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建國
北京的公園很多,其中有不少是保存下來的皇家園林寺廟。它們大多擁有幾百年的悠久歷史。走進那里最先映入人們眼簾的是公園里那些遮天蔽日的森森萬樹,其中的松柏樹更是令人震撼,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家住在城東的朝外大街南邊,就守著日壇公園的北門。這個公園和北京的天壇地壇月壇先農壇,并稱京城五大壇。
1975年秋天,我們家從南城搬到城東的朝外芳草地,那時我還是個中學生。聽說家門口有個日壇公園高興得不得了。從那以后我一直生活在那里,直到如今已退休。無數次地走進公園,那里的古建筑和古樹名木像是有著鮮活的生命一般融進了我的生活中,我也像熟悉自己手掌上的指紋一樣,也知道了它們的很多故事。
第一次走進公園時,我們看到那里的一切都很新鮮也很震撼。濃郁的綠樹叢中掩映著一處處高大精美的古代建筑與鮮艷的紅墻。我們從北天門一路向南,一軸畫卷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北天門、鐘鼓樓、俱服殿、神庫、宰牲亭、神廚殿和一段長長的神路。然后轉到南邊很有氣勢的祭日圓壇,它是一座外圓內方的建筑。園內空曠的空間有一個巨大的方形祭臺。我第一次看見它就想到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傳統(tǒng)理念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圓壇外周圍幾乎全是古松樹,那些樹一片墨綠,樹和人都一樣向人們展露它年輕或蒼老的生命,也能看出它的生命狀態(tài),那些古松樹每一株都老當益壯。童年時望著它們有很多神秘的遐想,在它們身上曾經發(fā)生過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再往南還看到一株更加古老的柏樹,這株樹的樹干很粗壯,表面布滿了縱橫的溝壑,很多枝杈隨著主干的升高扭曲上升。當時我還不知道它就是公園里的“樹王”九龍柏。
后來我才知道這個公園的歷史淵源非常深厚。據史料記載,明嘉靖年間或者更早的年代,北京的壇廟周邊多種植松柏。明萬歷年間蔣一葵的《長安客話》中記載:“朝陽門外東南方向,東岳廟數百米即朝日壇,壇外古松萬株,森沈蔽日,都人所謂黑松林?!泵髑鍟r日壇外的黑松林是游宴、乘涼勝地。明代詩人孫之茂曾在詩詞《蝶戀花》中寫道:“畫扇輕衫,隨意城東步。笑逐鈿車歸去路,酒香一桁青松林?!鼻宄瘏情L元的《宸垣識略》也描述黑松林為“古松萬株,森沈蔽日”,估計是引用了《長安客話》的內容。1530年黑松林的部分地塊被明王朝征用辟為一處皇家園林,叫朝日壇,也就是現在的日壇公園,黑松林的大片松林也與之共存。中國古代的歷代帝王都視古柏為“神柏”,柏樹也因其常青長壽,木質芳香、經久不朽,故為吉祥昌瑞之樹。所以歷代帝王更是喜歡在皇家壇廟或陵墓地帶種植各種柏樹,當時的北京地區(qū)曾有多處這樣大片的松林。其中南城的天壇一帶為最大,也就留下了今天天壇公園的萬株古松。北京的五大壇也多是在明朝時動工修建的。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領導人都非常重視文物古跡的保護工作。20世紀50年代北京市的園林建筑和古樹作為文物在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親自過問下,才得以逐步恢復和重建。而日壇作為曾經的皇家園林,明清歷代帝王每年春分時節(jié)專門祭祀太陽神的地方。曾經繁盛興旺的祭日圓壇,因朝代的更迭年久失修和人為的損壞有些地方已經坍塌一片,尤其在解放前公園里樹木被國民黨軍隊大批砍伐,破壞程度非常嚴重。公園里的古建筑,如俱服殿墻體開裂房頂上都已長出了幾蓬衰草。那時候甚至沒有一堵圍墻把公園保護起來。新中國成立后,很快開展了公園修繕工作。日壇安裝了永久的鐵柵欄圍墻,有了這些措施公園里的樹林就得到了保護。隨后多處古建搭起了腳手架施工隊進來了,各種古建筑整舊如舊地逐步得到了修復,鮮艷的油漆彩畫又一次亮相人們的眼前。坍塌的祭日壇恢復了原樣,之后每隔一段時間還有例行的修復措施。
自從我們家搬到這里,我們就成了公園里的??停抢镆荒晁募径加袩o窮的樂趣。
最初我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看待公園里的一切,春天萬物復蘇,百花盛開,粉色桃花開后,潔白的玉蘭花接踵而至。夏天墨綠的樹葉覆蓋了整個公園,夕陽中的景色最美,金黃色陽光透過濃密松葉射過幾道耀眼光束,樹林間盡顯大自然的壯觀真實一瞬。這時候那些茂密的古松樹也氤氳出涼爽的氣息,三伏天走在那里都是很舒服的。到了秋天金黃的銀杏和紅色的黃櫨柿樹各種彩葉在秋風中微微搖動盡情地展示美麗一面。而到了冬天日壇公園又是另一番景象。北方甘冽清冷的氣候,顯出一幅肅穆的景象。有些昏黃的天空,一派寂靜,像是一種期待。誰也沒有察覺一片片雪花悄然無聲從天宇間悠然飄落下來,靜靜地落到地上,一天一夜的大雪將整個公園變成了一個皚皚白雪的世界,天地間一片蒼茫。那些古松樹身上披著厚厚的白雪,下邊卻是郁郁蔥蔥的綠色,一株株都像哨兵似的挺立著。這時我想到了陳毅元帥的詩:“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文史知識的豐富,我對黑松林有了更多的了解,其實當時的黑松林比現在的日壇公園要大得多。一位一直住在芳草地西街的韓老先生告訴我,他今年八十五歲。他說:“日壇公園北墻外的朝鮮大使館,有一片挺大的地方。沒蓋使館前那里也有很多的松樹。后來蓋大使館才被砍伐?!?/p>
多年之后,再去公園我也用另一種眼光看待那些古樹。近些年國家進一步加強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2008年北京綠化局對公園里的300年以上的古樹名木專門進行了重新登記,還分別給這些古樹標出一級和二級,紅色是一級標牌、綠色的是二級標牌,每株古樹都制作了護欄加以保護。據公園綠化隊的同志介紹,目前日壇公園里還有44株樹齡在三百年以上的古柏樹,它們仍舊郁郁蔥蔥地生長著,當然最為著名的就是這株號稱“九龍柏”古樹。它長在祭日圓壇西欞們南側的地方,這株樹已經有了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最早生長于五代十國時代,經歷過無數次的風雨滄桑,它是一本活的植物教科書?,F在它的枝干依舊遒勁有力,在一米多高的樹身處分出了九個枝杈,好似九條大龍在向空中伸展舞動著,因而得名“九龍柏”。九龍柏屬于柏科側柏屬,樹高11.7米,胸徑156厘米,冠幅東西16.5米、南北15.4米。古老的松樹也像人的生命一樣,讓人看出它的滄桑之態(tài)?,F在這株柏樹北邊四個枝杈已經枯死,但依舊姿態(tài)挺拔地長在原來的地方,枝枝杈杈伸向天穹。而南側向陽的五個枝杈依舊生機勃勃,每年春天長出新枝新葉。針形的柏葉墨綠一片。展示著柏樹的性格,講述著生長的故事。
當又一個春天來臨,也是又一個龍年來臨。我再次來到“九龍柏”面前,懷著崇敬的心情望著它。它是北京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記錄者和見證者,也留下了許多美好的歷史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