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際奧委會倡導的性別平等和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女性運動員在媒體報道中日趨形成一股“她力量”?;诳蚣芾碚?,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比賽期間《體壇周報》針對我國女性運動員的新聞報道情況進行統(tǒng)計和梳理。發(fā)現(xiàn)報道內(nèi)容以介紹運動員獲獎情況為主,報道立場以正面態(tài)度為主,報道主題以傳播比賽內(nèi)容和體育精神為主,展現(xiàn)出我國女性運動員自立自信、勇敢堅韌、追求成功與突破自我的性格特質(zhì),構(gòu)建起“享受體育的自我突破者”“綻放個性的青年奮斗者”和“重塑定義的女性支持者”的媒介形象。進一步分析媒介形象的構(gòu)建機理,得出其受社會環(huán)境變化、價值觀念引導、國家政策以及媒介自身的實踐規(guī)律等因素的影響,希望更多媒體能夠關注和建立我國女性運動員的媒介形象,以“她力量”促進新時代體育價值觀和體育精神的傳播。
關鍵詞:北京冬奧會;女性運動員;媒介形象;“她力量”;框架理論;《體壇周報》
中圖分類號:G80-0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488(2024)01-0007-06
The Manifestation of “She-power”: Media Imag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Female Athletes in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A review of Sports Weekly’s reporting in the context of framing theory
ZHANG Xinjie1, PENG Ling1, LIU Yijie2
(1. Sport School of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00, China; 2. Shenzhen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henzhen 518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romotion of gender equality and the advancement of women’s social status advoca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female athletes are increasingly forming a “She-power” in media coverage. Based on the framework theory, this paper statistically analyzes and sorts out the news coverage of Chinese female athletes in the Sports Weekly during the 2022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It is found that the content of the repo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awards situation of athletes, the position of the report mainly focuses on positive attitude, and the theme of the report mainly focuses on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e game and sportsmanship, showcasing the character traits of Chinese female athletes who are independent, confident, brave and resilient, pursuing success and breaking through themselves. It constructs a media image of “self-breaking people who enjoy sports”, “young fighters who bloom their personalities” and “female supporters who reshape their definitions”. The mechanism of media image construction is further analyzed,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it is influenced by factors such as changes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value guidance, national policies and the practice law of the media itself. It is hoped that more media can pay attention to and establish the media image of China’s female athletes, and promote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values and spirit of sports in the new era with “She-power”.
Key words: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female athletes; media image; “She-power”; framing theory; Sports Weekly
1 引言
2022年北京冬奧會被稱為“性別最均衡的一屆冬奧會”[1],我國女性運動員無論是競技成績,還是傳達出的體育價值觀念,對于當代女性認識體育、參與體育、熱愛體育并享受體育都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女性運動員在體育領域中的話題度和影響力不斷攀升,日趨形成一股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她力量”,即女性勇于挑戰(zhàn)自我,努力追求理想,并能吸引和鼓勵其他群體積極表達自我、實現(xiàn)自我突破的一種精神力量。事實上,女性文化的發(fā)展進程亦是體育文化演變的重要符號,影射社會文化的興衰更替[2]。女運動員媒介形象的積極呈現(xiàn),不僅能有效促進女性身體與精神解放,還可強化國家身份認同,對內(nèi)增強國家凝聚力,對外提升國家形象[3]。當前,學界對我國女運動員媒介形象的動態(tài)變化進行了縱向梳理,發(fā)現(xiàn)我國體育報紙中女運動員的形象發(fā)生了細微、漸進的時代變化,表現(xiàn)出從對女性運動員單一運動員身份的認同到對女性運動員多元形象和身份的展現(xiàn)[4];對女性運動員的關注更多地體現(xiàn)為社會身份認同和角色期許的價值元素[5];新聞對女性運動員的報道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了“去社會性別”傾向,女性正由原先的客體化角色向主流、中心靠攏[6]。學者們也從近兩次奧運會對我國女運動員的媒介形象進行橫向歸納,認為中國女性運動員所建構(gòu)的形象體現(xiàn)為維護體育精神的擁護者、推廣中國文化的使者、富有魅力的積極媒介形象[7],并具體呈現(xiàn)出“新巾幗英雄”形象、“多重家庭”形象、“社會楷?!毙蜗笠约啊胺簥蕵贰本W(wǎng)紅形象[8]??偟膩砜?,當前我國女性運動員媒介形象正在發(fā)生轉(zhuǎn)變,形象更加多元飽滿,女性運動員的地位也在逐漸提升,主要體現(xiàn)在女性身體參與推動奧運會的性別平等和女性社會性參與提升奧運會的女性地位[9],女性正以更自信的姿態(tài)從幕后走向臺前。
但與此同時,學界對女性運動員媒介形象的研究主要以夏奧會為樣本,有關冬奧會女性形象的研究仍較為少見。在樣本來源上,相關研究也多從國家體育總局等單位的官方媒介中選擇,較少關注到以市場為主導的體育類報紙,并且缺乏對我國冰雪運動中女性運動員的媒介形象分析。美國學者威廉·加姆森(William A. Gamson)指出,我們?nèi)粘K吹降男侣劰适挛谋揪幸粋€敘事框架或故事脈絡,其中的“框架裝置”包含了隱喻、舉例、短句、描述與視覺形象五種元素。因此,本研究在框架理論的視閾下,選取全國發(fā)行量最大的市場化專業(yè)體育報紙《體壇周報》作為樣本來源,選擇2022年2月4日~20日北京冬奧會期間有關我國女性運動員的相關報道為研究對象,探析我國女性運動員媒介形象構(gòu)建及其影響因素。這對于豐富女性運動員媒介形象的相關研究,了解當前我國女性運動員的輿論環(huán)境,推動報道中的性別平等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2 《體壇周報》對北京冬奧會我國女性運動員的新聞報道情況
首先,研究對北京冬奧會期間《體壇周報》對我國女性運動員每日的新聞報道數(shù)量進行統(tǒng)計(表1)。經(jīng)分析,隨著賽事的進行,相關內(nèi)容的報道數(shù)量整體呈現(xiàn)出增加的趨勢。在為期17天的比賽中,《體壇周報》合計報道了117篇有關我國女性運動員的新聞,并分別在2月14日、18日和20日達到數(shù)值頂峰。以下將從報道內(nèi)容、報道主題、報道立場、報道中女性運動員的性格特質(zhì)等方面,通過內(nèi)容分析法對樣本進行多維度分析,每個維度都將分析對象按照其最主要、最恰當?shù)膬?nèi)容進行分類。
2.1 報道內(nèi)容
《體壇周報》中對我國女性運動員的報道內(nèi)容主要圍繞獎牌與排名(表2),其中有52.14%的報道均是關于運動員的獲獎情況,遠高于對其他內(nèi)容的報道。而《體壇周報》對于以“比賽失利”“比賽爭議”為核心內(nèi)容的報道數(shù)量不多,關注度明顯不高,導致對女性運動員的報道維度不全面、話題性不充足,無法全面滿足大眾獲取信息的好奇心。當然,2022年北京冬奧會我國是主場作戰(zhàn),首次舉辦冬奧賽事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報道中雖然更加關注獎牌和排名,但是對于排名或競技成績不佳的選手也有一定數(shù)量的報道,在語言的措辭和修飾上也并非是對選手的批評與責備,而是用“突破自我”“享受體育”這樣的字眼評價女性運動員,對其當下的成績多有包容之意,并對今后的表現(xiàn)表達出期待和希望。
2.2 報道立場
新聞媒體的報道立場可以分為正面、中立和負面三類。正面指對新聞報道主體給予肯定、支持、贊揚或有利的立場;中立指對新聞報道主體進行事實陳述、提出建議或正反立場都有的報道態(tài)度;負面指對報道主體予以否定、反對、不利的立場?!扼w壇周報》對于我國女性運動員的報道立場(表3)主要以正面和中立為主,負面的立場僅占比4.27%。例如,在《徐夢桃了不起!昨晚她這一金創(chuàng)平多少神奇紀錄》報道中,插敘了中國選手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中長久困頓于亞軍的淵源,將徐夢桃奪冠的意義進一步升華為“徐夢桃成功沖破這一怪圈,一掃籠罩在中國自由式滑雪人心中多年的陰霾,意義深遠”,這是對我國女性運動員在競技能力上的肯定。
2.3 報道主題
《體壇周報》對于我國女性運動員的報道主題(表4)主要涵蓋比賽內(nèi)容、體育精神、個人魅力、個人情況及其他方面。其中比賽內(nèi)容和體育精神是報道的主要主題,總體占比70.94%。媒體在報道新聞的過程中,往往會通過引用、轉(zhuǎn)述運動員和其他人話語的方式,豐滿報道對象的媒介形象,或是通過對某件事情的論述表現(xiàn)其背后的深意。例如,《體壇周報》在《孔凡鈺賽后落淚:完成動作已經(jīng)突破自己沒有遺憾》中直接轉(zhuǎn)述孔凡鈺的原話:“今天能站在這個賽場上,已經(jīng)是我自己的突破了”。報道不強調(diào)孔凡鈺在賽場上的失利,而插敘孔凡鈺為冬奧會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向大眾傳達一種體育不只有競技,還有敢于挑戰(zhàn)自己、突破自我極限的體育精神的含義?!扼w壇周報》通過此類報道,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大眾加深對體育的認知和價值理解。
2.4 性格特質(zhì)
通過對《體壇周報》報道中體現(xiàn)的我國女性運動員的性格特質(zhì)進行梳理(表5)發(fā)現(xiàn),北京冬奧會中我國女性運動員的性格特質(zhì)大多展現(xiàn)為正向的一面,其中自信自立、勇敢堅韌、追求成功與突破自我是我國女性運動員身上的主要性格特質(zhì)。
3 北京冬奧會中我國女性運動員媒介形象的文化內(nèi)涵
3.1 北京冬奧會中我國女性運動員報道的“框架裝置”
3.1.1 隱喻:女性形象符號
3.1.1.1 享受體育的自我突破者
隨著我國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大眾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不斷增強,物質(zhì)與精神文化的豐富,使得人們更加關注個體的發(fā)展,回歸到“人”的本身。在體育方面,新發(fā)展階段中華體育的“人本精神”在全民健身、健康中國、體育強國等戰(zhàn)略推進下,不僅關注滿足個體基本身心需求,而且重視滿足個體現(xiàn)代化多樣需求,蘊含著更豐富的精神內(nèi)涵[10]。因此《體壇周報》在報道運動員時,也常援引蘊含運動員體育精神和體育價值觀的原話,通過思想意識的傳遞,影響大眾重新認識體育、參與體育和享受體育。例如,《從輪滑到速度滑冰 32歲的郭丹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文中這樣寫道:“希望用我的體育精神影響年輕人……這就是我的意義,讓年輕人看到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報道評論,“郭丹讓一切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郭丹享受著比賽的過程,也給年輕人帶來了更多的思考和榜樣?!薄扼w壇周報》選取冬奧會賽場上未取得獎牌或靠前名次的女性運動員作為報道對象,援引她們面對比賽失利時的感受,能使讀者產(chǎn)生更加真切的共情。運動員們在賽場上并未將金牌或獎牌作為評判自己競技表現(xiàn)的唯一標準,而是全身心地投入比賽,將突破自我能力的瓶頸和上限作為首要目標,便真正做到了享受當下的比賽。《體壇周報》一方面引導大眾樹立新時代下的體育精神,淡化體育帶來的名利,扭轉(zhuǎn)人們刻板印象中的政治色彩,使金牌更像是一種“錦上添花”的存在,更主要的意義是對勇于突破自我的褒獎。另一方面,借助于體育精神的引導,新聞媒體也拉近了大眾與體育的距離,號召更多的人參與體育,享受體育的魅力。
3.1.1.2 綻放個性的青年奮斗者
據(jù)國家體育總局數(shù)據(jù)顯示,北京冬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共有176人,其中131名運動員首次參加冬奧會,“00后”運動員占比達到1/4,運動員平均年齡25.2歲,是正值青春的年紀?!扼w壇周報》在報道中要引導一種觀點:付出努力這件事無關年齡的大小,金牌與否也不是評判一名運動員好壞的唯一標準?!?8歲開掛人生!天賦or努力?谷愛凌的答案是?》中提到,“一個人的努力,不是要讓大家忽略到天賦的情況下才叫努力;一個人的天賦,也不是要讓大家無視他的努力的情況下才叫天賦?!绷硗?,《體壇周報》也會側(cè)重釋放個性的報道。例如,《人生不設限 “別人家的孩子”不是谷愛凌的唯一標簽》中提到,“正如谷愛凌最初喜歡上滑雪這項運動的原因一樣,時尚與運動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極大程度源自于它們的自由性、創(chuàng)意性以及個性的展示?!薄豆葠哿瑁貉﹫錾吓c生活中的“冒險家”》中也提到,“她挑戰(zhàn)看起來‘不可能’的賽程,不斷開發(fā)‘有自己范兒’的新動作,也敢于踏足自己并不了解的未知領域?!边@些報道都從一個運動員大膽綻放個性的視角出發(fā),塑造出一個堅守初心、敢于向世人表達自我的青年奮斗者形象。
3.1.1.3 重塑定義的女性支持者
《體壇周報》在構(gòu)建北京冬奧會期間我國女性運動員的形象時,注意將隱喻與時代環(huán)境緊緊關聯(lián),在潛移默化中向觀眾和讀者輸出積極的榜樣形象。例如,《谷愛凌:奶奶來看頒獎特別自豪會參加閉幕式》中援引谷愛凌的原話:“我最大的目標是要促進中國冰雪的成長,希望更多青少年們尤其是女孩們能去接觸冰雪運動?!薄豆葠哿瑁翰辉副欢x 不作別人家的孩子》中再次指出,“這些經(jīng)歷與思考則讓谷愛凌對自己作為女性的身份更為認同,她參與不同的運動、嘗試高難度,試著打破性別刻板影響帶來的隱性枷鎖與界限,同樣地,她也希望能讓自己的經(jīng)歷鼓勵更多曾經(jīng)與運動‘絕緣’的女性走上運動場。”谷愛凌作為北京冬奧會上的典型人物,《體壇周報》在報道中多次援引支持女性參與冰雪運動的原話,正是媒介在發(fā)出女性要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信號,鼓勵女性不要被性別束縛,而要大膽嘗試未知,探索自我,同時也是在推動性別平等方面的一種進步。
3.1.2 舉例:谷愛凌
北京冬奧會期間,谷愛凌的話題熱度一直居高不下,人們熱衷于討論她的雙重國籍、家庭背景、學霸人設、興趣愛好、價值觀念等?!扼w壇周報》就其人物的爭議在不同欄目進行了篇幅不一的報道,例如,《由谷愛凌聯(lián)想到中國家庭教育…》《我們最容易向谷愛凌學習的,是好好睡覺!》對谷愛凌的家庭背景與成長經(jīng)歷進行介紹,對“她成功是否能為普通人所復刻”的爭議點進行觀點陳述?!犊謶趾臀粗?,冰雪運動的最大魅力》中援引,“即使不能做成這個動作,摔倒了,也能鼓勵更多的人去敢于嘗試?!薄痘鸪鋈Φ亩瑠W新聞,哪個最讓你印象深刻?》中提到,“如果有人不喜歡我,那是他們的損失,他們永遠都贏不了奧運會”。圍繞著谷愛凌,《體壇周報》在構(gòu)建其形象時角度分外多元,人物形象生動立體。盡管她身上存在著一些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享受體育的精神、挑戰(zhàn)自我的膽識、無懼壓力和未知的格局以及天賦來自努力的思想認知都難能可貴,是值得人們學習的精神財富。谷愛凌是一個社會文化的“符號”。媒介以谷愛凌為例子,向大眾傳播了一種基于興趣之上的更加強調(diào)“享受體育”“打破界限”的體育精神,向女性傳遞了一種基于性別平等的“自立自信”“彰顯個性”的思想信號,向青年一代傳輸了一種基于追逐夢想的“探索未知”“有勇有謀”的榜樣品質(zhì)。
3.1.3 短句:新聞標題
“短句”這一要素在《體壇周報》中的具體表現(xiàn)為新聞標題的語言組織,其所使用的短句標題有與時俱進的特點,熱詞和兩種情境的共同塑造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通俗易懂,充滿個性?!扼w壇周報》的新聞標題受網(wǎng)絡用戶、網(wǎng)絡詞匯的影響,在語言的使用和編排中經(jīng)常使用時興的網(wǎng)絡用語吸引讀者。例如,《徐夢桃:索契·“洪荒之力”換來的銀牌》《大跳臺冬奧首秀“神仙打架” 谷愛凌摘金致敬對手》《從華爾街到冬奧會,周嘉鷹的故事編劇也不敢這么編》等,其中的“洪荒之力”“神仙打架”以及“編劇也不敢這么編”都來自于近兩年的網(wǎng)絡熱詞熱句,這樣的標題不但吸睛,構(gòu)建出的女性運動員形象也更加鮮活生動。而且,標題的語言風格詼諧生動,在描述女性運動員時可以同時塑造出運動情境內(nèi)和運動情境外的兩種形象特征。例如,《吃著韭菜盒子進決賽?坡面障礙谷愛凌資格賽第三》《谷愛凌:天賦來自努力 采訪結(jié)束想要吃涮羊肉》等標題中的谷愛凌,便在形象感受上更加吸引讀者,內(nèi)容上也更貼近普通大眾的生活。標題用運動情境內(nèi)的形象補充人物在運動情境外的形象,女性運動員的形象被構(gòu)建得飽滿真實;同時,生活化的一面也在拉近運動員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從她們身上傳達出來的精神更加容易被受眾理解和接受。
3.1.4 描述:修飾詞匯
媒體所建構(gòu)的“話語包”一般會有某種主題,這個主題通常會用一種特定的方式進行描述,如單一價值的隱喻、例子或帶有語義色彩的修飾詞匯?!扼w壇周報》對于北京冬奧會期間女性運動員的修飾不盡相同,其中以谷愛凌、隋文靜、徐夢桃三位選手的個人報道居多,關注熱度最高,因此在描述上使用的修飾詞也最具代表意義。《體壇周報》在谷愛凌的相關報道中使用了12個高頻詞進行修飾,隋文靜、徐夢桃的高頻修飾詞分別為4個和3個(表6)。
《體壇周報》在選用描述性詞匯時,多會基于運動員競技的表現(xiàn),但不拘泥于運動情景內(nèi)的形象,對運動情境外的各種形象展示也豐富多元,會從成長經(jīng)歷、學業(yè)發(fā)展、個人品質(zhì)以及性格特征進行描述和修飾。例如,形容谷愛凌的“雙冠王”“大魔王”“大心臟”“多金王和獎牌王”等都是描述其在賽場上的競技表現(xiàn),而“天才少女”“別人家的孩子”則是贊揚谷愛凌在學習上同樣擁有優(yōu)異的表現(xiàn)?!扒嗤芄鳌眲t是源于谷愛凌剛開始滑雪時,她當時戴的是綠色青蛙頭盔,上面還有個小皇冠,于是就有了“青蛙公主”的外號。綜上,媒體在構(gòu)建女性運動員媒介形象時所使用的修飾詞雖然仍會從競技成績出發(fā),但更多會從女性運動員展現(xiàn)獨特的個人魅力和傳達積極的體育精神為主題,從而使描述的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多元。
3.1.5 視覺形象:新聞圖片
“視覺形象”這一要素在新聞報道中具體表現(xiàn)為情景圖片,這些圖片也是最能直觀展現(xiàn)中國女性運動員形象的工具。作為新聞內(nèi)容的一部分,圖片與文字一起,為受眾建構(gòu)起豐富直觀的運動員媒介形象?!扼w壇周報》在配設報道照片時也會從運動情景內(nèi)和運動情境外共同選取構(gòu)建人物形象,下面仍以谷愛凌的視覺形象為例加以分析,見圖1。
圖1左是谷愛凌在冬奧賽場拿下首金后的一次亮相,在鏡頭前她手抱“金墩墩”向記者比心。比心的動作不僅是運動員個性的彰顯,也代表運動員處于自信和放松的狀態(tài),而這樣的狀態(tài)來源于自身的實力。圖1中為谷愛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中奪得金牌的場面?!扼w壇周報》選取了谷愛凌的背影照片,展示出帶有“龍紋戰(zhàn)袍”元素的服裝,暗指面對困境時要有敢于挑戰(zhàn)的“龍”的精神。龍紋是中國元素的標志性圖案,谷愛凌曾多次在采訪中提及龍紋戰(zhàn)袍,并且表達過自己對于民族元素的喜愛,這不僅僅是運動員的個人偏好和個性表達,同時也傳遞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圖1右為谷愛凌在參加愛心慈善跑活動時和現(xiàn)場的小朋友共同完成愛心拼圖,并攜手完成愛心跑。圖片展示出谷愛凌在運動情境外的人物形象,賽場外的她也有著親切、童趣、愛心的一面,使得公眾對谷愛凌的認知不再單獨停留在運動員的身份,而是一個熱衷于公益事業(yè),感染更多青少年兒童參與體育活動的公眾人物。運動情境外的形象補充,增加了大眾對女性運動員的認知范疇和評價角度,同時也使女性運動員的內(nèi)在形象得到豐富和延伸。
3.2 北京冬奧會中我國女性運動員媒介形象構(gòu)建的影響因素
3.2.1 社會環(huán)境變化
當前,我國在體育目標上要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zhuǎn)變,并逐步解決競技體育強、群眾體育弱和“夏強冬弱”“冰強雪弱”的問題[11]。因此,《體壇周報》在構(gòu)建我國女性運動員媒介形象的過程中,以媒體之力呼吁在比賽中盡情享受體育的魅力,無論是否拿到獎牌,報道都更側(cè)重于女性運動員的自我突破和我國冰雪運動的繁榮。同時,我國女性運動員在北京冬奧會上的優(yōu)異表現(xiàn)也在無形中表明,盡管我國在與成為冰雪強國之間還有相當?shù)木嚯x,但長期以來形成的“冰強雪弱”局面得以打破是不爭的事實[12]。此外,女性的獨立意識逐漸覺醒,在更加重視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氛圍下,媒體也更加關注女性運動員所展現(xiàn)出來的力量。強大的中國孕育了強健的女性,強健的女性確保了競技體育的成功,而競技賽場的奪魁強化了國家和民族的認同[13]。新時代下,隨著女性的社會地位、文化素質(zhì)和消費能力的不斷提高,“她力量”正在悄然影響著經(jīng)濟、文化、生活等各個領域。體育領域中的“她力量”同樣不容忽視,《體壇周報》借助構(gòu)建女性運動員的媒介形象,傳遞出女性也可以玩轉(zhuǎn)冰雪運動,也可以大膽追求理想,并希望依托競技體育中的女性力量帶動更多“她力量”的崛起。
3.2.2 價值觀念引導
在媒體傳播過程中,大眾在日常生活世界里感知、重復著大眾傳播的符號內(nèi)容及其意識形態(tài)特征,大量接受、模仿那些可復制的大眾傳播形象,從而趨近于平面上相似或相同的共時性生活結(jié)構(gòu)[14]?!扼w壇周報》在構(gòu)建女性運動員的媒介形象時,會有所側(cè)重地強調(diào)和引導受眾在其中重塑自身的體育價值觀念。作為一家主流媒體,《體壇周報》淡化金牌的重要性,強調(diào)女性運動員在冰雪項目上的突破和榮譽,在女性運動員錯失獎牌時,新聞報道在表達遺憾之余也會表現(xiàn)出更多的關懷和更加寬容的態(tài)度。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國內(nèi)媒體旨在弘揚“參與比賽本身比參與的結(jié)果更加重要”的體育價值觀念,這一舉措也與我們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的頂層設計遙相呼應。
3.2.3 政策文件與媒介規(guī)律
媒體在建構(gòu)女性運動員的媒介形象時,會受到政策文件等多方面的影響和制約[15]。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體育強國建設綱要》,部署推動體育強國建設,充分發(fā)揮體育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更多是要強調(diào)群眾體育和全民參與,而媒介中構(gòu)建出來的女性運動員正是走向體育強國過程中的引領人和中堅力量。因此,《體壇周報》報道中的女性運動員,通過更多的語言和視覺形象展現(xiàn)個人的突破,將運動員們的精神傳遞給大眾,媒體則在這一過程中完成與政府政策的遙相呼應。當然,《體壇周報》更側(cè)重于從受眾的興趣點出發(fā),報道觀眾和讀者更感興趣的人物,因而在報道篇幅和頻率上會有所偏倚。這樣會使得對某個運動員的媒介形象構(gòu)建較為全面和突出,而在團體和群體上則存在不夠全面的失衡現(xiàn)象。
4 結(jié)束語
《體壇周報》在對北京冬奧會中我國女性運動員的媒介形象構(gòu)建時,受社會環(huán)境變化、價值觀念引導、國家政策以及媒介自身實踐規(guī)律的影響,并以引導大眾培養(yǎng)正確的體育精神和鼓勵女性參與體育運動為目標,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我國女性運動員構(gòu)建出“享受體育的自我突破者”“綻放個性的青年奮斗者”和“重塑定義的女性支持者”的形象,促成“她力量”在冬奧賽場上充分展現(xiàn)。這種通過構(gòu)建我國女性運動員媒介形象,引導更多的女性以及青年人主動認識體育、積極參與體育、盡情熱愛并享受體育的方式,值得更多媒體效法借鑒,以此促進新時代體育價值觀和體育精神的傳播。
參考文獻:
[1] 王康鋒,王玉.創(chuàng)造凝聚共識的對話空間:北京冬奧會中性別平等的宣傳報道問題及改進建議[J].新聞愛好者,2022(10):105-108.
[2] 陳芳麗,李振旗.身體、權(quán)力與性別:女性主義視角下的體育[J].貴州體育科技,2019(2):15-18
[3] 王明楓,李芳,金秋龍.網(wǎng)絡媒體冬奧會報道中的女性運動員形象呈現(xiàn)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3,49(1):74-80.
[4] 石麗艷,熊歡.中國體育報紙中女運動員形象的時代變化及其符號意義[J].體育文化導刊,2017(1):196-201.
[5] 劉紅,王福秋,劉連發(fā).網(wǎng)絡傳媒對女性運動員形象的構(gòu)建及其生活空間表達[J].體育與科學,2017,38(6):81-86.
[6] 李珩,王玉英.體育新聞中的女性媒介形象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21):161-162.
[7] 歐陽琴芳.奧運會運動員的國家形象塑造:以2020東京奧運會中國女性運動員為例[J].采寫編,2023(4):100-102.
[8] 朱亦筱.當代女性公眾人物的媒介化展現(xiàn):以微博中谷愛凌的相關討論為研究對象[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23.
[9] 張騰之.奧運會的女性媒介形象塑造: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北京冬奧會報道為例[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22,34(3):95-101.
[10] 陳芳芳.新階段中華體育精神的核心要義、時代價值及世界意義[J].體育與科學,2022,43(2):82-87.
[11] 陳晨曦,范佳元,李洋.自主創(chuàng)新,加快建設體育強國[N].人民日報,2021-02-02(015).
[12] 江文川.中國軍團的冬奧總結(jié):四點精彩+一點重視[EB/OL].(2022-02-20)[2023-08-28]. https://www.ttplus.cn/publish/app/data/2022/02/20/413483/os_news.html.
[13] 董進霞.新中國70年國家認同、社會性別與競技體育互動關系的演變[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0,46(6):7-13.
[14] 丁秀娟.我國城市女性體育價值觀念形成的社會學分析[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7(6):17-18.
[15] 伏晶.《人民日報》(2008-2015)中國女運動員媒介形象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7.
收稿日期:2023-10-14
基金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23BTY091)。
第一作者簡介:張欣潔(1999-),女,河南鄭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女性運動員、體育參與同“老漂族”的社會融入、體育非遺數(shù)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