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作品《別姬》是由閻肅作詞,由張卓婭、王祖皆作曲,創(chuàng)作出來的民族聲樂作品。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曲家將傳統(tǒng)的京劇韻味融入傳統(tǒng)民歌中,同時在五聲民族調式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對西皮板腔的創(chuàng)新,借助戲曲演唱技巧,帶給聽眾一種獨特的聲樂感受。由于作品《別姬》涉及八度音域跨越,節(jié)奏變化比較頻繁,加強潤腔技巧的運用,情緒變化更是此起彼伏,所以演唱者必須深入了解作品《別姬》的內涵,理解其深層次意義,從而更加熟練地完成作品演唱。
聲樂作品《別姬》的創(chuàng)作背景
經典的聲樂作品《別姬》是閻肅作詞,王祖皆與張卓婭作曲而成,其靈感來源于京劇作品《霸王別姬》,其主要故事是楚漢爭霸時期,項羽被困垓下,虞姬擔心自己連累項羽,通過自刎來表達自己的忠貞,其描述了項羽與虞姬之間的愛情故事。在《別姬》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曲家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將傳統(tǒng)的戲曲音樂元素融入其中,從而為中華民族聲樂作品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新思路。在作品《別姬》中,閻肅先生通過他特有的創(chuàng)作手法,通過精練、簡單的語言,將當時的戰(zhàn)爭場面展現(xiàn)出來,塑造出一個視死如歸、對愛忠貞的女性形象。
聲樂作品《別姬》的音樂特征
在聲樂作品《別姬》中,主要是以民族調式為主,結合京劇西皮腔的腔調,賦予了作品獨特的韻味,其在作品的結構、調式、旋律、節(jié)奏等各個方面都有良好體現(xiàn)?!秳e姬》的第一部分有引子及a樂段兩個部分,涉及將E雅樂徵調向C雅樂徵調的轉變;引子屬于前奏部分,速度相對比較緊張,鋼琴伴奏需要通過左手震音,右手連續(xù)上行音階,到主和弦上結束,隨后再進行柱式七和弦,慢起漸快,烘托出凝重的音響效果。a樂段是唱段環(huán)節(jié),速度要保持在自有的慢板上,旋律線條比較寬廣,通過切分加附點的節(jié)奏,提升戲曲韻味。
第二部分是連接與b樂段兩個部分,調式以F雅樂徵調為主,在連接部分通過急板的間奏,結合三連音及伴奏左右手的四度音程關系,構建出緊張的氛圍。b樂段的旋律處于二三度音程變化,一字一音,排列需要十分緊湊,音響需構建出將士征戰(zhàn)、萬馬奔騰的場面。
第三部分包括連接、a1、c三個部分,其中連接部分的音響效果與引子部分相同,在a1樂段的調式則與第二部分一樣,旋律需要在八度與二、三度音程間相互轉化,并通過大、小連線交替使用,結合休止符的點綴、大小切分、附點節(jié)奏的運用,使得音樂更加寬廣婉轉,戲曲的韻味也因此變得更加突出。c樂段是作品《別姬》的第一個高潮,以F清樂宮調為主,伴奏會變成八度和聲音程,隨著力度氣勢的增加,逐步走到高潮部分。
第四部分是對第二部分的展現(xiàn),旋律、伴奏、調式等都與第二部分相同,速度則是調為中速,比第二部分稍微慢些。
第五部分是《別姬》的最高潮部分,分為a2與尾聲兩個部分,其中a2是對a1的變化,旋律線條以大線條為主,速度調整為中速,伴奏織體也變得更加緊湊,音響效果要突出萬馬奔騰的場景。在尾聲部分,旋律以大線條推進,速度稍微下降,節(jié)奏及旋律都比較簡單大氣,結束語用雙手震音,力度變強,將情緒推到高潮。
聲樂作品《別姬》的演唱技巧
一、氣息運用
氣息是演唱的動力,氣息的運用會對聲音的強弱、音色變化都帶來很大影響,在聲樂作品《別姬》演唱中,在氣息運用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是儲氣深而沉。其中儲氣主要是在吸氣時,應該做到口鼻同時吸氣,下降橫膈膜,擴大胸腔體積,使得兩肋能充分張開。深而沉強調的是氣沉丹田,在吸氣過程中需要將氣吸到肺部的最底部。作品《別姬》涉及八度音域跨越,從低音到高音的跨越對演唱中自身的氣息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因此,在演唱過程中,必須做好氣息的準備,在吸氣的時候要做到快而滿足,保證聲音圓潤飽滿,通過氣息來控制聲音,提升音色效果。
第二是托氣穩(wěn)而可控。其主要是在呼氣時,應該擴張橫膈膜,通過腹部肌肉對肺部氣息的排出進行控制;在呼氣過程中還要通過腹部肌肉與橫膈膜之間的對抗力量,實現(xiàn)對呼氣運動的調控。在聲樂作品《別姬》的a段,速度為慢板,同時在“一彎冷月”的“月”上面時值一共有八拍,氣息要保持均勻,保證給其充足,從而實現(xiàn)八拍延長。在結束時的感嘆詞上,涉及上、下滑音運用,聲音強弱與演唱者的控制能力有較大關聯(lián),既要做到上、下滑音的自然過渡,還要實現(xiàn)對聲音漸弱、漸強的控制,從而將情緒更好地表現(xiàn)出來。演唱者必須做到持續(xù)、平衡、有節(jié)奏地對氣息進行控制。
第三是透氣而不露聲色。在演唱過程中,針對歌詞密集、音符變化比較快的部分,要注意換氣動作小而快,做到一氣呵成,不能對音樂線條、情感連貫性造成影響。一般來說,透氣要在弱拍上進行,演唱者可以通過淺吸淺換的方式,不動聲色地完成換氣,以此保證演唱的連貫性。如在“黃沙”演唱中,由于其中的節(jié)拍數(shù)有24拍,要想演唱完對氣息有極高的要求,很多演唱者都無法達到,對此就可以用到透氣的技巧。
在作品《別姬》演唱過程中,演唱者應該結合歌曲的節(jié)奏旋律、情緒等,準確劃分換氣點,保證有充足、沉穩(wěn)的換氣,在呼氣時做好準備,透氣則要快而不露痕跡,氣息運動要延長,避免出現(xiàn)過度用氣而造成氣息泄露的問題。
二、以字行腔與裝飾性潤腔
在聲樂作品《別姬》演唱過程中,演唱者還需要通過字行腔區(qū)分五音、四聲、四呼的特征。首先是五音方面,需要演唱者根據(jù)歌詞,對每個字的聲母歸類,區(qū)分聲母發(fā)音特點,為以字行腔奠定基礎。如在“拼將血染”中,“將、血”的聲母是牙音,發(fā)聲時需要做到舌尖與牙關一同發(fā)力,發(fā)音要做到字頭清晰,通過噴口的力量,做到字字清楚。其次是四聲,其主要是現(xiàn)代漢語的聲調,在演唱過程中需要做到咬字聲調與情感、旋律走向保持一致,不會出現(xiàn)“倒字”的情況。如“黃沙”的“黃”字是陽平調,為了保證“黃”字的聲調更加符合旋律發(fā)展,可以在旋律“5”音前面加上一個裝飾倚音,獲得“45”的演唱效果,從而避免“黃”字出現(xiàn)倒字的情況。對于四呼,其本身與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情況有很大關聯(lián),在演唱過程中需要演唱者自身保持咬字口形,大腦要明確發(fā)音過程中唇部動作,如果咬字軟而無力,是很難做到以字行腔的。
在聲樂作品《別姬》演唱中,潤腔技巧也起著很大的作用,潤腔屬于中華民族聲樂藝術中對唱腔進行裝飾、美化的一種獨特技巧。其中裝飾音就是潤腔最為常見的一種表現(xiàn),裝飾性潤腔涉及滑音、倚音、顫音、波音等多種情況,如在“悲鳴”中,通過倚音與波音的運用,讓整個作品的旋律更加契合戲曲風格,實現(xiàn)了對情感表達的輔助。在進行《別姬》演唱時,裝飾性潤腔的運用狀況將會對整個作品的演唱效果帶來影響,其對于歌曲獨特韻味的表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踐中,演唱者只有做到以字行腔與裝飾性潤腔的良好結合,才能讓咬字、吐字更加具有韻味,從而保證聲音優(yōu)美動聽,情感表達更加合理。
三、戲曲演唱技巧
在作品《別姬》中,還用到了很多戲曲演唱技巧,如甩腔、斷腔、連強、念白、頓音等,使得作品表達情感更加豐富飽滿,充滿韻味。對演唱者來說,在實踐中還需要通過合理的手段來處理戲曲部分。在作品a段中,需要保證音色明亮圓潤,在細膩中具備良好氣勢,如在“一彎冷月”中的“冷”字,其旋律以大連線進行,“冷”字的旋律搭配一字多音結構,通過戲曲中的“甩腔”技巧將作品的韻味表現(xiàn)出來。在演唱過程中,還要演唱者將氣息打開,掛高位置,做到音與音之間的良好連接,聲音過渡需要保持輕盈,保證每個音都可以在氣息的支撐下發(fā)出悅耳的聲音。
在b樂段,是整個曲目中速度最快的部分,也是本曲演奏的難點之一,在演唱過程中,需要注意節(jié)奏要快,同時,在演唱過程中應該利用戲曲中的“念白”技巧,咬字過程中做到鏗鏘有力、有頭有尾,將字的韻律、節(jié)奏的重拍、歌詞的語氣等全部用“念白”方式表達出來,構建出危機四伏的戰(zhàn)場局面。在a1樂段,屬于抒情部分,也是對a樂段的再現(xiàn)擴展,需要演唱者充分關注旋律的變化、旋律線條連貫性,并且要注重切分、附點節(jié)奏重拍以及休止符停頓等,與b樂段形成相應的對比。在演唱過程中,“是那”到“能征”的過渡,以及“難道”向“霸業(yè)”的過渡時,都需要用到戲曲中的“頓音”演唱技巧,同時在演唱過程中還應該做到韻母“a”與“ao”處于高位置狀態(tài),以此獲得良好的效果。在演唱“征、業(yè)、流”等字時,還需要用到裝飾性潤腔中的“下滑音”,將戲曲的韻味體現(xiàn)出來。在演唱時要求演唱者自身保持咬字歸韻,氣息要流暢,聲音也要潤滑,在“落花”演唱中,還應該通過戲曲中的“哭腔”方式,將失去霸業(yè)后的惆悵悲傷感受表現(xiàn)出來,同時加入相對應的上下滑音,進一步強化情感表現(xiàn)。
“啊”字體現(xiàn)出了虞姬自刎的決心,在演唱時需要演唱者從低音到高音完成十度階梯跨越,要充分控制氣息,讓聲音具備良好的力量。結束詞“紅霞”中的“紅”字是整個曲目的最高音,也是作品難度最大的點,在演唱“紅”字之前,需要對呼吸進行調整,注意換氣技巧,通過氣息的對抗力量,讓聲音更加具備穿透力。演唱者自身要注意保持咬字清晰有力,“紅”字的聲母“h”應該快速肯定地脫口而出,歸韻保持準確,“霞”字需要在“紅”的狀態(tài)上吸氣,然后咬字,通過氣息將聲音送到最高點,最后通過強收的方式結束。
在我國的聲樂作品中,《別姬》以獨特的題材,在民族音樂的基礎上融入戲曲元素,使得民族音樂有了全新的發(fā)展。作品《別姬》旋律凄美婉轉,同時又激情高昂,演唱者在實踐中必須不斷探索作品的演唱技巧,并且要充分理解作品的內涵,在平常多思考、多練習,從而更加順利地完成作品演唱。
四、情感表達
在聲樂作品演唱過程中,把控好聲樂作品本身的情感是很重要的一個點,只有做到真情實意的演繹,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聽眾共鳴。在作品《別姬》中,不僅要充分關注作品本身的背景、音樂特征、演唱技巧等,還需要對作品所表達的情感進行充分剖析,深入感受作品中的情感變化,從而達到忘我演繹。在《別姬》的引子部分,通過伴奏織體將緊張的氣氛烘托出來,在a段演唱中,旋律凄美,通過借景抒情的方式表現(xiàn)出主人公的凄涼,在“呀”字上面,情感表達應該含蓄、深沉。在b段演唱中,情緒更加激動,通過“緊拉慢唱”的方式,將主人公哀嘆項目局面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在a1樂段,旋律更加舒展,通過擬人手法及借物抒情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出虞姬對項羽霸業(yè)不再的惋惜,情感上要比b段演唱更加濃烈。在整個曲目中,通過慢板快板之間的相互交替,使得音樂及歌詞中都體現(xiàn)出了不同的情感,其真實地反映出了虞姬的內心情感,同時音樂也還原出了當時的戰(zhàn)爭場面。所以,演唱者自身需要融入角色中,感受虞姬情感變化,然后實現(xiàn)動情的歌唱,以此最大限度提升作品《別姬》的表現(xiàn)效果,促進作品演繹效果提升。
綜上所述,聲樂作品《別姬》是一首傳統(tǒng)民歌與戲曲韻味結合創(chuàng)新的作品,其中有很多戲曲元素,在極大程度上豐富了整個聲樂作品。《別姬》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對愛忠貞、英勇果斷、不懼生死的女性形象,虞姬與項羽之間的愛情故事更是被世人歌頌。作曲家也是被虞姬的形象所感染,創(chuàng)作出了這部經典的作品,在演唱過程中,演唱者必須對聲樂作品《別姬》有深層次了解,從整體上把控作品的特征、演唱技巧、情感表達等,從而高質量地完成表演活動。
作者簡介:
孫珂,女,湖南邵陽人,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美聲唱法。作者單位:廣州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