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紅
我班有個調(diào)皮鬼,每天都接到不少同學對他的投訴。為了“治”他,老師們沒少費神,但過了大半個學期,他反而有點軟硬不吃了。面對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控訴,他不是羞愧地低下頭而是笑嘻嘻地望著你,讓人無奈。
某天的午休,想到他的“屢教不改”,我決定調(diào)整方向:以柔克剛。午休時間到了,他完全沒睡意,一直搗蛋。于是我對他說:“你不睡覺老師不會責罰你,但是我們不要影響其他同學睡覺,不出聲可以嗎?”小家伙望著我輕輕地點了點頭。之后他竟然自己翻來覆去一會兒就睡著了,我頗為驚喜。
20分鐘后午休結束,見小家伙還沒起床,我輕輕地拍了拍他的小臉蛋,把他叫醒,然后組織其他同學收拾被鋪。在這期間,我用余光瞟到他正在用拳頭捶打自己的被子,怒氣沖沖的。我叫了一聲他的名字,他聞聲抬頭,四目相對的瞬間,他的眼眶立馬紅了,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我本能地過去抱住了他,他也緊緊依偎著我不愿放開。我一邊輕拍他的背一邊詢問:“是沒睡夠嗎?”他搖搖頭。我又問:“是不開心嗎?”他繼續(xù)搖頭。我接著輕聲問:“身體不舒服嗎?”他終于點了點頭。我試探性地問:“頭疼嗎?”他邊哭邊點頭。
我把他帶到講臺邊,給他涂了點油并按摩了太陽穴。待他情緒緩和,我跟他說:“你知道你為什么會頭疼嗎?”他還是搖頭,我繼續(xù)說:“是不是因為今天午睡開始不肯睡覺,導致睡的時間不夠,身體沒有休息好,所以頭疼了?”他又輕輕地點了點頭。我知道,雖然他什么話也沒有說,但是他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為此承擔了后果。隨后他乖巧地坐到座位上,看我的眼神多了些信任,與平時判若兩人。
以前我總想:擁有心理教師和副班主任雙重身份的我,對這班學生該溫柔還是嚴厲呢?太過溫柔,班里會亂成一團,說話毫無威信;太過嚴厲,學生又會抗拒來找我談心。這件事讓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新的答案:對待學生,要以愛為核心,以規(guī)則為約束。
我又想起去年帶過的一個特殊學生,他平時上其他課基本不聽講,跟其他同學也難以相處。但是每次我?guī)ш?,他總會很親切地叫我心理老師,然后跟我談天說地。雖然說的都是一些不著邊際的話,但是我每次都認真傾聽并順勢引導?;蛟S是因為很少體會到這種“被尊重”的感覺,他特別愿意聽我的話,上心理課也積極發(fā)言。因此,對待學生,若能以愛為核心,即使需要規(guī)則來約束,學生也更愿意接受。
有些老師容易陷入“我要樹立權威,我要讓學生服從我”的思維定勢,以至于對學生只有約束沒有關愛。老師失去了溫度,其實就失去了學生的信任。真正的教育應該是站在學生的角度,當我們真正為學生考慮的時候,學生能感受到,家長也能感受到。規(guī)則的約束更多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和提高品德修養(yǎng),而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服從。只要對待學生心里有愛,那么,學生的配合是水到渠成的。
愿我們都能成為 “心中有愛,手中有尺”的教育者。
編輯/張國憲 終校/孫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