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誠永,夏英,李韻,李正泉,徐南昌,王宏航*,袁敏良*
(1.衢州市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浙江 衢州 324000;2.龍游縣種植業(yè)發(fā)展中心,浙江 龍游 324400;3.衢州市農(nóng)業(yè)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浙江 衢州 324000;4.龍游涵萱家庭農(nóng)場,浙江 龍游 324405)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金衢盆地西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全年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光熱充足、降水豐沛、氣溫適中、無霜期長,具有“春早秋短、夏冬長,溫適、光足,旱澇明顯”的特征。年平均氣溫17.9 ℃,最熱月的平均氣溫29.1 ℃,最冷月平均氣溫5.8 ℃,極端最高氣溫41.2 ℃,極端最低氣溫為-10.4 ℃。全年無霜期263 d,≥10 ℃的活動積溫6 047.9 ℃,年平均降雨量1 746.2 mm,年平均相對濕度77%,全年日照數(shù)為1 736.7 h。衢州市充足的光、溫、水資源十分適宜水稻、油菜、大豆等糧油作物種植。
自2020年以來,衢州市農(nóng)技部門圍繞糧油生產(chǎn)保供、聯(lián)農(nóng)共富的目標,依托本地土地條件、溫光氣候等資源稟賦和優(yōu)勢特色產(chǎn)業(yè),以提高糧食復種指數(shù)和產(chǎn)出效益為主攻方向,開展了“早稻-鮮食秋大豆-油菜”新三熟制水旱輪作種植模式的探索研究[1-2]。采取因地制宜,根據(jù)不同茬口,選好品種、合理搭配,采用直播、育苗移栽、套播等不同的種植方式,確保各季作物正常成熟;精耕細作、開好三溝,精準播種、培育壯秧,適時灌排,保全苗;以緩釋肥為抓手、新農(nóng)機為載體,集成最適藥肥用量、最省人工投入、最優(yōu)田間管理,集成精準的“早稻-鮮食秋大豆-油菜”水旱輪作三熟制模式綠色高效栽培技術(shù),以期獲得最大綜合效益”的技術(shù)路線,積極開展試驗示范,最終成功實現(xiàn)了“早稻-鮮食秋大豆-油菜”三熟制水旱輪作種植模式,并集成了“早稻-鮮食秋大豆-油菜”三熟制水旱輪作綠色高效栽培技術(shù)。2020—2022年,共建立17個6.7 hm2示范方,示范面積118.4 hm2,早稻、鮮食秋大豆、油菜每667 m2實現(xiàn)平均產(chǎn)量572.32、820.22、145.65 kg,667 m2產(chǎn)值達到7 789.21元,667 m2利潤3 770元;其中1 000.5 m2攻關田早稻、鮮食秋大豆、油菜每667 m2平均產(chǎn)量679.8、1 169.53、171.9 kg,實現(xiàn)了667 m2產(chǎn)值超萬元的新突破。該模式不僅實現(xiàn)了糧食綠色安全生產(chǎn)和穩(wěn)糧增糧,而且大幅提高了土地產(chǎn)出率,有效促進了農(nóng)業(yè)增效、農(nóng)民增收,是符合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發(fā)展方向的高效生產(chǎn)技術(shù)模式。
“早稻-鮮食秋大豆-油菜”三熟制水旱輪作綠色高效栽培的關鍵技術(shù),一是標準化接茬種植。其接茬種植標準為:早稻選用中早熟品種,4月中下旬分批播種,采取基質(zhì)育秧機插方式種植,秧齡控制在30 d以內(nèi)[1]。鮮食秋大豆采取分批穴直播方式種植,8月15日以前騰茬,選用蕭農(nóng)秋艷、浙鮮86等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品種;8月15日以后騰茬,選用抗寒能力強、耐遲播品種,如64等。11月中旬以前騰茬的,油菜采取直播方式種植,選用早熟耐遲播品種,如迎春一號等;11月中旬及以后騰茬的,油菜選用中早熟品種,采取育苗移栽方式種植,油菜于10月中旬播種,秧齡控制在30 d以內(nèi)。二是合理肥水管理。選用緩釋肥,采用一次性施肥技術(shù)。開好田內(nèi)田外溝,確保排灌水通暢;早稻收割前7 d一定要斷水,鮮食秋大豆、油菜濕潤播種保全苗。三是綠色防控病蟲草害。病蟲草害實行以防為主、綜合防治。
選擇豐產(chǎn)性好、抗逆性強的中早熟品種,如中組100、中組53、中早39、株兩優(yōu)831、中組18、中組143等。
早稻不同播期試驗于2021年在龍游涵萱家庭農(nóng)場進行。以中早39、甬秈15品種為試驗材料,播期設置3個水平,分別為4月10日、4月20日、4月30日,5月20日統(tǒng)一移栽,移栽密度為25 cm×14 cm,機插,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0 m2。
由表1可知,播種期對早稻生育期和產(chǎn)量有較大的影響。隨播期推遲,2個早稻品種產(chǎn)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以4月20日播種產(chǎn)量最高,同期播種均以中早39產(chǎn)量更高。隨播期推遲,早稻各生育期推遲,全生育期呈逐漸縮短趨勢,且中早39較甬秈15生育期長。此外,4月10日播種處理,秧齡40 d,試驗中均發(fā)現(xiàn)了早穗現(xiàn)象,說明早稻秧齡過長。
表1 不同播種期對早稻生育期和產(chǎn)量的影響Table 1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s on growth period and yield of early rice
綜上所述,結(jié)合多年示范情況,早稻播種期應根據(jù)油菜收獲時間來決定。一般早稻播種在4月中下旬分期進行,早播時,宜選擇兩優(yōu)831、中組100、中組53等中熟品種,宜獲得高產(chǎn);遲播時,宜選擇中組18等早熟品種,確保后茬作物安全生產(chǎn)。采用種衣劑拌種、免浸種、免催芽、流水線播種,基質(zhì)育秧,8行機秧盤播80 g干種子、6行機秧盤播100 g干種子。疊盤暗出苗技術(shù),培育壯秧。5月25日前移栽,秧齡控制在30 d內(nèi),機插栽培,667 m2插足1.8萬叢、6萬基本苗。
667 m2大田施足30~40 kg 48%緩釋肥(N 26%、P2O59%、K2O 13%)作基肥,促蘗肥施3~5 kg尿素拌除草劑。采用濕潤灌溉技術(shù),薄水插秧,分蘗期間歇灌溉,分蘗末期擱田控苗,孕穗抽穗期保持3~5 cm水層,灌漿期干干濕濕,收割期前7 d排水,防止斷水過早;當苗數(shù)達目標有效穗80%左右時第1次擱田,后視苗情多次擱田;收獲前7~10 d斷水。
在秧田期、分蘗末期、破口前后,根據(jù)病蟲預測預報,對癥用藥,抓好病蟲害防治。
谷粒成熟度達到85%以上時及時收割。
鮮食秋大豆栽培,除了選好品種、適時播種、合理密植外,管理重點做好5個方面,即“全、促、控、重、?!?。
選擇豐產(chǎn)性好、商品性優(yōu)、食味佳、抗逆性強的品種,如浙鮮86、蕭農(nóng)秋艷、衢鮮8號、衢鮮11號、浙農(nóng)秋豐3號、64等。
鮮食秋大豆播期試驗于2022年在龍游涵萱家庭農(nóng)場進行,選擇衢鮮5號、衢鮮8號、衢鮮11號、浙鮮86、64等5個品種為試驗材料。試驗設2個處理,分別為8月8日、27日播種,小區(qū)面積67 m2,不設重復。行株距50 cm×25 cm,采用一次性基施法,667 m2施用50 kg 46%緩釋肥(N 18%、P2O510%、K2O 18%)。
由表2可知,8月8日早播時,衢鮮11號全生育期最長,667 m2產(chǎn)量最高,達954.5 kg。浙鮮86產(chǎn)量次之,為939.3 kg,全生育期為82 d。衢鮮8號、衢鮮5號全生育期80~83 d,64全生育期最短,僅為76 d,三者產(chǎn)量均為909.0 kg。8月27日遲播時,僅有64結(jié)莢正常,鼓粒性好,肉莢比達到1∶1,商品性好,全生育期最短,僅73 d,667 m2產(chǎn)量較高,達730.2 kg;其他品種結(jié)莢不正常,鼓粒性差,商品性差或失去商品性。
表2 不同播種期對鮮食秋大豆生育期和產(chǎn)量的影響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s on growth period and yield of fresh autumn soybean
綜上所述,結(jié)合多年示范情況,鮮食秋大豆應根據(jù)品種、早稻收獲時間和后期采摘用工情況,分期、分批進行。浙鮮86、蕭農(nóng)秋艷、衢鮮8號、衢鮮11號等品種播種時間截至8月15日;7月底前播種的株距30 cm,8月1—10日播種的株距25 cm[2-3],8月10—15日播種的株距17~22 cm,確保每穴2株苗。64播種時間截至8月27日;8月10—15日播種的株距為20~25 cm,8月15—27日播種的株距為15~18 cm,確保每穴2株苗。
著重抓好播種質(zhì)量,抓牢一個“全”字:就是要抓一播全苗。播種前,田要整平、溝要開深(打破犁底層),還要做好種子晾曬和拌種衣劑工作。播種時土壤含水量達到80%(表土能捏成團、手攤開不散、落地會散),土壤干旱時做到先灌水、后播種。播種深度一致,控制在4~5 cm,不要過淺或過深。
促、控結(jié)合,增花、保莢。
“促”:一是在大豆苗期667 m2噴施0.05%鉬酸銨溶液30 kg,初花期667 m2噴施0.1%鉬酸銨溶液50 kg,可顯著增加株高、根瘤數(shù)、一次分枝、單株結(jié)莢數(shù);在大豆分枝期667 m2葉面噴施0.15%蕓苔素內(nèi)酯乳油15 000~20 000倍液和0.05%~0.2%硼砂或0.02%~0.1%硼酸溶液50 kg,促進側(cè)枝和花芽分化,多開花,增加單株結(jié)莢數(shù);在大豆初花期再噴施一次硼肥,促進花芽分化、多開花,增加單株結(jié)莢數(shù)和結(jié)莢率。二是遲播大豆早施促苗肥,要視情況667 m2追施尿素5~7.5 kg,可促進幼苗生長,顯著增加株高、一次分枝數(shù)、單株結(jié)莢數(shù),從而提高產(chǎn)量。
“控”:一是控水促根,當?shù)?張復葉完全展開至第4張復葉完全展開前,要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在45%~55%(表土能捏成團、手攤開會散),促進根系向下生長和根瘤菌的形成,并防止倒伏。二是在大豆盛花期(不要過早或過遲、弱苗不噴)667 m2用矮豐(10%多效唑·甲哌鎓)65~80 g兌水50~60 kg葉面噴施,控制營養(yǎng)生長、促進生殖生長,增加花莢量。
“重”:就是重施基肥和花肥。667 m2基肥施45%以上復合肥(N 15%、P2O515%、K2O 15%)25 kg,667 m2花肥施45%以上足氮高鉀復合肥(N 15%、P2O510%、K2O 20%)25 kg;提倡使用大豆緩釋肥、視土壤肥力及品種667 m2施45%大豆緩釋肥(N 18%、P2O59%、K2O 18%)60~70 kg,實行一次性施肥,實現(xiàn)節(jié)本省工增效。
“?!保壕褪亲ズ貌∠x草害防治。根據(jù)病蟲草害發(fā)生情況,做到對癥下藥。“防”是重點、“治”是補充。適時排灌水,排水要“盡”、灌水要“透”。達到保苗、保葉、?;ā⒈Gv、鼓粒、增產(chǎn)的目的。
當植株85%以上豆莢飽滿、鮮綠時采收。早晨或傍晚采收為宜。
油菜品比試驗于2020—2021年在衢州市龍游縣東華街道上楊村開展,以越優(yōu)1301、越優(yōu)1402、迎春一號、越優(yōu)1510為試驗材料。越優(yōu)1301、越優(yōu)1402、越優(yōu)1510于2020年10月11日播種、11月26日移栽,667 m2種植3 557株;迎春一號于11月15日直播,667 m2播種量400 g。大區(qū)面積6 670 m2,不設重復。
表3結(jié)果顯示,667 m2越優(yōu)1301、越優(yōu)1402、越優(yōu)1510產(chǎn)量超130 kg,高于全市油菜平均產(chǎn)量,且生育期適宜,5月中旬左右可以收獲,有利于“稻-豆-油”三熟制后茬早稻種植。迎春一號成熟期早,耐遲播、適宜直播,利于油菜輕減技術(shù)的應用。生產(chǎn)上可通過增加苗數(shù)提高產(chǎn)量,也適宜作“稻-豆-油”三熟制中的油菜品種推廣。
表3 2020—2021年油菜品比試驗Table 3 Comparative experiment of rape varieties from 2020 to 2021
3.1.1 品種選擇
選擇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高油、多抗、分枝性強的雙低中早熟油菜品種,如越優(yōu)1301、越優(yōu)1402、越優(yōu)1510、浙大630、浙大635等,其中浙油雜59等熟期較早的品種,有利全年作物的搭配。
3.1.2 播栽期
10月10—20日播種,11月10—25日移栽,秧齡控制在30 d以內(nèi);可以免耕或翻耕種植(畦面板結(jié)的一定要翻耕),1 m畦寬種2行,株距20~30 cm、錯位種植,667 m2移栽4 000~6 000株,早播、早栽的種植密度適當減少,遲播、遲栽的種植密度適當增加。苗床與大田的比例為1∶8,每667 m2苗床播種量0.6~0.8 kg;秧齡超過30 d的于秧苗3葉時,用50 g多效唑控苗,兌水50 kg噴霧。積極推廣油菜基質(zhì)育秧機插技術(shù),根據(jù)播栽時間調(diào)節(jié)機插密度,可以大幅度降低種植成本,提高油菜種植效率。
3.1.3 肥水管理
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除老草;移栽時保持土壤濕潤;移栽后,667 m2及時澆施尿素10 kg促活棵,活棵后,每667 m2施45%復合肥(N 15%、P2O515%、K2O 15%)20~30 kg,加硼砂1 kg,并注意蚜蟲的防治和清溝排水、除草工作,促冬壯;抽薹時,每667 m2施尿素10 kg,加氯化鉀10 kg,促春發(fā);積極推廣使用油菜緩釋肥,于翻耕時或開溝前667 m2一次性施入48%油菜緩釋肥(N 23%、P2O510%、K2O 15%)50 kg。
3.1.4 綠色防控
初花期、盛花期使用對口農(nóng)藥,分別防治油菜菌核病、蚜蟲和噴施硼肥。
3.1.5 及時收獲
當全田角果黃熟達95%以上,選用油菜專用聯(lián)合收割機搶晴收割,宜在早晨或傍晚進行收獲。
3.2.1 品種選擇
選用早熟油菜品種,如浙油雜59、迎春一號等,確保5月中旬前成熟收獲。
3.2.2 播種期
不同播種期采取不同播種量,即10月下旬播種的,667 m2播種量200~250 g,667 m2確保2萬株苗;11月上旬播種的,667 m2播種量250~300 g,667 m2確保2.5萬株苗;11月中旬播種的,667 m2播種量300~400 g,667 m2確保3萬株苗。迎春一號必須在11月中下旬播種,播種過早,過早開花,不利于提高產(chǎn)量。土壤沒有板結(jié)的田塊,還可以在鮮食大豆采摘前7~10 d套播油菜。
3.2.3 肥水管理
播前,667 m2施入48%油菜緩釋肥(N 23%、P2O510%、K2O 15%)50 kg加1 kg硼砂。播后土壤干燥,要及時灌跑馬水,促使菜籽早萌發(fā)。雨水多的季節(jié),清溝排水要勤,防漬害。11月中旬播種的,要補施苗肥,促進幼苗生長。
3.2.4 綠色防控
播種后,要及時開溝覆土蓋好籽,并進行封閉除草。當油菜秧苗達到5葉左右,用禾闊雙除除草劑,防除雜草。初花期、盛花期使用對口農(nóng)藥,分別防治油菜菌核病、蚜蟲,并噴施硼肥。
3.2.5 及時收獲
當全田角果黃熟達95%以上,選用油菜專用聯(lián)合收割機搶晴收割,宜在早晨或傍晚進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