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佳寧
“鴻雁銜絲絹,西飛到敦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龍年春晚節(jié)目《年錦》將漢、唐、宋、明四個朝代的傳統(tǒng)紋樣與舞美技術(shù)融合,織就一幅美輪美奐的紋樣變遷圖卷?!赌赍\》的藝術(shù)顧問是93歲高齡、為敦煌藝術(shù)保護和傳承傾注畢生心血的“敦煌少女”常沙娜。如今,敦煌少年顏智禾也跟隨前輩的腳步,守護和傳播敦煌文化。
結(jié)緣莫高窟
在我的家鄉(xiāng)敦煌市,隨處可見敦煌文化的元素。走在大街上,你可以看到地磚上印制了莫高窟藻井的圖案;路燈做成了“飛天散花”的造型;市中心的地標雕塑是經(jīng)典的壁畫形象“反彈琵琶”。走進校園,校服的顏色和花紋是莫高窟壁畫中的元素;課堂上,每每涉及敦煌文化,老師也會著重講解。我和同學們在敦煌文化的浸潤下學習、成長。
小時候去莫高窟參觀,那里的壁畫和雕塑令我深深著迷。2016年,我參加了敦煌研究院舉辦的“我心中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莫高窟”演講繪畫征文比賽,不僅在演講比賽中得了第一名,我的繪畫作品和文章也獲了獎,這更點燃了我心中對莫高窟的向往。第二年,敦煌研究院面向社會招募志愿者講解員,帶著好奇和鍛煉自己的想法,我報名參加了選拔。在培訓的過程中,研究院的老師先為我們講解一遍,再讓我們上臺給臺下的同學們講。那會兒不知道是哪來的勇氣,我第一個就舉手沖了上去。其實,當時站上去還是挺緊張的,講的過程中卡殼好多次,結(jié)束時已經(jīng)汗流浹背了。就這樣,我與莫高窟的故事開始了。
守護莫高窟
通過考核后,我終于成為一名志愿者講解員。真正站在洞窟前給游客講解的時候,我心中的責任感油然而生,既不想因為講得不夠好給游客造成誤解,也擔心游客詢問更深層次的問題時答不上來。作為講解員,我們不僅要了解壁畫中講述的故事、洞窟的結(jié)構(gòu)、建筑的歷史背景等基礎(chǔ)知識,更要領(lǐng)悟莫高窟的藝術(shù)價值和影響。于是,我總會在假期開始時拼命把作業(yè)全部寫完,然后利用空閑的時間拿出資料看一看、記一記,加深理解,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講解員老師請教。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大家關(guān)注的問題比較集中,多多學習、豐富經(jīng)驗,實地講解時就能做到游刃有余。
記得有一年國慶假期,來莫高窟參觀的游客特別多,我們在148號洞窟維持秩序,引導(dǎo)游客參觀。當時,一個背著相機的叔叔走進來和我們聊天,在交談的過程中,他的手一直按在相機的快門上。我默默留意他的一舉一動,聽到他按快門的聲音,就趕緊上前提醒他說:“叔叔這里不能拍照?!庇谑牵畔孪鄼C離開了。莫高窟得以保存至今,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敦煌人的守護。在研究的過程中,專家是需要用專業(yè)的設(shè)備來拍照的,這樣可以避免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如果不加以保護,曾經(jīng)光輝燦爛的敦煌文化,將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當中。文明參觀,是能夠從你我做起的小事,也是守護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大事。
我很喜歡畫畫,在臨摹敦煌壁畫的時候,不禁對畫匠們的繪畫技藝和色彩運用心生敬佩。不同朝代的畫匠所選取的素材、畫風、顏色也有所差別,比如,魏晉的飛天造型比較簡單,到了隋唐,也是絲綢之路最繁華的時候,飛天的服飾會特別華麗。我們可以在壁畫的人物表情、使用的顏料中感受到朝代的更迭。這種判斷方法不光適用于莫高窟。在游覽龜茲石窟和麥積山石窟時,我先試著自己推斷洞窟所屬的朝代,再去看介紹,發(fā)現(xiàn)自己猜對了,學以致用,讓我有了小小的成就感。
重識莫高窟
曾經(jīng),我認為莫高窟是一處承載宗教活動的寺廟,隨著深入了解,我才明白它的價值不僅體現(xiàn)在宗教方面,更涉及歷史、政治、文化、藝術(shù)等多個領(lǐng)域。莫高窟以精美絕倫、色彩瑰麗的壁畫,純樸渾厚的雕塑,宏偉壯觀的建筑聞名于世,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莫高窟中出土的文物,為歷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每當在課本中看到這些文物時,我都會覺得很自豪。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歷史教材中介紹唐朝節(jié)度使制度時,引用的就是莫高窟中記錄節(jié)度使張議潮出行場面的壁畫。莫高窟壁畫不只為中國美術(shù)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也為研究中國古代風俗提供了形象和圖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