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軍
名師簡介:中學一級教師,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教師。多年致力于提升“創(chuàng)意寫作”在中學生讀寫實踐中的轉化與運用,在各級各類雜志發(fā)表論文四十余篇。
教育宣言: 以創(chuàng)意融通讀寫,以讀寫點亮人生。
從讀者角度來說,一篇好小說要做到“講好一個好故事”。一個好故事往往有著穿透時空、穿透人心的巨大力量。從寫作者的角度來說,好故事要能夠引發(fā)讀者共鳴,激發(fā)想象與思考?!蹲8!泛汀读纸填^風雪山神廟》這兩篇小說無疑都是經(jīng)典好故事,我們可以通過創(chuàng)意讀寫活動的方式,由深度閱讀學習如何構建好故事的核心元素支架,從而走向創(chuàng)意寫作,踏上一趟愉快的讀寫旅程。下面讓我們以“故事”為焦點切入,來解讀這兩篇不同時代的名篇,感受創(chuàng)意讀寫的快樂。
一 課前熱身小游戲:啟發(fā)對“故事核心元素”的認識
游戲的名稱叫作“猜猜他是誰”,即學生根據(jù)老師描述的內(nèi)容,猜出這個小說人物是誰。
設計這個游戲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形成對“好故事的核心元素”的認識,為接下來的閱讀和寫作作好準備。
老師出示第一條: 他們只想過安寧的普通人生活。
學生猜出很多人物: 宋江、林沖、孔乙己、駱駝祥子、祥林嫂、格里高爾、福貴……
老師出示第二條: 現(xiàn)實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他們的理想。
學生紛紛說: 好像很多小說人物都有這樣的命運。
老師出示第三條: 他們在現(xiàn)實面前都曾經(jīng)一忍再忍,一退再退。
學生答: 林沖、駱駝祥子、祥林嫂。
老師出示最后一條: 在一個風雪之夜,一個選擇出走,一個走向死亡。
學生驚呼: 哦,一個是林沖,一個是祥林嫂。
游戲結束,老師進行總結:大家最開始無法猜出具體人物,是因為前面的幾條都是好故事的類型化元素??梢?,好故事是有一些共通性的,其中一種常見的類型是從描寫人物的寧靜生活被打破開始,然后描寫人物經(jīng)歷一系列的掙扎和抗爭,最后描寫人物走向了成長或者死亡。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故事元素的認識,老師引導學生列舉一些看過的電影,分析它們是否符合以上特征。經(jīng)過討論,大家聯(lián)想到了《長安三萬里》《流浪地球》《泰囧》《滿江紅》等電影,認識到電影和小說都是“講故事”,其故事的核心元素是相通的,只是表現(xiàn)手段不同而已。
接下來師生重點圍繞“好作品是如何講故事的”來閱讀《祝?!泛汀读纸填^風雪山神廟》這兩篇小說。雖然兩篇小說的寫作時間相距甚遠,但是穿越時空,我們將發(fā)現(xiàn)兩篇小說故事元素有著驚人的相似性,這個過程如同一場神奇的叢林探秘,充滿了挑戰(zhàn)和樂趣。
二學習過程:攀著“故事核心元素”的支架前行
學習活動1:人物遭遇了什么?
在故事的起點,祥林嫂和林沖分別遇到怎樣的人生遭遇?分別梳理出來并解釋其合理性。
為了梳理得更清晰,我們采用表格的方式呈現(xiàn),如下所示:
孫紹振教授說:“好的情節(jié)應該有一種功能,就是把人物打出常規(guī),進入第二環(huán)境,暴露第二心態(tài)。所謂第二環(huán)境,是相對于第一環(huán)境而言的。第一環(huán)境就是人物所處的常規(guī)環(huán)境,把人物打出常規(guī)的第一環(huán)境,進入非常規(guī)的第二環(huán)境,其性質(zhì)就是虛擬的、假定的、不拘泥于現(xiàn)實的?!睆墓适陆嵌雀M一步分析,我們可以將人物的遭遇進一步細化,揭示出人物從第一環(huán)境走向第二環(huán)境的內(nèi)在邏輯。通過表格可以看出,從遭遇1到遭遇3,人物的遭遇是逐漸升級的,也就是說,人物所面對的障礙將人物一步步逼入絕境,于是我們將人物的遭遇等級做了一個分類:遭遇1(困難)—遭遇2(困境)—遭遇3(絕境),正是這樣的人物遭遇形成了故事內(nèi)在的運行動力,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一步步發(fā)展,這是故事動力的基礎。
學習活動2:勾出了人物怎樣的“心魔”?
祥林嫂和林沖在“困難—困境—絕境”的外在逼迫中,其內(nèi)在情感有沒有發(fā)生變化?又是如何變化的?
人物的“心魔”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第二心態(tài)”,所謂第二心態(tài),就是人的深層心理結構,它與表層心理結構形成反差。人都是有人格面具的。在正常的社會關系里,他維持著社會角色的面具。情節(jié)性的小說,一旦進入第二環(huán)境,客觀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心理環(huán)境也相應發(fā)生變化,從而迫使人的心理奧秘浮現(xiàn),這種心理奧秘就是“心魔”。剖析人物的“心魔”是走進故事深處的關鍵,也是解讀人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此還要明確人物心理的起點,即在第一環(huán)境中,人物的心理訴求是什么?遭遇變化后人物的心理訴求又是怎樣的?這樣才能真正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于是我們再讀課文,進一步探究不同狀態(tài)下人物的心理訴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出人物“心魔”變化的圖示:
學習活動3:“沖突”指向了哪里?
沖突=渴望+障礙,兩篇小說主要呈現(xiàn)了怎樣的沖突?我們該怎樣通過故事沖突來探究作者的意圖?
沖突是故事的核心,而沖突又分為內(nèi)在沖突和外在沖突。通過前面的梳理,我們已經(jīng)對故事中人物的內(nèi)在精神沖突有了基本的認識,而接下來就是對故事的外在沖突進行探究。一個好的故事,人物的沖突一定是由內(nèi)外兩重構成的,以前我們對小說沖突的分析僅僅停留在情節(jié)的層面,將其簡單地概括為“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這樣的情節(jié)流程,這是無法觸及故事本質(zhì)的。在這兩篇小說中,我們通過畫“故事弧”的方式來展現(xiàn)小說的外在沖突: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故事弧”
《祝?!返摹肮适禄 ?/p>
通過繪制這個“故事弧”,我們能夠清晰地意識到,故事沖突設計與作者表達人物性格的意圖是密切相關的。作者想通過人物的遭遇、人物的渴望以及障礙的突破,向讀者傳遞故事的主旨。林沖的渴求只是做一個安分的普通人,但是以高衙內(nèi)為代表的政權一步步為他設置障礙,使他一忍再忍,最終忍無可忍,被“逼上梁山”。而魯迅先生刻畫祥林嫂這樣一個人物,對其寄予了更多的情感,在“故事弧”的第一個情節(jié)沖突點,即祥林嫂初到魯鎮(zhèn)時,主要展現(xiàn)出的是封建夫權思想對她的迫害;第二個沖突點,即祥林嫂再到魯鎮(zhèn),是在夫死子喪后,大伯來收屋,她被趕出了家門,這體現(xiàn)出封建族權的無情;第三個沖突點,祥林嫂捐獻了門檻但仍然不被允許參與祭祀,這是封建神權對一個無辜女性的殘害,而正是這樣一個由封建夫權、族權、神權所編織的禮教社會把祥林嫂這樣一個樸實的農(nóng)村婦女無情地吞噬了。
學習活動4:人物行為是為了什么?
問題1如何理解文中林沖最后的行為?
又早把頭割下來,挑在槍上。回來把富安、陸謙頭都割下來,把尖刀插了,將三個人頭發(fā)結做一處,提入廟里來,都擺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氈笠子帶上,將葫蘆里冷酒都吃盡了,被與葫蘆都丟了不要,提了槍,便出廟門投東去。
金圣嘆評:三個人的頭安放得好,又算示眾,又算祭賽,又算結煞。
這里大家的討論最為激烈,因為這是最容易引起共鳴的地方,也是故事最好看的地方。林沖手刃仇敵,告知神明,這是天理昭然,表明自己的正義性,而這也是林沖退無可退后所作出的唯一選擇?!氨慌c葫蘆”象征著過去安常處順的生活幻想,“槍”象征著抗爭。林沖在現(xiàn)實困境的打壓中終于拋棄了委曲求全的自己,走向了武力抗爭。
問題2
在電影《祝?!分邪才帕讼榱稚┡抽T檻的情節(jié),你覺得合理嗎?請說明理由。
我們從小說的角度和電影的角度分別分析這個情節(jié)的意義。從小說的角度來說,魯迅先生想表現(xiàn)的是一個逆來順受的農(nóng)村婦女在封建禮教的戕害下一步步被逼入絕境、最終毀滅的故事,因此,祥林嫂一定是一個反抗意識薄弱的人,怯于“向外”反抗。而從電影的角度來講,影片的拍攝時間是1956年,正是社會主義建設如火如荼的時候,在這種社會背景下,電影《祝?!啡绾胃玫貫樯鐣髁x建設服務成了當時人們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所以電影中才會多出了“砍門檻”這個情節(jié),這個情節(jié)昭示著祥林嫂最終認清了封建禮教的丑惡面目,敢于起身反抗社會,但祥林嫂身上的局限性已經(jīng)決定了她無法有所作為,最終還是難逃慘死的結局。電影中祥林嫂的這種抗爭意識使其具有了新時代新女性的特征,符合新社會所提倡的女性意識。
通過探討,我們可以看到祥林嫂作為一個普通人對命運的抗爭,這種抗爭是廣闊宇宙中如同螻蟻的人類所能做的唯一的事,這種抗爭從一開始就可能會失敗,但正是這種抗爭才使得人真正成為人。這與林沖的反抗在某種意義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他們都是為了獲得人之為人的起碼生存權而抗爭。
這樣的探究讓我們對兩個故事的思想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時思維素養(yǎng)得到了提升。
學習活動5:為什么要下一場“雪”?
兩篇小說中都安排了“雪”這樣的場景,為什么?請比較其在小說中的作用。
“場景”是故事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是不可或缺的人物活動空間。這兩篇小說讓人物在“風雪”之夜走向結局,這究竟是巧合還是故事寫作的必然?
《祝?!分械摹把背霈F(xiàn)在故事的開頭和結局。開頭“天色愈陰暗了,下午竟下起雪來,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滿天飛舞,夾著煙靄和忙碌的氣色,將魯鎮(zhèn)亂成一團糟。”這場雪絲毫未給年關增添任何明亮熱鬧的色彩,反而“將魯鎮(zhèn)亂成一團糟?!比绱说拈_頭,已為全文的感情奠定了沉重的基調(diào),更是一種對嚴酷冷漠的現(xiàn)實背景的暗示。結局時“雪花落在積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毕榱稚┧涝凇白8!钡娜兆又校@出了她的不幸與悲哀,而此時的雪,最大化地加深了她被封建禮教所“殘害”的可悲。
而《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雪”則與情節(jié)一路伴隨,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沖突的加強,雪越下越大:
正是嚴冬天氣,彤云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滄州遇舊)
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接管草料場)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火燒草料場)
文中的雪,不僅在情節(jié)推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對人物的塑造以及現(xiàn)實背景的交代上也有獨到之處。林沖是被逼上梁山的典型,是殘酷的現(xiàn)實讓這樣一個安于現(xiàn)狀、忠于朝廷乃至委曲求全的人一步步走向反抗的。而這愈下愈猛的大雪正是陸謙等人陰謀與無情的象征,殘酷的現(xiàn)實點燃了林沖心中的憤怒。愈下愈緊的大雪亦如林沖心中積壓的憤怒逐漸被逼出來,最終逼出了他的恨、他的狠。
雪看似柔弱無力,但當暴風雪襲來之時,沒有人可以抵擋它摧枯拉朽之勢。正如林沖的性格轉變一般。面對高衙內(nèi)的奪妻之恨,他忍了;面對高俅的蓄意陷害,他忍了;面對官差的刁難陷害,他忍了。一直以來,林沖以一個略顯懦弱的姿態(tài)活著,但當他被逼入絕境之后,他的狠是令人生畏的,在山神廟前殺掉陸謙三人的林沖如暴風雪般爆發(fā)了。而那紛紛的大雪,正是他性格轉變的絕好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