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建平
閱讀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登上高處,眺望遠方。視角的變換常常能給人帶來豐富的感受。王之渙登鸛雀樓,極力攀登,“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安石登飛來峰,豪情滿懷,“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因此,視界決定了你的世界。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選擇以下一個任務進行寫作。
【任務一】根據(jù)自己登高的經(jīng)歷,寫一篇記敘性文章;
【任務二】提煉觀點,展開論述,寫一篇議論性文章;
【任務三】發(fā)揮聯(lián)想及想象,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
這是一道“登高類”材料作文題。材料列舉了王之渙、王安石的登高經(jīng)歷,正是由于登高望遠,他們才有所思、有所悟,創(chuàng)作出流傳千古的名篇佳句,最后引出“視界決定了你的世界”的論點。值得注意的是,王之渙詩中一字“更”,王安石詩中一字“最”,從過程、結(jié)果兩個角度,將高度、視界、世界巧妙地串聯(lián)在一起。也就是說,高度不同,視角不同;高度達不到,視界受限制;視角所不及,高度也有視野死角,視界同樣受限。考生如果能將兩者結(jié)合起來,思維結(jié)構(gòu)、思辨邏輯素養(yǎng)都得到了一種提升。
拓寬視界是一種向上的姿態(tài),也是一種智力、情感追求的過程;改變視界意味著位置、境界的改變,更意味著意志的堅持。所以,這既是克服外部的困難,更是戰(zhàn)勝內(nèi)在的自我。大至國家、民族,小至個人、自我,無不在攀登中表現(xiàn)“自我”。
記敘文寫作,可以敘述自己某一次登山的所見所聞所感,重點在所感,要具有如上所說的啟示性、深刻性,需要有真實的生活體驗。若選擇議論文寫作,于登高的話題,一般使用的是攀登的比喻意義,比如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寫出從過程中所悟出的道理;也可以從視界的角度,闡述審視人生的不同高度。當前同學們寫議論文最大的問題是缺乏論據(jù),特別是有著自己獨特生活體驗的實踐論據(jù)的缺乏。
構(gòu)思建議:
⒈從登高的結(jié)果來寫:勇于攀登才能成功,止步不前只能失敗。
⒉從登高的過程來寫:側(cè)重登高過程中體會到的樂趣、努力攀登的過程等。
⒊從改變視界、拓寬視界是一種積極的探索角度來寫,適當援引論據(jù),聯(lián)系實際進行論述。
重啟
◎張耘舒
浙江省金華市外國語實驗學校
我這個人,有時多少有些小心眼。
別人拿了我的零食,我會生氣;寢室有人不打掃衛(wèi)生,我又生氣了;有人順手用了我的東西,我也要生氣……
每當我把自己的煩心事向母親傾訴,她總是漫不經(jīng)心地回答:“這又沒啥,總會過去的?!蔽冶阏f她不知人間冷暖,連基本的情緒都喪失了。
直到有一次,我又為長期宅家不出門而悶悶不樂,于是母親帶我去了天目山景區(qū),這里的山不太高也不算矮:你想形容它高大雄偉,可它又遠不及泰山巍峨;你要說它嬌小玲瓏,它又確實比本地的小山高了個尖。
對于這樣的矛盾體,我是很不屑與它為伍的??赡魏纹辈荒馨踪I,酒店不能白住,帶著抑郁的心,我踏上了登山之旅。
這趟旅途,注定不圓滿。酒店的廁所森森然,烤好的面包被別人拿走了……一路波折,總算到了山腳。天目山的竹海一向美名遠揚,但我眼前只有殘敗的竹竿。
“媽媽,你看他們虛假宣傳!”我指著那片暗綠,憤憤不平。
“這只是它們的一小部分,”母親笑著摸了摸我的頭,“我們繼續(xù)往上,總會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風景。”
不一樣?心懷疑慮,我跟在母親身后繼續(xù)往前。爬了一會兒山路,接下來便是坐纜車了。逐漸有了點興致的我跟著母親走進了那個神奇的“大鐵箱”。沒料到,不多久,我的心便被震撼填滿了。
離開站臺后,纜車沖了出去,熠熠于陽光之下。我不在意地往下看,才知何為“竹?!?。恍若碧波翻騰,風一吹,掀起一陣鳥鳴。滿眼皆是綠意,恍若綠海,空中的云也在這海中沉浮。偶見白鳥掠過,恰似小小的一個浪花。
我俯瞰著竹海,迷醉于這山水間?;腥惑@覺:曾經(jīng)的我一葉障目,只是看見一滴水,就斷言大海不過如此,真是可悲。曾經(jīng)的我多么幼稚,片面地看待身邊的人事,卻忘記了他們皆是完整的個體。感謝這次登山,它重啟了我的世界。
【點評】
本文選材貼近生活,內(nèi)容契合文題,文從字順,文筆簡練。細看來,主要有“三巧”:
擬題巧。在這篇材料作文的寫作中,很多考生都受困于“登臨”“世界”“視界”等關(guān)鍵詞,文題比較雷同。作者獨辟蹊徑,以“重啟”這個動詞為題,既關(guān)聯(lián)了“視界”與“世界”,又暗示了“登臨”的作用。
構(gòu)思巧。圍繞“重啟”,作者從為人處世中令自己氣憤郁結(jié)的細節(jié)入手,點明登天目山的緣由,且首尾呼應,與主旨巧妙關(guān)聯(lián)。在寫登臨的過程時,運用先抑后揚的手法,先寫初登山時的不如意,再以母親的寥寥數(shù)語點出往上“總會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風景”,最后懷著疑慮登高,見到令人震撼的風景。此過程,暗含材料主題“視界決定了你的世界”,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感悟。
立意巧。由自己對竹海的態(tài)度變化到自己對生活中為人處世的思考,由自己初見竹海的殘敗到登高俯瞰竹海的震撼,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存在一葉障目,片面地看待身邊人事的不足,并且還暗暗呼應了開頭對登山緣由的敘述,自然又巧妙。
不足之處:對“重啟”的內(nèi)涵闡述浮于表面,主旨深度不夠,思辨性不強。
提升建議:除了在文末點題,行文過程中對于“重啟”主旨的預設(shè)、鋪墊也需要呈現(xiàn)。且“重啟”與題目中的關(guān)鍵詞“視角”“視界”之間的聯(lián)系也需要架構(gòu)。
根據(jù)中考評分標準,該文實際得分:34 分。
俯仰間定世界
◎葉子菲
浙江省杭州天元公學
辛棄疾說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鼻О倌陙恚娜蓑}客登高望遠,寫下多少詩詞歌賦,且視角各不相同。俯仰間,豐富了知識,提升了對世界的認知,產(chǎn)生了完整的世界觀。
仰視可見清明高遠?!坝F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绷⑾虏煌P闹鞠?,達成不朽的目標。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一系列偉大成就。40 多年過去了,中國如今已實現(xiàn)全面小康,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平視可見明晦平遠。“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笨鬃拥倪@句話對所有人適用,從身邊的人身上,我們可以看見自己的不足,就似平視山峰,層層疊疊,明暗交錯,平視他人,便能看見自己。若有不足,及時改正,便能完善自己的性格,提升自己。
俯視可見重晦深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遍L期“閉關(guān)鎖國”是中國近代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中國政府以史為鏡,排除萬難加入世貿(mào)組織,加強與世界的聯(lián)系。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备┭鲩g看見不同的世界:仰視見清明高遠,平視見明晦平遠,俯視見重晦深遠,視界決定世界。由此,世界才能得以在人眼中完整呈現(xiàn)。
【點評】
本文觀點明確,條理清晰,能夠綜合分析材料并提煉出“俯仰間定世界”的觀點。“俯視”和“仰視”兩種視角會產(chǎn)生不同的感受,也帶給人不一樣的啟示。作者關(guān)注到“視角的變換常常能給人帶來豐富的感受”,審題到位。
作者采用總—分式結(jié)構(gòu)。第一段由辛棄疾名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引出文章的中心論點,語言簡潔精練。第二段提出第一個分論點“仰視可見清明高遠”,舉的例子是中國改革開放后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第三段提出第二個分論點“平視可見明晦平遠”,引用孔子名言“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證要從他人身上看見自己的不足,不斷完善自己。第四段提出第三個分論點“俯視可見重晦深遠”,采用對比論證,告訴讀者要以史為鑒,才不會重蹈覆轍。結(jié)尾再次重申論點并進行總結(jié),“視界決定世界”,用不同的視角看世界,世界才能完整呈現(xiàn)。
不足之處:論證方法的契合度和論據(jù)的充分度不夠。沒有進一步對“仰視、平視、俯視”進行解讀和闡述,三個論據(jù)也是蜻蜓點水,不夠深入;對“視界”和“世界”的理解亦不通透、不明晰。
提升建議:每一個分論點后提供貼近自己生活的論據(jù),平時多觀察生活,了解時政,形成自己獨特的價值判斷。
根據(jù)中考評分標準,該文實際得分:37.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