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圍坐一堂,共進午餐,一同合影,共話成長,這是民樂一中師生特有的“約會”。辦公桌前,師生們促膝談心,解疑答惑,暢敘理想;課外活動,師生同場競技,展現(xiàn)球技與活力,感受體育帶來的樂趣;主題活動日,師生共同觀看電影,共享課余的師生情……一張張合影,一幕幕畫面,記錄下學生與導師相處的畫面,承載著師生間的真情。民樂一中推行的全員育人導師制,能夠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優(yōu)化了師生關系和家校關系。
制度引領,思政育人
民樂一中校長張國定35年來躬耕教壇,甘作教育靈魂的守望者。學校扎實開展思政課程建設,成立思政課巡講團,打造民樂一中“金山紅燭·杏壇先鋒”黨建品牌,把骨干教師培養(yǎng)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yǎng)成教育教學骨干,實現(xiàn)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工作的同頻共振,用他的專業(yè)和實干與老師們共同擦亮了民樂一中優(yōu)質(zhì)教育的“金字招牌”。
精煉的語言、清晰的邏輯、精美的課件,各具特色的課堂設計,無不彰顯思政課教師們的風采。教師們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相關知識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近年來,學校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培育優(yōu)秀人才。學校開創(chuàng)“全員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全員導師制工作模式,把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共性教育與個性教育相結合,嚴格管理與傾心呵護相結合,逐步形成課程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xié)同育人的長效機制。在實施導師制的過程中,制訂《民樂一中全員育人導師制方案》,逐步完善導師聘任制度、受導學生檔案制度、定期談心與交流制度、家校聯(lián)絡制度、例會制度、導師培訓交流制度、導師考核與獎勵制度等,使導師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
有著28年班主任工作經(jīng)歷的黃嘯老師,對全員育人導師制贊不絕口。他說:“過去,學生的思想德育工作大多落在班主任一人的肩上,因班主任工作內(nèi)容較為瑣碎,加之每班平均都有50多名學生,每名學生在整整一學期很難有與班主任單獨談心交流的機會,部分學生長期存在的個性化問題得不到解決。自學校推行全員育人導師制以來,各年級部采取摸底建檔、聘用導師、拜師儀式、談心交流等方式,增加了導師與學生的溝通,導師能迅速得知學生面臨的困難,并及時幫助解決。現(xiàn)在,走進民樂一中,無論是教室走廊里,還是辦公桌前,總會有導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情景?!?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4/04/29/qkimagesgsjygsjy202406gsjy20240604-1-l.jpg"/>
校長張國定認為,“全員育人導師制”作為推進民樂一中德育工作的有效載體,強調(diào)人性化、親情化、漸進性、實效性,以生為本,尊重個性,面向全體,著眼于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關注學生的精神生活質(zhì)量與個性化學習需求,滿足學生們多樣化發(fā)展的需要,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享受成長的快樂,得到全面、和諧、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學術強師,能力育人
在民樂一中第二屆學術月活動中,來自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中心高一、高二的教師們分別展示了不同學科、不同學段的優(yōu)秀課例。在觀摩聽課之際,教師們奮筆疾書,記錄實時課堂的精彩一瞬,采擷教學設計的巧妙一環(huán),解讀教學相長的精妙一點……專注的神情是他們觸探前沿教學理念的認真;書寫工整的筆記,是他們對有效教學方法的追求;細致的旁批,是他們沉浸式聽課獲得的多元啟迪。生動的課堂、精彩的點評,似饕餮盛宴,異彩紛呈。
強校必先強師,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的教師隊伍,是辦好一所學校的關鍵。學校本著“立足現(xiàn)實,面向未來,積極推進,扎實有效”的方針,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用學科聚攏人才,凝聚教師隊伍,以學術月與學科月活動為依托,扎實提升全校教師的教研水平,提升教師科研能力與授課水平,讓教師具有高水平教書育人的能力,為學校高質(zhì)量發(fā)展奠基,為學生健康成長助力。
校長張國定說:“我校學科月與學術月活動是教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科月中所開展的課堂教學觀摩活動,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學術月活動讓教師用先進的教學思想武裝頭腦,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改革中,真正發(fā)揮教研的作用,助力教師成長,推動學校發(fā)展?!?/p>
林志軍是一位年輕的數(shù)學組組長,他對學校全力推行的“學術強師,能力育人”制度有很深的感觸。他說:“學術月活動與學科月活動剛推行時,積極主動參與的教師比較少,有部分教師存在觀望的態(tài)度。張國定校長針對這一情況,舉行專題講座為教師們分析政策,講解活動方式,并鼓勵年輕教師們勇于參與進來。張校長是數(shù)學教師出身,他給數(shù)學組的教師們展現(xiàn)精彩課例,帶領教師們積極參加各類教學比賽。在張校長的帶領下,學術月活動有效落地實施,教師們的教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023年,林志軍參加“千校萬師”授課比賽,獲得市級一等獎。近五年來,民樂一中的教師們在國家級、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教育教學論文700余篇,主持并鑒定省級以上教育科研課題60余項,有30余項教研成果獲得國家級、省級獎勵。在國家、省市級教學評優(yōu)活動中,學校教師榮獲獎項者層出不窮。
張?zhí)煳氖菍W校分管教研的副校長,他坦言學術月和學科月活動的舉辦不僅增強了各學科教師的交流合作,也切實提高了學術研討活動的質(zhì)量。專題研討活動是精彩高效的交流學習,是一場思維碰撞的深度探討,為教師們的課堂教學搭建起堅固橋梁。
文化潤心,活動育人
抱拳、推掌、踢腿……步隨身移,手眼相隨,拳腳有勁,招式熟練,時而行云流水,時而虎步生風,運動健兒們神采飛揚,一聲聲吶喊氣沖云霄,與中國風音樂相伴,演出氣勢恢宏,盡顯中華武術的精神。在民樂縣“奔跑吧·少年”主題健身活動開幕式上,民樂一中武術操健兒們以“薪火傳承”“習武強身”“自古英雄出少年”這三個篇章給運動會開幕式帶來了一場精妙絕倫的武術展演。
近年來,學校走“文化立校,特色辦學,內(nèi)涵發(fā)展,質(zhì)量強?!敝?,開展了多種多樣的特色活動,打造了具有民樂一中特色的品牌活動,促進了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
在“發(fā)現(xiàn)實驗之美,釀出果蔬之味”為主題的校園特色活動中,同學們用白蘿卜、胡蘿卜、青菜、白菜、卷心菜發(fā)酵出酸爽可口的泡菜,用本土特有的蘋果梨、山楂、紅棗、沙棘果釀出酸甜美味的果酒。大課間時,學生們和教師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紛紛拿起筷子,開啟試吃模式。他們滿臉笑容,品嘗著中華傳統(tǒng)美食,體會將學科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的那份快樂。
在“書香礪初心·奮斗正當時”為主題的讀書分享會上,學生們紛紛走上講臺分享交流讀書感悟。書目涉獵廣泛,既有中國本土的優(yōu)秀作品,也有外國文學的經(jīng)典之作,小小的平臺,帶領師生走進了文學的大世界。學生們紛紛制作多媒體課件,展示自己所讀書籍的內(nèi)容與特色,并結合自身學習經(jīng)歷分享讀書時的收獲和思考,他們一張張青春的臉上洋溢著笑容,眼眸中透著神采,閃爍著青春獨有的鋒芒。
說到學校特色文化活動,校長張國定說:“學校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以民樂一中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探索學生成長成才的基本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發(fā)揮校園文化的導向性教育功能。經(jīng)過一代代民樂一中人的砥礪前行,學校形成了‘經(jīng)典文化創(chuàng)優(yōu),鄉(xiāng)土歷史文化育優(yōu),藝體文化爭優(yōu),心理健康文化促優(yōu)的人文高中‘四優(yōu)精神。”
今后,學校將在“給每個學生以希望,讓每一個體都發(fā)展”的辦學理念指引下,秉承“自強不息,厚德博學”的民樂一中精神,繼承多年積淀的學校特色文化傳統(tǒng),營造和諧、幸福、民主的校園氛圍,有效催生辦學軟實力,將學校建成一所繼承傳統(tǒng)、與時俱進的古典園林式學校;一所點燃師生激情、打造高效課堂、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學習型學校;一所學子向往、英才輩出、深具影響力的現(xiàn)代化學校。
編輯:宋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