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正
延安戰(zhàn)友參軍三十周年聚會,來自全國10多個省市的戰(zhàn)友來了50多個,戰(zhàn)友聚會聊天,有人就提起湖南湘妹子會唱歌的鄒紅梅,可惜聚會前沒有誰能通知到她來延安聚會。
聚會之后戰(zhàn)友們還在努力通過微信群四處尋找更多的戰(zhàn)友,我雖然未能到延安參加戰(zhàn)友聚會,但我也努力幫助尋找戰(zhàn)友,不久我就把鄒紅梅拉入延安戰(zhàn)友群。
寶塔山旁穿軍裝,延河水邊入了黨
延安,是革命圣地。能在延安的部隊服役,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情,能在延安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中共黨員,也是一件值得牢記、值得自豪的事情。
我于1992年5月在延安解放軍第34醫(yī)院入了黨,在黨的七大會議大禮堂舊址,參加了入黨宣誓儀式。政委說,能在延安加入中國共產黨,能在延安拜訪老紅軍為老區(qū)人民服務,是永遠值得珍惜的美好回憶。
我采訪了一些人,學雷鋒的三月初,我就寫了《謝謝這些兵妹子》,送給延安報社,發(fā)表在1991年3月19日《延安報》第一版的右下角“延河一滴水”欄目內。醫(yī)院領導就叫我負責管理勤務排的工作,參加醫(yī)院機關干部輪流排班擔任總值班員,說的是代理排長,主要寫新聞報道。醫(yī)院政委在大會上把我寫的發(fā)表在《延安報》的《謝謝這些兵妹子》一文,一字不減地宣讀了一遍。
有人說,這是表揚女兵的,雖然才300多字,不長,但是能在《延安報》上發(fā)表出來也是不容易的,想發(fā)表長文章,更是不容易的。在解放軍第34醫(yī)院里的主任、護士長、大夫、護士、機關干部、男兵,都是很好的,其他人是綠葉,女兵成了最顯眼的鮮花了。
1991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在福州召開了雙擁工作會議,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成立,表彰全國各地推選出來的“雙擁模范城”“擁軍優(yōu)屬先進單位”“擁政愛民模范單位”“擁政愛民先進個人”“擁軍優(yōu)屬先進個人”。
解放軍第34醫(yī)院被陜西省委、省政府表彰為擁政愛民先進單位,授予解放軍第34醫(yī)院女兵班為“女子愛民模范班”榮譽稱號。蘭州軍區(qū)授予醫(yī)院女兵班“愛民模范女兵班”榮譽稱號。
鄒紅梅作為女兵班的會唱歌的湘妹子,被人稱為“百靈鳥”,我們去延安八一敬老院慰問老紅軍時,鄒紅梅唱歌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節(jié)目。為老紅軍過生日,唱歌祝壽,鄒紅梅也是最受老紅軍歡迎的女兵。
鄒紅梅為老紅軍祝壽唱歌的照片,還刊登在報紙雜志上,鄒紅梅在西安到延安的“雙擁列車”上,為旅客唱歌,引起大家的陣陣掌聲。政委、院長對鄒紅梅很器重,很快鄒紅梅就在延安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復員歸鄉(xiāng)在湖南,追逐幸福到河南
鄒紅梅服役期滿,回到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老家,因為是退役軍人,安置在電業(yè)局工作,工資待遇不錯。按照正常的人生規(guī)劃道路,她在湖南工作生活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因為鄒紅梅在部隊表現(xiàn)優(yōu)秀,部隊首長關懷,戰(zhàn)友牽掛,時常都會有信息來往。其中張永剛就是鄒紅梅的一個崇拜者,鄒紅梅在部隊參加各種歌詠比賽,張永剛都會去捧場、鼓勵,鄒紅梅退役之后,他們的感情進一步升溫,經過幾年的交往,他們結婚了。
鄒紅梅是湖南祁東人,張永剛是河南開封人。張永剛轉業(yè)去了湖南省祁東縣電業(yè)局工作,但是張永剛的父母有實際困難,張永剛就調回到河南開封父母的身邊,在開封的工商銀行工作。
河南到湖南,中間隔著湖北,相距1000多公里,分居的生活自然有許多困難。經過幾次協(xié)商,鄒紅梅為了一份執(zhí)著的愛,為了公公婆婆,為了愛人、殘疾的哥哥嫂嫂和年幼的侄兒侄女,2005年7月,鄒紅梅來到開封定居下來,在開封市禹王臺區(qū)工作。
鄒紅梅雖然過得很辛苦,但一家人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同舟共濟。鄒紅梅的親朋好友都想不通,一個好好的湖南姑娘,家庭條件這么好,就心甘情愿遠離家鄉(xiāng)到河南開封去?
鄒紅梅說:“既然我選擇了,我決不后悔,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有緣千里來相會吧?!?/p>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鄒紅梅主動請戰(zhàn)去一線參加卡點值班,原本還在休公休假,一聽說單位疫情需要值班人員,丟下3歲多的女兒和家中的老母親,顧大家、舍小家,時刻以中國共產黨黨員的高姿態(tài),做好榜樣,為鐵路社區(qū)捐款2000元,為王屯鄉(xiāng)敬老院捐價值1500元的物品,為西湖社區(qū)和值班工作人員捐物1000元,為一個12歲患骨癌的小女孩捐款500元;不僅如此,每個月還在“水滴籌”上捐款,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在家照顧殘疾的哥嫂,把年幼的侄兒侄女接回家中撫養(yǎng)長大,上初中、高中、大學,安排工作,從未有一句怨言。
家庭和睦、尊老愛幼、無私奉獻、孝順老人是中華傳統(tǒng)的美德。鄒紅梅和愛人結婚27年來,一直為這個家默默地奉獻,再苦再難,她從未有怨言。婆婆現(xiàn)已88歲了,公公在2017年已經去世。公公去世之前有嚴重的心臟病和支氣管擴張,每年她都要接公公到開封中醫(yī)院來住院療養(yǎng)。住院期間,她給公公端茶喂藥,端屎倒尿,病房的人原想著是他的女兒,后來才知道是他的兒媳婦。每次鄒紅梅去病房,病友們都是贊不絕口,她的公公和婆婆說:“我這個媳婦好呀,天底下最好的媳婦,我們家真是燒高香了。”
鄒紅梅愛人張永剛的哥哥8歲那年生了一場重病,聽覺神經受損導致耳聾,精神狀態(tài)也不好,他的愛人是先天性啞巴。哥嫂都是殘疾人,無法進城打工。鄒紅梅就到處打聽,有什么適合殘疾的哥嫂干的活,以貼補家用。鄒紅梅到臨近的村莊里看見別人人都在做“衛(wèi)生香”,她就想,人家能干,他倆也能干。征求哥嫂的意見后,鄒紅梅就開始籌錢買設備。鄒紅梅讓家人先學會,再教他們。哥嫂會認字,她就用粉筆在墻上寫給他們看,配料多少克,水多少比例,每臺機器能出多少“衛(wèi)生香”。他們做“衛(wèi)生香”,鄒紅梅每個星期日都去家里拉貨,幫助他們銷售到開封各個旅游景點,賣了錢給他們買日常用品。哥嫂生育了一對兒女,孩子漸漸長大了,教育也很重要。他們的父母都是聾啞殘疾人,年邁的公婆也不懂如何教育他們,鄒紅梅就和家人商量,叫兩個孩子進城,要替哥嫂撫養(yǎng)他們。就這樣,侄兒侄女上完了小學就來了開封,一直到上完初中、高中、大學。兩個孩子非常懂事,每年都能拿到學校的獎學金?,F(xiàn)在侄女上完大學,也成家了;侄兒上完大學分到醫(yī)院上班。有一天,倆姐弟拉著鄒紅梅,深深地鞠了一躬,說:“嬸嬸,您就是我們的大恩人,是您教育我們做人,是您給了我們自信心,是您讓我們姐弟倆看到了光明。讓我和姐姐從農村走出來受了高等教育,又給我倆安排了工作。”
鄒紅梅摸著他倆的頭說:“傻孩子,這都是我應該做的,誰叫咱們是一家人呢!你們好好學習,進到工作單位上好好干工作,就是對嬸嬸最大的報答?!?/p>
人們常說做一件好事容易,難的是好事永遠不停地做下去。鄒紅梅和愛人靠工資支撐這個大家庭,真的壓力大如山,沒辦法,他們夫妻倆平時就節(jié)省開支。鄒紅梅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女兒受苦了,就從家里拿來自己攢的積蓄,幫鄒紅梅買房,每次見到鄒紅梅都是心疼得流淚。鄒紅梅在娘家一個手指頭都沒濕過的人,在婆家年年秋收時還下地干活,還要照顧年邁的公婆、殘疾的哥嫂,還有一對年幼的侄兒侄女。
鄒紅梅說:“爸媽,有人說我傻,但是我認為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幸福和快樂,我的快樂就是為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付出一份辛勞?!?/p>
鄒紅梅和愛人相敬如賓,孝敬公婆、孝順父母,為大家庭挑起重擔,做的這些家務事也得到了村里人和社會上的一致好評。
鄒紅梅是一個熱情大方、喜歡樂于助人的人,與鄰居能夠和睦相處,只要鄰居有什么困難,她能辦到的,盡她最大的能力幫助他們,她也是用這樣的做人準則教育自己的孩子。
文明待人、真誠待人,家庭成員都應當積極地營造和諧、包容、幸福的氛圍。家庭和諧了,整個社會才能文明、才能和諧,鄒紅梅和愛人都是退役軍人,他們不忘曾經在革命圣地延安當過兵,工作生活中時刻發(fā)揚延安精神,永遠對社會無私地發(fā)著光和熱。
五好家庭受表彰,
和睦家庭上了榜
鄒紅梅,2015年被河南省婦女聯(lián)合會、河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表彰為“和睦家庭示范戶”,2016年被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河南省婦女聯(lián)合會表彰為“河南省五好文明家庭”,開封市也給她頒了許多榮譽。1990年12月從湖南祁東應征入伍去部隊服役,1993年12月退伍回到湖南老家。2005年調入河南省開封市禹王臺區(qū)行政事務管理局工作,愛人在開封工商銀行上班。夫妻倆在生活中尊重對方,相互理解,照顧好老人和孩子;在工作中相互支持,有矛盾或意見有分歧時,及時溝通,理智解決問題。對待公婆,像對待自己的親爸親媽一樣,做飯洗衣,噓寒問暖。
兒子品學優(yōu)良,2010年曾在星耀中華全國總決賽中獲音樂組金獎;2012年在金明中學小品大賽中獲最佳主持人獎,同年參加開封市藝術團閉幕歌舞獲特等獎。2013年7月代表開封市青少年團赴日本進行中日友好訪問交流學習表演,并獲得了當地政府的好評,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學習聲樂后,在北京發(fā)展聲樂事業(yè)。
鄒紅梅和愛人張永剛響應國家二胎政策,生下了一個女孩?,F(xiàn)在女兒已經5歲多了,戰(zhàn)友羨慕鄒紅梅兒女雙全,生活幸福。
戰(zhàn)友微信群里經常會有一些喜人的消息,鄒紅梅在延安解放軍醫(yī)院的戰(zhàn)友們,不斷能聽到她在微信群、朋友圈唱的歌曲。
陜北民歌、湖南民歌、解放軍軍歌,是鄒紅梅的最愛,她一張口唱歌時不時就會有湖南口音,這一些特色,戰(zhàn)友們聽來別有一番滋味,陜北民歌《山丹丹花開紅艷艷》,鄒紅梅唱出了湖南風味,戰(zhàn)友們點贊分享轉發(fā)給更多的微信群和朋友圈是常有的事情。
作者簡介:
1998年海軍政治部《海潮出版社》出版了《營門內外軼聞》一書,《解放軍報》等軍內外媒體發(fā)表15萬字的作品,2000年加入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2001年春天從部隊轉業(yè),曾任電視臺編輯、文聯(lián)作家,現(xiàn)為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2019年4月奔流文學院第九期作家研修班學員,武漢出版社出版《人在旅途》一書?!吨袊骷揖W》發(fā)表20多萬字的小說、雜文等作品?,F(xiàn)在老干部局工作。
責任編輯/孫燕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