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兒童的世界是想象構成的,但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寫作時往往缺乏想象力,導致作文缺乏趣味性,無法充分展現(xiàn)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墩Z文課程標準》針對寫作教學提出了建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幻想,鼓勵他們描繪想象中的事物?!睘榱伺囵B(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運用發(fā)散性思維進行思考和實踐,同時,多進行想象作文的寫作訓練,也能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一、引導觀察,豐富想象
很多時候人們對事物的認知,是通過觀察來確定的。學生想要了解某個事物的主要特征,就需要仔細觀察,然后將觀察到的內容寫進作文中,可以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動細膩。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比如視覺和聽覺的結合,嗅覺、味覺和觸覺的結合等,還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制定觀察計劃和步驟,以充分了解事物的客觀屬性。此外,還要學會另辟蹊徑,從別人未考慮到的角度去觀察,使自己的寫作獨具特色。為了讓學生擁有充足的寫作材料,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觀察能力,并教會他們從生活中收集寫作素材。
想象作文的題材同樣來源于生活,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緊密結合現(xiàn)實生活,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掘想象作文的靈感,在生活中寫作。離開了生活的滋養(yǎng),感悟和創(chuàng)作都會失去靈魂,寫出來的作文也會變得枯燥乏味,缺乏情感。
教師應帶領學生多接觸大自然、深入生活,感悟生活,細心觀察身邊的人、事、物,培養(yǎng)他們對生活的敏感度和感悟能力。其次,鼓勵學生多閱讀優(yōu)秀的作文選,賞析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書籍,以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此外,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多方面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思考,讓他們在想象中暢游,寫出精彩且具有獨特風格的想象作文。例如,某次語文課上一只麻雀飛進教室,筆者便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小麻雀為何飛進教室?如果它會說話,你想對它說什么?這時學生的想象力被充分激發(fā),有的說,小麻雀是來跟大家交朋友的;有的說,小麻雀是巡查員,是來看大家上課認不認真,監(jiān)督大家好好學習的;有的說,小麻雀是來給大家講動物世界的故事的。于是,教師就順著學生設想出來的情節(jié),要求寫一篇題為“一只麻雀來了”的作文,學生們的想象力因一個小插曲而得到發(fā)展。除此之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多體驗,進行想象訓練。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边@說明寫作的靈感來源于生活,缺乏對生活的體驗和觀察,寫出來的文章就會顯得干癟。因此,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成為生活的觀察者和思考者,從平凡的事物和平凡的人身上獲取不平凡的細節(jié)。
二、根據(jù)畫面,看圖想象
兒童是充滿幻想的,與成年人的世界大不相同。一些動物和植物的圖畫就能激發(fā)起小學生的想象和幻想,他們可以根據(jù)圖片中動植物的生活場景,再結合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體驗和感受,自然地在腦海中構想出新的生活畫面。看圖想象是想象力形成的初始階段。當學生具備一定的編造童話的基礎時,可以給他們一些零碎、不連續(xù)的圖畫,讓他們根據(jù)圖畫內容補充完整的故事,自行想象圖片中故事的開頭、過程和結尾。還可以提供單頁圖畫讓學生看圖想象,循序漸進地幫助他們培養(yǎng)想象力,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
看圖想象首先要看圖、觀察圖,教師應要求學生從圖中觀察到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與環(huán)境等。其次,從不同層面和角度對圖畫進行想象與聯(lián)想。最后,想象應圍繞主題,有明確的目的,而不應該是空想。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讀文中的插圖來訓練學生的想象力。比如,筆者先讓學生們在動筆之前仔細看圖畫,觀察圖畫中的人物、事物以及背景是從近到遠還是由遠及近,搞清楚圖畫的主次內容,理清人物、事物與景物之前的關系。教師給出的圖畫中有一位十歲出頭的小女孩,她是一位小氣象員,手中拿著一本記錄本,說明小氣象員正在記錄當天的天氣情況,這些是畫面中的主要內容。在遠處有一棵光禿禿的樹,天空中飄著雪花,這是背景。背景能體現(xiàn)文章的中心,還能表現(xiàn)人物性格,所以也要仔細觀察和分析。學生觀察完之后就可以確定寫作中心,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圖意,然后再根據(jù)畫面聯(lián)系生活實際,展開合理的想象。例如,筆者引導學生對小氣象員所處的地方以及周圍的環(huán)境進行描寫,讓學生想象小氣象員會遇到哪些困難,以及怎樣去克服。最后,讓學生整理材料,加入細節(jié)。畫面提供的材料很豐富,但要選取與中心相關的內容去寫,詳細描寫能突出中心的材料,粗略帶過與中心關系不大的材料。看圖寫作雖然是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但其目的之一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既有助于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又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和提高認知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結合課文,發(fā)揮想象力
讀者在閱讀文本時發(fā)現(xiàn),往往是語言最能使人與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聯(lián)系起來,并在腦海中形成新的情境,產生情感共鳴,這就是再造想象。正如“一百個讀者,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每個讀者都會在腦海中塑造出故事中人物的完整形象。在對文學作品的鑒賞過程中,再造想象就是很好的體現(xiàn)。讀者通過作者的文字,想象作者描繪的畫面,并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培養(yǎng)他們的再造想象力。
在引導學生描繪想象內容時,我們需要從具體的畫面入手,幫助他們從零散、碎片化的詞語中捕捉事物的特征。為了使文本更貼近現(xiàn)實,就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生活,用他們熟悉的人、事、物來替代不切實際的文本。
以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的《牛郎織女》一課為例,該課文具有很強的故事性。教師先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再選出文中兩處情節(jié)生動且具有想象空間的“牛郎與老牛相處”和“牛郎與織女相識”作為練習,引導學生想象故事情節(jié),并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例如,牛郎和老牛如何交流、仙女如何逃出天庭。在練習中,要將簡短的內容具體化。同時,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描述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時的對話和內心活動,以及他們的神態(tài)和動作。在創(chuàng)造性復述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因為過于關注主要情節(jié)而忽略其他有創(chuàng)造價值的情節(jié),教師要及時提醒。為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先做出示范,運用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如換順序、發(fā)揮想象力、改人稱等,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復述。再以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上冊的《開國大典》為例,該課文描繪了許多開國大典的場景。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場面進行品讀,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想象過后寫下自己的感受并與全班分享。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中的句子:“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讓他們思考無線電的廣播會將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傳到哪些地方。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和內涵,同時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進而提高寫作能力。
四、描繪未來,放飛想象
小學生一般都會憧憬自己的未來,懷有各種理想,他們每天都會涌現(xiàn)出許多奇妙的想法。如果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情境,并引導他們展開奇特的想象,不僅可以描繪未來社會的景象或某個領域的巨大變化,還可以想象自己未來的職業(yè)、工作和成就,并將想象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寫下來。
以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寫作為例,“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要求學生猜想家鄉(xiāng)未來二十年的樣子。實際上,無論是十年還是二十年,“未來”都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由于思維模式的局限性,他們往往難以描述。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出發(fā),深入地思考和想象。例如,讓學生思考對目前校園中不滿意的地方,并想象它們在二十年后的改善情況:校園里有機器人嗎?同學們如果再次相遇又會發(fā)生什么?所有這些變化都可以是它二十年后的樣子。還可以想象校園中是否會有機器人,以及同學們相遇時的情景。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家鄉(xiāng)環(huán)境的變化。例如,可以思考二十年后房子會變成什么樣子?是否可以將房子變成汽車或輪船以抵抗自然災害?需要使用什么材料來實現(xiàn)這些效果?通過對未來的描繪,幫助學生找到想象的基石,找到寫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進而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想象是人腦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學生要有豐富的“表象”才能展開精彩的想象。由于小學生缺乏對“家鄉(xiāng)”這一概念的具體表征,如交通、生活方式、工作種類等,腦海中沒有相關畫面、景物和事物出現(xiàn),那么他們的想象思路就會受到限制。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平時多觀察周圍的事物,或通過圖片來擴展他們腦海中的表象。這類關于未來的描寫類想象作文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趣味性極強。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自由地暢想未來,有助于提高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
五、學科融合,激發(fā)想象
新課標提倡“跨界融合”,建立起各門學科之間聯(lián)系。在過去,各門學科大多是獨立授課,教師不太關注各科目之間的聯(lián)系,導致學科之間處于割裂狀態(tài)。在進行小學高年級想象作文教學時,如果教師只關注教材內容,而不去拓展其他學科的知識,那么學生的寫作思維就會局限于語文這一學科中。這不僅限制了學生從多個角度積累寫作知識,也難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最終會影響想象作文教學的效果。事實上,小學高年級語文教材中涉及了許多跨學科的內容,如思想哲學、自然科學和文化藝術等。這些內容與想象作文緊密相連,將它們融入作文教學中,可以拓寬教學的廣度和深度,使學生的作品更加充實和真實。因此,教師在授課時需要轉變固有的教學理念,打破單一的語文教學限制,加強想象作文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
例如,有一幅和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這篇課文相關的油畫,教師可以在講課后,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分析這幅油畫。問題一:“這幅油畫的主色調是什么顏色?”問題二:“這幅油畫里有哪些人物?意義是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有的學生會注意到油畫中革命先輩的衣服顏色,并發(fā)出疑問,在喜慶的日子里,他們怎么都穿著黑色和暗色調的衣服,為什么不穿紅色來慶祝呢?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入其他學科的知識來為學生答疑解惑?!霸诋敃r的社會背景下,我國正式場合的著裝是中山裝。參加重要會議時,人們通常會選擇穿中山裝。而且,無數(shù)的革命先烈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這種衣服的顏色也是對先烈的一種緬懷和尊敬。只有這種顏色,才能使油畫的色彩搭配更加和諧?!痹谶@個過程中,學生的寫作素材得以拓展,鑒賞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他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群眾心態(tài),為提高作文的真實性和生動性打下堅實的基礎。之后,教師可以繼續(xù)提問:“在油畫中,你看到了哪些物品?它們各自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學生可能會觀察到柱子、菊花、燈籠和紅旗等物品,但并不知道它們的象征意義。這時,教師又可以引入其他科目的知識。“菊花是具有季節(jié)特征的植物,是傳統(tǒng)意象‘四君子中的一種。它傲然開放于寒霜之中,象征著中國人民堅韌不拔的精神。燈籠代表著喜慶,也象征著黑夜里的光明和繁榮。而紅旗則是我國的國旗,是華夏兒女獲得歸屬感的重要象征。”在了解了這些知識后,教師再用多媒體展示其他油畫,鼓勵學生自主鑒賞和分析,并以鑒賞結果為依據(jù)進行寫作。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寫作能力和鑒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