是中國研制的高空長航時無人偵察機。它最大的特色是采用了獨特的連翼布局:飛機兩側(cè)的前翼和后翼分別相連,組成了一個菱形的框架。
“翔龍”全機長14.3米,機高5.4米,翼展25米,正常起飛重量近7.5噸,巡航高度可達2萬米,巡航速度大于700千米/時,作戰(zhàn)半徑為2000~2500千米,續(xù)航時間可達10小時。未來,它將肩負起對周邊地區(qū)的情報偵察任務,為我軍準確、及時地了解戰(zhàn)場態(tài)勢提供有力的手段。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痹趹?zhàn)爭中,了解敵方,知曉敵方的動向很有必要。下面我要介紹的這款“翔龍”無人機絕對是這方面的高手。
“翼龍”多才多藝
“翼龍”系列無人機是中國自主研制的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有“翼龍”-1、“翼龍”-1E、“翼龍”-2、“翼龍”-2H、“翼龍”-3和“翼龍”-10等多種型號。
“翼龍”系列無人機具備對敵方目標進行遠距離長航時偵察的能力;同時,其機翼下方可掛載多個武器,能完成多種打擊任務。另外,除了軍用領域,它們還廣泛應用于民用和科學研究領域中,如災情監(jiān)視、應急通信、環(huán)境保護、地質(zhì)勘探、森林防火、氣象觀測等。
和專注于偵察的“翔龍”相比,“翼龍”無人機家族的成員們可謂多才多藝,多種機型在多個領域大放異彩。
(圖片來源: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2588124/c28554047/content.html" 2023年8月7日)
“雪龍”勇闖極地
“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于2019年交付使用,它是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同時,它也是全世界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能以2~3節(jié)(1節(jié)=1.852千米/時)的航速在冰厚1.5米的條件下連續(xù)破冰航行。
“雪龍2號”長122.5米,寬22.32米,吃水7.85米,排水量13 996噸,航速12~15節(jié),續(xù)航里程可達2萬海里(1海里=1.852千米),船上可搭載船員和科考人員共90人。它裝備有國際先進的海洋調(diào)查和觀測設備,能在極地冰區(qū)開展海洋物理、海洋化學、生物多樣性調(diào)查等科學考察。
看過了在天上自由翱翔的無人機,接下來,請你把視線投向冰天雪地的極地。這里是“極地勇士”——“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大顯身手的地方。
“華龍”領軍核電
“華龍一號”是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三代先進核電技術,具有大量創(chuàng)新設計,其安全性指標和技術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21年,全球第一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福建福清核電站5號機組投入商業(yè)運行。
作為中國的國之重器和國家名片,“華龍一號”大幅提升了中國核電的全球競爭力,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阿根廷等國家都與中國建立了核電項目的合作。除了能帶來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它還對優(yōu)化中國能源結(jié)構(gòu)、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中國的核能發(fā)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這方面的標志性成果當屬“華龍一號”。
“龍芯”打破壟斷
2002年,中國首款自主研發(fā)的通用CPU芯片——“龍芯一號”誕生,終結(jié)了中國人只能依靠進口CPU的歷史。如今,“龍芯”系列芯片在安全、金融、能源、交通、教育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
現(xiàn)在,中國越來越注重自主芯片的設計和制造,陸續(xù)研發(fā)出飛騰、申威、海光等系列的芯片,逐漸形成中國人自己的CPU體系,邁出了打破國外壟斷局面的第一步。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中國芯”會在中國人的努力下發(fā)展壯大,最終解決芯片的“卡脖子”問題。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中國的芯片都依賴進口。假如外國人不賣芯片給我們,很多國產(chǎn)的電子設備將陷入癱瘓。幸好,以“龍芯”為代表的國產(chǎn)芯片正在打破這種“卡脖子”的被動局面。
龍年科技展順利結(jié)束啦!親愛的“紅粉”,你還知道哪些名稱里含“龍”字的中國科技呢?歡迎到微信公眾號“紅領巾雜志”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