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睿
知名新聞工作者張泉靈認為,語言表達是全面而充分地輸入,在大腦的“思維黑箱”里有序處理,最后清晰地輸出的過程。這一套“底層操作系統(tǒng)”才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為核心。筆者積極探索如何在小學低學段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緊抓問題,細化提問。
有不少家長反映,孩子讀完一本書后不知該如何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筆者認為,其原因除了孩子注意力不足之外,還包括他們?nèi)狈τ行У拈喿x技巧,另外家長的引導方式或許也并非十分妥當。導讀部編版二年級下冊《小柳樹和小棗樹》課文時,筆者先請學生帶著“小柳樹和小棗樹有什么區(qū)別”這個問題閱讀文章,并要求他們?nèi)Ξ嬑闹械南嚓P詞句,以幫助他們明確閱讀重點。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嘗試為學生提供輔助工具,如“向日葵模型”等思維導圖模板,讓他們將問題與文章中提到的相關信息記錄在模型的相應位置,以便他們整理、概括主要內(nèi)容。
鑒于小學低學段學生尚未形成較好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師與家長在提問時應注重引導,為他們鋪設思維發(fā)展的階梯。例如,當學生閱讀完一篇記敘文,教師與家長可以這樣提問:這個故事里有幾位主人公?他們遇到了什么事?后來問題解決了嗎?他們是如何解決的?
打開五感,串聯(lián)成句
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感受力,筆者嘗試打開他們的五感。如完成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后,我們開展了一次以“我眼中的春天”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調(diào)動多種感官,用個性化的語言描述所感受的春天。為了降低描述門檻,筆者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基本句式及案例。
(? ?)對我說:“我是春天。因為 _________?!?/p>
(小溪)對我說:“我是春天。因為天氣暖和了,我準備唱一首叮叮咚咚的歌。”
學生根據(jù)句式進行仿寫,例如——
春花站在枝頭對我說:“我是春天。我是春天!因為你看我踮起了腳尖,著急探出頭看呢!”
春花凋謝,花瓣對螞蟻說:“帶上我的香味,快去通知大家,夏天追來了!”
看圖寫話,學講故事
線上教學期間,筆者帶領學生練習看圖寫話,讓他們觀察四幅圖片,從中提取關鍵信息,并適當展開聯(lián)想,撰寫一個小故事。筆者為每一名學生提供了一只“講故事手套”,每根指套上都寫有一個對應的問題:誰、什么時間、在哪里、做了什么、為什么,由此引導他們以相對完整的框架組合故事元素。例如,面對四幅畫有小猴子的組圖,筆者引導學生觀察每幅圖中小猴子的動作,判斷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揣摩它當時的心情,再想象它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歸納動詞,潤色故事
筆者認為,小學低學段學生寫話質量的高低取決于他們是否能準確使用動詞。盡管他們在日常的生活及閱讀中已接觸了大量動詞,但往往未能及時加以總結歸類。針對這個問題,筆者設計出動詞積累工具——“動詞披薩餅”,幫助他們積累同類動詞。例如,講授二年級下冊“中國美食”一課時,筆者為每一名學生提供印有披薩形狀的彩圖,讓他們在圓心處寫上“吃”字,在中間一圈的格子里分別寫上紅燒肉、烤鴨、小米粥、玉米、瓜子、冰激凌等食物,并嘗試在外圈的格子里填上適配各類食物的動詞,表達出“吃”該類食物的含義,之后再通過小組討論,幫助他們總結固定搭配。
下一階段,筆者將繼續(xù)探索,思考如何在小學低學段的閱讀與寫作教學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他們設計合適的工具和方法,助力他們打開“思維黑箱”。
語言表達是全面而充分地輸入,在大腦的‘思維黑箱里有序處理,最后清晰地輸出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