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斌
摘要:當今社會,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乃至社會,都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班主任在面對日常繁忙的工作以及各種人際關系時,常常倍感壓力。想要成長為一名智慧班主任,務必要提升與學生、家長、同事及自我的共情能力,這有助于促進師生關系,助力家校合作,改善自己的心境,撫平焦慮情緒,順利地開展各項工作。
關鍵詞:共情;班主任;師生;家校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4)06-0073-03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中的靈魂人物。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各界對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班主任的身份隨時在教師、醫(yī)生、保姆、警察等角色間切換,需要滿足各方的各種要求,這常使班主任們感到身心俱疲。所以,提升班級管理能力,減少工作中的人、事、物對自己的消耗勢在必行。那么具體應該如何做呢?其中,共情能力是班主任的智慧體現(xiàn),對于解決班級管理工作遇到的各種問題有很大幫助。共情能力,即可以深入他人的感受,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人的能力。班主任的共情能力有助于協(xié)調與學生、家長、同事以及自身的關系,是一項重要的“軟實力”。
一、與學生共情,促進師生關系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是學校里最重要的人際關系之一,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條件,而且是師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價值、生命意義的具體體現(xiàn)。如今很多師生矛盾是由于溝通不當引起的,由此可見教育中藝術性的溝通勢在必行,而共情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增進師生關系。
比如,在當學生犯錯時,可能有老師會憤怒地大聲斥責,結果無非兩種:一種是孩子被老師嚇住了,滿腦子的恐懼感,根本沒心思去思考為什么錯了,只盼著老師趕快結束訓斥;另一種是孩子被老師激怒了,大吼大叫回擊老師,也不考慮錯在哪了,只想著如何跟老師“對著干”。但是,當老師語調平靜、嚴肅、音調稍低地跟孩子談話時,老師會在孩子眼里變得“不怒自威”,這時候再跟孩子講道理、辨對錯,效果就會好很多。
案例1:一日,班里十分內向的女生小X怯生生地跟我說她的兩支筆不見了,她之前曾經借給同桌小L,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小L的筆袋里有兩支一模一樣的筆,但小L卻堅稱筆是自己媽媽買的??吹贸鲂很苦惱,我連忙安慰道:“丟了兩支心愛的筆,你一定很難過,等我調查一下,如果是你的,我一定會讓她還給你?!毙這才舒展開眉頭,露出一絲微笑。
我找到小L詢問了這件事情,她一聽就哭了起來,情緒很激動,但依舊咬定筆是媽媽買的。我安撫她道:“看你情緒這么激動,想來肯定是被誤會了,老師只是看到小X悶悶不樂,這么好看的筆說丟就丟了,現(xiàn)在她一定會很難過。希望你有線索的話能提供給我,不過,為了消除你的嫌疑,你愿意讓我中午打電話給你媽媽詢問一下你的兩支筆的來歷嗎?”
課間,小L主動找到我說:“老師,小X的筆找到了?!蔽矣行┏泽@:“哪里找到的?”小L不好意思地回答:“是我還給她的。”我知道,短短的時間內,孩子一定經歷了強烈的思想斗爭才鼓足勇氣把筆還給了同學,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于是,我把她叫到辦公室:“今天你的行為讓老師很欣慰,你是個知錯就改的孩子。老師覺得你在經歷過這件事情以后,一定知道了做錯事后內心所經歷的痛苦與掙扎,也相信你以后不會重蹈覆轍,所以老師決定不把這件事告訴你媽媽了,以免她擔心,好嗎?”小L感激地點點頭,自此,從未再犯過類似錯誤。
上述事件中,我與小X共情,消解了她丟筆的焦慮;更與小L共情,設身處地地站在她的角度,給了她自我反省的機會,并給予她充分的信任,因此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成效。如果教師一開始就不相信她,立刻揭開事實,甚至打電話給家長對質,她就沒有了自我反省的時間和空間,還會被貼上小偷的標簽,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傷害。
由此可見,在學生犯錯時,責備與批評往往會不經意間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簽,設身處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迅速打開學生的心門,實現(xiàn)師生之間心與心的共鳴。有專家提出,在教育一群孩子時,要經常思考兩個問題:假如這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這個孩子,只有感同身受,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而只有師生關系良好的前提下,孩子才會折服于教師,從而更利于平時的教育教學。
二、與家長共情,助力家校合作
家庭和學校的最終目標是以學生為主體,把孩子培養(yǎng)成身心健康、對社會有用的人。雖然懷抱相同的目標,家校之間仍然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一些矛盾。無論家校之間出現(xiàn)怎樣的矛盾,班主任只要知道:孩子出現(xiàn)問題,家長的著急和焦慮程度會遠遠大于班主任,而我們要運用自己的共情能力,做家長的理解者、幫助者,助力家校合作。
(一)學會傾聽
班主任要面對形形色色的家長,雖然大部分家長通情達理,可是也難免有小部分家長要求嚴格。在與他們接觸時,可以多多傾聽,盡量在矛盾觸發(fā)之前,認同他、寬慰他,等家長激動的情緒平復以后再心平氣和地交流。
案例2:一日中午,小M的爸爸打來電話,氣勢洶洶地說:“老師,把你們校長的號碼告訴我,我要投訴學校的保安。”
我忙問他具體原因。他怒氣沖沖地說道:“我把孩子的衣服送到門衛(wèi)室,保安冷著張臉,兩個拇指把衣服一夾,往邊上一扔,好像我女兒的衣服臟了他的手似的,他這是什么態(tài)度!”我聽后語氣平和地說:“如果真是這樣,那不用您反映,我直接跟校長反映?!彼恼Z氣緩和了一些:“老師,你說這是不是有點氣人?我們來給孩子送東西還要看他的臉色……” 耐心地聽他說完,我繼續(xù)安慰:“您不要因為這件小事影響了自己的心情。我們的保安師傅平常就是這樣一副冰冷的面孔,他對我們老師也是這樣不茍言笑的,絕對不是刻意針對。不過他是個外冷內熱的人,平時挺樂于助人的,相處過的人都挺欣賞他。你看,最近學校在創(chuàng)文,傳達室按要求是不能接收家長送的各種東西的,可是他還是把衣服收下了,肯定沒有瞧不起您的意思……” 一通電話之后,成功化解了家長內心的不快。
上述案例中,面對情緒激動的家長,我先對家長的遭遇表示認同和理解,耐心地聽家長傾訴不滿,再不失時機地表達自己的一些看法,既寬慰了家長,也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爭吵,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二)學會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就是說教師要站在家長的立場去考慮問題。例如,學生在學校難免磕磕碰碰,家長肯定會比老師更加緊張和擔心,甚至有時會難以抑制內心的憤怒。這個時候,教師可不必急于對家長解釋和道歉,一定要先耐心聽完家長內心的想法,看看家長到底想要如何解決問題,明確家長的需求之后,再向家長表達歉意,然后對癥下藥。
另外,學生發(fā)生摩擦或者意外時,我們不妨把自己當成受傷孩子的家長,想一想: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受傷了,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是怎樣的?進而將自己的心情告訴家長,讓家長了解教師關心自己的孩子。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和家長描述客觀事實后表達對孩子的關心,比如孩子不慎摔倒了,教師可以這樣對家長說:“當我知道孩子受傷了,我的心也跟著咯噔一下,孩子肯定特別疼,看著孩子臉上的小淚花,我的心情都低落了。”
將心比心,當家長感受到老師的善意與關心,知道孩子在老師心中十分重要時,自然更愿意傾聽教師的建議。
(三)學會尊重
任何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家長更是如此。如果班主任能夠對家長給予足夠的理解和尊重,相信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案例3:學生小馬來自甘肅,作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在當?shù)貙儆诮n立卡貧困戶。小馬是回族人,在飲食上有很多禁忌,所以他不在食堂用餐,每天都會自帶午餐。遠離故土加上習俗迵異,小馬爸爸擔心孩子在校格格不入,擔心大家對他們有偏見。
為了消除小馬爸爸的顧慮,我專門開了一節(jié)班隊課,帶孩子們認識了回族,了解他們的習俗,教會大家尊重不同的信仰。在平時的工作中也本著多關注、勤溝通、常表揚的原則與家長保持交流,小馬也很快適應了新的小學生活,與同學們打成一片,成績穩(wěn)中有升。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小馬爸爸的認可,促使他對班級的各項工作都十分配合。
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學會像醫(yī)生一樣對家長“望聞問切”,感受到他們的需要再對癥下藥,疑慮消除后,家長自然也會更加配合學校的工作,班級工作的開展就會更順暢。
三、與同事共情,美化工作心情
作為班主任,我們天天都會與各科任老師打交道,融洽的同事關系能使工作更加愉快,不過日常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令班主任們頭疼的事。
場景一:美術課上,L老師又將兩個調皮鬼遣送至辦公室,請班主任教育。
場景二:科學課上,Y同學身體不適,吐了一地,科學老師立即把班主任請進教室收拾局面。
場景三:英語老師向班主任抱怨拖欠作業(yè)的學生多,請求幫忙整治。
這一個個場景是班主任們的小日常,雖然班主任們常常感嘆工作內容的繁雜,但其實,懲治不了調皮鬼的L老師是剛畢業(yè)的大學生,面對班里的刺頭難免無從下手,為了不影響全班的進度,只能交給班主任;學生吐了一地,在班主任的鼓勵之下,全班同學都想當樂于助人的小雷鋒,爭先恐后地拿拖把幫忙整理;找拖欠作業(yè)的孩子了解溝通了一下,他們聽得個個都把頭點得小雞啄米似的,作業(yè)情況明顯好轉......然后,筆者經常找時機在孩子們面前把各科任老師夸了又夸,科任老師看到我們的治班之道,看到我們伸出的援手,自然也就更加盡心盡力。所以,班主任與同事共情,有利于班級管理和同事協(xié)作。
根據(jù)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每個人都有愛與歸屬的需要。作為教師,我們會因孩子們的愛而歡喜,也會因為領導與同事的不認可而沮喪。如果與朝夕相處的同事關系緊張疏離,我們就會充滿孤獨,工作也會變得痛苦。而共情恰恰是同事相處中最好的黏合劑,指引我們在傾聽的基礎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彼此付出愛和鼓勵,收獲滿滿的幸福感和集體歸屬感。
四、與自己共情,減少精神內耗
班主任的工作繁瑣,容易情緒不穩(wěn)定,從而影響身心健康。與自己共情,解決好自己內心的矛盾和沖突,這也是教師共情力重要的一環(huán)。而這就是“敢于自我體恤,自我悲憫。體會自己的感受,弄清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的不容易,明白自己為什么會有某種心理反應,從而接納自己?!?/p>
我們需要明白,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沒有所謂的一帆風順。我們每個人都難免遭遇焦慮、緊張、憤怒、沮喪、悲傷、痛苦的時刻。勇于直面自己的缺點的人,才是最自信的人,也才是最具成長力,也更快樂的人。而這樣的人,也善于將這種共情力傳遞給身邊的人。
共情陪伴理念的學習,不但有助于我們高水平地開展班級管理,也使我們在教育中面對問題時有了新的視角,處理問題時有了新的思路,讓我們從本質上認識了情緒,學會了在傾聽、理解、接納的基礎上調節(jié)情緒,減輕壓力??梢哉f,提升共情能力,讓我們離成為智慧班主任又近了一步。
參考文獻
[1]亞瑟·喬拉米卡利. 共情力[M]. 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社2017.
[2]李鎮(zhèn)西. 做最好的班主任[M]. 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