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燕 朱燕芳 常強
收稿日期:2023 - 12 - 20; 修訂日期:2024 - 01 - 26
基金項目:甘肅省技術創(chuàng)新引導計劃-科技特派團專項(23CXNA0034);國家現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資助(CARS-29-27)。
作者簡介:郝? ?燕(1973 — ),女,陜西綏德人,研究員,主要從事葡萄栽培與育種研究工作。Email: 371413071@qq.com。
摘要:為促進甘肅省鮮食葡萄產業(yè)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優(yōu)化葡萄種質資源,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分析了甘肅省鮮食葡萄產業(yè)發(fā)展現狀、發(fā)展優(yōu)勢和存在的問題。圍繞優(yōu)化葡萄產業(yè)布局和品種結構及規(guī)模,從育種方向、品質提高、銷售模式創(chuàng)新和市場開拓等方面,提出了解決甘肅省鮮食葡萄產業(yè)發(fā)展中存在問題的總體思路,以期為葡萄科學研究與生產提供指導。
關鍵詞:甘肅;鮮食葡萄;發(fā)展思路;研究重點;種質資源
中圖分類號:S663.1?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172(2024)04-0295-05
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4.04.001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Paths for Table Grape Industry in
Gansu Province
HAO Yan, ZHU Yanfang, CHANG Qiang
(Institute of Fruit and Floriculture Research,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able grape industry in Gansu Province, optimize grape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existing issues of table grape industry in Gansu. Focused on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layout, variety structure, and scale of table grapes, this paper also proposed the overall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ape industry in Gansu Province from the aspects of breeding direction, improving quality, innovating sales models, and market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application of grapes.
Key words: Gansu; Table grape; Development idea; Research focus; Germplasm resource
葡萄(Vitis L.)是起源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起源于歐洲和美洲[1 ]。已知的葡萄屬植物有70余種,歐亞種(V. vinifera L.)是葡萄屬植物中最具經濟價值的一個種,80%以上的葡萄品種和90%以上的葡萄產品來自這個種[2 ]。葡萄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歐洲栽培面積最大,我國是鮮食葡萄栽培面積最大的國家。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鮮食葡萄栽培面積已連續(xù)多年居世界第一,2021年葡萄栽培面積達78.30萬hm2,產量達1 499.8萬t,鮮食葡萄約占葡萄栽培總面積的85%,釀酒葡萄約占10%,制干葡萄約占5%,制汁葡萄極少[3 ]。目前我國90%的葡萄栽培品種由國外引進,10%為國內選育及我國傳統栽培的地方品種。
葡萄在甘肅省是繼蘋果、梨產業(yè)的第三大水果。鮮食葡萄在甘肅省葡萄栽培歷史悠久。甘肅地處我國西北部,大部分葡萄產區(qū)自然降水少,氣候干燥、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具有生產優(yōu)質、無公害(綠色)葡萄的地理氣候條件。為加快甘肅省鮮食葡萄產業(yè)健康持續(xù)發(fā)展,我們分析了甘肅省鮮食葡萄產業(yè)發(fā)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圍繞葡萄優(yōu)化產業(yè)布局和品種結構及規(guī)模,從育種方向、品質提高、銷售模式創(chuàng)新和市場開拓等方面,提出了解決甘肅省鮮食葡萄產業(yè)發(fā)展中存在問題的總體思路,以期為葡萄科學研究與生產應用提供指導。
1? ?甘肅省鮮食葡萄產業(yè)發(fā)展現狀
1.1? ?我國鮮食葡萄產業(yè)現狀
隨著市場對葡萄的需求不斷提高,除了從國外引進優(yōu)良鮮食葡萄品種外,國內育種者培育了更優(yōu)良的新品種,葡萄品種結構不斷改良。新品種具有增加產量、提高質量或更好地抵御病蟲害的作用,大大提高葡萄的生產能力。我國葡萄產業(yè)每次快速發(fā)展都伴隨新品種引進、培育與推廣,葡萄品種逐步多樣化,商品性不斷提高。我國生產中主栽品種以引進為主,目前育成品種總計300多個,其中80%是鮮食品種[4 ]。1950年是我國葡萄的發(fā)展高潮,豐富了主栽品種的多樣性;1980年巨峰系品種的興旺使果品市場上出現了大粒葡萄品種;1990年紅地球品種的發(fā)展為鮮食葡萄產業(yè)提供了耐貯運的品種;2010年前后擴大了葡萄種植規(guī)模,奠定了云、貴、川在我國葡萄生產中地位[5 ]。我國主要鮮食葡萄品種主要是歐美雜種,以巨峰、戶太8號、巨玫瑰、陽光玫瑰、夏黑和藤稔等為主,約占鮮食葡萄面積的60%,其中巨峰仍然是鮮食品種栽培面積最大的品種,約占25%;陽光玫瑰和夏黑,種植面積達13.33萬hm2以上,約占20%。其次為歐亞種,以紅地球、無核白、玫瑰香、無核白雞心、紅寶石無核、維多利亞、奧古斯特、森田尼無核、火焰無核和克瑞森無核等為主,約占鮮食葡萄面積的40%,紅地球、巨峰、夏黑已成為主栽品種。近年來,隨著陽光玫瑰葡萄品種種植的迅猛發(fā)展,進一步提升了我國鮮食葡萄的品質和抗性[6 ]。生產中葡萄苗木種類分為扦插苗和嫁接苗,嫁接苗以抗寒砧木貝達為主,但是在北方產區(qū),因貝達嫁接苗出現黃化、“大小腳”等現象,以貝達為砧木的嫁接苗的種植規(guī)模逐漸縮小。陽光玫瑰葡萄苗以5BB、SO4、3309為主,夏黑因生長勢強,在生產中也有部分品種以夏黑為砧木,主要應用于南方產區(qū)[6 ]。
1.2? ?甘肅省鮮食葡萄產業(yè)發(fā)展基礎
1.2.1? ? 規(guī)模和分布? ? 目前鮮食葡萄栽培面積大約1.20萬hm2,主要品種為紅地球和巨峰,占鮮食葡萄總面積的80%以上[7 ]。主要分布區(qū)域一是以酒泉敦煌市為主的紅地球露地栽培區(qū)。該區(qū)是全國紅地球葡萄品種的適生區(qū)域,其紅地球品質好,產量高,栽培面積最大時超過0.67萬hm2。二是以天水麥積區(qū)為主的山地巨峰葡萄栽培區(qū),為全國最大的山地葡萄產區(qū),也是甘肅省冬季不需下架埋土的葡萄種植區(qū)域。甘肅先后引進陽光玫瑰、夏黑、蜜光等香味葡萄品種,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和天水麥積區(qū)山地免埋土產區(qū)。三是戈壁設施葡萄栽培區(qū),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武威、張掖、酒泉等地,面積約0.20萬hm2,主要品種為紅地球、陽光玫瑰、紫甜無核等。城市周邊設施栽培及休閑農業(yè)鮮食葡萄產業(yè)近年來也有一定的發(fā)展[8 ]。
1.2.2? ? 種質資源保存? ? 甘肅省農業(yè)科學院林果花卉研究所從20世紀80年代重視葡萄種質資源的保存,開展國內外種質資源的收集和保存,目前蘭州葡萄種質資源圃中保存種質資源超100份,并開展了葡萄種質資源的鑒定[9 ]。引進國內外鮮食葡萄品種進行觀察試驗,篩選出適宜甘肅省區(qū)域種植的葡萄系列品種巨峰、葡萄園皇后等 [10 ]。
1.2.3? ? 新品種選育? ? 從2006年開始,以紅地球等品種為母本,以香味、無核、耐貯運葡萄為育種目標,開展常規(guī)田間雜交選育,結合胚挽救生物育種技術,培育出醉人香、美紅、碧玉、紫豐等鮮食葡萄品種[11 - 14 ],在不同產區(qū)進行區(qū)域試驗,并在葡萄品種選育方法上開展了胚挽救和提高育種效率試驗[15 - 17 ]。自2009年起承擔了國家葡萄產業(yè)技術體系蘭州綜合試驗站工作,在甘肅省葡萄主產區(qū)建立試驗示范點,引進體系自育為主的香味無核葡萄新品種,篩選出適宜甘肅不同產區(qū)發(fā)展的香味無核葡萄新品種夏黑、春光、蜜光、黃金蜜、瑞都紅玫、瑞都科美、玉波二號等。
1.2.4? ? 配套栽培技術? ? 對引進的新品種研究配套的栽培技術,種植模式方面進行了試驗示范。改變傳統栽培模式,引進V形架,T形架,飛鳥架,平棚架栽培模式,并在簡化修剪技術、花果精細化管理技術、綠色病蟲害防控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和機械化農機農藝融合等技術方面取得成效。
1.2.5? ? 品種結構? ? 生產基地向優(yōu)勢產區(qū)集中,栽培品種比較集中,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敦煌和隴東天水兩地。甘肅省鮮食葡萄主栽品種為紅地球、巨峰和無核白,占總面積的90%以上。敦煌市鮮食葡萄區(qū)域內90%以上是紅地球葡萄,目前引進一批新的葡萄品種陽光玫瑰、新郁、甜蜜藍寶石等進行試種。天水葡萄栽培面積0.23萬hm2左右,目前引入的黃金蜜、蜜光、妮娜皇后等品種表現優(yōu)異。設施延后栽培的葡萄品種80%以上是紅地球。在成熟期方面,以中、晚熟品種為主。近年來,隨著田園綜合體的發(fā)展,城市周邊對于鮮食葡萄品種多樣化需求更加強烈[5 ],大城市周邊的以休閑旅游觀光采摘為主的部分鮮食葡萄園引進了夏黑、蜜光、甜蜜藍寶石、巨玫瑰、陽光玫瑰等新品種,并取得了一定經濟效益。
2? ?甘肅省鮮食葡萄產業(yè)發(fā)展優(yōu)勢
2.1? ?甘肅省葡萄產業(yè)發(fā)展歷史悠久
河西走廊作為古絲綢之路最重要的要道,從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時從西亞帶回葡萄枝條開始種植,并釀造葡萄酒。甘肅省葡萄栽培已有數百年歷史,20世紀50年代,蘭州馬灘、敦煌無核白等享譽省內外。
2.2? ?生態(tài)條件適宜綠色生產
甘肅省地處我國西北部,大部分葡萄產區(qū)自然降水少,氣候干燥、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果實著色好,含糖量高,農藥應用少,具有生產優(yōu)質、綠色鮮食葡萄的地理氣候條件。敦煌紅地球葡萄、天水山地葡萄、設施延后紅地球葡萄等已成為全國知名鮮食葡萄,全省首創(chuàng)高海拔冷涼區(qū)設施延后栽培帶動了周邊省份延后葡萄的發(fā)展。近10 a,政府重視程度高,科技投入增加快,果農種植積極性高,葡萄成為甘肅省的優(yōu)勢產業(yè)。
3? ?甘肅省鮮食葡萄產業(yè)存在的關鍵問題
葡萄的種植模式以露地種植為主,設施栽培少。鮮食葡萄品種結構單一、品種搭配不合理,采收、銷售時間短且過于集中,導致階段性供過于求,價格不穩(wěn)、波動大,豐產不豐收。
甘肅產區(qū)葡萄品種區(qū)域化比較明顯,無論是敦煌紅地球主產區(qū)還是天水巨峰主產區(qū),都面臨著原有品種經濟效益下滑等問題,處于品種轉型關鍵時期。目前主栽品種的替代品種缺乏。種植品種以引進品種為主,自主研發(fā)的香味無核葡萄品種雖然表現優(yōu)良,具有良好的市場潛力,但未大面積推廣種植[18 ]。普遍存在重生產輕銷售、品牌意識薄弱等問題。
種苗生產標準化水平較低,苗木市場混亂。甘肅省鮮食葡萄以自根苗為主,約占80%以上。設施延后栽培中主要以紅地球嫁接苗為主,砧木以抗寒砧木貝達為主。目前,新引進的陽光玫瑰葡萄品種中有部分砧木為5BB、3309、1103的嫁接苗,但由于價格偏高,果農難以承受。以夏黑為砧木的嫁接苗雖生長勢強,但不耐鹽堿,不適宜在甘肅產區(qū)應用。
4? ?甘肅省鮮食葡萄產業(yè)發(fā)展思路
4.1? ?確定鮮食葡萄品種的發(fā)展目標
科學確定產業(yè)規(guī)模和發(fā)展速度,促進葡萄產業(yè)的良性發(fā)展;調整葡萄生產布局,穩(wěn)定種植面積,優(yōu)化品種結構。選育優(yōu)良鮮食葡萄品種要關注品種的多方面性狀,包括產量、品質、抗性、商品性等,易栽培、地域性、階段性及配套技術也需要關注。近年來,市場對果實大小、風味、香味、顏色、功能成分、貨架期等有了更高要求。在選擇種植品種時,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市場需求,外觀,品質,糖酸比,無核;二是消費時期,消費者對不同水果的消費具有相對的集中性;三是經濟條件,當地消費能力;四是栽培模式,溫室,大棚,避雨,露地;五是土壤條件,酸堿性-歐美雜種;六是配套技術,當地葡萄栽培水平,不同品種管理方式不同;七是果園定位,觀光采摘或者是走市場[5 ]。
4.2? ?加快鮮食葡萄品種選育和引進
近年來,歐美和日本等國家推出的葡萄新品種甜蜜藍寶石、午夜美人等已獲得了中國品種保護授權。在此背景下,地方院所建立或聯合企業(yè),形成利益共同體,由國家組織引導的地方農業(yè)科學院所與企業(yè)結合育種將成為最有效的模式[19 ]。我國葡萄育成品種的親本材料主要包括國外引進品種、自主選育品種、我國野生葡萄資源和我國古老的栽培品種[20 ]。甘肅省河西走廊干旱半干旱及中部沿黃灌區(qū)及山地葡萄產區(qū)是鮮食葡萄重要生產區(qū)域,產區(qū)內需要重視抗寒性[21 - 22 ]、抗鹽堿、抗旱等特性。如果不具備對外界環(huán)境的各種抗逆性,則難以正常生長發(fā)育,可能半途而廢,生產者就不能獲得目標產品。在張掖、武威和敦煌等河西走廊產區(qū),晚霜及冬季低溫凍害發(fā)生頻繁,對葡萄生產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多數年份都對葡萄花序或幼果產生一定影響,從而影響當年產量,因此,選育、示范推廣晚花、抗霜凍的品種,新建園全部采用抗凍嫁接苗是必然趨勢。在甘肅鮮食葡萄產業(yè)發(fā)展中,葡萄品種的抗寒、抗旱、抗裂果性均為最重要的指標。
隨著休閑農業(yè)、田園綜合體及農家樂的介入,香味葡萄品種更加受歡迎。在蘭州周邊及城市郊區(qū),香味濃郁和無核品種是鮮食葡萄發(fā)展的趨勢,具有玫瑰香味或者無核的葡萄品種尤其受到市場歡迎。大粒香味、無核鮮食葡萄將成為市場新寵,市場認可度不斷提升,價格也將高出普通品種30%~50%。因此,甘肅鮮食葡萄育種的方向應是以歐亞種為主,具有濃郁玫瑰香味,自然大粒,硬肉,耐貯運等性狀。同時,要加快大粒無核有香味葡萄新品種的選育和示范推廣,讓香味、大粒無核品種占領高端鮮食市場和大眾市場的更多份額。當前勞動力短缺已是不爭的事實,培育省力、簡化栽培品種是提高勞動效率的非常好的措施,因此在選擇品種時還要考慮它的易栽培特性。甘肅省地處西北地區(qū),葡萄需要長距離運輸,鮮食葡萄品種耐貯運性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4.3? ?強化葡萄產品品質安全意識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求農產品無污染和富含營養(yǎng)素及具有保健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質,消費者對葡萄產品會更加注重優(yōu)質、安全、營養(yǎng)、綠色、有機葡萄的消費[9 ]。此外,大粒、無核葡萄因為食用方便、優(yōu)雅,會越來越受人們的喜愛。鮮食葡萄品質性狀中的含糖量、含酸量、糖酸比、硬度、漿果重、香味、整齊度、顏色、無核、對赤霉素敏感等是重要的性狀指標[2 ]。生產和市場的發(fā)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注重質量型葡萄生產。 根據甘肅省當前栽培面積,未來3 ~ 5 a進入盛果期后產量將有大幅增加。生產中,“優(yōu)質優(yōu)價”沒有很好顯現,果農仍然以“數量型”生產追求最大效益?!皵盗啃汀鄙a導致葡萄品質降低,化肥、人工等生產成本增加,樹勢衰弱、采前裂果增加等一系列問題,應根據市場對優(yōu)質、安全果品的需求,結合不同品種和不同栽培條件,制定合理的產量,通過控產提高品質。第二,注重優(yōu)質安全葡萄生產。在病蟲害防治方面,要做到“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通過物理、生物和化學綜合防治,減少農藥施用量,生產無公害或綠色果品。同時要充分利用甘肅氣候、地理優(yōu)勢,生產綠色或有機葡萄。結合產地實際與市場需求,制訂當地符合當地生產的葡萄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技術體系[10, 23 ]。
4.4? ?大力發(fā)展設施鮮食葡萄栽培
在天水、蘭州及河西等地加大設施栽培發(fā)展,延長鮮食葡萄供貨期。以紅地球為主的延后栽培,面積大約0.20萬hm2,通過在高海拔區(qū)(2 500 m以上)栽培,可實現在春節(jié)前上市,市場售價8~10元/kg。以河西走廊產區(qū)戈壁設施農業(yè)為主的各類設施溫室鮮食葡萄有一定的發(fā)展,主要為克瑞森、紫甜無核、陽光玫瑰等香味無核新品種。設施栽培可以精準合理利用水肥條件和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通過滴灌、微噴灌等技術減少灌水量。設施栽培可以減少自然災害的影響,提高葡萄果品質量和附加值,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因此,在甘肅產區(qū),應加快設施栽培、有機栽培和休閑觀光等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廣,提高全省葡萄產業(yè)的經濟效益[18, 24 ]。
4.5? ?加大果園機械化應用, 提高生產效率, 降低生產成本
除天水產區(qū)外,甘肅其他所有產區(qū)都采用埋入防寒,因勞動力短缺,大部分產區(qū)采用埋土越冬,生產成本大,埋土和出土成本增加6 000~? ? 7 500元/hm2。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進城務工人員增加,農村勞動力逐漸短缺,明顯影響到葡萄產業(yè)的發(fā)展。埋土工作量大,且勞動時間短,埋土防寒用工矛盾突出。建議進行標準化生產管理,引進推廣簡單、實用的埋土器械,盡量減少勞動力用工,緩解用工矛盾。
4.6? ?加強產后包裝, 拓寬銷售渠道
甘肅鮮食葡萄采后經過粗略分級,采用大筐、箱(容積量30~50 kg)進行簡單包裝,經過預冷,由收購商拉走,產后分級、包裝環(huán)節(jié)薄弱,售價相對較低。對于高檔精品葡萄果品,實行小包裝,精細化包裝及單穗包裝等認識不夠。規(guī)模以上葡萄園應建立冷藏庫,延長銷售時間,并加大葡萄加工及副產物的開發(fā)。
甘肅鮮食葡萄基地建設、品種特色、產業(yè)基礎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fā)展,但品牌打造、營銷推廣、提高市場份額等方面做得還遠遠不足。產區(qū)品牌知名度不響,產品營銷乏力。要充分利用甘肅省生產優(yōu)質、安全葡萄的優(yōu)勢,重點從政府層面加大宣傳力度,并創(chuàng)建系列名牌產品,實現“數量型”向“質量型”生產的轉變,以優(yōu)質、安全果品贏得市場,并逐步提高收益。通過網絡、電商、融媒體等手段,加大宣傳拓寬銷售渠道。應重視在城鄉(xiāng)接合帶重視設施葡萄的發(fā)展,建設休閑特色莊園,打造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的鄉(xiāng)村振興樣板,助力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
參考文獻:
[1] 孔慶山.? 中國葡萄志[M].? 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4.
[2] 賀普超.? 葡萄學[M].? 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1.
[3] 王? ?勇,李玉玲,孫? ?鋒,等.? 2010年以來中國葡萄育種研究進展[J].? 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21(6):90-97.
[4] 翟建軍,李秀芝,翟? ?衡,等.? 現代葡萄觀光園管理與經營[M].? 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20.
[5] 亓桂梅,趙艷俠,昝林生,等.? 世界抗寒葡萄育種成果及應用概述[J].? 東北農業(yè)科學,2022,47(1):108-111;141.
[6] 徐海英.? 中國鮮食葡萄育種研究進展[J].? 落葉果樹, 2023,55(3):1-7;108.
[7] 王玉安,郝? ? ?燕,朱燕芳,等.蘭州市場鮮食葡萄價格與品種結構分析[J].? 甘肅農業(yè)科技,2021,52(9):73-76.
[8] 郝? ?燕,王玉安,朱燕芳,等.? 甘肅近郊設施觀光葡萄適栽品種及栽培管理技術[J].? 甘肅農業(yè)科技,2022,
53(5):84-88.
[9] 甘肅省農業(yè)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甘肅果樹志[M].? 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5.
[10] 段長青,劉崇懷,劉鳳之,等.? 新中國果樹科學研究70年—葡萄[J].? 果樹學報,2019,36(10):1292-1301.
[11] 郝? ?燕,李紅旭,楊? ?瑞,等.? 葡萄新品種——醉人香的選育[J].? 果樹學報,2011,28(5):938-939;740.
[12] 郝? ?燕,楊? ?瑞,王玉安,等.? 葡萄新品種‘美紅的選育[J].? 果樹學報,2016,33(6):766-769.
[13] 王玉安,郝? ?燕,楊? ?瑞,等.? 無核葡萄新品種碧玉的選育[J].? 果樹學報,2022,39(3):506-508.
[14] 郝? ?燕,楊? ?瑞,王玉安,等.? 無核葡萄新品種‘紫豐的選育[J].? 果樹學報,2019,36(4):533-536.
[15] 郝? ?燕,楊? ?瑞,王? ?鴻,等.? 無核葡萄剝胚胚挽救技術關鍵影響因子的研究[J].? 西北農業(yè)學報,2013(9):114-120.
[16] 楊? ?瑞,王玉安,郝? ?燕,等.? 結果母枝和芽位對葡萄雜交苗早期結實性的影響[J].? 中國南方果樹,2015(2):106-108.
[17] 郝? ?燕,王發(fā)林,李紅旭,等.? 提高葡萄雜交育種效率的研究[J].? 北方園藝,2007(7):23-24.
[18] 段長青.? 當前我國葡萄產業(yè)發(fā)展面臨的重大問題和對策措施[J].? 中國果業(yè)信息,2017,34(1):3-4.
[19] 翟? ?衡,杜遠鵬,孫慶華,等.? 論我國葡萄產業(yè)的發(fā)展[J].? 果樹學報,2007(6):820-825.
[20] 郝? ?燕,盧? ?江,王發(fā)林,等.? 8個無核葡萄品種在甘肅蘭州的表現[J].? 中國果樹,2006(3):16-18.
[21] 林興桂.? 我國釀酒葡萄抗寒育種的回顧與展望[J].? 果樹學報,2007(1):89-93.
[22] 馬瑞霞,楊興元,郭? ?銳,等.? 山葡萄品種在河西走廊地區(qū)的引種表現[J].? 寒旱農業(yè)科學,2023,2(1):30-32.
[23] 王忠躍.? 葡萄健康栽培與病蟲害防控[M].? 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
[24] 李? ?強,劉? ?偉,陳巖輝,等.? 施用氮肥對設施紅地球葡萄氮素吸收及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 寒旱農業(yè)科學,2023,2(8):768-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