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蘊含著經(jīng)驗與哲理,有些諺語之間看似存在矛盾,其實不然,我們應在矛盾中找統(tǒng)一。
生活場景不同,諺語所表達的含義也就不同,而不同的諺語有其適用的情境。“退一步海闊天空”和“不爭饅頭爭口氣”,看似矛盾,實則是統(tǒng)一的。兩句一說“爭”,一說“不爭”,共同點是要理清所爭的是什么,理清了,就統(tǒng)一了。
“退一步海闊天空”是不爭的智慧。林語堂《風聲鶴唳》中有言:“不爭,乃大爭;不爭,則天下人與之不爭?!敝荚诟嬖V我們做人的大格局,不爭小利,方能贏得天下,懂得不爭,生活就會過得順風順水。楊絳先生在生活中就做到了靜而不爭,不與世人爭得失,不與世道爭輸贏。她認為與其浪費時間爭來爭去,不如靜下來多讀書、寫書。她過得坦然,著作等身,又將自己的部分稿費捐給清華大學成立“好讀書”基金會,鼓勵學生多讀少爭。兩位先生面對金錢名利這些身外之物,都為之不爭,他們懂得不爭的智慧,不計較個人得失,此乃不爭之大爭大智也。
“不爭饅頭爭口氣”是必爭的妙用。梁啟超《二十世紀太平洋歌》里說:“物競天擇勢必至,不優(yōu)則劣兮不興則亡?!痹诮跬鰢畷r,正是那一輩中國人救亡圖存,積極爭取民族的獨立與國家的強大。變法流血,“請自嗣同始”—“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敢于與腐朽的清政府相爭。他的舍命大爭,可謂震古爍今。今有人稱“微光少女”的周芷晴,幼時患白內障,左眼失明,右眼尚留0.1的視力,看東西“就像一幅畫被潑了一盆水,把所有的色塊邊緣糊掉了一點”。她選擇向不公的命運抗爭,努力用放大鏡、望遠鏡,尋找那一絲微光。盡管很暗,但那絲微光足以照亮她前行的路。周芷晴奮力爭取,最終以理科407分(江蘇省高考總分480分)的成績考入中國人民大學。
國運危難時刻,譚嗣同在爭;人生坎坷階段,周芷晴也在爭。爭什么?爭的是那口氣,是不愿亡國與不甘落后的那口氣。此乃爭之大用也。
這樣看來,爭與不爭是不同場景所處立場的表達。面對小得失,包括名利等物質層面的誘惑,我們應當選擇不爭;涉及國家領土和尊嚴,我們勢必與之大爭。亦如臺灣地區(qū)是我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面對臺灣問題,我們必須據(jù)理力爭,維護國家統(tǒng)一。
“退一步海闊天空”與“不爭饅頭爭口氣”不是對立關系,我們完全可以在兩者間找到平衡和統(tǒng)一。退伍軍人楊善洲、林業(yè)專家李保國都是數(shù)十年如一日扎根窮山惡水,靠雙手勞作讓荒山披綠。不爭的是個人名利,爭的是祖國山川生態(tài)之美,他們不愧為時代楷模。
今日之中國,正需要如楊善洲、李保國般不當“出頭鳥”,甘當“孺子牛”的一代新青年。很多人不爭名利,甘愿奉獻,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教師點評
文章以“讀諺語,悟人生”為題,反映了作者精準審題的智慧。題目將諺語定位為生活中蘊含著的經(jīng)驗與智慧,作者借此啟悟人生。
論證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展開,開篇立論:諺語所蘊含著的經(jīng)驗與哲理,看似矛盾,其實不然,應在矛盾中找統(tǒng)一。
行文先總論諺語有各自適用的生活場景,場景不同含義也就不同?!巴艘徊胶i熖炜铡焙汀安粻庰z頭爭口氣”,一說“爭”,一說“不爭”,共同點是要理清什么不必爭、什么必定爭,理清了,就統(tǒng)一了。
再分論“退一步海闊天空”是不爭的智慧,“不爭饅頭爭口氣”是必爭的妙用。行文所用事例鮮活可觀,楊絳的不爭與譚嗣同的敢爭,都很好地支撐了文章的觀點,場景不同帶來立場不同,看似矛盾的道理,其實并不矛盾。
最后,用“這樣看來,爭與不爭是不同場景所處立場的表達”收束全文。楊善洲、李保國的用例稍遲了點,既已作結,就可戛然而止。(湖南師范大學附屬頤華學校 歐陽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