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其坤
題? 目
請以“奔赴”為題目,自選文體,寫一篇文章。
要求:文體明確,思想健康,內(nèi)容充實,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導? 寫
“奔赴”是一個常用的動詞,意思是“奔向(一定的目的地)”,如奔赴戰(zhàn)場,奔赴邊疆,奔赴抗疫第一線,奔赴新的工作崗位……
文題給了考生“自選文體”的自由,擅長形象思維的同學可以寫記敘文,講故事。記敘文要寫出誰奔赴?為何而奔?奔向何處?怎樣奔赴?要寫比較復雜的記敘文,力求故事情節(jié)復雜一些,意蘊深厚一些。諸如:
連續(xù)奔赴。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戰(zhàn)勝千難萬險;南極科考隊朝著目的地奮勇進發(fā)……
接力奔赴。一個又一個驛卒為傳遞緊急情報快馬加鞭奔赴在驛道;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朝著目標奔赴遠方……
轉向奔赴。少年時奔赴大城市學習,畢業(yè)后奔赴家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年青時奔赴國外留學,學成后奔赴祖國貢獻智慧……
反向奔赴。城里人奔赴鄉(xiāng)下欣賞田園風光,鄉(xiāng)下人奔赴城里欣賞城市風景;張桂梅奔赴山區(qū)辦學,讓一個個山里的孩子奔赴廣闊的世界……
雙向奔赴。牛郎織女雙向奔赴鵲橋相會,合作雙方(企業(yè)、國家)朝著共同的目標雙向奔赴而達到共贏……
擅長理性思考的同學可以寫議論文,講道理。寫議論文,首先要確立中心論點,即以“奔赴”為核心概念確定一個既有現(xiàn)實意義、又有論證價值的觀點,如明確目標,奮力奔赴,是一種積極的生命狀態(tài);當祖國和人民需要時要勇敢奔赴,勇于擔當;雙向奔赴,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然后圍繞中心論點進行充分、有力的論證。
奔? 赴
北京市十一學校? 黃俊堯
魯迅有言,真正的勇士不憚于奔赴,而敢于直面慘淡、勇毅前行。先驅者也不會憚于奔赴,沒有困厄能遏住他們對遠方的渴望。奔赴,應成為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態(tài)度與生存狀態(tài),在人生道路上孜孜以求,奔赴遠方。
奔赴,是一種積極向上、奮發(fā)昂揚的姿態(tài)??鬃印俺槎恢?,常行而不休”,周游列國,傳播仁政思想,留得《論語》惠澤萬世;魯迅在“鐵屋子”中勇于吶喊,喚醒昏睡的國民,向民族自立自強奔赴;脫貧攻堅楷模帶領當?shù)厝嗣裣蛎篮梦磥聿恍副几埃撾x貧困、邁向小康。以這種姿態(tài)前行方能成就自我,促進社會發(fā)展、時代進步。現(xiàn)實生活中,“躺平”思想泛濫,對此我不能茍同。一位詩人說:“勝利不會向我們走來的,我們必須自己走向勝利?!背删?、進步與發(fā)展都不是輕而易舉得到的,唯有奔赴、奮斗方可實現(xiàn)。
奔赴,需有方向。朝著正確方向邁進,才有成功的可能。張瑞敏曾向員工發(fā)問:“如何使一枚石子在水面上飛行更遠”,答案是在賦予石頭一定速度的同時,還要有一定的方向。沒有方向,朝三暮四,難以到達終點;方向錯誤,則如同南轅北轍,緣木求魚,不僅到達不了目的地,反而會離目標越來越遠。確定了方向,認準了道路,全力以赴,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抵達遠方。
奔赴,要講一個“奔”字,還需有緊迫感。正如毛澤東主席進京前講的要有“趕考精神”,我們在人生道路上的前行,向著未來行進,不應優(yōu)哉游哉地踱步漫步,也不應是游山玩水一般的走走停停,而應向著心中的目的地徑直前進,帶著緊迫感的小跑前行。時光易逝,重任在肩,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生逢盛世,應帶著“趕考精神”“恐年歲之不吾與”似的“奔赴”,在時代的大潮前,逐浪而趕,不負韶華。
奔赴,要講一個“赴”字,亦需有“使命感”。這種使命感,需要我們敢于擔當,像疫情中無數(shù)白衣天使奔赴前線一般堅定,如在一封封請愿書上按下鮮紅指印一般篤定;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像千萬勞動者在各自普通崗位上一樣日復一日地堅守。我們每個人都是追夢人,無論是各自的理想,還是國家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都與我們有關,也是我們的一份使命和責任。習近平主席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卑倌甏笥?,征途漫漫,呼喚著我們每個人以奔赴前行的人生姿態(tài)匯聚成民族合力,共同鑄就民族復興的輝煌。
“路漫漫其修遠兮”,無論是人生道路,還是時代征途,都需要我們每個人奔赴前行,書寫人生精彩,譜寫時代華章。
點? 評
這篇議論文以“奔赴,應成為我們每個人追求的人生態(tài)度與生存狀態(tài),在人生道路上孜孜以求,奔赴遠方”為中心論點,立意積極、健康。第二段論證“奔赴”的意義:“奔赴,是一種積極向上、奮發(fā)昂揚的姿態(tài)?!笨鬃?、魯迅、脫貧攻堅楷模等事例典型,有說服力。接下來的幾段,深入一層,論證怎么做:要有方向感、緊迫感和使命感。文章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文氣充盈,催人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