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泉
(無錫市錫山人民醫(yī)院,江蘇 無錫 320200)
宮頸癌是一種婦科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病原因與免疫抑制、性傳播、性生活過早、吸煙、多個性伴侶、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等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1-2]。宮頸癌患者病理類型不同,所采取的治療方案也不同,分化程度不同的患者,對治療方案的耐受性、敏感性也不同。因此,了解宮頸癌分化程度、病理分期等病理學特征在治療方案的選擇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DWI)是一種新型的MR成像技術,可反映出活體組織病理生理及內部結構改變等,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及特異度[3-4],DWI檢查中表觀擴散系數(shù)(ADC)值與細胞的密度具有一定的相關性[5]。Ki-67抗原(Ki-67)是目前臨床預測惡性腫瘤疾病進展的重要核蛋白,與細胞周期以及增殖狀態(tài)有關,在肝癌等多種惡性腫瘤中均有表達[6]。本研究探究宮頸癌磁共振DWI-ADC值與Ki-67的相關性。
1.1一般資料:選取無錫市錫山人民醫(yī)院2019年9月~2022年9月接診的60例宮頸癌患者設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婦科接診的60例宮頸良性病變患者設為對照組。觀察組年齡30~69歲,平均(49.52±3.04)歲;體重指數(shù)(BMI)18~27 kg/m2,平均(22.62±0.64)kg/m2。對照組年齡33~66歲,平均(49.63±3.10)歲;BMI 19~27 kg/m2,平均(22.69±0.61)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已審批。納入標準:①觀察組均滿足《2012宮頸癌臨床實踐指南》[7]中對“宮頸癌”診斷標準,均經病理活檢穿刺確診;②年齡>18周歲;③視聽、溝通能力正常;④入組前未接受過放化療、手術等對癥治療;⑤腎、肝功能、凝血功能無異常;⑥患者及家屬均知情本研究目的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②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③合并全身嚴重感染性疾病者;④合并狂躁癥、焦慮癥等精神障礙疾病者;⑤合并免疫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⑥同期參與其他研究者;⑦中途由于病情變化從本研究退出者;⑧MRI圖像質量欠佳不能做出診斷者。
1.2方法
1.2.1DWI掃描:采用GE 3T SIGNA ARCHITECT US 磁共振檢查,檢查前告知患者將身上的金屬物品去除,全身心放松,保持平穩(wěn)呼吸。醫(yī)生指導患者采取仰臥位,交叉雙臂抱頭。先進行常規(guī)T1WI軸位掃描,TE是105 ms,TR是3 580 ms,2 mm層間距,6 mm層厚,視野(FOV)是36 mm,激勵次數(shù)是2次,矩陣是320×224;而后進行T2抑脂矢狀位掃描,TE是105 ms,TR是3 320 ms,2 mm層間距,6 mm層厚,FOV是36 mm,激勵次數(shù)是2次,矩陣是320×224;DWI序列:TE是65.7 ms,TR是5 700 ms,層間距是0,6 mm層厚,FOV是42 mm,激勵次數(shù)是6次,矩陣是128×128。將所獲得的圖像傳輸至工作站,生成DWI圖像,選擇感興趣區(qū)域(ROI),計算ADC值,注意ROI的選擇應避開感染、壞死區(qū)域,將連續(xù)測量3次的均值作為最終記錄值。
1.2.2血清Ki-67檢測:抽取受檢者5 ml空腹靜脈血,離心30 min,離心速率是3 000 r/min,離心半徑是8 cm,離心處理完成后將上層清液分離出,保存在-80℃環(huán)境,以ELISA法檢測Ki-67,試劑盒均由澤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一切操作謹遵說明書完成。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ADC值、血清Ki-67,比較不同分化程度、不同F(xiàn)IGO分期、有無淋巴結轉移組ADC值、血清Ki-67。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6.0 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及χ2檢驗。Pearson分析ADC值與Ki-67的相關性。
2.1兩組ADC值、血清Ki-67比較:觀察組ADC值低于對照組,血清Ki-67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ADC值、血清Ki-67比較
2.2觀察組不同分化程度組ADC值、血清Ki-67比較:低分化組ADC值低于中分化組、高分化組,低分化組血清Ki-67高于中分化組、高分化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不同分化程度組ADC值、血清Ki-67比較
2.3觀察組不同F(xiàn)IGO分期ADC值、血清Ki-67比較:IV期ADC值低于Ⅲ期、Ⅱ期、Ⅰ期,Ⅳ期血清Ki-67高于Ⅲ期、Ⅱ期、Ⅰ期,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不同F(xiàn)IGO分期ADC值、血清Ki-67比較
2.4觀察組有無淋巴結轉移組ADC值、血清Ki-67比較:淋巴結轉移組ADC值低于無淋巴結轉移組,血清Ki-67高于無淋巴結轉移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觀察組有無淋巴結轉移組ADC值、血清Ki-67比較
2.5ADC值與Ki-67的相關性:Pearson分析顯示,ADC值與Ki-67呈負相關性(r值=-0.417,P<0.05)。
放化療、手術是目前臨床治療宮頸癌的主要手段,但治療前準確的診斷對于治療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參考意義,及早明確宮頸癌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進展情況、有無淋巴結轉移等,可指導臨床根據(jù)個體差異性針對性地制定治療方案[8-9]。宮頸病理組織活檢是臨床診斷宮頸癌的金標準,但由于該方法具有創(chuàng)傷性大、費用昂貴、過程繁瑣、不可重復檢查等缺點,患者接受度均較低,并未在臨床中廣泛推廣開來。因此,尋求一種可靠、準確、無創(chuàng)的診斷指標,及早對宮頸癌病情做出診斷與評估,成為目前臨床高度關注的內容。
磁共振是目前臨床診斷宮頸癌的重要影像學技術,可顯示出病灶的位置、大小、淋巴結腫大、周邊組織受累及骨轉移情況等[10-11],DWI是目前臨床唯一一種可以反映活體水分子擴散運動的無創(chuàng)檢查技術,ADC值與組織水分子擴散特性、程度等優(yōu)點,在良、惡性疾病鑒別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12-13]。本研究顯示,宮頸癌患者ADC值相對較低,且隨著病情進展、惡化、淋巴結轉移ADC值會逐漸降低。分析如下:正常的宮頸組織,由于腺管以及腺體豐富,水分子擴散運動基本不受限,故測得的ADC值較高[14]。宮頸癌患者由于腫瘤細胞異常增殖,間質成分較少,細胞核較大,含水量較低,水分子擴散運動受限,從而導致ADC值降低[15-16]。
Ki-67是目前臨床評估細胞增殖的重要標志物,在細胞分裂過程中,隨著疾病惡化,血清Ki-67表達量會逐漸增高,血清Ki-67表達量持續(xù)性增高,意味著癌細胞的增殖能力提高,患者死亡風險較高,預后較差[17-18]。Ki-67的檢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免疫組化染色檢查,另一種是血清學檢查,前者不僅創(chuàng)傷性較大、耗費時間長,會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還主要依賴于病理醫(yī)生的判讀,不同醫(yī)生判讀結果也存在偏差,不可避免地會引起誤差,影響患者最終診療,后者具有重復性操作、簡單易行等優(yōu)點,不會由于主觀判斷而引起偏差,故本研究選擇血清學Ki-67檢測。結果顯示,惡性程度越高,血清Ki-67水平越高。在任愛雄等[19]研究中,乳腺癌組血清Ki-67中位數(shù)13.13(11.76-17.17)高于乳腺良性包塊組6.13(4.56-8.27)、對照組4.13(2.56-7.27),說明惡性腫瘤患者惡性程度越高,血清Ki-67水平越高。
本研究還對ADC值與血清Ki-67的相關性進行了Pearson分析,結果顯示:ADC值與Ki-67呈負相關性,推測宮頸癌患者ADC值與Ki-67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在李健等[20]研究中,經Pearson分析ADC值與Ki-67呈負相關性(r值=-0.531,P<0.05),接近本研究結果,驗證了ADC值與Ki-67的關系。但由于本研究樣本病例數(shù)較小、病例均來源于同一醫(yī)院、以回顧性研究為主、隨訪時限較短,對結果的代表性、一般性、普遍性等有所影響,因此仍舊需要臨床擴大樣本病例數(shù)、增加不同醫(yī)院宮頸癌病例、展開多中心、大樣本前瞻性研究、延長隨訪時限,為評估宮頸癌患者ADC值與血清Ki-67的關系提供更多參考依據(jù)。
綜上,宮頸癌患者DWI-ADC值與血清Ki-67呈負相關性,加強ADC值、血清Ki-67檢測,對于評估腫瘤細胞增殖程度、疾病進展、轉移情況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值得推廣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