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楠
(大同師范高等??茖W校,山西大同,037039)
“數字+教育”是新時代教育工作的新模式。世界各國以數字化為契機,在國家范圍內發(fā)布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并借助互聯網思維和方法,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積極探索新模式、開發(fā)新產品、推進新技術,為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支撐。[1]近十年來,我國在政策上不斷推動數字技術和教育教學融合發(fā)展。2023年2月,世界數字教育大會“職業(yè)教育數字化轉型發(fā)展”論壇明確了數字化轉型是重塑職業(yè)教育生態(tài)的關鍵性策略,也更加強調其在賦能職業(yè)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方面的重要性。[2]
為培養(yǎng)符合時代需求的英語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目標和人才培養(yǎng)計劃,高師院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提高外語課程思政育人實踐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其中,需精準優(yōu)化英語聽說課、寫作課、語法課和閱讀課存在的課程思政教學問題,通過多種可操作路徑,實踐外語課程思政的育人價值、教育理念和教學機制,提高外語課程思政教學的精準度,形成專業(yè)課程思政數字化教學示范體系,為開展后續(xù)研究提供實踐基礎。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yǎng)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容。[3]外語課程思政就是將價值引領融入外語教學,通過外語專業(yè)課程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圍繞課程思政的課堂教學改革在全國各高校廣泛開展,外語課程教學正全面貫徹課程思政理念,推進了思政教育與外語教學的雙向建設。同時,高師院校外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也出現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對大同師范高等??茖W校大二年級小學英語教育專業(yè)的外語課程思政教學情況進行調查,發(fā)現主要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第一,教師對課程思政內涵的認知模糊,課程思政素養(yǎng)有待提升。訪談(主要從意識、精神、規(guī)則、行為四個方面設計訪談)發(fā)現,部分教師雖對課程思政建設有較為正確的認識,但未能明確自身在教學中的角色定位,未能在教學實踐中挖掘思政元素的真正要義。第二,思政內容和專業(yè)內容融合不當,常出現硬性植入的現象。通過對一學期的課堂觀察發(fā)現,英語教學存在重專業(yè)輕人文、專業(yè)與思政“兩張皮”的現象,課堂的思政元素流于表面,且思政教育融入多聚焦于課程結束環(huán)節(jié),常以“蜻蜓點水式”呈現,這極大地削弱了課程思政的內隱性價值。第三,教師對學生思政素養(yǎng)的了解欠缺。以英語泛讀課為例,教師在課程開始前未摸清學生的思政認知程度,思政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的偏好和需求,在提升學生人文修養(yǎng)的過程中存在過度拔高或重復教育的問題,導致學生對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評價不高。第四,無法有效評估外語課程思政教學效果,預期教學目標未能實現。由于缺乏有效的評價體系,無法將課程思政實踐情況及實踐效果納入教師個人績效考核,外語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評估呈現出零散性和間斷性的特征。在此情況下,提升學生的思政素養(yǎng)目標也未能有效實現。
精準教學是指根據標準變速表上學生持續(xù)的自我監(jiān)控表現頻率的變化而形成的教育決策,即通過記錄和分析學生的行為表現,分別從準確度和速度兩個維度評價學生學習是否“流暢”,并對學生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決策。[4]因此,精準教學并不是一種教學模式或課程,而是從全方位、全員(師生)、全過程對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流程、教學效果和教學評估等進行的精準化實施。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驅動精準思政的技術要素可實現動態(tài)信息分析與反饋,便于教師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生活軌跡、消費習慣等,從而采取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措施,適時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活動作出調整。對教師而言,精準教學可有效利用教學資源,優(yōu)化教學模式,達成教學目標,增強師生互動,智能化考核評價,打造高效課堂,實現從數字化教學到數智化教學的發(fā)展。
外語課程思政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高師院校外語類專業(yè)學生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品質,厚植愛國情懷,培養(yǎng)國際視野、工匠精神與職業(yè)素養(yǎng)。信息化背景下的外語課程思政精準教學,要在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之間進行精準的適配設計。通過大數據等手段,精準了解學生的學習思維特征,精準設計與外語課程專業(yè)知識高度一致的課程思政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使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文化知識、學習策略、思維品質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職業(yè)能力,讓學生能夠將所獲取的知識轉化為未來英語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教學能力,成為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國際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具體而言,外語課程思政精準教學具有以下現實意義。
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化技術開展外語課程思政教學能夠精準把握教育方向,突出高師院校育人工作的重點,推動高師院校在人才培養(yǎng)工作上實現全方位的創(chuàng)新。通過制定精準教學目標,采用可視化教學模式,能夠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踐行社會主義辦學的思想和理念,引導廣大學生深刻認識到“兩個確立”的重要價值,堅定“四個自信”,提高外語課程思政課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在線上和線下兩個教學平臺,教師可利用信息化技術軟件,及時挖掘在講授國外文化知識的過程中缺少的中國文化知識,并對其進行篩選、推送,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思政教育學習資源。同時,教師能夠借助數字化手段隨時關注學生的思政學習動態(tài),精準掌握不同學生的媒介偏好、接受習慣和使用頻率,對學生進行智慧化、精準化指導,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就業(yè)能力,滿足學生的內在發(fā)展需求,充分發(fā)揮外語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教育資源的供需匹配是實現精準教學的關鍵。在信息化時代,教師必須精準把握學生動向,選擇和利用合適的教育資源開展教學。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需求存在較大差異,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可以賦能教師精準把握需求和供給的關系,優(yōu)化英語課程資源利用,在理論與實踐融合教學的基礎上促進思政教育資源的精準化配置。
精準教學中的“精”要求“線上+線下”的教學全過程和各個細節(jié)精細化,“準”要求對每一名學生都提出針對性要求。[5]本研究以大同師范高等??茖W校小學英語教育專業(yè)的外語課堂為例,以大數據為支撐,搭建“線上+線下”兩個教學平臺,融合“理論+實踐”兩個教學過程,將思政元素精準融入外語專業(yè)課程,分別以閱讀教學、聽說教學、寫作教學和語法教學為課堂觀察內容,發(fā)現課堂供給和學生需求的矛盾,并通過多樣化教學資源、精準化教學目標、可視化教學模式、數字化教學評價四個維度構建外語課程思政精準教學模式,提升外語教學的精度和準度。
教師可借助新華網新華思政、人民公開課、學習強國等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上海量、豐富、即時的思政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以及超星學習通、U校園等智能反饋評價系統,對思政教學內容進行個性化篩選并創(chuàng)設虛擬場景,以滿足多樣化的課程思政教學需求,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精準外語思政課堂教學結構。積極應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課程思政的教學質量,提升外語課程思政教學實效;另一方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其跨文化意識和思政素養(yǎng)。
就英語聽說教學而言,其課程教學內容包括多元化視聽資源輸入和自主化口語討論輸出,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聽力基本技巧,提升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針對學生知識儲備薄弱和課本資源偏重國外文化的局限性,教師可在學習強國(教育、慕課、文化專欄)和微信公眾號(高校思政課程、思政研究員等)等平臺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前預習資料和課后拓展資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遵循文化多元性和信息跨學科性原則,以視頻或音頻形式彌補學生思政背景知識的缺失,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口語情境、模擬與外國人的AI對話等方式再現聽力文本故事,并結合中國文化背景或本土文化進行對話創(chuàng)編,驅動學生進行口頭表達,實現聽力輸入和口語輸出、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專業(yè)技能和思政素養(yǎng)的深度融合。
夯實課程思政建設應深入挖掘和運用英語課程中蘊涵的思政教育資源,發(fā)揮課堂育人主渠道和教師育人主體作用,切實將思政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應以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和價值引領為英語教學的總目標,進一步精準化各學段的教學子目標,逐層、逐步、逐級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英語課程是學生接觸國外思想文化的直接渠道之一,也是思政育人的主陣地。教師在思政育人的總目標導向下開展分級教學,可分別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修養(yǎng)、專業(yè)知識和道德修養(yǎng)五個方面充分挖掘課內外相關的思政元素,從而形成思政素材庫。
以英語寫作教學中的“Paragraph writing”任務為例,實現知識、能力與素養(yǎng)三位一體的育人目標是總體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為基本要求,是讓學生在段落寫作中學會句子銜接和段落規(guī)劃的寫作方法。能力目標為提升要求,指通過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語言能力、邏輯思辨能力和跨文化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素養(yǎng)目標為發(fā)展要求,指從文化意識形態(tài)層面將思政元素融入寫作課堂,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化的認同,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通過第一課時理論知識的講解和句子操練,大部分學生能夠基本掌握段落寫作的方法。針對個別學困生,教師單獨為他們發(fā)送教學微視頻進行輔助講解。教師利用學習通大數據反饋練習結果,發(fā)現80%的學生在段落寫作中存在上下句缺乏邏輯連貫性的問題。另外,教師通過問卷星調查,發(fā)現絕大多數學生對新時代長征精神的內涵缺乏基本的認知。
因此,在第二課時里,教師以“How to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Long March”為標題布置寫作任務,細化知識目標為靈活使用轉折邏輯連接詞(組)“while, whereas, by contrast, on the contrary”等組織段落,以用英語正確表達紅軍長征精神和新時代長征精神的內涵為能力目標,將弘揚長征精神、增強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作為價值目標。從大單元的教學目標到精準確定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從面向整體學生的教學到精準制定每個學生的個性化教學,潛移默化地實現了對學生的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也達成了精準課程育人目標。
數字技術的發(fā)展,為英語可視化教學提供了可能??梢暬虒W通常指在教學中運用可視化技術,通過科學模擬的方法直觀地表現出抽象的概念,并模擬難以觀察的事物的變化過程,幫助學生直觀地感知世界。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可視化教學的形象性、生動性、直觀性能夠將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模糊概念清晰化,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創(chuàng)新能力。
英語語言的學習包含著大量語法元素,完整且準確地掌握英語語法知識是小學英語教育專業(yè)的學生走向專業(yè)化和職業(yè)化的基礎。從英語語法教學的客觀實踐情況來看,語法知識繁雜、抽象和枯燥,難以讓學生對其產生興趣和熱情,將思政教育合理巧妙地融入課堂能夠緩解純語言教學的困難。因此,將可視化教學模式引入英語語法教學實踐,一方面可以精準聚焦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降低學生英語語法學習的難度,加深學生對英語語法的理解與記憶;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語法學習的過程中增強文化意識和道德修養(yǎng)。
以英語簡單句講解為例,教師在課上借助MindMaster繪制簡單句的知識框架圖,如圖1所示。該圖直觀形象,可幫助學生有效掌握簡單句的類型和要點。教師還利用大數據反饋學生近來關注的時政熱點話題,其中以2023年中國杭州亞運會為最高熱度。教師在實例講解中融入中國文化、中國精神、習近平文化思想等多種思政元素。學生在教師講解的基礎上搜集常用動詞并補充相關例句,通過AI生圖,形成個性化的知識圖譜。同時,學生可以通過班級線上課堂平臺相互點評打分,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對時政熱點的關注和對英語語法知識的探索與思考。
圖1 MindMaster導圖繪制
教學評價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教學評價存在著評價主體單一、評價內容匱乏、評價深度不足等問題,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能夠實現即時、高效、全面、精準的數字化教學評價。外語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構建“評價主體多元、評價維度多樣、評價空間多維”的數字化評價體系。本研究借助問卷星平臺開展教學評價,評價主體由原來的教師評價轉向教師點評、學生自評、生生互評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多向驅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自驅力。同時,通過希沃白板展示臺,教師可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課堂作業(yè)和課堂表現作出實時評價,并在展示過程中就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策略等進行隱性思政教育。以英語閱讀教學“The Brief History of Beijing Opera”為例,在讀后的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使用問卷星分別從知識、能力和素養(yǎng)三個方面讓學生進行課堂自評,如表1所示。
表1 學生課堂自評表
采用數字化評價既可以改變傳統紙質評價的滯后性和煩瑣度,又可以將教學評價延伸至課后,及時準確地將學生的表現和反饋進行量化并建立學習檔案,便于教師在線上和線下隨時掌握學生的思政學習態(tài)勢,形成科學全面的形成性評價,同時促使學生積極關注自我成長,增強學習內驅力。
數字化技術賦能外語課程思政精準教學,需圍繞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既體現教師指導和監(jiān)督的作用,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可借助網絡教學平臺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線上統計數據,精準把握學情,制定教學目標,進而優(yōu)化教學模式,獲得有效的教學反饋和評價,實現精準教學。數字化技術在教學中釋放了巨大動能,高師院校應牢牢抓住數字化發(fā)展的機遇,全面樹立數字思維,充分挖掘數字技術的潛能與價值,明確人才培養(yǎng)方向,優(yōu)化外語課程思政精準教學的實施路徑,形成更加科學有效的教學指導體系,為外語教學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