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班級管理;班級建設;帶班育人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08-0050-02
【作者簡介】朱倩倩,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江蘇南通,226300)學生處副主任,南通市德育工作帶頭人,南通市優(yōu)秀班主任,“南通市五一創(chuàng)新能手”稱號獲得者,南通市通州區(qū)“朱倩倩德育名師工作室”領銜人,曾獲江蘇省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比賽一等獎。
情景中的高三班主任王老師認真負責,班級管理盡在“掌控”,可沒想到才離開幾天,班級就出現(xiàn)了學生上課不配合的現(xiàn)象。學生不愿服從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較常見的是信任危機。人們的行為往往是認知的外化,當學生對王老師長久以來的班級管理模式、教育方式產(chǎn)生了不滿和質(zhì)疑時,代班班主任的出現(xiàn)就成了“導火索”,一下子引燃了學生群體連鎖的負面反應。
所謂不破不立,如果王老師能穩(wěn)定情緒,冷靜思考,先探究“為什么”,再尋求“怎么辦”,找準良方,對癥下藥,智慧地處理好沖突,問題便能夠迎刃而解。
一、重塑認知,探究問題根源
新手班主任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澄清和重塑對班級的認識,分析和思考班級各成員的角色,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與需求,從而深入分析師生沖突的原因。
1.厘清班級的歸屬特征
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認為“班級是學生生命成長的體驗場”,在班級建設和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多方面的力量協(xié)同發(fā)揮了作用。班級本就是學校的一個基本單位,因此,班級是學校的;從班級管理工作推進角度而言,班級又是班主任的;此外,學科教師和家長群體也是班級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追根究底,班級是學生的。班級的主體是學生,班級是學生共同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約定的規(guī)章制度,有共同維系的穩(wěn)定團結(jié)的關系,還有彼此依存的權(quán)利與義務。作為生命成長的共同體,每一個班級都有其獨特的生命軌跡和成長歷程。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班級建設、班級生活,乃至班級管理的主體,是班級的主角。積極向上、凝聚力強、民主自治的班級應該呈現(xiàn)出師生相互配合的良好狀態(tài)。班主任的職責在于建班育人,是為學生成長提供引導的服務者。因此,王老師不能以個人意志為上,大小事都自己說了算,而要多聽取學生意見。為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地位,讓他們認識到“班級是自己的,學習是自己的,我的班級我做主,我的學習我努力”,班主任應將師生之間的平等、民主、對話關系落到實處。
3.看見學生的情緒需求
進入高三后,學生各方面壓力陡增。學科知識綜合性加強,學習難度增大,很可能還伴隨學習效率降低的情況,學生的焦慮程度因而大幅上升。這時,一個小小的沖突、一句無心的話語,甚至一個眼神,都可能引發(fā)他們的情緒波動。如果王老師能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和需求,搭建師生對話的平臺,協(xié)同科任教師和家長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引導他們化解情緒危機,那么“不配合”“頂嘴”現(xiàn)象發(fā)生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
二、修煉內(nèi)功,提升育人素養(yǎng)
班主任和學生接觸時間長,其道德水平、專業(yè)能力、為人處世方式,甚至情緒變化都直接影響學生。要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學生,班主任自身就要具備高尚的情操、優(yōu)秀的品德、淵博的學識、穩(wěn)定的情緒和良好的溝通力。
1.以生為本,共建共生
每一間教室都應該被建成促進師生共生共長的“生態(tài)場”。在這個場域中,班主任要樹立科學的學生觀,尊重學生成長的規(guī)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班主任還應組織“導師”團隊和學生共同設計心目中理想班級的樣子,共同商定抵達愿景目標的規(guī)則與辦法,共同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并通過分析比較,采納合理的意見與建議,共同推進班級的建設和發(fā)展。
2.加強修養(yǎng),知己知彼
班主任要修煉自身德行,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提升教育智慧。首先,班主任要多方摸底、充分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努力做到因材施教,積極搭建學生和科任教師之間溝通的橋梁,采取學生能接受的教育方式,避免發(fā)生沖突。其次,班主任要善用“冷處理”,面對突發(fā)狀況時,努力穩(wěn)定情緒,給雙方一段冷靜思考的緩沖期。最后,班主任要樹立公信力,處理問題公正公平才能贏得學生的認可和尊重,有效避免師生沖突。
3.專業(yè)讀寫,加速成長
閱讀專業(yè)圖書有助于班主任積累理論與實踐知識、澄清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從而為帶班育人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提供解決思路和方法。如果班主任能將工作中育人的經(jīng)歷寫下來,如班級關鍵事件、育人故事、班級活動設計與過程實施、家校共育、班級管理的各種妙招等,那么其對帶班育人理念的再認識和反思將得到梳理和升華,專業(yè)素養(yǎng)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雙向奔赴,溫情陪伴成長
古今中外的教育無不強調(diào)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性。杜威《民主與教育》一書中提到,班主任如果不能與學生建立健康和諧的關系,教育就沒有效果。我國也有“親其師,信其道;尊其師,奉其教;敬其師,效其行”的說法。教師塑造學生心靈的前提是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溫暖有愛的環(huán)境才能涵育出懂感恩、會回報的學生。
1.“兼相愛,交相利”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zhì)之一是人性,所謂人性就是對孩子深厚的愛”。班集體要和諧發(fā)展,就要求師生、生生能夠和諧相處、互利共贏。不和諧的關系既不利于學生個體成長,也不利于班級發(fā)展。良好的班級關系需要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來達成。當然,我們不能用同一標準要求幾十個家庭環(huán)境、思想素質(zhì)、學習成績都千差萬別的學生,要“因生給愛”,從而使師生在和諧的集體中共同成長。
2.多商量,少命令
魏書生老師曾經(jīng)說過,他帶班時,所有的事情都和學生商量。正因為感受到班主任的愛護和關心,學生才樂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積極參與決策、出主意。班集體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解決很多問題,班主任不能“一言堂”,應與任課教師、學生乃至家長共同商議,制定適合班級學情的規(guī)則和要求。大家一起思考,對問題的看法就會比較全面和客觀,師生的需求和意見也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肯定。
3.巧獎勵,慎懲罰
師生共同商定班規(guī),設定更多獎勵機制,減少懲罰,在溫暖中教育。如班級考核中應加強正向強化功能,多加分少扣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另外,班主任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不給學生貼負面的標簽,允許學生犯錯,班規(guī)的制定不能影響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傷害學生的自尊。
4.多合作,少單干
班級管理需要群策群力,變個人智慧為集體智慧。班主任要善于發(fā)動全體任課教師、家長進行密切合作,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師生深度融合、家校深度合作,有利于讓學生在家校良好的合作中學會交往,學會處理矛盾、解決沖突、發(fā)展智能,并形成友善的品質(zhì)和仁慈的胸懷。
班主任帶班育人的過程中,要堅持做到心中有學生,更有情懷;手中有尺度,更有溫度;胸中有丘壑,更有方法,努力培養(yǎng)祖國需要的時代新人和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