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指出:“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痹诔踔姓Z文教學中,教師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開展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讓學生在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語文知識。如果教師只是生硬地向學生灌輸語文知識,學生的學習就會缺乏系統(tǒng)性、情境性和實踐性,這樣的教學效果不佳。教師可以采用大單元教學的方式,整體把握教材、課標和學情,重新整合單元學習內容,圍繞學習主題或大概念設計驅動性任務,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基于語言運用,豐富語文大單元教學的方式
(一)運用研讀法,豐富語言材料
語言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涵之一?!稑藴省分赋觯骸罢Z言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語感;了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形成個體語言經驗?!苯處熆梢試@語言運用培養(yǎng)要求開展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如可以采用研讀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學習材料,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字詞,理解其本義和引申義;精讀文章,深化對內容的理解和對情感的把握。
以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為主題,將《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展現(xiàn)自然風光的課文整合在一起,運用研讀法開展教學,設計如下三個學習任務。一是閱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精彩的句子,嘗試換掉其中的某些詞、句,對比分析藝術效果有什么不同。二是整理歸納這些句子,并標注寫作手法、描寫對象、表達情感等。三是展開多元對比,思考同一種描寫對象有哪些不同的寫作手法。
(二)運用反芻法,習得表達結構
反芻法是指教師先為學生講述部分知識,并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里消化吸收,然后安排學生反復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學生的深入思考。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不同的表達結構,并讓他們思考是否有更新穎的表達方式。
仍以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一些思維可視化的方法,如思維導圖、大綱等,并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任何一種方法,分析《春》等文章的表達結構,將其制成表格,然后對比分析,說說這些作品在表達結構方面的異同點。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有哪些更新穎的表達結構。除了常見的“總—分—總”表達結構,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并掌握黃金圈、“問題—解決”等多種表達結構,并讓學生思考“在寫寫景文時應選擇哪種表達結構”這一問題。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嘗試運用其他新穎的表達結構。反芻法是一種以生為本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通過自主研讀、分析、歸納的方式,了解更多的表達結構,并思考適合用于哪種作文,從而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發(fā)展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運用互動法,積累學習經驗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某個主題展開互動探討,讓學生從他人的表達中挖掘創(chuàng)作素材,積累學習經驗并將其用于自主表達,積累語言表達方式,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仍以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交流環(huán)節(jié),并創(chuàng)設交流情境:“有外地的朋友要來本地旅游,你要擔任小導游組織參觀活動,你認為要如何介紹,才能讓對方印象深刻呢?”接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思考“本地有哪些值得游玩的地方”“如何表述才能讓對方感到滿意”這兩個問題,并讓學生回憶自己聽到過的導游詞,寫一寫自己的導游詞。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實踐交流活動,將學生兩兩分組,讓他們輪流扮演導游和游客,看看誰設計的導游詞能讓對方印象深刻。
二、指向思維能力,拓展語文大單元教學的途徑
(一)開展主題式大單元活動,升華主觀情感
思維能力也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涵之一。《標準》指出:“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lián)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xiàn)?!彼季S能力的提高不能只靠生硬地灌輸知識,教師要拓展語文大單元教學途徑,運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主題式大單元活動是指圍繞某個主題設計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融入情境,開展系統(tǒng)性學習。
主題式大單元活動適用于人文類、情感類的主題。例如,教師可以將《秋天的懷念》《散步》等課文進行整合,設計以“親情的溫暖”為主題的大單元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交流的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閱讀這些課文,讓他們說說作者敘述了什么事情,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如何,他們對彼此的情感有什么特點。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感受,并為其他學生講述自己的生活故事。然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為父母做一些事情,讓父母感受孩子對他們的愛,并要求學生將親子活動的過程和感受記錄下來,寫一篇展現(xiàn)親情的散文。這樣,在主題式大單元活動中,學生融入特定的情境,能夠發(fā)展自身的直觀思維和形象思維,從而更好地體會情感,表達情感。
(二)開展任務式大單元活動,理解對立統(tǒng)一
任務式大單元活動是指圍繞單元主題設計一系列任務,引導學生完成任務。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邏輯問題,引導學生辯證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認知。
任務式大單元活動比較適合需要學生理性思考的學習主題。例如,教師可以整合《敬業(yè)與樂業(yè)》《論教養(yǎng)》等課文,設計以“如何提高辯論水平”為主題的大單元活動。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以下三個任務,幫助學生逐步理解什么是對立統(tǒng)一。一是向學生展示一些命題,讓他們判斷這些命題是對是錯,并引入“對立統(tǒng)一”的概念,讓學生認識到“對立統(tǒng)一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規(guī)律”。二是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總結議論方法,并思考如果雙方持有的觀點對立,雙方該如何辯論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觀點,以幫助學生初步掌握辯論的方法。三是組織學生圍繞生活中常見的主題開展辯論活動,讓他們試著將“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運用到論證中。在任務式大單元活動中,學生通過完成一系列任務,能夠使自身的思維更具有深刻性、批判性,逐步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好習慣。
(三)開展應用式大單元活動,解決具體問題
應用式大單元活動是指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讓他們解決某些生活問題。這樣的活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應用式大單元活動主要適用于實用類文體的學習。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課文《消息二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讓學生嘗試撰寫新聞。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如提出“在亞運會期間,我國運動健兒獲得了不少金牌。假如你是一名新聞工作者,你該如何寫新聞,給大家介紹比賽情況呢”等問題,引導學生自主上網搜索,了解新聞的特點、類型及格式,并讓學生對照課文,了解報道新聞的具體方法。在學生初步掌握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遷移運用,讓學生撰寫消息、通訊、新聞特寫、新聞公報等各種體裁的新聞。在應用式大單元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他們積極創(chuàng)新,思考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其養(yǎng)成崇尚真知的好習慣。
三、聚焦審美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語文大單元教學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對比,透視人物性格
《標準》指出:“審美創(chuàng)造是指學生通過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文字及作品,獲得較為豐富的審美經驗,具有初步的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苯處熞獎?chuàng)新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幫助學生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分析人物形象,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
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賞析小說類作品,教師可以將《社戲》《孔乙己》《故鄉(xiāng)》《變色龍》等課文進行整合,設計以“讀懂小說”為主題的大單元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對比法,讓他們展開多種形式的對比。第一種是“同一人物前后對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故鄉(xiāng)》,對比楊二嫂、閏土等主人公的性格變化,并思考其變化形成的原因。第二種是“不同人物對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課文《社戲》中淳樸的鄉(xiāng)民形象和《孔乙己》中充滿惡意的看客形象放在一起進行對比,說說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在對比分析中,學生能夠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好地體會人物性格的變化和發(fā)展,逐步掌握如何塑造豐富、立體的人物形象。
(二)引導學生評鑒,滲透價值觀念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課內外作品后進行評論,讓他們探討作品中人物的價值觀念,并讓他們思考“作品對自己有什么啟發(fā)”這一問題。
例如,在以“讀懂小說”為主題的大單元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一系列評鑒活動。一是評鑒人物行為的合理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孔乙己為何寧愿挨餓,也不愿意從事體力工作”“孔乙己對勞動的態(tài)度是什么”“其價值觀念存在什么不足”等問題。二是評鑒人物的善惡美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評價孔乙己,分析孔乙己身上的優(yōu)缺點,指導學生辯證地分析人物。三是反思自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思考“孔乙己等小說人物給了自己什么啟發(fā)”“自己在價值觀念上有什么不對的地方”等問題。在評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和良好的審美意識,還能夠深入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了解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會客觀地評價人物形象,辨析善惡美丑。
(三)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享受精神愉悅
教師要注重讀寫結合,可以讓學生在欣賞作品后展開自主創(chuàng)作,思考如何通過文字表達自己對美的體驗和感受。
例如,在以“讀懂小說”為主題的大單元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從“評”到“仿”再到“創(chuàng)”這一系列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感受藝術創(chuàng)作的魅力。在“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小說的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描寫等不同的角度中選擇一項展開評價,說說哪些地方能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并嘗試總結寫作手法。在“仿”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片段進行寫作,學習其寫作手法。如在閱讀“孔乙己喝酒”的片段后,學生可以思考如何合理選擇動詞,用動作描寫再現(xiàn)人物形象,讓人物栩栩如生。在“創(chuàng)”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微小說,讓學生以日常生活作為創(chuàng)作源泉,選擇生活中耐人尋味的事情,通過藝術加工寫成小說。同時,教師要為學生建立溝通的平臺,讓學生互動交流,分享創(chuàng)作感受,交流經驗。
結語
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組織形式,有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內容、任務的結構化,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教師要打破單篇教學范式,整體規(guī)劃學習內容,將教學目標放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上,設計一系列學習任務,以增強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