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會同縣人,共和國第一大將。在長期的革命戰(zhàn)爭中,他南征北戰(zhàn),馳騁戰(zhàn)場,出生入死,歷盡艱辛,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立下了不朽的戰(zhàn)功?!俺钥唷⒛蛣凇烂C、頑強、勇敢”,這是粟裕用他典型的軍人教育方式為子女立下的“十字訣”。他對子女的關愛和教育,是嚴厲“無情”的,在教育過程中,更多地充滿了軍人特殊的教育方式。他的3個子女,長子粟戎生、次子粟寒生、女兒粟惠寧,先后被送到部隊鍛煉,并被安排到最基層、最艱苦的地方。
粟裕培養(yǎng)長子戎生時要求很嚴,要求他吃飯不可挑食,夜行軍不可啼哭,饑寒不可叫苦,否則就會遭到斥責。戎生剛3歲的時候,粟裕與夫人楚青就帶著戎生去河邊游泳,粟裕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竹筒,塞給孩子說:“抱緊了,跳下去!”3歲的戎生還沒反應過來,粟裕就猛然抱起孩子拋進水里,此舉可把戎生嚇壞了。粟裕就在岸上喊:“小戎,不要怕,自己游!”因抱著竹筒,戎生浮在水面只得依靠自己亂撲通。
夫人楚青看在眼里急得不得了,責備粟裕說:“你也真是,就不怕淹著他?”粟裕說:“就是要把他扔進水里,要不老是學不會,你看怎么樣?不是也沒淹著嗎!”他如此鍛煉兒子的吃苦精神和意志在當時新四軍內部傳開后,人們就流傳著這樣一句歇后語:“粟司令教兒子游泳——扔進去不管!”
在戎生五六歲時,粟裕送給他一支小手槍,并說:“這是給你的禮物,你要好好地學會打槍!”可戎生當時并不理解父親送槍的真正原因就是希望他從小立下志向,成為一個戰(zhàn)士,做一名合格的軍人。
戎生當兵后,好不容易有次休假在家,就不免放松了警惕,不必像在部隊那樣每天保持高度作戰(zhàn)準備,所以背包也不打,內務也不整就到院子與人說話去了。
粟??吹饺稚X時衣服鞋子放置很亂,就把他叫進屋進行了嚴肅的批評:“你這是怎么搞的,鞋子亂放,沒有個規(guī)矩!”戎生見自己的鞋子并不是亂扔,放得稍微不像平時一樣,就說:“不是回家休假了嗎?我平時不是這樣的?!彼谠2桓吲d地說:“什么是平時,現(xiàn)在就不是平時?!”粟裕要求他將所有的東西都應放在固定的地方,隨手都能摸到,一有情況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準備,就是放假休息時間也要這樣。戎生看著父親那嚴整的軍容,也深刻理解父親是要自己從戰(zhàn)士做起,腳踏實地,才能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軍人。
戎生從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畢業(yè)后,粟裕要求他到作戰(zhàn)部隊,從一名普通士兵干起。在他的要求下,戎生來到援越抗美的一個導彈分隊,在祖國的南陲經(jīng)歷了4年艱苦緊張的日子。當這支部隊調回內地的時候,恰逢中蘇邊境形勢緊張,珍寶島燃起戰(zhàn)火,粟裕又“使勁”把戎生送到前線。
粟裕的次子寒生入伍后,一直在艦艇上工作。因長期海上作業(yè),得了風濕性關節(jié)炎,不得不轉業(yè)到交通部。粟裕又支持他繼續(xù)上遠洋輪工作。所以寒生又轉業(yè)到了遠洋公司。粟裕還經(jīng)常寫信鼓勵寒生要不畏艱難困苦,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成績,為祖國交通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貢獻。粟裕并不只是對兩個兒子這么嚴厲,對女兒惠寧的要求也一視同仁。女兒惠寧在當兵頭三年,就干過通信值機員、展覽會講解員、宣傳隊員、炊事兵等多種工作。對于頻繁的工作變動,惠寧起先也有微詞,認為工作環(huán)境不固定,就會影響到自己的進步。當她看到有些軍隊干部的孩子哪里條件好就想方設法往哪里調動時,自己的父親偏偏反著來,哪里條件越差就要求他們越往哪里去?;輰幇堰@些想法寫信向父親匯報。粟裕很快回信,他在信中寫道:“生活環(huán)境固然對人的進步有影響,但這只是外部的條件,而決定的因素還是要靠自己的自覺。高爾基不曾是一個洗碗筷、燒鍋爐的嗎?但由于他自己勤奮,成了世界聞名的革命文學家。所以決定的關鍵還在于自己?!薄澳銈兪窃谔鹚锷L的,更要自覺地鍛煉吃苦耐勞的能力啊!”惠寧從信中看到了父親的殷切希望,從此以后,不再為環(huán)境和工作的變化而影響自己的情緒了。
粟裕通過從嚴教子的方式,傳承了良好的家風,也為今天這個崇嚴尚實的社會,作出了優(yōu)秀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