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韓玲,趙 東,郭 艷,宋廷富,李隆淼,鄭 佳,2*
(1.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宜賓 644007;2.固態(tài)發(fā)酵資源利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 宜賓 644000)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是食品在發(fā)酵或存儲過程中天然產(chǎn)生的一種2A類致癌物[1-2],其中,飲料酒中EC含量較高[3]。加拿大、捷克和日本等國家針對蒸餾酒中EC制訂的限量標準為150 μg/L,美國規(guī)定蒸餾酒中EC的上限值為125 μg/L[3-4]。作為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中國白酒中含有一定量的EC[5],目前,EC已成為我國白酒走向國際化的技術(shù)壁壘之一[6]。
中國白酒香型眾多,每種香型的白酒都有其獨特的生產(chǎn)工藝和酒體風格[7],如何在不改變釀造工藝、不影響酒體感官和不降低白酒產(chǎn)量的前提下降低EC含量,是酒企面臨的共同難題[6,8]。活性炭可用于吸附白酒中的EC,但會將酒中微量風味成分吸附過濾掉,對酒體感官影響較大[9];白酒酒頭中醛類等低沸點香味物質(zhì)含量較高,酒企一般將酒頭回蒸或貯存另作它用[7],“掐頭”法有助于控制成品酒中EC含量,但會降低產(chǎn)量且損失部分香氣成分[10];王金夢等[11]將壺式二次蒸餾技術(shù)應用于酒廠中試生產(chǎn),酒中EC去除效果較好,但是揮發(fā)性脂肪酸含量顯著降低,蒸餾后的酒體香味及豐滿度較原酒差。
氰化物是白酒中EC的一種重要前體物,釀造原料高粱中蜀黍氰苷又是白酒中氰化物的重要前體物[6,12-13],控制酒體中氰化物及高粱中蜀黍氰苷的含量可有效降低白酒中EC含量[6]。本研究對氰化物揮發(fā)法、氰化物反應法、高粱去皮法和低氰高粱選擇法降低白酒中EC含量及前體物的效果進行了比對,并對四種方法在實際生產(chǎn)中的應用前景進行了探討,以期為白酒生產(chǎn)企業(yè)降低酒中EC含量、提高白酒品質(zhì)提供參考。
H1高粱:產(chǎn)地為中國東北地區(qū);H2高粱:產(chǎn)地為中國西南地區(qū)。
銅絲網(wǎng)(0.2 mm,20目):市售。
氨基甲酸乙酯(純度99%):梯希愛(上海)化成工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D5-氨基甲酸乙酯(純度98%)、蜀黍氰苷(純度95%):美國Sigma-Aldrich公司;氰標準溶液(質(zhì)量濃度為50 mg/L):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正己烷、乙酸乙酯(均為分析純):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乙醚、磷酸、氯胺T(均為分析純):成都市科隆化學品有限公司;甲醇(色譜純):德國Merck公司。
7890A型氣相色譜儀、7890A-5975C型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美國Agilent公司;ExionLC-5500型三重四級桿液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美國AB Sciex公司;DMA 35型手持式密度計:奧地利安東帕公司;SBEQ-CG1012型固相萃取裝置:上海安譜實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HB ⅢA型循環(huán)水式真空泵:杭州大衛(wèi)科教儀器有限公司;TTL-DCⅡ型氮吹儀:北京同泰聯(lián)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Milli-Q型超純水儀:美國Millipore公司;ML1602型百分之一分析天平、AE200型萬分之一分析天平:美國梅特勒-托利多公司;LRH-250型生化培養(yǎng)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FSJ-Ⅱ型錘片式糧食粉粹機、JLG-Ⅲ實驗礱谷機:中儲糧成都糧食貯藏科學研究院;YM-060S型超聲波清洗機:深圳市雨盟超聲波清洗機設備廠。
1.3.1 氰化物揮發(fā)法
在宜賓地區(qū)某濃香型酒廠中試車間進行試驗:窖池中取出6甑酒醅混合在一起,加上適量糧食后混勻,平均分成兩堆,一堆為實驗組糧糟,另一堆為對照組糧糟。
實驗組:向?qū)嶒灲M糧糟中加入糠殼拌勻后物料上甑,蓋上甑蓋,加大蒸汽,待甑蓋發(fā)燙且連接彎管處有酒汽冒出時關(guān)小蒸汽,1 min后完全關(guān)掉蒸汽,10 min后連接冷卻器,按正常工藝蒸酒。
對照組:向?qū)φ战M糧糟中加入糠殼拌勻,按正常工藝上甑、蒸酒。
實驗組和對照組同時蒸酒,依照濃香型白酒生產(chǎn)工藝按質(zhì)摘酒[7],各進行3次試驗,每次各取酒頭、前段酒、后段酒500 mL,測定酒精度,按照國標GB 5009.36—202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氰化物的測定》中氣相色譜法測定酒中氰化物含量后[14],將酒樣密封,置于28 ℃恒溫培養(yǎng)箱中貯存1年,按照國標GB 5009.223—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測定》方法測定EC含量[15]。
1.3.2 氰化物反應法
在宜賓地區(qū)某濃香型酒廠小試車間進行試驗:窖池中取出6甑酒醅混合在一起,加上適量糧食混勻,平均分成兩堆,一堆為實驗組糧糟,另一堆為對照組糧糟。
實驗組:向?qū)嶒灲M糧糟中加入糠殼拌勻后上甑,在上完甑后的糧糟上鋪置一層銅絲網(wǎng),蓋上甑蓋,按正常工藝蒸酒。
對照組:向?qū)φ战M糧糟中加入糠殼拌勻,按正常工藝上甑、蒸酒。
實驗組和對照組同時蒸酒,各進行3次試驗,每次各取酒樣500 mL,測定氰化物含量,按照國標GB/T 10345—2022《白酒分析方法》對酒樣進行感官品評[16]。
1.3.3 高粱去皮法
使用實驗礱谷機分別對H1、H2高粱樣品進行去皮處理:每次碾磨量16.00 g,碾磨時間120 s,碾磨完后收集去皮后的高粱米(胚乳和胚)和高粱糠(果皮和種皮)。分別將兩種高粱、高粱米和高粱糠粉粹,過120目篩,稱取1.50 g,經(jīng)20 mL甲醇水溶液(95∶5,V/V)超聲提取1 h、8 000 r/min離心10 min后,取上清液0.4 mL,超純水稀釋3倍,經(jīng)0.2 μm濾膜過濾后進三重四級桿液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分析,計算去皮前籽粒、高粱米和高粱糠中蜀黍氰苷含量[17]。
1.3.4 低氰高粱選擇法
試驗在宜賓地區(qū)某酒廠小試車間進行,將4口窖池分成兩個組(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口,其中實驗組以H2高粱(蜀黍氰苷含量為1.62 mg/kg)為高粱原料,對照組以H1高粱(蜀黍氰苷含量為7.26 mg/kg)為高粱原料,另四種原料(小麥、大米、玉米、糯米)相同,兩個組均按照五糧濃香型白酒生產(chǎn)工藝進行釀酒試驗,各進行6輪試驗,每口窖池的每輪白酒蒸餾出來后,取樣,測定原酒酒精度,測定氰化物含量后將酒樣密封,置于28 ℃恒溫培養(yǎng)箱中貯存360 d,測定EC含量。
1.3.5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Excel 2019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試驗數(shù)據(jù)均重復測定3次,結(jié)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并采用SPSS 24.0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顯著性分析。
實驗組和對照組相應的各段酒酒精度差異較小,酒頭酒精度為75%vol,前段酒酒精度為72%vol,后段酒酒精度為65%vol。對照組和實驗組各白酒酒樣中氰化物和EC含量測定結(jié)果見表1。
表1 白酒酒樣中氰化物和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測定結(jié)果Table 1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cyanide and ethyl carbamate contents in Baijiu samples
高粱中蜀黍氰苷水解可生成氫氰酸[18],本研究嘗試利用氫氰酸沸點低(25.7 ℃)的特點,在蒸酒過程中將其揮發(fā)掉,從而降低酒體中氰化物含量,進一步達到降低EC的目的。由表1可知,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酒頭、前段酒和后段酒中初始氰化物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酒樣于28 ℃下貯存1年后,其EC含量達到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6],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酒頭、前段酒和后段酒中EC含量差異不明顯(P>0.05),說明氰化物揮發(fā)法降低白酒中氰化物和EC含量效果較差。
由表1亦可知,隨著蒸酒的進行,氰化物逐步被蒸出并進入到各段酒中,酒頭中氰化物含量略高于前段酒,前段酒中氰化物含量高于后段酒;達到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時,酒頭、前段酒和后段酒中EC含量與氰化物趨勢相似。蒸酒過程中,酒頭中氰化物的富集作用不顯著,因此,采用“掐頭”法降低濃香型白酒中氰化物和EC含量時,效果不理想。
測定實驗組和對照組酒樣中氰化物含量,并對酒樣進行感官品評,結(jié)果見表2。
表2 酒樣中氰化物含量及感官品評結(jié)果Table 2 Cyanide contents and sensory evaluation results of Baijiu samples
Cu2+可催化氰化物反應生成EC[19],本研究嘗試在氰化物進入酒中前將其催化反應掉,從而達到降低酒體中氰化物和EC含量的目的。由表2可知,實驗組酒樣中氰化物平均含量比對照組低43.9%,差異極顯著(P<0.01),氰化物去除效果較好,但對酒樣進行感官品評時有明顯的金屬味。
感官品評是白酒質(zhì)量評判的重要手段,品評項目包括酒體的色澤和外觀、香氣、口味、口感和風格等[16,20],釀造工藝決定了白酒的香型,香型不同,白酒的感官品質(zhì)不同[7];同一種香型的白酒,質(zhì)量等級不同,呈現(xiàn)出的感官也不同[21]。因此,在研究白酒中EC控制方法時,要以不改變釀造工藝、不影響酒體感官為前提,否則方法無法得到實際應用。氰化物反應法雖然去除氰化物效果較好,但將異雜味帶入酒中,嚴重影響了酒體風格,降低了產(chǎn)品質(zhì)量,且銅絲網(wǎng)的使用可能會引起糟醅中Cu2+含量升高,Cu2+濃度過高影響微生物的生長代謝,進而影響糟醅發(fā)酵,因此,氰化物反應法不適合應用于企業(yè)實際生產(chǎn)。
分別測定H1、H2高粱樣品及其碾磨后的籽粒、高粱皮中蜀黍氰苷含量,結(jié)果見表3。
表3 高粱籽粒各部位蜀黍氰苷含量測定結(jié)果Table 3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dhurrin contents in various parts of sorghum grains
由表3可知,H1高粱中蜀黍氰苷含量較高,去皮前籽粒和去皮后的高粱米中蜀黍氰苷含量分別為7.26 mg/kg、1.92 mg/kg,差異極顯著(P<0.01),經(jīng)去皮處理后,H1高粱籽粒中蜀黍氰苷含量降低了73.6%,高粱糠中蜀黍氰苷含量高達31.09 mg/kg。H2高粱中蜀黍氰苷含量為1.62 mg/kg,經(jīng)去皮處理后,籽粒中蜀黍氰苷含量降低了87.7%。高粱中的蜀黍氰苷是白酒中氰化物的重要前體,氰化物又是EC的重要前體物,蜀黍氰苷主要存在于高粱的皮層中,由此可推測,將釀酒高粱進行去皮處理,可大幅降低蜀黍氰苷含量,進而能降低白酒中氰化物和EC含量。
大多數(shù)名優(yōu)白酒之所以都采用高粱作為主要釀造原料,除淀粉含量高、蛋白質(zhì)及脂肪含量適中、氨基酸種類全面等原因外[22],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高粱中含有一定量的單寧,發(fā)酵過程中,單寧不僅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提高出酒率,其產(chǎn)生的衍生物丁香酸和丁香醛等香味物質(zhì)還能增加白酒的芳香風味[23]。而高粱籽粒里的單寧主要分布在皮層中[24],進行去皮處理時也會將大部分單寧去掉,此外,高粱去皮后硬度等物理性狀發(fā)生了改變,其吸水率等也可能會隨之發(fā)生改變,因此,能否將高粱去皮法應用于實際生產(chǎn),還需通過長時間的釀酒試驗來進行驗證。
實驗組采用蜀黍氰苷含量低的H2高粱,對照組采用蜀黍氰苷含量高的H1高粱釀造白酒。測定白酒酒樣中氰化物和EC含量,結(jié)果見表4。
表4 白酒酒樣中氰化物和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測定結(jié)果Table 4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cyanide and ethyl carbamate contents in Baijiu samples
由表4可知,實驗組白酒酒樣中氰化物含量為163.3mg/kg,對照組酒樣中氰化物含量為565.0 mg/kg,實驗組酒樣中氰化物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貯存1年后,白酒酒樣中EC含量為214.0 mg/kg,實驗組酒樣中EC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采用低氰高粱選擇法可降低白酒中氰化物和EC含量。
低氰高粱選擇法不改變白酒原有釀造工藝,酒體風格也不受影響。理論上,企業(yè)在收購原料時,只需針對高粱中蜀黍氰苷設定一個相對較低的值,就可達到控制白酒中氰化物和EC含量的目的,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依然存在困難:一是將蜀黍氰苷含量值設定為多少較合適,若白酒生產(chǎn)企業(yè)將此值設定過高,酒中EC含量控制效果可能不佳,若針對高粱中蜀黍氰苷設定一個極低值,則可能影響原料的選用,收購的高粱不能滿足生產(chǎn)的需求。因此,需在生產(chǎn)水平上研究出高粱中蜀黍氰苷含量與白酒中EC含量的明確的對應關(guān)系才能針對高粱設定一個合適的含氰量,而白酒生產(chǎn)工藝及其傳統(tǒng)、復雜,該項研究難度非常大。二是蜀黍氰苷在高粱中為痕量物質(zhì),不同高粱中含量差異極大[25],大型酒企每年高粱用量高達幾千甚至數(shù)萬噸,很難針對所有生產(chǎn)用高粱中蜀黍氰苷含量進行精準的檢測。
EC廣泛存在于各類香型白酒中,探索白酒中EC生成機理并尋求降低方法一直是行業(yè)研究的熱點和難點。本研究對氰化物揮發(fā)法、氰化物反應法、高粱去皮法和低氰高粱選擇法降低EC及其前體物的效果和實際應用前景進行了比對和探討。氰化物揮發(fā)法效果較差;氰化物反應法將異雜味帶入到酒中,影響了酒體風格;高粱去皮法降低蜀黍氰苷效果較好,能否應用于實際生產(chǎn)還有待驗證;低氰高粱選擇法可有效降低白酒中氰化物和EC含量,既不改變釀造工藝,又不改變酒體風格,但企業(yè)將其應用于實際生產(chǎn)時還存在諸多困難。
本研究已證實低氰高粱選擇法可有效降低白酒中氰化物和EC含量,若企業(yè)能解決如何獲得大量、穩(wěn)定低氰高粱的問題,產(chǎn)品中EC含量即能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