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作人
廈門位于祖國福建的南陲,是一座美麗又現(xiàn)代化的沿海城市,氣候溫暖、枝繁葉茂,有著“美麗鷺島”的雅號。廈門的鼓浪嶼號稱“鋼琴之島”,與音樂有著不解之緣。廈門市的音樂藝術氛圍、音樂普及程度、音樂水平提升,近年來都有長足的進步與發(fā)展。
2023年5月26日,廈門愛樂樂團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音樂廳舉行了一場分量頗重的交響音樂會。這場音樂會的曲目難度大,作品高精尖,無論對樂團演奏還是觀眾欣賞來說,都是一個嚴峻考驗。
本場音樂會由廈門愛樂樂團藝術總監(jiān)、首席指揮傅人長執(zhí)棒,青年女中音歌唱家蔡靜雯演唱。曲目為瓦格納歌劇《羅恩格林》第三幕前奏曲、藝術歌曲《夢》,理查·施特勞斯《阿爾卑斯山交響曲》、藝術歌曲《搖籃曲》、歌劇《莎樂美》中的《七層面紗之舞》,馬勒《呂克特之歌》選曲。
瓦格納的作品對任何一支樂團而言都是艱難的,而《羅恩格林》第三幕前奏曲則是對每一支樂團銅管聲部的超級檢驗。當晚廈門愛樂樂團在傅人長的指揮下,以鏗鏘的力度、堅定的氣勢和鮮亮的音響,將一種騎士般的英勇感覺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樂團的銅管聲部(尤其是長號)非常齊整,其聲音的統(tǒng)一、音色的亮澤、氣勢的雄偉,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整首前奏曲演奏得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為音樂會開了一個好頭。
青年女中音歌唱家蔡靜雯是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聲樂(美聲)比賽第二名,現(xiàn)為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當晚她共演唱了四首德奧藝術歌曲:瓦格納的《夢》(選自《魏森東克之歌》)、理查·施特勞斯的《搖籃曲》、馬勒的《我呼吸著菩提樹的芳香》和《我告別了塵世》(選自《呂克特之歌》)。
眾所周知,德奧藝術歌曲在藝術歌曲領域是“魔咒”般的存在,它的艱難之處體現(xiàn)在嚴格、嚴苛、嚴謹上,僅德語的發(fā)音(發(fā)音不純正就等于演唱基本失?。┚蛧樛肆撕芏嗳恕2天o雯的演唱令人滿意,她不僅有著標準的德語發(fā)音,還有著松弛的演唱方法和柔美的音色,而她那詩歌朗誦般的句法則使音樂顯得舒展、協(xié)調和高雅。瓦格納的《夢》和理查·施特勞斯的《搖籃曲》都有著朦朧的美感,而馬勒的兩首歌曲又有著浪漫主義后期的詩意。
蔡靜雯的演唱還有一個優(yōu)勢,那就是聲音放松,演唱時不“撐”、不“擠”,音波呈自然狀態(tài),給人們帶來流暢、潤澤的美感。懂聲樂的人都清楚,美聲唱法在演唱時一定要以最自然的狀態(tài)發(fā)聲——喉嚨打開、氣息下沉、位置提高,使聲帶產(chǎn)生集中而又穩(wěn)定的震動,否則演唱必然會出現(xiàn)種種難聽的聲音和錯誤的狀態(tài)。在演唱德奧藝術歌曲時,這種要求顯得更為重要,歌唱者在演唱中稍有“壓”“擠”“撐”的現(xiàn)象,就會導致整首藝術歌曲面目全非。蔡靜雯當晚的演唱均達到了以上的要求,可以說是教科書般的示范。
相比其他指揮家,傅人長的穩(wěn)重和細膩是十分突出的。指揮時,他不僅能夠對作品進行恰當?shù)奶幚?,還能夠敏銳地調整與控制樂團,從而與獨唱家和獨奏家進行默契的合作。在當晚的音樂會上,他指揮廈門愛樂樂團為蔡靜雯提供了“舒適”的伴奏,其音量控制和音色轉化都與歌唱家的演唱渾然一體。
傅人長指揮的兩部交響樂作品——理查·施特勞斯的《七層面紗之舞》和《阿爾卑斯山交響曲》都是重頭戲,這兩部作品在我國的交響樂舞臺上并不經(jīng)常出現(xiàn),因為作品的演奏難度大,大多數(shù)指揮家不具備指揮它們的能力。而傅人長是上海音樂學院的高材生,后來于柏林藝術學院和萊比錫音樂戲劇學院深造,多年來活躍在國內(nèi)外交響樂舞臺上,有著嫻熟的指揮技巧。近年來,他指揮廈門愛樂樂團演奏了多部瓦格納、理查·施特勞斯、布魯克納、馬勒的歌劇音樂和交響樂作品,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指揮經(jīng)驗。
理查·施特勞斯的《七層面紗之舞》是一首帶有戲劇性和恐怖色彩的樂曲,音樂變化多,力度表現(xiàn)詭異,樂隊配器奇特,演奏技巧很難。當晚,傅人長以果斷而充滿自信的手勢,指揮樂團以激情的狀態(tài)演奏了全曲,將樂曲中充滿妖艷的色彩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而指揮《阿爾卑斯山交響曲》時,傅人長則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優(yōu)勢,將這部恢宏巨著演繹得繽紛燦爛、驚天動地?!栋柋八股浇豁懬肥抢聿椤な┨貏谒褂?911年至1915年間創(chuàng)作的一部大型交響曲,有著“生動的電影音畫”的美譽。這部作品名為交響曲,實為單樂章的標題交響詩。理查·施特勞斯在這部作品中以精彩的筆觸描寫了大自然,在展現(xiàn)它神奇一面的同時,亦將自己內(nèi)心的激情和盤托出。這部作品可謂一篇音樂旅游畫卷,用音樂描述了作曲家在游歷阿爾卑斯山時的自然感觸和心理活動,用繁復的音樂技法(旋律、和聲、配器等),將大自然的秀美、奇妙、開闊、恐懼、迷茫、耀眼表現(xiàn)殆盡,亦將一種面對神靈的崇拜之情附于樂中,讓一種超脫自然的精神世界升騰而起。
當晚,傅人長以徐緩穩(wěn)健的手勢引導樂團開啟了《阿爾卑斯山交響曲》的樂聲。這首作品雖是單樂章,卻有著三個部分、二十二個小標題,音樂顯得有些零碎。傅人長指揮樂團形成了靈活的串聯(lián)效果,將每個小標題的細節(jié)都演奏得栩栩如生,并以層次推進、場景呈現(xiàn)、高潮烘托的結構展示方法,將整部交響詩的音畫特征盡情地表現(xiàn)了出來。
《阿爾卑斯山交響曲》的調性變化十分豐富,各個主題之間的融合與銜接非常頻繁,且有著轉瞬即逝的音色轉換,這一切都需要指揮家?guī)ьI樂團以超強的演奏能力來實現(xiàn)。廈門愛樂樂團在傅人長的指揮下,以弦樂的靈感、木管的靈動、銅管的靈震,將阿爾卑斯山秀美的景觀和自然境界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而打擊樂聲部則以形象化的演奏吸引了人們的目光,那些手搖吹風機、閃電鐵片等特性樂器的使用,令人們在瞬間仿佛身臨其境。