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婧
【摘要】道家黃老學說以老子《道德經》一書為主體。老子的思想一直被認為源于歸藏抑或坤乾。老子與黃帝和歸藏易,三者之間有著諸多聯(lián)系。歸藏以坤卦為始,老子尚柔,而黃帝之土德與地母神崇拜有關。所以女性中心是其三者共通特征,由此而生發(fā)中國文學史上兩大文學淵源之一的《楚辭》?!冻o》作者多以女性自比或文本主角為女性,本文試圖探討論證上述諸元素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黃老;老子;歸藏;楚辭;黃帝;西王母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13-004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3.014
一、引言
《周禮》太卜三易云:“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杜子春云:“連山伏羲,歸藏黃帝?!编嵭兑踪潯芳啊兑渍摗吩疲骸跋脑贿B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連山者,象山之出云連連不絕,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藏于其中?!?/p>
王家臺秦簡出土后,其中卜筮內容被學術界普遍認為是歸藏。于此歸藏才被確認真實存在于歷史中。目前對于歸藏易產生時間爭議較大。本文認為歸藏易的產生時間應在母系社會。王家臺秦簡的歸藏,應是依據(jù)原始歸藏易發(fā)展而成的卜筮之書。
中國文化主體是由儒道兩條并行不悖的線交織而成,而中國文學也是由《詩經》與《楚辭》為兩大淵源。簡單說儒家可大致對應《詩經》與中原文化;而道家大致對應《楚辭》與南方文化,老子與屈原同處于南方文化統(tǒng)轄區(qū)。
本文認為儒家文化與周易相關,道家文化與歸藏易相關。周易以乾卦為首,歸藏以坤卦為首。在周易中,天代表父,日代表君王。地代表母,月代表臣子。儒家據(jù)此闡述地順承天,月輔佐日的等級綱常。母對于父,臣對于君,都是處于順應與輔佐的地位。而月亮一直被視為陰性的女性特質。所以當士人或底層文人不得志時,往往以女性自比,并將女性置于文學主體中。這便回到了道家,或可以說歸藏的體系中。于此,文學中產生了“士不遇”的母題。臣不滿君的政行又不被重用,在不得志的境遇中在文學中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政行。一些人認識到封建政權的強權與專制,又改變不得,于是在文學中寄托理想。而大部分文人只能在蹉跎生命中于作品里表現(xiàn)無盡哀怨。女性在封建父權制下的處境與士大夫在君權之下的處境是相似的,所以他們反抗暴力與強權的渴望也是類似的。
坤卦與坎卦,或可以說土地與水,便是黃老學與歸藏的關聯(lián)之處;亦是楚辭女性中心特征的淵源。
二、黃帝與歸藏
歸藏又被稱“坤乾”,以坤卦為首。周易中的坤卦代表土地,象征女性。傳世本歸藏的坤卦名像輿字,而秦簡的坤卦名像寡字。有學者認為其應是“寅”字①。本文認為這種觀點更有說服力。細考,寅與地下之川或地動有關。
《說文》云:寅,髕也,髕字之誤也,當作濥。史記、淮南王書作螾。律書曰:寅言萬物始生,螾然也。天文訓曰:斗指寅則萬物螾。高注:寅、動生貌……寅,演也,演生物也。廣雅曰,寅,演也?!稌x書·樂志》曰:正月之辰,謂之寅,寅津也謂物之津塗……正月,陽氣動,去黃泉,欲上出,陰尚強,象宀不達,髕寅于下也。
秦簡歸藏的陽爻像山脊,而陰爻像山谷或者土地凸起。
寅與黃字同源。黃字代表土之色?!妒酚洝し舛U書第六》: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應劭曰:“螾,丘蚓也。黃帝土德,故地見其神?!表f昭曰:“黃者地色,螾亦地物,故以為瑞?!??!妒酚洝ぬ旃贂吩唬骸爸醒胪?,主季夏,日戊、己,黃帝,主德,女主象也。”?!墩f文》云“黃,地之色也。從田,從炗,炗亦聲。炗,古文光?!笨梢婞S、寅與土都有關系。
一般認為寅與黃的甲骨文是矢的象征。但按照如上的字義,矢的解釋不通。在甲骨文中,黃與寅都是中部凸起。類似女有身孕之象。蚯蚓亦有土動之意,而坤卦也有陰極而陽動之意。再者寅為夏歷正月,代表一年之始,正是萬物生發(fā)之時。黃帝被認為是黃龍,其氏族圖騰是龍。而地螾是地下的龍。黃為土德,自與土相關。按照王國維和郭沫若的說法,帝通蒂,在甲骨文中代表花的子房。黃、帝兩字皆有贊譽地母的生育之意。所以象征土的坤卦為首的歸藏易與黃帝之間的關聯(lián)還是比較明顯的。
昔者女媧摶土造人。而歸藏,代表萬物出于土而歸于土,是萬物的生生者與殺生者。歸與藏,也是古人萬物生生不息的循環(huán)宇宙觀的體現(xiàn)。土是農業(yè)時代決定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因素,女性如土地一樣,在生產力低下的原始時代,決定人口數(shù)量,從而決定了生產生活。由此產生對地母的崇拜。土是初民認為人的來處與歸處,而歸者更久。在人類壽命普遍短暫的原始時代,人類在生產生活外開始思考人類的歸處,從而生發(fā)對死后世界的探索。所以一方面滋生出對神靈與永生的崇拜;一方面產生憂懼悲憫的情感。由此產生瑰幽綿渺的文學,比如《楚辭》。
寅為地支之首,相應的天干之首為甲。甲的古字代表植物的殼,植物與土地的關系密切相關,所以很多農作物的甲骨文與女性相關。很多研究認為《詩經》與《楚辭》中的植物代表生育崇拜。在文學的歷史演變中,花草從象征女性到士大夫自比,形成“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
三、老子與歸藏
《說卦》云:……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帛書周易的坤卦為川。所以土與水,皆是代表萬物所始與所歸。坤卦與坎卦也是由此意衍變而成。
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認為道家思想合乎謙卦之義?!暗兰艺吡?,蓋出于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執(zhí)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合于堯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及放者為之,則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任清虛可以為治?!?/p>
裴在《崇有論》中認為《老子》合于《易》之損、謙、艮、節(jié)之旨。
謙卦為上坤下艮,象征地下有山。包藏萬物而不顯與虛懷若谷之意確與《道德經》本義相合。節(jié)卦為上坎下兌,表節(jié)制。也象征月亮在上水在下,有夜晚靜謐之象。與女性特征相合?;蛘哒f節(jié)卦中,臣在上而不見君王,正符合道家的統(tǒng)治者無為而治與放權的理念。
《道德經》最常出現(xiàn)的意象便是水與山谷。比如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三十二章“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四十一章“上德若谷”,七十七章“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七十七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其女性崇拜意識也很明顯,帶有原始母系氏族的特征。比如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三十六章“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六十一章“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五十一章“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第十六章“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
由上可見《道德經》與歸藏的關聯(lián)也很明顯。老子用女性的清凈柔弱與生育萬物而不自居的特征,來發(fā)展他的人君南面之術。從而成就后世黃老之學。每當統(tǒng)治者施行暴政強權時,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集團都會傾向用黃老術進行矯正。
四、《楚辭》與歸藏
(一)《離騷》再議
《離騷》首句“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高陽氏一般被認為是顓頊?!妒酚洝こ兰摇罚骸俺茸?,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薄妒酚洝の宓郾炯o:“帝顓頊高陽氏,黃帝之孫”。而聞一多認為高陽即高唐,本為女性。與夏的始祖女媧、殷的始祖簡狄、周的始祖姜嫄同例。則楚的先祖不是帝顓頊,而是他的妻女祿。②
根據(jù)游國恩的說法,“離騷”不是楚言,也不是離憂,也不是遭憂和別愁,乃是楚國當時一種曲名。按《大招》云:“楚《勞商》只?!蓖跻菰唬骸扒病!?③
雖然后世很多學者對這一觀點進行反駁。但如按照坎卦作“勞”卦說,那么《離騷》若真作《勞商》,則與水相關。而高陽氏顓頊被尊為水德之帝。所以《離騷》很可能在屈原之前已有其曲,最早與祭祀楚地祖先(先妣)相關。與《詩經·商頌·玄鳥》和《詩經·大雅·生民》的內容類似?!疤烀B,降而生商”—商人以先妣簡狄為祖先?!峨x騷》中的“惟庚寅吾以降”可能是屈原以巫師身份于寅月之庚寅日降某位先妣之靈(楚地用夏歷)。這可解釋《離騷》主體部分以女性口吻描述?!峨x騷》的女性中心相比《詩經·商頌·玄鳥》和《詩經·大雅·生民》更明顯。在屈原改造下,脫離了一些原始祭祀的內容,更具文學化和審美化了。
中國古歷采用“定朔法”——以朔日為每月的初一,主要反映了月亮運行周期。那么與坎卦(又稱勞卦)息息相關。
周易中坎卦為水和月。月乃水之精?!痘茨献印ぬ煳挠枴贰啊抡?,陰之宗也,是以月虛而魚腦減,月死而蠃蛖膲……”水可以滋養(yǎng)萬物,自是生育萬物的象征—— 《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所以月亮也有生生者與殺生者之意。月亮由缺變圓,是孕之象。由圓變缺,是死之象。所以古代有“朔奠”的傳統(tǒng)。《禮記·喪大禮》:朔月:每月初一。忌日:鄭注:“死日也。”水與月都有生生不息,死而復生,清與靜的陰柔特性。
(二)山鬼與西王母
聞一多認為《楚辭·山鬼》中的女性是巫山神女,但山鬼原型應是西王母,也是嫫母。
先看《楚辭·山鬼》中的女性形象及所處環(huán)境:“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乘赤豹兮從文貍……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表獨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鳴?!?/p>
再看西王母的形象與所處環(huán)境?!渡胶=洝ずM馕鹘洝贰坝治魅傥迨?,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fā)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p>
《穆天子傳·卷三》:西王母又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⒈獮槿?,於鵲與處。嘉命不遷”。
可見山鬼與西王母的形象都是頭戴飾品,住在山中,與虎豹為群。一片凄厲肅殺之象。
《說文》云:“鬼,歸也。所歸為鬼。從人,象鬼頭”。鬼陰氣賊害,從厶?!抖Y運》曰:“魂氣歸于天,形魄歸于地”。徐鍇《說文解字系傳》:“純陰底滯之氣著人,為害賊者,有所傷也?!?/p>
《莊子·大宗師篇》云:“西王坐乎少廣?!贬屛囊抉R彪云:“少廣,穴名。”
西王母主生殺,曾與羿之不死藥,又在西金主刑。《軒轅黃帝傳》言:時有神西王母,太陰之精。《國語·魯語下》關于“日食修德,月食修刑” ④。由上看出,西王母與山穴和月亮(坎卦)都有關系。
(三)西王母與黃帝
西王母與黃帝,同作為西方部落首領,他們的關聯(lián)也有記載:《瑞應圖》“黃帝時西王母乘白鹿來獻白環(huán)” ⑤。
嫫母在漢代的形象是貌丑而有德行的黃帝之妻?!妒酚洝の宓郾炯o第一》索隱案:黃帝立四妃,象后妃四星?;矢χk云:“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p>
西王母神話與東夷神話合流后,西王母就作為嫦娥形象住在月宮了。
最早月宮中西王母身側的應是虎而非兔?!蹲髠鳌ば哪辍罚骸俺酥^乳谷,謂虎於菟”。屈原《天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惟何,而顧菟在腹”。月亮中的“顧菟”應是西王母的象征。
(四)楚地水神
《楚辭》中的水神多為女性。比如洛水之神宓妃,湘水之神湘夫人。宋玉筆下朝云暮雨的巫山神女。巫山神女瑤姬在道教被認為是西王母之女。
女水神的出現(xiàn)多與愛情故事有關,這大抵與上古巫術以娛神而祈雨或攘除水患相關,在文人的改造下成為求而不得、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詩經》中男求女求而不得的愛情也多與水相關。比如《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肚仫L·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周南·漢廣》:“漢有游女,不可求思?!?/p>
五、總結
《集仙錄》把高唐神女與大禹之妻涂山氏合為一人,聞一多認為她們以及旁的中國古代民族的先妣,都是從某一位總先妣分化出來的——這位總先妣或許就是西王母。
本文認為眾民族的先妣除西王母外還有黃帝,黃帝和西王母可能是遠古母系氏族首領,且兩者所居地相近。進入父系社會以后,黃帝系的氏族首領變?yōu)槟行?,但《史記》中還能看到不論中原、東夷、南楚還是匈奴等民族的起源,都與黃帝相關。
歸藏易與黃老學對女性中心文學的影響可以說是由古及今的。
《老子》的“絕圣棄智”是反對對自然的破壞,提倡本真,這是原始母系社會意識的殘存。知識的發(fā)展與科技進步無疑促進了社會發(fā)展,但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女性中心文學往往彰顯了文人在落魄或文明受到摧毀之時的回歸心態(tài)。不論靜謐的月亮還是緩流無息的水,都帶給人內心的休憩與恬靜,大地與水賜予人無盡珍寶而不邀功,默默奉獻而不聲張正與女性特質相關,這也是黃老學的宗旨。每當士人或底層文人的思想不在傳統(tǒng)范式中,或其被主流價值體系排斥時,他們都傾向于在作品中以女性自比或歌頌愛情,沖破詩教說的傳統(tǒng),自由表達個人情感體驗。
注釋:
①辛亞民:《〈周易·坤卦〉卦名新探——秦簡〈歸藏〉及清華簡〈筮法〉的啟示》,《現(xiàn)代哲學》2022年2期,第125-130頁。
②聞一多:《聞一多全集》第三卷神話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頁。
③游國恩著,游寶諒編:《游國恩楚辭論著集》第三卷,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87頁。
④⑤張勤:《西王母神話傳說研究》,蘇州大學2005年博士學位論文。
參考文獻:
[1](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劉釗,馮克堅編.甲骨文常用字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2019.
[3](漢)司馬遷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jié)正義.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4.
[4](魏)王弼撰,樓宇烈釋.周易注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2.
[5](魏)王弼撰.老子道德經注[M].北京:中華書局,
2011.
[6]陳廣忠譯注.淮南子[M].北京:中華書局,2012.
[7]郭慶藩撰.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3.
[8]游國恩著,游寶諒編.游國恩楚辭論著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8.
[9]聞一多.聞一多全集[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10]顧實.漢書藝文志講疏[M].北京:商務印書館,2022.
[11]袁珂.山海經全譯[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2016.
[12]《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13](清)馬國翰輯,鄭同校.歸藏(附江陵王家臺秦簡歸藏)[M].北京:華齡出版社,2016.
[14]辛亞民.《周易·坤卦》卦名新探——秦簡《歸藏》及清華簡《筮法》的啟示[J].現(xiàn)代哲學,2022,(02):125-130.
[15]趙爭.湖北江陵王家臺秦簡《歸藏》研究綜述[J].周易研究,2012,(05):7-12.
[16]廖名春.王家臺秦簡《歸藏》管窺[J].周易研究,
2001,(02):13-19.
[17]張勤.西王母神話傳說研究[D].蘇州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