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茂
(濟南市萊蕪區(qū)和莊鎮(zhèn)衛(wèi)生院,山東 濟南 271110)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的變化,臨床中各類胃腸道疾病的發(fā)生率呈逐漸升高趨勢,慢性胃炎為其中之一。該病的病理機制較為復雜,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自身免疫障礙、不當用藥以及不良生活或飲食習慣等因素存在聯(lián)系[1]。患病后,患者胃腸道功能將受到影響,消化能力下降,并常伴隨胃痛、胃脹等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臨床中針對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療,主要以保守藥物方案為主,通過對癥用藥,保護胃黏膜,促進胃黏膜再生,改善胃黏膜血流,控制胃炎病情[2]。但長期的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對于慢性胃炎患者,不僅需要恢復胃黏膜功能,還需要抑制胃酸分泌,以獲取理想的治療效果[3]。在以往的單一用藥中,治療作用往往較為單一,導致治療效果存在局限性,且長期單獨用藥易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4]。采取聯(lián)合用藥方案,可彌補單一治療的局限性,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5]。本研究設(shè)計對照試驗,擬定雷貝拉唑聯(lián)合莫沙必利治療方案,就其在慢性胃炎患者(2021 年12 月—2022 年12 月收治,共56 例)中的應用價值展開探究,報道如下。
研究時間2022 年12 月—2023 年12 月,共選取慢性胃炎患者56 例作為觀察對象。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28 例患者)。前者應用雷貝拉唑聯(lián)合莫沙必利治療,后者應用雷貝拉唑治療。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8 例,女性10 例;年齡26 ~58 歲,平均(38.72±5.49)歲;病程1 ~5 年,平均(3.25±0.54)年;胃炎病理類型:慢性萎縮性16 例,非慢性萎縮性12 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7 例,女性11 例;年齡24 ~55 歲,平均(38.52±5.17)歲;病程1 ~5 年,平均(3.33±0.49)年;胃炎病理類型:慢性萎縮性18 例,非慢性萎縮性10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資料收集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參與者自愿簽署相關(guān)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1)各項臨床資料完整、無缺失遺失;(2)入組時,存在明確的胃腸道癥狀,如腹痛、腹脹等;(3)符合《中國慢性胃炎診治指南》[6]中的診斷標準,經(jīng)實驗室病理檢查確診;(4)知曉研究全過程,自愿參與,依從性良好。
排除標準:(1)對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反應、禁忌證;(2)合并嚴重器質(zhì)性病變;(3)合并認知、交流、視聽障礙;(4)因其他原因無法全程配合完成研究。
對照組予以雷貝拉唑治療,取藥物(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683)口服,劑量10 mg/次,頻率1 次/日,療程1 個月。以此為基礎(chǔ),觀察組同期配合莫沙必利用藥,取藥物(湖南華納大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629)口服,劑量5 mg/次,頻率3 次/日,療程1 個月。
治療期間,需對患者進行全程用藥監(jiān)測,注意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時需分析原因,及時停藥,并進行對癥處理;同時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指導,告知其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如保證飲食規(guī)律,禁止辛辣、生冷食物攝入,注意個人衛(wèi)生,盡量單人用餐,保證病情得到長效控制,避免復發(fā)。
(1)有效性與復發(fā)率:療程結(jié)束后,對患者進行復查,依據(jù)復查結(jié)果,對患者的臨床綜合療效進行評定[7],共區(qū)分為3 個維度,臨床癥狀(胃痛、反酸、噯氣等)消失,胃鏡復查結(jié)果提示黏膜病灶縮?。ǚ炔坏陀?5%),幽門螺桿菌復查結(jié)果呈陰性為顯效;臨床癥狀好轉(zhuǎn)/減輕,胃鏡復查結(jié)果提示黏膜病灶縮?。ǚ炔坏陀?0%),幽門螺桿菌復查結(jié)果呈陰性為有效;未達到前述標準(任何一項)評定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評定結(jié)束后,對患者進行隨訪,持續(xù)6 個月,統(tǒng)計該階段內(nèi)患者的病情復發(fā)例數(shù),計算總復發(fā)率。(2)安全性:在用藥期間對患者進行不良反應記錄,主要有惡心嘔吐等,統(tǒng)計總發(fā)生率。(3)炎癥水平:以治療前、治療后(療程結(jié)束首次復查時)為節(jié)點,對患者進行炎癥水平測定,借助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貝克曼庫爾特,AU5800)檢測,具體指標為C 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白細胞計數(shù)(WBC)。(4)胃功能指標:與炎癥水平同期測定,檢測儀器與樣本相同,具體測定指標為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
統(tǒng)計學分析獨立完成,操作計算機處理,向SPSS 20.0中輸入研究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χ2”進行統(tǒng)計與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t”進行統(tǒng)計與檢驗;由軟件自動得出結(jié)果,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病情總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有效性與復發(fā)率統(tǒng)計[例(%)]
治療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安全性統(tǒng)計[例(%)]
治療后,各項炎癥水平測定值對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炎癥水平測定對比(±s)
表3 炎癥水平測定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P <0.05。
CRP(mg/L)PCT(μg/L)WBC(×109/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288.23±1.154.17±0.61★0.44±0.180.24±0.10★7.45±1.564.42±0.98★對照組288.35±1.115.04±0.76★0.47±0.150.33±0.12★7.37±1.645.24±1.06★t 值0.39734.72390.67753.04880.18703.0057 P 值0.6927<0.050.5010<0.050.8523<0.05組別例數(shù)
治療后,觀察組GAS、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測定值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胃功能指標測定對比(±s)
表4 胃功能指標測定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P <0.05。
GAS(ng/L)胃蛋白酶原Ⅰ(μg/L)胃蛋白酶原Ⅱ(μg/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2883.45±13.5653.42±9.18★205.24±24.58 123.54±14.27★24.93±3.1716.96±1.59★對照組2883.37±13.6465.24±10.86★205.37±24.55 147.66±18.73★24.58±3.4220.81±2.07★t 值0.02204.39840.01985.42030.39727.8050 P 值0.9825<0.050.9843<0.050.6928<0.05組別例數(shù)
胃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消化內(nèi)科疾病,其病理類型較多,致病因素復雜,且病程較長,長期患病會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飲食帶來不良影響[8]。對于慢性胃炎患者,如不及時展開對癥治療,隨著病情進展,將導致患者出現(xiàn)胃動力紊亂、胃黏膜腸化等狀況,甚至引起一系列嚴重并發(fā)癥[9]。因此,在病情確診后,重視患者的治療,制定科學的治療方案,以及時控制病情,對于患者的康復與預后十分重要。
目前,臨床針對慢性胃炎的治療,主要以修復胃黏膜、抑制胃酸為原則。雷貝拉唑是一種新型藥物,屬于質(zhì)子泵抑制劑,其特點為在用藥后起效快、藥效持久。慢性胃炎患者在應用雷貝拉唑后可出現(xiàn)與對應酶(氫-鉀-ATP 酶)逆向結(jié)合的情況,對機體產(chǎn)生抑酸作用,對局部胃酸起到中和作用,抑制機體胃酸的持續(xù)分泌,糾正患者胃內(nèi)的pH 狀態(tài),達到緩解病情的效果[10]。但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在雷貝拉唑單獨用藥時,由于其強效、持續(xù)抑酸的特點,可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胃部排空延遲的情況,雖然能夠有效控制病情,但不利于改善患者胃黏膜的炎性反應,因此遠期治療效果難以達到預期[11]。
莫沙必利是一種新型的促胃動力藥物,其特點為性質(zhì)較為穩(wěn)定,人體對其吸收性較好。莫沙必利自身屬于堿性,在用藥后,可對機體5-羥色胺受體產(chǎn)生刺激作用,激活機體的乙酰膽堿釋放作用,提升胃部排空效率,并預防胃內(nèi)容物反流,避免食管堆積,同時減輕胃黏膜炎性反應,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12]。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將雷貝拉唑、莫沙必利二者聯(lián)合用藥,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一方面對胃酸的持續(xù)分泌進行抑制,一方面促進胃動力,抑制炎性因子,加速胃壁黏膜的愈合,提升患者的總體療效[13]。此外,在治療安全性評價上,聯(lián)合用藥時并不會明顯增加不良反應,因此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分析其原因如下:由于雷貝拉唑在機體代謝過程中可通過CYP3A4 細胞色素途徑進行代謝,因此能夠避免代謝強度異常導致藥物清除效率受到影響。同時雷貝拉唑、莫沙必利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較小,因此聯(lián)合應用后,也不會給患者帶來負面效應,保證了患者的治療安全性[14]。
研究中,結(jié)合慢性胃炎的病理性質(zhì),針對性選用雷貝拉唑、莫沙必利,利用兩種藥物共同作用,一方面,利用雷貝拉唑的高度選擇性,起到特效抑制作用,針對性減弱胃蛋白酶的活性,促進機體減少胃酸的分泌,從而對胃腸道局部(胃黏膜、食管黏膜等)進行保護,避免胃酸的持續(xù)性刺激;另一方面,利用莫沙必利的促胃腸動力功效,針對性刺激機體的胃腸道,加速機體胃腸道對于GAS、胃蛋白酶原等因子的釋放,從而促進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加速機體對胃內(nèi)容物的消化。莫沙必利還能夠?qū)C體的平滑肌進行選擇性作用,提高局部神經(jīng)元的興奮度,促進其釋放乙酰膽堿等物質(zhì),從而加速機體的胃腸道運動,恢復食管括約肌功能與活力,避免胃內(nèi)容物的反流。二者聯(lián)合應用后,可減輕黏膜炎癥和胃酸刺激,恢復胃腸分泌狀態(tài),改善胃腸道功能,修復炎性黏膜,最終達到提升患者臨床療效的目的。
在賴瑜華等[15]的研究中,以胃炎患者112 例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組后分別應用不同治療方案,數(shù)據(jù)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接受莫沙必利聯(lián)合雷貝拉唑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2.86%,對照組(僅實施雷貝拉唑治療)總有效率為78.57%。說明聯(lián)合用藥具有提升胃炎患者治療有效率的作用。結(jié)論與本次研究類似。
綜上,針對慢性胃炎患者,在雷貝拉唑治療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莫沙必利用藥,可發(fā)揮二者的協(xié)同作用,增強療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胃腸功能,且治療安全性高,不會明顯增加患者的用藥不良反應,應用價值顯著,方案值得臨床參考、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