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玉倩
摘要:培養(yǎng)新時代大學生擔當精神,有利于實現(xiàn)青年大學生的人生價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文章分析培養(yǎng)新時代大學生擔當精神的重要意義,探討培育新時代大學生擔當精神的現(xiàn)實困境,指出發(fā)揮高校培育大學生擔當精神的主陣地作用、營造培育大學生擔當精神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加強家庭教育在培育大學生擔當精神中的引導作用、加強大學生擔當精神的認知教育是新時代培育大學生擔當精神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擔當精神;路徑;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2-0005-04
青年大學生是新時代的主力軍,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而擔當精神蘊含著新時代賦予大學生的責任和使命。培養(yǎng)新時代大學生擔當精神,有利于實現(xiàn)青年大學生的人生價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當前,高校在進行大學生擔當精神的培育時存在一些問題。為此,本文從多個方面探討新時代大學生擔當精神培育路徑。
1.實現(xiàn)青年大學生的人生價值
有理想有擔當,是新時代對大學生最基本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代青年寄予殷切期望,希望廣大青年“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為廣大青年成長成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擔當精神是一種以道德、責任、情感、認知和踐行為主要內(nèi)容的責任價值體系,其體現(xiàn)了人生的核心價值追求,貫穿于人生實踐的全過程。新時代大學生擔當精神的培養(yǎng),既包含了個人層次上的立志高遠、求真學問、練真本領、修養(yǎng)德性、錘煉品格等方面的內(nèi)容,還包含了社會層次上的政治參與、道德引領、文化弘揚等方面的內(nèi)容。大學生正處于樹立正確“三觀”的關鍵時期,培養(yǎng)大學生敢于擔當?shù)囊庵酒焚|,有助于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行為的引導作用,有助于增強大學生勇于擔當?shù)纳鐣熑胃?,有助于大學生在個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真正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擔當精神是實現(xiàn)目標的動力,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保障,是創(chuàng)造奇跡的本源,是一種品質、一種境界、一種志向。”[1]培育新時代大學生的擔當精神,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當前,有許多大學生畢業(yè)后返鄉(xiāng)發(fā)展,促進了鄉(xiāng)村的振興。例如,河南有一位“95后”女大學生回村當“村長”,她運用年輕人的方式解決問題,在她的帶領下,鄉(xiāng)村不斷蓬勃發(fā)展。再如,一位“90后”返鄉(xiāng)大學生扎根鄉(xiāng)村種植葡萄,積累了許多的經(jīng)驗,帶領家鄉(xiāng)父老成功脫貧。這些有責任、腳踏實地、甘于奉獻的新時代大學生,其身上所展現(xiàn)出的主流價值觀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所體現(xiàn)的擔當精神,能夠推動社會不斷發(fā)展進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3.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高校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時代新人,必須對大學生進行“擔當”教育。勇于承擔責任的大學生,在面對挑戰(zhàn)時,能夠勇敢地面對困難、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并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權,獲得優(yōu)勢,贏得未來。首先,培養(yǎng)大學生的擔當精神,有助于他們“培根鑄魂”,把具有擔當精神的道德認知、道德培養(yǎng)與道德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自覺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吸取擔當基因,以培養(yǎng)道德自覺,夯實道德基礎,逐步建立健全道德體系,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擔當?shù)臅r代新人。其次,培養(yǎng)大學生的擔當精神,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專業(yè)能力。這樣,學生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能夠運用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既經(jīng)得起考驗,又擔得起責任,進而在實干中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培養(yǎng)大學生的擔當精神,有利于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4.助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上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xiàn)實?!盵2]當前,我國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新時代的大學生是民族復興偉大進程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是青年群體中的中堅力量,肩負著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時代重任。實現(xiàn)中國夢的進程更需要青年一代奮發(fā)有為,實干擔當。擔當精神是實現(xiàn)這一重任的基礎,能指導學生樹立大局觀念,使學生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個人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前途密不可分,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集體價值。擔當精神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強大利器,大學生要認識到自己和集體利益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積極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任務。
1.家庭教育的欠缺
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的影響具有持續(xù)性、基礎性和直接性的特征,貫穿于大學生的各個方面,對其道德品質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除此之外,家庭對于個體人格的健全、道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進功能,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基礎性作用。但是一些家庭的“溫室環(huán)境”、教育觀念,會對大學生擔當精神的培育造成不良影響。首先,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衣食無憂,他們中的一些人缺乏情感理解,缺乏生活經(jīng)驗,缺乏責任意識。其次,部分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孩子的道德教育不夠重視,忽視孩子內(nèi)在情感的需要和成長成才的發(fā)展要求,不利于孩子擔當精神的培育。
2.學校教育的不足
學校是大學生成長的主要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學生擔當精神的主要場域。在新時代,高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能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但是當前,部分高校在培養(yǎng)大學生擔當精神時出現(xiàn)教育方式單一、缺乏實踐活動教學等問題,這些問題對培養(yǎng)大學生擔當精神的成效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首先,部分高校在培育學生擔當精神時缺乏實踐活動。在教育過程中,部分高校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將擔當精神灌輸?shù)綄W生的頭腦中,沒有充分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造成學生只在理論層面上理解,不能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其次,部分高校忽視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部分高校在培養(yǎng)大學生擔當精神時,以一成不變的方式來教育學生,忽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3.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馬克思認為,人的生產(chǎn)生活和成長發(fā)展都離不開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人和社會是互相依賴的,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思想和行為會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也離不開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社會環(huán)境中的正能量有助于大學生養(yǎng)成主動擔當作為的優(yōu)良品格,但社會環(huán)境中的不利因素也會給學生擔當精神的培育帶來一定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首先,西方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極端個人主義割裂了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辯證關系,弱化了部分大學生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實用功利主義主張“求利避害”的享樂價值觀,導致部分大學生產(chǎn)生物化思想觀念;虛榮拜金主義使部分大學生相互攀比,失去奮斗擔當?shù)男判暮鸵庵?。其次,網(wǎng)絡中的一些不良影響。大學生是網(wǎng)絡媒體的主要受眾,受網(wǎng)絡中的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他們中的部分人缺失理想信念和擔當精神。
4.個人認知的不足
受個人因素、生活環(huán)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對擔當精神認知不足。首先,大學生在校園的時間較多,接觸社會的機會偏少,這會導致他們的眼界不夠開闊,知識也比較狹窄,對自己的角色認知不到位,對擔當精神的意識也比較薄弱。其次,部分大學生社會閱歷少,想法單一,沒有足夠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一些大學生感到不知所措,遇到問題時更多地選擇“逃跑”,或者向他人尋求幫助。久而久之,這些大學生會產(chǎn)生不愿擔當、不敢擔當、不能擔當?shù)奈窇中睦?。可見,大學生對擔當精神的理解和認識還不夠,缺少付諸實踐的行動,承擔能力較差。
1.發(fā)揮高校培育大學生擔當精神的主陣地作用
高校是培育大學生擔當精神的主陣地,也是培育大學生擔當精神的主要平臺。因此,高校要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度重視大學生擔當精神的培育。第一,注重發(fā)揮實踐育人功效。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活動、社團活動等,是高校培育大學生擔當精神的主要方法。在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高校可組織學生走出校園,投入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去。例如,讓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以使他們積累更多的實踐經(jīng)驗,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讓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以擔當精神為主題的團日活動,培養(yǎng)他們勇于擔當?shù)哪芰?。此外,大學生還可以參與“三支一扶”“鄉(xiāng)村振興”“西部計劃”等,在這一系列響應國家號召的社會實踐中去豐富擔當?shù)膬?nèi)涵,并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踐行擔當。第二,將擔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中。思政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大學生擔當精神的重要途徑,高校要將擔當精神融入思政課中。一方面,當前包含擔當精神的課程較少,只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有,但沒有充分展開。因此,高校要為教師拓寬教育平臺,鼓勵教師開發(fā)相關課程,促進教師對擔當精神的理論、實踐研究。另一方面,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不能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需求,高校要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中融入擔當精神,提高課程內(nèi)容的親和力和感召力,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育學生的擔當精神。
2.營造培育大學生擔當精神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
在充分發(fā)揮高校培育大學生擔當精神主陣地作用的同時,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也是非常必要的。社會環(huán)境是提升大學生擔當意識的又一重要保證,對大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高校要增強學生的擔當意識,就要不斷發(fā)揮客觀環(huán)境的積極作用,傳播社會中的正能量,構建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
首先,要發(fā)揮社會各界先進人物的示范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廣泛開展先進模范學習宣傳活動,營造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捍衛(wèi)英雄、關愛英雄的濃厚氛圍?!盵3]當前,社會上不斷涌現(xiàn)出時代楷模,盡管他們從事的領域、專業(yè)不同,但他們身上有著共同的不畏艱難的民族精神和擔當精神。大學生向這些時代楷模學習,能夠養(yǎng)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反思的習慣。而且先進人物的鮮活事跡,能使大學生更直接地體會到榜樣的力量,讓擔當意識和擔當精神在大學生的心中生根發(fā)芽,起到鼓舞、感染、教化的作用。其次,要堅持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在面對一些影響大學生擔當意識、擔當行為的因素時,社會各界要協(xié)同發(fā)力,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引導作用,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始終堅持黨的正確領導,用辯證的思維去分析和解決問題,一起創(chuàng)造一個崇尚道德、奮進擔當?shù)牧己蒙鐣h(huán)境。高校要借助網(wǎng)絡平臺積極宣傳主流價值觀,利用“學習強國”APP、人民日報官網(wǎng)等官方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學習、交流的網(wǎng)絡空間,形成主動擔當、積極有為的網(wǎng)絡輿論風尚,有效培育大學生的擔當精神。
3.加強家庭教育在培育擔當精神中的引導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圩印!盵4]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受到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庭教育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重要性不容忽視。第一,家長的言行要保持一致。父母的言行舉止?jié)撘颇赜绊懼⒆?,要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并注重自己語言的質量,盡量避免使用貶低、侮辱、挖苦等語言,以免影響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家長應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文化水平。家長要通過學習新的知識、培養(yǎng)新的思維、理解新的理念,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控制自己的壞習慣,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將孩子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人。第二,家長要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優(yōu)化家庭環(huán)境。家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生活時間最長的場所,家庭氛圍對培育大學生的擔當精神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家長要注重營造家庭氛圍,處理好夫妻關系,培養(yǎng)與孩子的親子關系,讓孩子在溫馨、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中生長。家長應經(jīng)常與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內(nèi)心的想法與感受,讓孩子得到家長的關愛和支持。要為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和環(huán)境,這有助于培育孩子的擔當精神。要注重家庭教育建設,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多參與一些公益活動、多做一些家務等,從而增強孩子的責任感。
4.加強大學生擔當精神的認知教育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不能總是牽著他的手走,而是要讓他獨立行走,使他對自己負責,形成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彼?,擔當精神要滲透于人的內(nèi)心深處,再體現(xiàn)在行動上,才能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提高其修養(yǎng)。當前,部分學生對擔當精神的認知較為缺乏,高校要加強大學生擔當精神的認知教育。第一,要引導大學生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大學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專業(yè)素養(yǎng),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理論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大學生要主動選擇瀏覽一些具有正能量的書籍以及影視作品,并從中汲取他人的精神力量,做一個有擔當有責任的時代新人。第二,要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nèi)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盵5]這充分說明了實踐的重要性。一方面,大學生在學校要積極參與學術活動、參與項目課題,在這些項目課題調查的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責任與擔當意識。另一方面,大學生擔任班干部、學院學生助理及學校學生助理等職務的過程中,要不斷提升自己的集體使命感,提高自己的擔當能力。除此之外,大學生在家庭中要多幫父母分擔一些家務,在寒暑假期間做一些兼職工作,在實際行動中真正承擔起責任。這樣,不僅能體會父母的艱辛,還能緩解父母的壓力。大學生要多參與一些志愿活動、社會活動等,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使自己更有擔當,更有責任感。
總之,擔當精神源于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精神譜系,隨著時間的變遷與發(fā)展,其有著不同的歷史內(nèi)涵。新時代,培養(yǎng)大學生的責任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而立足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階段,培育大學生擔當精神是國家和高校都比較重視的一項時代課題。站在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的戰(zhàn)略高度,新時代大學生有其特定的使命與擔當。因此,大學生只有立足于新時代,明確自身的責任,發(fā)揚擔當精神,主動承擔起自己的使命與職責,才能使認知與踐行達到高度統(tǒng)一、奮斗目標和前行方向歸結成一點,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章琳.時代新人視域下大學生擔當精神培育路徑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04).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3]本報評論員.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N].人民日報, 2018-08-31(04).
[4]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 2016-12-16(02).
[5]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3.
Exploring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Responsibi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Sui Yuqian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18, China)
Abstract: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responsibi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is conducive to realizing the life value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and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responsibi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explores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responsibi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nd points out that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main role of universities in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responsibi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reating a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for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responsibi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strengthening the guiding role of family education in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responsibi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gnitive education of the spirit of responsibi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specific paths to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responsibi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new era;college students;senseofresponsibility;path;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